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5篇)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5篇)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

  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难点重点分析]

  1 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设想]联系余秋雨的《东破突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 导入

  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念奴娇 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 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气势。

  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气势

  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2 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是个风流人物

  3 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 惊涛 浪花

  4 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 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5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

  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 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7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 不得志 仕途不平 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8 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四总结 归纳主旨: 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五 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余秋雨: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

  六 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赤壁怀古》的异同 ,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

  [板书设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赤壁奇景 穿 山势险峻 气势 拟人

  写景

  咏赤壁 拍 巨浪惊险 声音 对偶 夸张

  大江气势

  卷 江水汹涌 色彩 比喻

  抒情

  年轻得意 英俊潇洒

  英雄风采

  咏史

  怀周瑜 儒将风度 非凡胆略

  抒己感慨 人生如梦 壮志未酬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

  课型: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常规演讲

  导入:

  我们星期天到长江去采风,大家都写了不少作文,谁愿意交流?

  (3--4名同学交流)

  面对浩瀚长江,苏轼和我们一样感慨万千。(多媒体范读《赤壁怀古》)

  尽管地点不同,但我们和大文豪还是有不少共同的情愫。接下来请大家一边阅读苏轼的《赤壁怀古》,一边拿自己的作文与之比较,看看有什么收获。(学生阅读、比较)

  我们还是老规矩,按学习小组先小范围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提交问题abc)

  分组讨论

  写景

  哪几句好?(学生读)

  我们比较一下自己的作文是如何写景的,看课文写景好在哪?(讨论)(写景:用词、修辞)

  再看几句同样写水的诗句。(多媒体“写水”)

  学生讨论3。

  写人

  文中怀古的对象?(周瑜)

  怎么写的?(学生齐读)

  这是一个什么形象?(众说纷纭、介绍周瑜)

  我们应该如何把人写好?(讨论)(写人:特征、典型)

  解答问题a:作者为什么先写“小乔”?(讨论)

  人生得意2、裙带关系3、和自己对比)

  (三)伤今

  谁来介绍苏轼的生平?(介绍苏轼)

  填表:

  项目

  年龄

  婚姻

  外貌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体会怀古诗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诵词

  教学重点:

  能够体会怀古诗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

  一、导入:

  在《三国演义》里,有两个人物以智谋著称于世,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与之匹敌的东吴都督周瑜。周瑜他足智多谋,年轻有为,在“赤壁之战”中,27岁的周瑜任总指挥,通过周密的计划取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到湖北省蒲圻西北的赤壁观光,面对这个曾经硝烟滚滚的古战场,你会想些什么呢?(找一男一女谈,教师作结:面对同一事物,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宋朝大词人苏轼面对赤壁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整体感知

  1、齐读(初步感受词的豪放气势)

  2、自由朗读(把握感情读)

  3、老师和学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本词(老师读上片,学生读下片)

  4、作朗读指导:(开篇三句,起笔空阔,气势不凡,应读得有力度。中间“乱石……千堆雪”写了江涛汹涌,浪花狂卷的壮丽景色,应读出一种豪迈语气。下片中对周瑜动人容貌和出众才华的句子“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应读出羡慕景仰的语调。最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的是作者宦途失意的无限感慨,应读出那种忧伤,失望、无奈的语调)

  5、结合朗读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本词。

  三、解析

  1、点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词的上片,

  2、提问:作者具体描写了赤壁哪些景观?面对这些景观作者生出什么样的感慨?

  板书:所见所想

  大江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惊涛、浪花一时多少豪杰

  3、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作用(可用〈〈沁园春*雪〉〉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在那首词中的作用作提示)

  4、下片中,描写周瑜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6、从描写周瑜的句子中,我们想想在苏轼心中周瑜的形象是什么?

  (板书):婚姻美满年轻有为受明君器重功绩卓著

  7、从周瑜在苏轼心中的形象,来分析作者为什么怀念周瑜,其目的是什么?(讨论)

  (板书):对周瑜的仰慕之情来反衬自己的失意,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苏轼:爱妻离世早生华发蒙昏君冷落功业未就

  8、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成分,你怎样认为?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梦:生命短暂与江月永恒的对比,沧伤的历史感)

  (若说消极:请对苏轼留几句鼓励的话)

  9、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在当你屡屡遭遇挫折后,你又以怎样的心态面对?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挫折意识)

  三、小结

  本堂课在熟练的朗读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同时对文章的思想情感作了细致分析。

  四、作业

  在理解基础上背诵本词,并默写本词

  五、板书略: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时的自主、合作、探究本事,掌握常用的鉴赏诗歌方法;

  3、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比较,归纳,感悟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作者及背景。(教师略作提示)

  1、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一生宦海沉浮,但文学艺术成就颇丰。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又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苏。

  3、写作背景: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苏轼因被指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此词是游赤鼻矶时的感怀之作。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正音强虏(lǔ)、华发(huā)、羽扇纶巾(guān)、还酹江月(hái)

  释义一尊(通樽,酒杯)华发(通花,花白)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句式

  ①故国神游:倒装句,宾语前置,应当为:神游故国。

  ②多情应笑我:倒装句,宾语前置,应当为:应笑我多情。

  2、品评朗读,感悟词情。

  ①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词。读后教师作诵读指导。

  ②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我们才能理解作品,神交作者。关于如何朗诵这首词,还有一则小故事,请大家看屏幕。)全文在那里就不再赘述,请大家看那里面有句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本词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意境开阔,画面壮丽,气势雄浑,应当读得铿锵有力,慷慨洒脱。(下头就请大家把自我当作关西大汉自由朗读全词!)

