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教案(精选14篇)
《忆江南》教案 篇1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配放音乐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江南风景图,请你仔细欣赏,然后说说你的感受。
2 、江南的水是清秀灵动的,江南的山是秀丽多姿的,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都非常眷恋江南,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板书课题
3、师生配乐朗诵诗词
俗话说,诗画一家。请同学们听朗诵,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好吗?(播放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
这是一首词,这么美的词,想读吗?
二、 新授教学
1、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读,齐读
2、你想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意思吗?
自有阅读译文。
3、忆江南,忆是什么意思呢?
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理解词语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
这句怎么读?
(2)“春来江水绿如蓝”
理解词语
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谁来读好这句?
(3)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齐读这两句
3、这首诗中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回答(风景旧曾谙)
自由阅读《小星星》,找出诗句意思
曾经作者熟悉的江南景色是怎样的?用诗句回答
4、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5、能不忆江南吗?
你能把这句改成用句号的句子吗?
6、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 ,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7、配乐齐读
8、欣赏歌曲
9、你记住这美丽的景色了吗?谁来背一背?
三、拓展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领读
从这两首词中你感受到作者对江南的思念了吗?
四、延伸积累
1、江南美,江南好,江南的春天让人醉!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
学生背诵
到《小星星》上找。
2、穿插教学《春夜喜雨》
这首古诗其实有8句,我们曾经学过4句,今天,我们把后面的4句也学会。
(1)出示古诗,自由阅读
(2)听录音朗读
(3)理解诗句
(4)朗读背诵
《忆江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领略江南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1、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请同学们一起来背一背第一单元我们学过的三首描写春日不同风格的的诗歌。
2、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秦观《春日》、晁补之的《春日》、朱熹的《春日》。
3、春天的美景到处都是,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看吧。(出示课件:江南图片)
二、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说说你对江南的印象。
2、生描述。
3、师:是呀,在同学们眼中的江南是美好的,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看看在古代诗人眼中的江南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词《忆江南》(其一到其三)。
4、齐读课题。
三、简介词牌。
1、课件出示资料。
2、师简介。
四、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个别读。
3、全班齐读。
4、说说这三首词分别回忆江南的什么地方,说说你是从哪一句中了解到的?
5、生描述。
五、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1、播放视频录音朗读(践离范读),生倾听。
2、师:听完践离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你觉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三首词?
3、生说听后感受。
4、师:是呀,我们应该带着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无限怀念之情把这三首词有感情的读出来。
5、再看视频录音,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
6、集体读。
7、指名读,小组读。
7、看画面,生生接读,师生接读。
六、细读古诗,熟读成诵。
1、播放音乐,生练习配乐读,
2、配乐,师生背诵(接读)。
3、配乐,男女生合作背诵。
4、配乐,个别背诵。
5、分组背诵。
七、小结。
1、师:听了同学们深情的朗读,老师仿佛听到诗人在诉说,诉说着他对对江南美景无限眷念之情和对往事的追忆,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让我们再一次和着抒情优美的乐曲深情的朗读,再一次感受江南美景和诗人的情怀。
2、生齐读。
八、拓展诵读。
1、老师还带来了《笠翁对韵》(八)三肴四豪供大家诵读。
2、生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读诗。
3、个别读。
4、生齐读。
5、生尝试背诵。
九、总结。
1、师:今天我们在吟诵白居易的《忆江南》时感受到了江南的美景,在诵读《笠翁对韵》(八)三肴四豪时,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音韵美、韵律美。这就是我们古典诗词的魅力,希望你们传承下去。
2、配乐,生集体吟诵《忆江南》(其一到其三),集体击掌打拍吟诵《笠翁对韵》(八)三肴四豪。
十、作业。
《忆江南》教案 篇3
一.导入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古代文人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赞美春天的诗词,谁愿意背一背?(配乐)
(如《春晓》、《咏柳》、《绝句》、《春夜喜雨》、《村居》、《游园不值》、《春日》等)