  好,读得很认真!词的节奏感很强,朗读过程中要注意断句及韵脚,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韵脚其实就是每句话的最终一字,韵脚字及一些动词、形容词都要重读。哪位关西大汉能自告奋勇地来朗读全词。(鼓掌)

  读得不错,有点关西大汉的味。下头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我国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焦晃教师的精彩配乐朗诵,再次去感受全词豪放的风格。)

  3、理清结构,把握全词。

  从词的结构上来说词一般分为上、下阕,从章法上说,词的上阕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阕则侧重抒情。

  四、合作探究,鉴赏词句。

  1、自由朗读,交流讨论,质疑释疑。

  提问:你最喜欢词中的哪些语句,简要说明理由。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一般只作肯定,适当评点。指出学生的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句,师提问:读得很有气势。它起首就是一个江,这条江是怎样的一条江一个字

  生答:大。

  师提问:大。它不说流、不说淌等,说什么说淘。淘的程度怎样样

  生答:尽。

  师追问:淘了多少时间

  生答:千古。

  师继续追问:都淘些什么人物

  生答:风流人物。

  师总结:词开篇就将赤壁放在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

  2、重点探讨研习。

  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⑴哪些字用得好(学会品味语言也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本事,我们在分析写景的资料时要异常注意一些动词和形容词。我们一齐来看此句哪些词写得较好。)

  乱:岸边山岩之险怪;穿:陡峭山崖的高峻;惊:江水之汹涌;拍: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波涛力量之大,展开阔大雪浪图。

  ⑵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述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

  3、小结全词。

  全词由大江带出,写景、怀古、抒情浑然一体,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豪放活力。那么学习了这首豪放词的代表作,它豪放体此刻哪些方面呢景之壮,人之豪,情之达。

  我们学习了诗歌鉴赏的常用方法:知人论世、品味语言、分析意象、辨析表现方法,体验情感。

  最终,我们一齐来再次团体朗读全词。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5

  说教材:

  一、 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 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 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二、 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三、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背诵本词

  2、 熟记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称

  3、 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4、 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说教法

  一、 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二、 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

  一、 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分打下基础。

  二、 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讲了。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样在讲三册24课《赤壁赋》时就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苏轼,加以强化。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平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这一点属于个人一点想法,希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三、 在背景介绍中,我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四、 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读得铿锵有力。

  至于将字词板书,我个人认为在高中教学中依然必要,字词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部分,传统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来流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对字词教学有点忽视。平时时间充足时,我会在一单元学完后叫学生听写字词并注音,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学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视。

  五、 赏析部分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跃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知识欠缺,所以我在讲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知识,这似乎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也不知得当与否,算是一种尝试,还望各位前辈提出批评意见。

  六、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在这一部分有些地方总结得不是很恰当,例如,把“壮志难酬之恨”说城是一种“悲愤”,“悲愤”一词明知用得不是很合适,但一时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替换,显得勉强和别扭。

  说板书及作业

  一、 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时间来不及没有进行。

  二、 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江成子》,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自己的缺点有时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观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畅所欲言,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会!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把握结构,理解含义,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3、体会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课前我们听了一首歌曲,大家联想起了什么?(《三国演义》)三国是一个充满纷争的时代,留下了很多的英雄和事迹给后人品评。那么,你最欣赏谁?苏轼又最欣赏谁呢?

  苏轼在游黄州赤壁时写下了一首千古传唱的诗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来共同学习。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注意字词:

  2、诗词重在朗读,有感情朗读背诵全词。

  朗读点拨:诗词情感的表达需要借助一定的朗诵技巧:“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抑扬顿挫”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轻重缓急”是说朗读要有轻有重,语速要有快有慢。

  朗读指导:这首词上片高起然后低回,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至极,雄风浩荡,热烈奔放,应读得铿锵有力,读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下片抖笔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3、学生在3-5分钟内熟读试背。

  4、一学生范读,其他同学评价。

  5、生齐读。

  6、上、下片各侧重写什么?

  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怀人)。

  7、写景与抒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怀人的开启。

  三、合作学习与问题探究

  上片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赤壁景观?从哪些角度来选材构思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四、总结。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7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评点、研讨版本中字词的不同而把握词的内容。

  2、  与《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把握苏轼的情感。对苏轼情感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不强求统一。

  一、导入

  1、  展示苏轼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品。

  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处在人生低谷,我们常说酒后吐真言,那苏轼也当是醉后书真意了。从这幅作品中,从词句的线条中,我们又能品出怎样的人生滋味呢?品书法我们是外行,那我们就从词句中细细口味。

  2、朗读全词,交流预习作业

  布置的预习作业为:在自习的基础上评点《念奴娇》,要求局部评点一条,整体评点一条。可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在学生的作业情况中找出切入点,讨论学习《念奴娇》

  1、  理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风流人物被大浪淘尽,即随着时光流逝而消失了。大场景的描写,为全词设置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其为悠久的时间背景,让读者体会苏轼独立江岸披襟临风对景抒情的壮怀。开篇雄奇,有横空出世之感。

  大处落笔,转而具体化

  2、“人道是”?

  点明文武赤壁的概念。清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以苏轼深厚的史学基础和广博的文学修养推测,他不难知道此赤壁非彼三国赤壁,但作者却将错就错,假托赤壁一抒胸怀。故言“人道是”。那我们也不妨以假作真地来品读一下赤壁风光。

  3、讨论:抓住字词,品评赤壁风光。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另一版本)

  地势险峻、波涛汹涌、浪花翻滚,突出了古战场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

  4、毛泽东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苏轼词中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怀古,吟咏周瑜。

  发现问题:一时多少豪杰?引出“遥想公瑾当年”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具化为“周郎”

  苏轼给周瑜的定位到底是“豪杰”还是“风流人物”?

  讨论:据下阙内容分析周瑜形象。

  “出嫁”与“初嫁”的用词差别。

  “强虏”与“樯橹”的用词差别。

  “豪杰”与“风流人物”的用词差别

  师点拨:

  “强虏”突出敌军的强大,“樯橹”让人联想到曹操的水军,言之成理即可。我认为“樯橹灰飞烟灭”更含蓄一些,有助于诗词情境的营造,而“强虏灰飞烟灭”似乎太直白了,少了点儿韵味和美感。赤壁之战对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强抗弱的战争,如若战败,杜牧有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而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闲雅得很,他打扮成儒将,说说笑笑,一把火就把敌方的战船烧成灰烬。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人敬畏啊!