二.揭题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季最美在江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江南春天美景的词《忆江南》。(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忆”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还有哪些字带“忄”(偏旁归类识字法)
写“忆”字。看屏幕(“忆”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应该注意什么?(左窄右宽)范写。(强调“忄”的笔顺。)练写三个“忆”字,最好的圈上圈,同桌互评。
三.学词
1.读正确
a.对照拼音朗读全首词,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想办法学会。
b.汇报识字方法
有三个生字从词里跳出来了,看谁能准确迅速地读出字音,说一说你记住这三个生字的好办法,或者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曾、谙、蓝)
c.检查读词
①指名读。(共同评价)
②同桌互相听,纠正字音。
③指同桌汇报读,群体评价。
④齐读
2.读懂意
a.知词人。(说说你对白居易的了解)
b.解词题。
师:这是一首词,词是为乐曲所填写的,是用来歌唱的。不一样的乐曲有不同的名字,就是词牌。“忆江南”就是词牌名,恰恰也是这首词所写的内容。
c.学习前两句
①读,根据注释说词意。
②诗人曾在江南做官三年,这是作者离开江南十二年后的回忆,用一个字概括他对江南的感觉是——好(齐答)
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小队间赛读)
d.学习三、四句
①江南好,好在哪儿?自由读,根据注释说词意。(同桌一组)
②老师带来了一些江南的图片,静静观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样?要说完整话。
③练习有感情读。指名读、男女生交叉读、引读(江南好!——)
e.学习最后一句
①说一说“能不忆江南?”的意思。
②作者怀念江南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千里莺啼绿映红、江南可采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白居易虽然在江南做官只有三年,但他是个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当他因病离任时,百姓痛哭流涕,十里相送。他怀念的绝不仅是江南风光的秀丽明艳,更是在江南的那段岁月。此刻,已经六十七岁的白居易,(加入动作)
他深深怀念江南如画的风光,读——(能不忆江南?)
怀念江南质朴的人民,读——(能不忆江南?)
怀念在江南度过的那段最美的时光,读——(能不忆江南?)
3.读出韵味。
大家也想去江南看看,是不是?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水墨江南,走进白居易对江南的记忆。
倾听、朗诵、试背、合作倾听。
检查:指名、女生、男生、齐背。
4.延伸
a.《忆江南》是一首词,是用来唱的,想不想听一听?
(听歌曲《忆江南》)
b.白居易的《忆江南》共有三篇,我们学的是第一篇。还有其二、其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搜集,背诵。
附其二、其三: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庭枕上看潮头。何日复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何日复相逢。
c.诗词画乐原本一家,就让我们轻轻学唱这曲《忆江南》,用这优美的旋律感谢、欢送所有陪我们上课的领导与老师!
《忆江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本文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2、朗读情况:注意谙读作ān;最后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简要板书,留待课中解决。)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意。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为什么?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2)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方法?(比较:红胜火;比喻: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到,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怀念,把读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太阳升起,江边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如同蓝草一般。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4、指导背诵。
(1)再读体会。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四、阅读拓展,深入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为后人吟咏赞颂,那么这寥寥数语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首《忆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教案 篇6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提出了要背诵古诗词不得少于8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以下是龙港一小市教坛宿将张文燕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片段】
师:古典诗词我们光知道它的意思还不够,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来欣赏。那么你认为这首词那里写得好?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好个绿更绿,红更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来到这江边走走,你能从中看到了什么色彩?
生:红、绿。
师:我们看到的什么是红的?
生:花、火、太阳。
师:红红的太阳,照着红红的花。
生:那么红,那么热烈。
师:什么是绿的?
生:江水。
师:江水是那么……
生:那么绿,那么清澈,带着春天的气息。
师:多美呀!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分男女声读个别读……
师:这美令我们陶醉……是不是就是这些花和水?
生:还有“好”,因为江南是美的,是好的。
师:这个“好”是最普通的字,可又是最传奇,最传神的,谁能用“江南好”说说江南的风景?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生:……
师:真厉害!让我们听《江南丝竹》想想白居易还忆什么?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的作业,根据要求写一句话,写出江南的美景。
忆江南,忆江南!
曾经的岁月怎能忘?曾记得________能不忆江南?
生:交流。
师:“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诗人对江南有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出示: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师: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生:自学、感悟、诵读。
【评析】
本课的教学,老师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思维想象,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把诵读、吟诵、想象融汇其中,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通过仿写词,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能体现出新课程的新理念,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仅领悟词的大意,感悟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信息量大,极大地扩大了知识面,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紧密地结合起来。
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的学习的局限。老师教《忆江南》时,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同是白居易写的三首《忆江南》组合起来,以开头的一首,带动学习另外的两首。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白居易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风景旧曾谙,能不忆“课改”?
《忆江南》教案 篇7
一、创设意境 释题入情
1、播放江南春景图,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你能背得几首?
2、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二、 探究诗意 以知促情
1、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 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 齐读。
三、品词赏句 想象悟情
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这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我们“能不忆江南?”
(1)指名读、男女生呼应读。
(2)创设情景读: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 ,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节读――能不忆江南?
(3).吟读成诵
(4)白居易一共写了三首《忆江南》,赏读其它两首。再次深刻的感受诗人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思念。自学、感悟、诵读。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欣赏《忆江南》歌曲(DVD),
同学们,喜欢这首歌曲吗?这首歌曲赞美的是什么地方?江南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吗?
是啊,江南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诗人留下了赞美江南的诗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2.介绍词。
3.出示《忆江南》。学生抄写在国学本上。
4.介绍作者。学生交流资料后,屏幕出示。
其实,不少人写过《忆江南》。但是流传最广,深受大家喜爱的,还是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这首词究竟有什么魅力,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忆江南》。
5.范读《忆江南》(配乐以明丽昂扬为基调);
二、读通读懂
同学们,我们读古诗词,一般要经历这三步:读得通顺;读懂意思;读出韵味;(课件出示) 自由练读
1、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3、齐读。
2、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句的意思。
你读懂了什么?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3)“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诗人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同学们,这两句词啊,我们越读越有味!这味道,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大家将上下句对照起来读,发现了什么?(字数相等,上下对称)
告诉学生,这是对偶。
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体会对偶句的独特魅力。
4、正因为江南是如此美丽,因此,作者在词的最后深情地说:能不忆江南?
请大家关注这句词中的标点符号。书上用的是什么标点?(问号)指名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其实啊,在古代,词是没有标点的,这个问号,是今天人加的。如果让你加,你觉得应该加什么标点? 加上后读出语气来。
将这首词连起来读。自读――男女生读――师生引读。
四、读出韵味
1.读出词的韵味。(范读――自读――指读――齐读――师生回声读
2.同学们,词越读越有味。但是老师一个问题,一直想问大家:这江水,这江花,本是很平常的事物,为何到了白居易笔下,显得那样的美呢?是不是白居易当时所在的洛阳不美丽呢?
出示资料链接1:
3.可见,洛阳,也是一个很美的地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白居易觉得这平常的江南景物是如此的美丽呢?
4.出示资料链接2: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了吗?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杭州的山山水水都已经融入了白居易的生命,因此,他觉得特别的美丽。
同学们,把我们刚才的理解,融进这首词,我们再来读读,你一定会读出独特的韵味――学生齐读。
5.听大家动情地朗读这首词,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在洛阳,在香山脚下,满头华发的白居易,痴痴地凝望着南方,他昏花的老眼中浮现出了一幅又一幅画面,是什么呢? (教师伴随着课件画面,深情叙述:可能,是江南的小桥流水;可能,是江南的桃红柳绿;可能是江南的荷叶田田;可能,是红胜火的江花;也可能,是绿如蓝的江水出现得更多的,也许是江南岁月的点点记忆;离开江南时,父老乡亲的泪眼朦胧
师:这首词和它作者白居易,的确值得我们好好敬畏!就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将这首流传千古的词,背诵下来。
4、情境表演。
――师:在作者眼里,江南就是故乡,江南就是故人,江南就是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
五、课后作业
课后去找到《忆江南》的另外两首
《忆江南》教案 篇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提出了要背诵古诗词不得少于8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以下是龙港一小市教坛宿将张文燕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片段】
师:古典诗词我们光知道它的意思还不够,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来欣赏。那么你认为这首词那里写得好?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好个绿更绿,红更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来到这江边走走,你能从中看到了什么色彩?