  豪杰:有才能的人。“豪杰”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雄”英勇顽强、刚毅果决,一种豪气,一种气概。三国时豪杰多的很,曹操、孙权、诸葛亮等,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也就是说,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非“初嫁”,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以此突出“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认为,所谓“风流人物”,不仅要有侠骨,而且要有柔肠。

  讨论: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

  一、实景的雄奇壮丽和虚景雄伟壮观

  二、小乔初嫁             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

  三、早发华发 

  四、一时多少豪杰          

  5、  苏轼面对如此壮景,不由想到了周瑜,他24岁就被孙权拜为大都督,34岁就在赤壁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苏轼反观自身,47岁了,如今被贬黄州,怎能不生发感慨呢?齐读词最后二句。

  讨论:

  人间如梦

  人生如梦(另一版本)

  你更倾向哪一个,你从中体味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师点拨:“人间如梦”,更着眼于对社会世事的慨叹,有“我欲乘风归去”之感。

  “人生如梦”,更着眼于对自身的反思和观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了他的豪迈之情,想要经世济民,建功立业,但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但这种感伤转瞬即逝,“一尊还酹江月”,苏轼洒酒酬月,与其在逆境中流露出乐观旷达之情。(允许学生有不同理解)

  苏轼思想中儒道的矛盾和冲撞。

  三、小结全词,观苏轼草书《念奴娇》诵读全词。

  写景赤壁

  怀古周瑜

  抒情叹人间似梦

  诵明月如歌

  四、课堂拓展

  与《赤壁赋》进行内容和写法上的比较,找出相关联的地方,进一步理解苏轼的情感。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赤》:浩渺平静之景产生生命渺小之感

  写景

  《念》:雄伟壮阔之景为周瑜的出场作铺垫

  《赤》:曹操一代袅雄,“而今安在哉?”人生苦短

  怀古

  《念》:周瑜一代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人生如梦

  《赤》:随缘自适、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抒情

  《念》: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可有不同理解)

  五、文本专题内涵的点拨

  千古江山,总是见证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变迁,在这个专题中,我们将继续追踪历史的脚印,去品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洵的《六国论》等文章。在历史的回声中与作者一起或反观自身,或讽谏现实,或展望未

  苏轼)

  江苏省震泽中学 刘丽华

  教学目标:

  1、  通过评点、研讨版本中字词的不同而把握词的内容。

  2、  与《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把握苏轼的情感。对苏轼情感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不强求统一。

  一、导入

  1、  展示苏轼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品。

  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处在人生低谷,我们常说酒后吐真言,那苏轼也当是醉后书真意了。从这幅作品中,从词句的线条中,我们又能品出怎样的人生滋味呢?品书法我们是外行,那我们就从词句中细细口味。

  2、朗读全词,交流预习作业

  布置的预习作业为:在自习的基础上评点《念奴娇》,要求局部评点一条,整体评点一条。可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在学生的作业情况中找出切入点,讨论学习《念奴娇》

  1、  理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风流人物被大浪淘尽,即随着时光流逝而消失了。大场景的描写,为全词设置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其为悠久的时间背景,让读者体会苏轼独立江岸披襟临风对景抒情的壮怀。开篇雄奇,有横空出世之感。

  大处落笔,转而具体化

  2、“人道是”?

  点明文武赤壁的概念。清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以苏轼深厚的史学基础和广博的文学修养推测,他不难知道此赤壁非彼三国赤壁,但作者却将错就错,假托赤壁一抒胸怀。故言“人道是”。那我们也不妨以假作真地来品读一下赤壁风光。

  3、讨论:抓住字词,品评赤壁风光。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另一版本)

  地势险峻、波涛汹涌、浪花翻滚,突出了古战场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

  4、毛泽东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苏轼词中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怀古,吟咏周瑜。

  发现问题:一时多少豪杰?引出“遥想公瑾当年”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具化为“周郎”

  苏轼给周瑜的定位到底是“豪杰”还是“风流人物”?

  讨论:据下阙内容分析周瑜形象。

  “出嫁”与“初嫁”的用词差别。

  “强虏”与“樯橹”的用词差别。

  “豪杰”与“风流人物”的用词差别

  师点拨:

  “强虏”突出敌军的强大,“樯橹”让人联想到曹操的水军,言之成理即可。我认为“樯橹灰飞烟灭”更含蓄一些,有助于诗词情境的营造,而“强虏灰飞烟灭”似乎太直白了,少了点儿韵味和美感。赤壁之战对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强抗弱的战争,如若战败,杜牧有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而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闲雅得很,他打扮成儒将,说说笑笑,一把火就把敌方的战船烧成灰烬。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人敬畏啊!

  豪杰:有才能的人。“豪杰”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雄”英勇顽强、刚毅果决,一种豪气,一种气概。三国时豪杰多的很,曹操、孙权、诸葛亮等,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也就是说,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非“初嫁”,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以此突出“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认为,所谓“风流人物”,不仅要有侠骨,而且要有柔肠。

  讨论: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

  一、实景的雄奇壮丽和虚景雄伟壮观

  二、小乔初嫁             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

  三、早发华发 

  四、一时多少豪杰          

  5、  苏轼面对如此壮景,不由想到了周瑜,他24岁就被孙权拜为大都督,34岁就在赤壁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苏轼反观自身,47岁了,如今被贬黄州,怎能不生发感慨呢?齐读词最后二句。

  讨论:

  人间如梦

  人生如梦(另一版本)

  你更倾向哪一个,你从中体味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师点拨:“人间如梦”,更着眼于对社会世事的慨叹,有“我欲乘风归去”之感。

  “人生如梦”,更着眼于对自身的反思和观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了他的豪迈之情,想要经世济民,建功立业,但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但这种感伤转瞬即逝,“一尊还酹江月”,苏轼洒酒酬月,与其在逆境中流露出乐观旷达之情。(允许学生有不同理解)

  苏轼思想中儒道的矛盾和冲撞。

  三、小结全词,观苏轼草书《念奴娇》诵读全词。

  写景赤壁

  怀古周瑜

  抒情叹人间似梦

  诵明月如歌

  四、课堂拓展

  与《赤壁赋》进行内容和写法上的比较,找出相关联的地方,进一步理解苏轼的情感。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赤》:浩渺平静之景产生生命渺小之感

  写景

  《念》:雄伟壮阔之景为周瑜的出场作铺垫

  《赤》:曹操一代袅雄,“而今安在哉?”人生苦短

  怀古

  《念》:周瑜一代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人生如梦

  《赤》:随缘自适、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抒情

  《念》: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可有不同理解)

  五、文本专题内涵的点拨

  千古江山,总是见证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变迁,在这个专题中,我们将继续追踪历史的脚印,去品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洵的《六国论》等文章。在历史的回声中与作者一起或反观自身,或讽谏现实,或展望未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课内赏析课

  教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幻灯2

  3.集体朗读

  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

  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举例试用无锡话读。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

  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全词共八句,分别是:

  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 幻灯5

  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

  (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

  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 幻灯6

  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

  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 红灯7

  “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 卷起千堆雪”写什么?

  (写山,雄俊,力度。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 雪在质感上比浪形象,生动)

  4、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幻灯8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怎样联想到英雄的?

  (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种野心的表达,看到美景,想拥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

  5、写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衬英雄,突出少年得志 幻灯9

  写英雄为什么一定要写美人?

  (周瑜当年34岁,英气,才华,美人爱英雄自古以来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美人就不是他的了。

  6、写周瑜赫赫战功,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儒将风流 幻灯10

  讨论版本中的“墙橹”“强虏”哪一个词好?

  为什么是“羽扇纶巾,儒将风流”?

  7、由怀古到伤己,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幻灯11

  为什么想周瑜会伤自己?(年龄、功业相比)

  这是怎样的心情?(抑郁)

  多情应笑我,多的是什么情?(抑郁之情,早生华发,一“早”字体现此情)

  8、洒酒酬月,表现自己化解胸中郁闷,以求精神超脱的心态 幻灯12

  “人生如梦”“人间如梦”哪个更好?

  (一指个人,一指所有人。此词更多指的是对自己人生无法把握,虚幻的。人间,则指普遍心态,个人认为,还是“人生”较好。

  9、与周瑜相比之后的感叹:江山在,周郎不在,东坡在,事业不在最后只能洒酒祭江,豪放中见旷达,苍凉中见洒脱。

  四、小结豪放词的特点

  1、要有壮阔景

  2、要写英雄事

  3、要表功业志

  4、要抒苍凉的情

  五、迁移

  以此法读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怀古》。要求:一句句分析,说出理解来。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9

  导入: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

  有关常识:

  词,诗歌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乐章”、“歌词”等。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大类。按词的段落的多少又分成:全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词”,二段的叫“双调”,三段的叫“三叠”,四段的叫“四叠”。词的段落叫“阕”或“片”,从上片到下片讲究衔接贯穿,意思前后相承,叫“过片”。下片的首句句式不同的叫“换头”或“过变”。依照已有的词调写的叫“填词”或“依声填词”,自己谱曲自己写词的叫“自度曲”,《扬州慢》属后一类。词常见有“令”、“引”、“近”、“慢”的分别,“令”即小令,“引”是正歌之前引歌,“近”又称“近拍”,相当于“引”,“慢”是慢曲子的省称,指节拍较慢,声调延长。慢词的字数较令、引、近的词字数要多些。宋代词风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朗读全词,疏通文字。

  1、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2、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 “小 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3、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和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讨论分析课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曾与父苏洵、弟苏辙进京,并与苏辙同科进士及第,父子三人文名大震,号称“三苏”。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构成文字狱“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听读课文的录音。

  讲读上片。

  1、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六、七、八句。

  2、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

  3、赤壁之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姿态、声音、色彩,无不逼真,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4、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就境界开阔,气象恢宏,大江东去,淘空一切,“浪”怎能冲洗千古风流人物呢?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5、四、五句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6、上阙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土。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猛张飞一声断喝长板陂上,俊吕布方天画戟无人能敌,诸葛亮运筹帷幄世所难当。在诸多英雄中,作者选择了谁作为咏诵的对象?

  7、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讲读下片。

  1、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基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羽扇纶巾”,描写周瑜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

  “故国神游”,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

  2、怎样理解这一矛盾(感奋与感伤)?

  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对人生的虚无态度。

  本首词是词人经历了乌台诗案,几乎被杀,几经周折被贬黄州,“魂飞汤火命如鸡”,经过这样的忧患被贬到黄州来,他内心有他的忧患和悲慨,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但是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他把这种悲慨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融合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奋”压倒了“伤”。本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悲慨之中的旷达和豪放。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却短暂,于是有人叹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时行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人借酒消愁,“与尔同消万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场游戏一场梦”。那么,苏轼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人生如梦”,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4、朗读下片,总结。

  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比较阅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归结这两首词的共同特征,即豪放词的特征。

  附录:历代评论家对本首词的评价和相关资料:

  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些魅力来。

  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构建者。 《苏东坡突围》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前奏已经奏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诞生。 《苏东坡突围》

  一个人是要在忧患艰危之中,才能看到他的感情品格操守的。 【加拿大】叶嘉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乌夜啼》(只有悲哀没有反省和超脱)

  举杯邀明月,对影三人。 李白(是寂寞悲哀之中的飞扬)

  水调歌头苏轼

  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溪渔隐业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此词是苏轼41岁时所作,当时苏轼与其弟苏辙已经六七年不见了,他们之间一直是手足情深。

  1、 小序,有何作用?

  词前小序,述作词缘由(怀念子由)。

  2、 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3、 上阕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4、描写虚景运用了什么方法?想象中的月宫生活是怎样的?

  想象。月宫生活幸福美满,不知“今夕是何年”,没有烦恼,想要“乘风归去”,美妙圣洁,“琼楼玉宇”,然而高而寒冷。

  5、上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上天,是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失意的苦闷,是超尘出世的消极思想的反映;下地,是作者对人间生活的留恋和热爱,是超然达观思想的反映。所以,上阕是作者“遁世”与“入世”思想的矛盾,但入世思想战胜了遁世思想。

  (1)、 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怀子由” 体现在词中哪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出了什么?

  月“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0

  师:哪位同学说说苏轼?

  生:苏轼是宋代词人。

  生:苏轼是八大家。

  师:应该说是八大家之一。哪八大家?说说。

  生:苏洵、苏辙……

  生(插话):欧阳修、王安石……

  生(插话):韩愈、柳宗元、曾巩。

  师:他们是什么方面的八大家?

  生:文学。

  师:当然是文学方面,他们应该是散文方面的八大家。

  师:他们谁是唐代,谁是宋代?

  生: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剩下的是宋代。

  师:回答不错。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念奴娇”和“赤壁怀古”,哪个是题目?

  生:“赤壁怀古”是题目。。

  师:题目和词牌,哪个与内容相关?

  生:题目与内容相关。

  师:看看注释,这首诗是苏轼在什么境况下写的?

  生: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时所作。

  师:也就是说,是苏轼在人生的得意还是在失意时所作?

  生:失意时。

  师:请一个同学把全词读一下。

  (一生读)

  师:读的非常流畅。可是有个字读错了。

  生:“羽扇纶巾”的“纶(guān)”,他读成lún了。

  师:另外,我提点意见,还应该读出点气势。(示范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故意说)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生:不对吧?

  师:怎么不对?

  生:“浪”应该是比喻吧?

  师:比喻什么?