生:红、绿。
师:我们看到的什么是红的?
生:花、火、太阳。
师:红红的太阳,照着红红的花。
生:那么红,那么热烈。
师:什么是绿的?
生:江水。
师:江水是那么…………
生:那么绿,那么清澈,带着春天的气息。
师:多美呀!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分男女声读 个别读…………
师:这美令我们陶醉…………是不是就是这些花和水?
生:还有“好”,因为江南是美的,是好的。
师:这个“好”是最普通的字,可又是最传奇,最传神的,谁能用“江南好”说说江南的风景?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生:…………
师:真厉害!让我们听《江南丝竹》想想白居易还忆什么?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的作业,根据要求写一句话,写出江南的美景。
忆江南,忆江南!
曾经的岁月怎能忘?曾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生:交流。
师:“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诗人对江南有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出示: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师: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生:自学、感悟、诵读。
【评析】
本课的教学,老师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思维想象,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把诵读、吟诵、想象融汇其中,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通过仿写词,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能体现出新课程的新理念,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仅领悟词的大意,感悟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信息量大,极大地扩大了知识面,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紧密地结合起来。
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的学习的局限。老师教《忆江南》时,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同是白居易写的三首《忆江南》组合起来,以开头的一首,带动学习另外的两首。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白居易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风景旧曾谙,能不忆“课改”?──《忆江南》教学反思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西城实验小学 蒋寿军
教学十几年,教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词也有五六次了,真可谓“风景旧曾谙”。刚开学,学生的课本还没来,我就想先让学生学习自认为我比较熟悉的《忆江南》这首词,结果孩子们给了我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让我感慨,让我欣喜,让我“能不忆课改”?
【教学片断】
(投影出示《忆江南》这首词,指导学生读通,读正确,读出感情。)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以前理解诗词意思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生1:江南风景优美,都是我很熟悉的。太阳初升,把江中的浪花照得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了,碧绿的江水像蓝草一样绿。我怎能不思念江南呢?
生2:江南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都是我过去就很熟悉的。太阳出来,把江边的花朵照得比正在燃烧的火焰还要红,春天到了,绿绿的江水像蓝天一样。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面对出现的这两种理解,这是我未曾预设到的。也许以前学生手中有课本,根据课后注释没有出现过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如果是以前,我会按参考书的解释一一给孩子们订正,但是这次我没有马上判断谁是谁非,受新课改理念的影响,我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暂且不评说这两种理解哪一种更合理,那么,“江花”到底是“江中的浪花”?,还是“江边的花朵”?;“蓝”到底是“蓝天”?,还是“蓝草”?我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研究性课题,给你们一天的时间去探究好吗?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看来他们的收获真不少:
生1:我在网上查到了这样一段话说明了“江花”指的是“江水”而不是“江边的花朵”。这段话是这样说的:“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以“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生2:我借了一本去年的课本,课本上的注释是: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所以这里的“蓝”应该是蓝草。
生3:白居易还有一首诗《暮江吟》,其中有这样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从这句诗看,白居易善于写江水的“红”,所以我认为这首词中的“江花红胜火”应该指的是“江中的浪花”。