  生:比喻时光。

  师:对了。这里不能把浪解释为江水中大浪,应该是时光。你还知道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

  生:“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师: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江,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这句,很少有人能够比,能够写得出来。苏轼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想起这句“大江东去”。

  如此的气势、如此的磅礴,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

  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二者是一样的,都是大气磅礴的。苏轼和李白都不是“人”,我是说,他们不是凡人。他们都是“仙”。

  生:李白叫诗仙。

  师:李白或者叫谪仙,天上下凡的。苏轼叫坡仙。只有仙人才能写出如此超凡脱俗、鸟瞰大地.。

  这两句似乎很熟悉,(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学生响起了掌声。)

  生:是《三国演义》的插曲。

  师:是片头曲。这段歌词就在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大家看看,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不一样?

  生:一样!

  师:一样呀,好,那么,咱们就用《三国演义》的这两句来代替、来改写苏轼这两句吧,看看行不行。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学觉得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师:你说说,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

  生:“风流人物”就是“英雄人物”,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

  师:大家是否同意他的意见。

  生:同意!

  师:我不同意!我觉得,如果“风流人物”就等同于“英雄人物”,那么,苏轼何必不干脆用作“英雄人物”呢。

  生:可能出于音律考虑吧!

  师:读一读,“英雄”和“风流”,分别是几声?

  生:都是一声和二声。

  师:音律上一样,苏轼就是不用“英雄”!一定有原因。

  生:“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就是不一样.!

  师:反正就是不一样。(生笑)

  (在苏轼的心中“风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样不同,我提醒接着往下看)

  师:“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里已经把前三个小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

  生:“大江”具体化为“故垒”,

  生:“千古”这里具像化为“三国”,

  生:“风流人物”这里具像化为“周郎”。

  师: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

  生:是小场景、近景了,如同镜头拉近了。

  师:“故垒”是“旧战场”,“赤壁”就不是周瑜跟曹操打仗时的那个赤壁了。那个“赤壁”在哪里?

  生:在湖北蒲圻。

  师:那么,也就是说,苏轼游览的不是真赤壁。不是真赤壁,苏轼还怀想什么古人呀,这不有点做伪吗?不对,实际上,苏轼是知道他所游览不是真正的赤壁的,“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不是“我以为”。

  师: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生:不能,“周郎”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

  师:“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不闻名。

  生: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

  师:反过来说呢?

  生: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师:非常好。那么,“赤壁”是一种什么景观呢?接下来就进行具体描写了。我们一起来读、背。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大家考虑,这三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譬如,“乱石穿空”是从形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那种参差交错。只有这样来写石头,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

  生:“惊涛拍岸”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

  师:“惊”的繁体字怎么写?只有知道繁体字才知道这个“”的意义,这里是“”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这是一江怒涛。

  考虑,这两句分别从什么视角来写的。

  生:“乱石穿空”是仰视,“惊涛拍岸”是俯视。

  师:一个往高处写,一个往低处写。而“卷起千堆雪”是往深处写,写颜色。

  穿空、惊马一样的波涛、浪花如雪,都是往极处写。

  这样,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赤壁”古战场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就形成了。

  所以,紧接着一句“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

  “如画的江山”是一个舞台,是风流人物活动的一个舞台,在某种程度上,是如画的江山蕴育、塑造了风流人物。“一时”,指的当然是三国这段时期,而下片就集中笔墨描绘周瑜。

  上片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下片主要塑造的是周瑜这个人。

  我们还是把上片一起来背诵一下。要读了豪情,读出气势。

  (接着)再试着朗读、背诵下片。

  师:试着修改一下原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我们能否把“公瑾”换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换成“出嫁”。

  生:不能换。公瑾是字,这里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

  生:而且再用“周郎”就与前面重复了。

  生:初嫁,是刚刚出嫁,而“出嫁”则没有这种刚出嫁的意思。

  师:有句话,新婚新婚燕尔!这里就突出强调小乔的年轻,刚刚嫁给周瑜,周瑜还在度蜜月呢!

  (学生笑)

  师:如果用“出嫁”,那就体现不出是小乔,而是老乔了。(学生更笑得欢)可是,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苏轼是真的“错”了,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不是刚刚嫁给周瑜,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经真的不是小乔,的确是老乔了。

  生:啊!(学生惊讶)

  师:大家主要考虑一下,此处,苏轼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那么,苏轼为什么非得那样写不可呢?

  生:是不是还是强调周瑜仍然沉浸在热恋当中。

  (学生大笑)

  师:情感如火,十年依然,十年不减。(学生还笑)这种理解,贴近但是不准确。

  其实,苏轼这里是故意为错,有意如此去写。大家是否忘了开头我提的4个字,为什么苏轼偏偏用“风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生:我知道了。“风流人物”就是跟美女与英雄有关,是用美女来陪衬英雄吧,说明周瑜是特别懂得情感的,是懂得爱情的。

  (有学生又笑)

  师:这就对!

  师:在苏轼心目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不能算作“风流人物”,“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正如刚才同学所说,懂得感情,懂得爱情,他不仅仅是勇武有力“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如果说,美女陪衬英雄,也不能说错。

  所以,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

  “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坚忍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气概。就如同词中四字写英雄气概英雄气概。

  生:“雄姿英发”。

  师:是。“雄姿英发”描写的又是风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气概的一面。

  那么“羽扇纶巾”说的是“风流人物”的哪一面呢?“羽扇纶巾”实际不是武将的装扮,而是文臣的装扮。

  生:是不是说周瑜有文采的一面?

  师:说正是!这里表面上写周瑜的外在装扮,其实以此来写周瑜智慧与聪明的一面。

  如果说,前面两句“雄姿英发”和“小乔初嫁了”,写周瑜既有刚,又有柔的话,那么,后面两句,“雄姿英发”与“羽扇纶巾”,就是写周瑜什么呢?

  生:既能武,又能文。

  师:好。同学们,这样,我们就已经把“风流人物”解释清楚了。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风流人物”!

  大家再拓展开想想,我们在哪里,还曾经学过“风流人物”?

  生:在初中,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里面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大家想想,毛泽东诗词里的“风流人物”,能不能这样理解?

  给大家一段时间,回忆一下毛泽东的原词,认真对比二者提到的“风流人物”是否一样。其实,这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大家可以试一试,不怕说错,只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

  (约两分钟后,有学生举手)

  生:“风流人物”,都不能解释成一般理解中的“英雄人物”,那样解释,都是一种简单化。

  毛词中的“风流人物”,当然不能等同于苏轼词中的“风流人物”,毛泽东的词中的“风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是指才能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毛泽东在词中也一一列举历史上的“唐宗宋祖,略输文采”“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说他们够不上“风流人物”,也就是说,他们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韬。所以,毛泽东才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老师非常同意你的见地!

  师:接下来,苏轼仍然围绕着周瑜进行细致描写,“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果说前面几句属于正面描写的的话,那么,这一句就应当属于……

  生:是侧面描写。用“樯橹灰飞烟灭”来衬托他的指挥艺术。

  师:这么说,这句还有衬托对比啦?

  生:“谈笑间”与“樯橹灰飞烟灭”就是对比。前面十分轻松,跟玩似地,后面就出现了那么强烈的效果。

  师:跟大家的讨论,很长见识。

  (我突然想到一个决定:剩下的下面几句话,就交给大家自己讨论辨析。)

  (下面的几句是“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还有刚才的“樯橹灰飞烟灭”,存在着争论,我把学术界的一些争论的观点公布给大家。我提醒大家认真思考,择善而从,能够展开交锋和争论。

  第一,由于版本不同,“樯橹”有的版本作“强虏”。这两个词,你觉得哪个更好?

  第二,“故国神游”,“神游者”是谁?周瑜还是苏轼?

  第三,“多情应笑我”,这句怎么理解?存在两种理解:

  一种理解是,“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什么“风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说,是苏轼“多情”。

  第二种理解是,“多情应笑”后面应当是逗号,“我”应当归属下面,形成“我早生华发”。“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第四、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首先讨论,“樯橹”好,还是“强虏”好。)

  生:我觉得“强虏”好,强调了人的强大,恰好与“灰飞烟灭”形成一种强烈的效果,敌人非常强大,但是,在周瑜的镇定自若的指挥下,强大的敌人“灰飞烟灭”,变成了烟云。

  生:我也同意用“强虏”好,直接写了人的强大,并且“樯橹”这个词太不自然,太小了,“樯橹”不是代指舰船吗?让人想不到人,想不到全副武装,想不到铠甲,想不到精锐武器之类的。

  生:我不同意,“樯橹”更巧妙,更含蓄。大家都知道,文章的用词,直接好呢,还是含蓄好?当然还是含蓄更好。樯橹,这里不应该只指舰船,更应当指曹操的所有八十万水军。樯橹,更能够体现曹军的“水军”的特点。樯橹,更可以让我们想起曹操的武装,就如同现在的什么驱逐舰、巡洋舰、鱼雷艇之类的……

  (学生笑)

  生:那时候,哪有什么驱逐舰、巡洋舰呀!

  生:(还是刚才那位同学)我只是比方,反正看到“樯橹”二字,更含蓄,更让我们想到水军,想到曹操的舰艇等各种全副武装的武器。

  师:让我发表意见,我更倾向于用“樯橹”,理由就是刚才这位同学说的,体现“水战”特点,又含蓄,而“强虏”过分直白了。(仍有同学表示不同意)

  不同意的同学也好,我不主张,同学们轻易改变自己已经深思熟虑的观点。如果你不满意,请把你的意见写成文字,写在周记本上,一边是“樯橹派别”,一边是“强虏派别”,呀,请别误会,我不是说你们是“强虏”呀!(同学们大笑)

  (接下来,讨论“神游者”和“多情者”。请发言)

  生:我觉得,还是同意课本上的解释。“神游者”应当是苏轼,苏轼从上片的来到大江边,描写长江的景观,“乱石穿空”什么的,然后又怀想英雄豪杰,怀想风流人物,也就是怀想周瑜,想做周瑜那样的风流人物。这些,都是苏轼在“神游”吧。就是苏轼的精神在这个旧战场上巡游。

  师:你同意课本上注释中“故国”二字就是“旧战场”的意思。

  生:是。

  师:同学们,这里关键是“故国”二字怎么解释,如果当成“曾经的故土”讲呢,那么,这里显然不是苏轼的“曾经的故土”,而只能是周瑜曾经领兵打仗的地方。

  生:老师说得正是。我不同意课本上的解释。我同意把“神游人”理解成周瑜。因为,这里的“故国”只能是周瑜的故土,不是苏轼的故土。

  师:可是你还讲不通呀,如果是“神游者”是周瑜的话,周瑜死去了,怎么神游呀?

  生:(学生有点急)是周瑜的灵魂嘛!苏轼是假设周瑜死后还有灵魂。苏轼是假设如果周瑜的神灵还在旧战场上的话,知道苏轼在怀想他,那么苏轼就想,周瑜会笑他,并且,“多情”二字正好扣合着前面“风流人物”,周瑜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师:这样说来,你把第三个问题也回答了,你认为“多情人”是周瑜,是“多情人”周瑜笑苏轼。你再具体谈。

  生:我是这样想的,“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就是“多情人”,是名词。如果理解成“应笑我多情”,那么,就是苏轼“多情”,“多情”就是动词了。

  师:他非常有见地。很新鲜。你的意思是苏轼的“多情”二字与柳永的“多情”二字是一个意思,都是“多情人”的意思。

  联系柳永词来理解,可贵。如果“神游人”是苏轼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写成“故国”了,而是写成“古国”,“古国”才能是“旧战场”。而“故国”一般应解释成“故土”“故乡”,或者引申解释成“故地”,即曾经到过的地方。此地是周瑜的“故地”而非苏轼的“故地”。

  生:老师,你同意把“神游人”解释成周瑜?

  师:不是下结论的时候,而且最好别轻易下结论。何况大人们还没有一个定论,学术界的争论还在继续。我觉得,你们争论是有益的,说的都有些道理。

  我只是倾向于把“神游者”理解成周瑜。我的道理,从句逗得出的。我看过一个资料,有人查阅了统计了几百首《念奴娇》词,当然是不同人写的,这两句的句逗90%都是前四后五式,就是上句是四字,下句是五字。只有一首例外,是前五后四式。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在填写《念奴娇》词时,在这里是用前四后五式。

  我还有一个逆向的推法。就是,即使句逗按照前五后四式,“多情应笑我”读成“应笑我多情”,太牵强,理解起别扭,不自在。

  我的看法,只能是我的看法,希望你们继续思考争论下去,可以写成小论文,题目就是《“神游者”是谁?》《谈谈“多情”与“神游”》。

  继续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也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生:我同意第一种。

  师:具体说。

  生:我是从整个诗的格调来理解的。全诗比较格调比较昂扬向上。

  生:我也同意。苏轼还是比较积极的。

  师:没有不同意见?都同意苏轼比较达观的说法。

  如果谈我个人的意见,我个人觉得,两方面都得顾及到才好,不能过分强调哪一方面。不是老师折衷。大家想想,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下面我们一起背诵全诗。

  响起背诵的声音。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1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释、叙情形、议特点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宋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

  (1)抓关键语句,提高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诵读和背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词中寄托的情感,感悟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审美目标:领悟、感受到苏词豪放旷达的特点并作出简评

  教学重点

  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是个英雄辈出、充满魅力的时代,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时光虽然过去了近1800年,但是每一位为赤壁之战所激动的人,一旦来到赤壁,当年火光冲天、到处喊杀声的情形仿佛又萦绕于脑海

  赤壁之战八百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坛泰斗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古的伟大词作――《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这位伟大人物就是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古代诗歌的学习,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二、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激情满怀、壮志豪情的气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 朗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看注释,叙情形:长江向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健、英气勃发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上阙:描写了赤壁奇景

  下阕:怀念周瑜,抒发感慨

  四、品读重点语句,探究有关问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 有气势 “淘”淘汰、湮没

  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解读:人类历史如长江一样滚滚东流,无数风流人物被湮没在历史洪流中能被后人们记忆的又有几个呢?)