生4:我觉得这首词中的“江水绿如蓝”,这个“蓝”的意思是“绿”。如果把它说成颜色,显然又是不合理的,所以我认为“蓝”应该是一种绿颜色的事物,但是不一定就是“蓝草”这种植物。
生5:我回家和爷爷探讨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把“蓝”解释成“蓝天”是不合理的,因为诗人在这里皆在点明江水的“绿”,而蓝天代表的是“蓝”,所以我认为这里的“蓝”应该是一种能代表“深绿色”的物体,到底是不是“蓝草”,爷爷说只有问问白居易本人了。
生6:我爸爸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认为这里的“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朵”。因为下一句写的是“江水绿如蓝”,如果这一句还是写江水,不就重复了吗?古诗很讲究对称,注意不同事物的相映和相衬。
生7:我从《小学生必背古诗》本上查到的是这样的注释:“这首词抓住早晨红艳艳的鲜花及春天绿得发蓝的江水来概括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诱发读者对其它景色的想象,并道出了不忘江南的原因。句子浅白顺畅,概括力强。”这段话把“蓝”说成了“蓝色”,也不无道理。
生8:老师,对不起,我没有查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料。但是我在网上搜索时发现了一篇写江南的很优美的文章,我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我喜欢江南的山,我陶醉江南的雨,我享受江南的河湾;我愿意读柳永词中的江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我愿意和张致和一起享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似乎更愿意和白居易一起在记忆深处留一个美好的回忆:一个宁宁静静,清清爽爽的江南;一个杨柳春风,杏花烟雨的江南;一个小桥流水,玉人吹箫的江南;一个诗一般灵秀,梦一般瑰丽的江南。”
【我的反思】
一样的内容,一样的孩子,一样的教师,为什么以前没出现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习?这样的精彩?
1、教辅资料课后用:
如果说这次学生课前手中有课本,有其他工具书,我感觉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现象,因为孩子和老师都相信课本,相信权威。所以给我们的启发是:一些教辅资料,我们应该用在出现问题时,需要探究时,用在课后。在课前查阅资料有时有必要,但是更多地会形成孩子们思维的惰性,在课堂上就很难听到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更多的是复制拷贝课前看到的资料上的东西。
2、允许差异,注重生成: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谁是谁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查阅资料,求教爷爷,上网浏览,和爸爸一起分析研究等等,我相信每个孩子在这一过程中都会享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好。如果我在课堂上和以前一样,以课本和参考书为准,一棍子把学生“砸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学习过程。所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位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悟,允许差异,善于捕捉生成性的学习资源。
3、课堂是“问题生成器”:
如果把语文学习说成是一座“冰山”的话,我感觉课堂学习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获得都得益于课外的自主学习,我认为40分钟的语文课堂只能当作“问题的生成器”,更多的问题需要孩子们课下去探究,去弄明白,甚至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所以我感觉以前的“堂堂清”已经不适合新的课改形势和精神,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带着问题下课,带着问题回家,带着问题生活。做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师,培养一个个“问题意识”的学生。
《忆江南》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读懂这首词,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了解这首词的意思
难点
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生齐唱歌曲《今日天气好晴朗》。
师:同学们,这么好的天气蜜蜂也忙,蝴蝶也忙,我们也别闲着,这节课老师邀请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带我们去游一游江南,他就是白居易。(课件出示白居易像)
2、生自由介绍白居易的情况。(相机出示《暮江吟》一诗。)师补充介绍:白居易晚年回到北方洛阳居住,67岁的时候他回忆江南美景写了《忆江南》这首词。
二、探究课文
(课件出示《忆江南》词)
(一)自主探究。
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词,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词。(2、3名)
3、说说词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4、翻开书,再读这首词,看看注释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5、生质疑。
6、同桌互说词的大意。
7、指名说。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从哪能看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很美呢?