  2、 赤壁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的?

  3、可怀念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4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物和人物相得益彰

  5、 讨论:三国时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词人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

  参考:

  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34岁就建立功勋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孙权识人才,重用了周瑜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大都督大元帅)

  ④英雄惜英雄 苏轼:“知音如周瑜” 有人说周瑜心胸狭窄,那是罗贯中给他“演义”的,目的为了衬托诸葛亮苏东坡和周瑜都有奇才大志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6、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7、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就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五、归纳:

  1、总结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2、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六、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音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七、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外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江城子・记梦》和《赤壁怀古》的异同 ,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作短评。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2

  【教学目的】: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

  1课时

  【阅读准备】:

  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

  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三、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

  3、学生齐读

  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5、教师小结

  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

  (一)阅读上阕,讨论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二)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三)学生思考: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四)、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1)投影显示《雨霖铃》

  (3)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

  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

  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用典的贴切自然。

  教学难点

  本篇词作的主题的理解――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授课方法

  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引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解题

  1、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古――词的题目。

  2、关于词牌来历:

  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是一位多才多艺、颇有抱负的人,21岁就中了进士,做过地方官,又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任一些地方的知州。后来,到神宗元丰五年(1082),宋神宗推行王安石新法,新党重新执政后害怕苏轼于己不利,便搜罗把柄罪名(《田妇叹》),制造了文字狱“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包括王安石在内的很多人,不论政见分歧,纷纷营救苏轼,最后,以贬谪黄州了事。是年,苏轼两游赤壁,写下了《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四篇。

  4、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游;雄壮豪迈、气势宏伟、意境高远。

  三、疏通文义

  1、教师范读课文,正音。

  读出壮阔豪迈的词风。

  纶:guān

  樯:qiáng

  橹:lǔ

  酹:lèi

  2、学生翻译课文,正义。

  注:(1)周郎――庐江人。长壮有姿貌。初,孙坚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坚死,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不久,策又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时得乔公二女,皆国色,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策死,弟权统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权以瑜为前部大督(统帅),与操战于赤壁,大胜。

  (2)赤壁――苏轼所游的赤壁,在今天湖北省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实际上是在湖北蒲圻县长江南岸,苏轼误把赤鼻矶当作古战场了。

  (3)羽扇纶巾――这是当时流行的儒将装束。形容周瑜有远见卓识,而且极善于指挥作战。

  四、文章思路

  1、写景

  “大江”、“浪”、“故垒西边”、“赤壁”、“乱石”

  作者用洗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惊涛拍岸、雄壮开阔的长江美景,引出古战场上的壮观豪迈之场面,将历史陈迹尽收眼底,给人以壮丽开阔雄奇之感。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短短的13个字,使人的视听受到强烈的震撼,仿佛使人回到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的年代。以“乱”“惊”、“穿”“拍”“卷”为例,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每个人只须分析一字即可。

  明确: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字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字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之汹涌;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比较一:长江有汹涌的时候,也有平静的时候,作者为什么只写长江壮阔之景,而不写长江平静之景?通过比较,得出景物特点及写景的目的。

  景物描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为英雄的出场创设一个广阔的背景。

  2、咏史

  “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小乔初嫁了”、“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

  作者着力刻画了三国英雄周瑜这个形象,诗人是满怀倾慕之情来歌颂这个人物的,写出了周瑜少年得志、风流儒雅、潇洒自如、从容不迫的儒将风度。

  比较二: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很多,如孙权、诸葛亮、刘备等等,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把周瑜换成孙权或诸葛亮好不好?他又是怎样塑造周瑜形象的?

  面对“惊涛拍岸”之滚滚长江,面对故垒遗迹,作者很自然地见景生情,浮想联翩,发出怀古之幽思,脑海中浮现出赤壁之战的英雄们形象。但是,作者没有写刘备,也没有写诸葛亮,只写周瑜,这是为什么?

  明确:

  1、美女衬英雄,表现出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小乔初嫁了”)

  2、面描写周瑜气概风度,表现周瑜风度翩翩,志气昂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3、描写功绩韬略,表现周瑜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非凡才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很明显,它可以很自然的使读者联想到作者自己,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发白,无所建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这是壮志难酬的感慨,这是悲壮苍凉的无奈。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之所以能够震撼每一个读者的心灵,除了这种情感本身的普遍性之外,还与这种情感在本词中得以充分表达有关。另外,作者也是借英雄周瑜反衬自己,形成强烈反差,情感得以自然而然地流露。

  3、抒怀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入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人生如梦”的感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呢?是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还是积极奋发的处世观?这与前面的壮阔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协调?

  应该说,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就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其实,“多情”在古诗词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念奴娇》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苏轼的豪放词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题材来看,怀念古代的英雄及其丰功伟业;

  2、从主旨来看,是抒发对英雄的赞美和壮志难酬的慨叹;

  3、景物描写来看,描写的都是意境高远、雄浑壮阔的景物;

  所以,这首词虽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豪壮,跟失意文人同主题的作品显然有别。

  五、作业

  背诵这首词。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4

  一、教学构想

  1、设计意图

  本文是古诗词单元的讲读课,在设计课件时,一方面是要将本首词的重点体现出来,使学生能理解这首词,同时还要能由此及彼,课件中要体现出引导学生欣赏这一类诗词的特点,这一点容易被忽视。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中的精品,代表了苏轼豪放词的最高成就。它第一次运用词的形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苏词的独特面貌。词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即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词将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奔放,一泻千里,这应是文章的学习重点。

  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宋词,对于宋词的有关常识,以及苏轼的有关情况应作为教学的内容之一,但高中阶段的诗词教学应重在诗词的鉴赏,应结合诗词,将诗词鉴赏的有关常识贯穿在诗词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学会赏析诗词。这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词中作者的感情也是本文的教学内容之一,文中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应引导学生对这种变化加以理解,这样方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

  2、确定目标

  根据上文的分析和高中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①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②学习该词写景、抒情,咏史、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③理解词中表现出的苏轼的情感矛盾。

  3、过程安排

  教学的具体过程拟设计为读――析――结――赏几步。

  拟设计问题如下:

  ①上阕作者如何写景?写出了景物的哪些特点?