小组合作:
用你们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朗读
法、欣赏法、图画法、表演法等)深入体
会忆江南这首词。
2、小组汇报。
相机示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想像江南美景。
三、总结
拓展
1、同学们,我们的江南之行就要结束了。下课前,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师: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用心去发现美,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美吧)
2、发挥想像,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改写一段优美的现代文。
《忆江南》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诵读描写江南的诗句,这两句诗都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3、揭题,读题,理解“忆”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诗词对比巧识词牌: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3、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4、齐读。
5、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忆江南之美景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胜”和“蓝”的意思。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5)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体会词句的对仗美。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
(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师引读全词。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理解读。
(二)忆江南之故人
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创设情境。
2、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板书:景 人)
3、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指生个性化诵读)
4、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诗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配乐)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
(三)忆江南之往事
1、江南为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忆的事情却太多太多,我们刚才学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迁移学法:我们分组学习这两首词,用刚才学习第一首词的方法来自学。
3、指读。
4、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出了词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何日又去月中寻桂?何日重到钱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赏吴娃优美的舞姿?――(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生接读)
6、那抹不掉、忘不了的江南情啊!诵读三首词。(配乐诵读)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板书:
忆江南
词牌名
景
情
人
《忆江南》教案 篇12
《词两首》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忆江南》,理解词的意思。
2、能对《忆江南》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3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忆江南》
1、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然后可欣赏插图。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布置作业: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忆江南》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附:板书设计
3、词两首忆江南白居易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案点评:
使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议、赏、用等方式激发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词的意思。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探究活动:
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忆江南》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
背诵
教学反思:
《忆江南》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体裁,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作者描写的江南美景能够欣赏,对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浅的认识,透过短短27个字,理解江南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江南情怀,对学生确属不易。所以,教学中,分层次逐步推进深入的朗读欣赏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认识、理解生字新词,正确书写“谙”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看注释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师准备:熟读教材,熟读课标、制作多媒体课件。
环境准备:网络教学环境、白板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二)简介诗人“白居易”。
(三)揭题(板书课题:忆江南)。
(四)了解什么是词。
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词和诗的不同。
2、师相机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外一种文学体裁――“词”,因为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我们又叫它长短句。
设计意图
1、开头先以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介绍诗人,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直奔主题,这样既简洁又明快。
2、对词和词牌名的简单介绍,体现了对中国诗词文化知识的渗透。
二、初读感知,欣赏江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评议后再读。
(二)学习生字“谙”。要求:读准音,认清形,理解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1、指名读。
2、分析字形。
3、理解“谙”的意思。
4、指导书写。
(三)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
1、指名读(评议)。
2、范读。
3、齐读。
(四)反复诵读,借助注释、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方法:自读、探讨、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运用阅读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词意,逐步培养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找词眼。
1、品读“好”。这首词中哪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
2、指名朗读“江南好”。
3、齐读“江南好”(体会诗人对江南景色的赞叹之情)。
(二)品词赏句。
1、出示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反复诵读,注意读出节奏美。方法: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2。想象画面。
(1)我们通过这么多遍美美地读,此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想象画面,并描述画面,再有感情的朗读。预设与相机点拨:“太阳出来了,江边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比火还要红。”这“红胜火”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鲜花怒放的景象,让我们想到了哪些词语?“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这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这让老师不禁想起了这个词:绿波荡漾,你又想到哪些词呢?
(3)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江南美景。
3、入情入境。
(1)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的风景。
(2)赏析“能不忆江南”。这句“能不忆江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忆人。课件出示,资料链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是那么的依依不舍……
(三)诵诗韵。
1、师生合作读(读出诗韵)。
2、再次有韵味地朗读,把这首词里面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设计意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所以在这一板块中,得从“好”字入手,体会一字所含情感,所用之妙,然后抓住诗词中的具体体现江南景致之“好”的诗句,想象美丽的画面,进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感受诗词意境。在此同时让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以及师生合作读,这样的反复诵读,既能体味韵律,又能悄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训练,又能让学生感受江南自然风光美,从而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一)我是小诗人。
忆海南
作者
海南好,风景。
遥看遍地。
抬头望天。
能不忆海南?
(二)欣赏佳作,教师讲评。
(三)推荐阅读《忆江南》其二、其三。
设计意图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把写与读相结合,把写与感受相结合,是实现写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忆江南》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又把读与写的教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