  ②作者对曾经活跃在这里的英雄人物有具有怎样的情怀?

  ③作者如何刻画周瑜形象的?又如何写自身的?

  ④怎样理解作者对周瑜和对自己的感情的矛盾?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

  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注意朗读、分析、总结和赏析的结合,将赏析的部分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成,并注意及时总结。

  二、课件制作

  (一)素材准备

  本课件只用了一个图片素材,即苏轼的图片,在网上即可搜寻到。

  作为诗词的课件,还应该有音频素材,即课文的朗读录音,因为在操作时未能找到录音带,故本课件没有朗读的部分。条件允许的应尽可能准备,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转录即可。

  图片位置:

  (二)过程略解

  第一页:导航页面

  页面解说:此页面为导航页面,显示该课件的主要内容,方便教学操作。

  制作要领:

  1、在powerpoint中新建一文件,命名后保存;

  2、应用设计模板;

  3、插入课题、作者和图片,调整大小、位置,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4、插入文本框,输入导航内容,调整文字大小、颜色、位置,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第二页:目标页面

  页面解说:该页面设计主要为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加强教学的目的性和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制作要领:

  1、插入新幻灯片;

  2、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分别输入“教学目标”及其具体内容;

  3、调整文字的大小、位置、颜色,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第三页:作者介绍

  页面解说:此页面为作者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对课文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此处的介绍应适当具体详细些,使学生对苏轼的一生中重大的转变有所了解。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苏轼图片,调整位置,设置动画效果;

  2、插入文本框,分别输入“作者介绍”及其具体内容;

  3、调整文字的大小、位置、颜色,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第四页:词语解释

  页面解说:此页面主要解释课文中的一些疑难词语,便于学生理解全文的表面含义,也为更深地理解课文作准备。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两个文本框,分别输入“词语解释”和全文;

  2、调整文字的大小、位置和颜色,将需要解释的词语设置成不同的颜色,便于区别;

  3、插入若干文本框,对应每个需要解释的词语输入该词语的解释,个别位置在中间的词语可插入自选图形中的标注进行解释;

  4、为每个对象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第五页:课文分析

  页面解说:此页面和下一页(下阕的分析)为课文内容的分析页面,具体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写景、抒情,咏史、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输入“课文分析”及“上阕”,调整大小位置;

  2、插入7*5的表格,设置表格的边框,并删除表格中的某些线条;

  3、在表格的最上一栏填上相应的内容;

  4、插入若干文本框,分别在对应位置输入相应内容,并设置文字颜色为红色;

  5、为每一个对象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6、下阕与此同。

  第六页:总结课文

  页面解说:此页为课文的总结页面,将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若干文本框,在每个文本框中输入一个内容,调整文字的大小、颜色;

  2、插入若干箭头和一竖直线,设置线条的线形及颜色;

  3、将文本框、箭头和直线分别放到适当位置,设置动画效果,并调整其出现顺序。

  第七页:比较阅读

  页面解说:此页和下一个页面(比较阅读)是将两首豪放词、一首豪放词一首婉约词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领会豪放词的特点。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输入“比较阅读”,调整大小、位置和颜色,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2、插入两个10*1的表格,设置表格的边框,并分别在表格中输入两首词,设置文字的大小、颜色;

  3、为两个表格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4、下一页豪放词和婉约词的比较与此页同,略。

  第八页:总结特点

  页面解说:此页面在比较前面三首词的基础上总结豪放词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输入“豪放词特点”,并调整大小位置;

  2、插入4*2的表格,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填充颜色;

  3、在表格的相应位置输入除具体特点的其他内容;

  4、插入三个文本框,分别输入三个特点,并调整至相应位置;

  5、为每个对象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第九页:思考练习

  页面解说:此练习页面主要要检测学生对诗词鉴赏领悟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在下面的诗词教学中及时补过。

  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两个文本框,分别输入“思考练习”和具体练习内容;

  2、调整文字的大小、位置、颜色,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三、操作要领

  1、诗词教学应突出朗读,朗读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没有录音带,课件中没有朗读的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加强,不可忽略。共3页,当前第2页123

  2、分析课文时,应将问题和填表相结合,在问题中解答中完成表格的填写,否则将影响到对文章的理解。

  3、比较阅读时应将两首豪放词之间的共同点和与婉约词的区别讲解清楚,便于豪放词特点的归纳。

  4、应将鉴赏诗词的内容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不可单方面强调,那样不利于学生对诗词鉴赏的掌握。

  四、预期效果

  本课件注重对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阅读诗词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苏轼的其人其事与所了解,对词人的遭遇对创作的影响能有一定的领悟,同时能比较容易地辨别出词的风格特点,能进行简单的诗词鉴赏。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5

  说教材:

  一、 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 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 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二、 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三、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 是:

  1、 背诵本词

  2、 熟记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称

  3、 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4、 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说教法

  一、 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二、 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学过程 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 :

  一、 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分打下基础。

  二、 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讲了。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样在讲三册24课《赤壁赋》时就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苏轼,加以强化。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平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这一点属于个人一点想法,希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三、 在背景介绍中,我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四、 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读得铿锵有力。

  至于将字词板书,我个人认为在高中教学中依然必要,字词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部分,传统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来流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对字词教学有点忽视。平时时间充足时,我会在一单元学完后叫学生听写字词并注音,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学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视。

  五、 赏析部分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跃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知识欠缺,所以我在讲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知识,这似乎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也不知得当与否,算是一种尝试,还望各位前辈提出批评意见。

  六、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在这一部分有些地方总结得不是很恰当,例如,把“壮志难酬之恨”说城是一种“悲愤”,“悲愤”一词明知用得不是很合适,但一时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替换,显得勉强和别扭。

  说板书及作业 

  一、 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时间来不及没有进行。

  二、 作业 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江成子》,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 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自己的缺点有时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观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畅所欲言,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