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通用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1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各位同学,假使我们现在都变成了鸟,有两种生活方式可供选择:一是做寓居于鸟笼的 金丝雀,衣食无忧,冷暖不愁,但要察言观色、强言欢笑;一是做翱翔于天际的鸿雁, 任意东西,自由往来,但要忍饥挨饿,经历风雨。

  你会选择哪种生活呢?请说明理由。

  (指名回答) 的确,当物质和自由两者不可兼得之时,大多数人会难以抉择。而真正崇尚自由的人, 则会毅然摒弃物质,选择自由。即使忍受物质的匮乏,也要固守精神世界的纯净和独 立。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之 名所写的一篇自传,一同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感受他高洁的精神气质。

  二 初读全文

  1.文中哪些语句介绍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从中可看出五柳先生具有怎样 的品性?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晏

  衣------短褐穿结 如 安贫乐道

  食------箪瓢屡空 也

  志趣: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喝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率真自然

  著文------常著文,娱己示志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 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 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 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4.齐读全文。

  三 拓展提升

  1.阅读诗作,分析作者于诗中所抒发的情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认识?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①],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②],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③]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④],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⑤]。

  注释: [①]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②]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③]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 自己怀恋旧居。 [④]暖暧:暗淡的样子。 [⑤]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 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①学生根据注释疏通诗意。

  ②指名回答问题。 (板书:返自然------田园的淳朴)

  2.介绍陶渊明的出仕经历,思考从中可获取哪些信息。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先作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 便辞官而归。州府召他任主簿,他不肯就职,在家中闲居了六、七年。三十六岁时,作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归。四十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作建 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四十一岁辞归。同年八月,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 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便解绶辞官回乡。隐居之后,朝廷还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 拒绝了。

  ①他也曾有兼济天下之志,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②他的辞官归隐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与黑暗官场彻底决裂。

  3.介绍东晋世风,思考由此对五柳先生的精神气质有何深刻理解。

  东晋世风是政治动荡,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讲究门第,等级森严,追名逐利,醉心于 富贵,官场上勾心斗角,充满了虚伪和欺诈,崇尚风雅、崇尚玄谈,而且讲究繁文缛节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中要束带迎接)。

  (板书:返自然------人格的独立 精神的自由)

  四 课堂小结

  陶渊明是南山下的一株黄菊,在众芳摇落之际,他独自妍;陶渊明是天宇间的一朵白 云,在乌云蔽日之时,他飘然远离,固守着自身的纯洁。笼中的金丝雀或会因乖巧引起 人们的怜惜,但只有自由翱翔于天际的鸿雁才能激起我们的崇敬。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 ,体会五柳先生在浊世之中,卓然不群,洁身自好的操节。

  五 板书

  返自然------田园的淳朴 人格的独立 精神的自由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1、熟读全文,掌握生字的读音,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以及他消极避世的思想。                

  3、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追求高雅的志趣。

  教学重点: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难点 :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教学设想:从读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并贯穿写人的方法,从而延伸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上。

  教学模式:感知 ― 品析 ― 延伸

  教具准备: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 回忆古诗《〈归园田居〉(其三)》,引出作者陶渊明。

  2、 就《桃花源记》一文提问: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感知

  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正字音,理解语句的意思。

  三、品析

  1、 引导学生分别从生活、爱好、性格等方面来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2、 结合图片,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

  3、 讨论:对五柳先生性格中的一点或两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两题或三题)

  1、 背诵全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三

  3、 给自己或他人写一篇小传。

  4、 以好朋友的身份给他写封信和他聊一聊,表达你对

  他的看法。

  附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生  活                贫  穷

  爱  好                读书  嗜酒  著文章

  性  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精  神                安贫乐道

  作者邮箱: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3

  一、走近陶渊明

  1、导入:初一时,我们曾学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大屏幕显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不但写出了田园劳作之乐,更表达了诗人不要在污浊的社会中失去自我的美好愿望。事实上,陶渊明就是这样做的。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过着一种安贫乐道的隐士生活。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大屏幕显示课题)

  2、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和停顿。

  3、识记字词(朗读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读的好,首先要读准文中的每一个字。下面,我们一起识记字词。(先由学生认读,然后一一指正,最后出示答案)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短褐hè 箪dān 汲汲jí 俦cháu 觞shāng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文章注释,弄懂文章大意。

  二、解读陶渊明

  1、齐读课文,让学生翻译课文大意。

  2、解释加点的字:

  亦不详其姓字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引导讨论以下问题:

  ⑴五柳先生把名利看得很淡,文中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句话是: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在恬淡的隐居生活中,他有三大爱好。

  ⑵这三大爱好是: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时不死抠字句。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的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饮酒。“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文章哪些句子写出五柳先生的贫困生活?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这些描写,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学生熟读第一段,争取当堂背过,对读的好、背的快的同学予以奖励)

  ⑶赞语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赞语的实质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再次写出了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特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学生熟读第二段,争取当堂背过,对读的好、背的快的同学予以奖励)

  ⑷齐读下面句子,从句式方面归纳其特点。(大屏幕显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

  文中处处言“不”,恰写出了五柳先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赞扬了他高洁的志趣和人格。这是对五柳先生的赞语,更是陶渊明本人的真实写照。因为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齐读课文)

  三、我的自画像(播放音乐)

  今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拜访了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让我们的心灵多了一份宁静;更让我高兴的是,我还认识了我们三中的这么多同学,你们的聪明、多思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灵气。为使我们有更多地了解,现在,请大家也来写一则自画像。首先请大家了解我。(大屏幕显示)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全文。

  2、写一则自画像,不超过200字。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

  1.学习五柳先生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德和情趣

  ⑴、破房、破衣、陋食――自得其乐。

  ⑵、文静而不多言谈――寻求真知。

  ⑶、嗜酒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2.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

  理解古人的性情品德

  教学过程 :

  1. 简介“传”文体的特点。

  2. 简介作者。

  3. 简介此文写作的背景。

  4. 教师范读课文。

  5. 应注意的字词

  辄(        )吝情(        )短褐穿结(        )箪(        )晏(        )黔(        )汲汲(        )俦(        )衔觞(        )欤(        )

  6. 分析课文结构

  ⑴、(1节)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家境、习性及其志趣。

  ⑵、(2节)用史传的结尾格式加了一个赞语,集中陈述了传主安贫守节的性格特征和卓尔不群的理想。

  7. 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应注意如下词语:

  何许:何处 许,地方,处所。

  详:详细地知道。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

  (依史传体例开头介绍传主的性字、籍贯。)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

  招之:邀请他。

  造:到……去。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家境、习性、卓尔不群的志趣)

  8. 讲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

  极:推究。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

  俦:类。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9. 板书

  性字、籍贯――无性字、无籍贯 

  家境  ――――贫寒

  习性―――――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             好读书    (不求甚解,求真知、会意于精神)   卓尔不群 

  志趣    好喝酒    (任性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好写文章   (颇示己见、忘怀得失)

  10. 布置作业 

  略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以备与同学交流。 

  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 

  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具体内容列成表格。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 

  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认知生字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箪(dān)   黔(qián)  

  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欤(yú) 

  2.朗读课文 

  教师朗读课文,不设置思考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 

  3.翻译课文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教师巡视,要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 

  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环堵萧然    

  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⑦以乐其志   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附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4.研讨与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 

  5.归纳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 

  提示: 

  主要方面 相  关  内  容 

  籍贯姓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  

  乐趣爱好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注:内容交*的地方,不必细究。 

  朗读、背诵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自背、互背,争取当堂背诵。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 

  2.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传记和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计 

  复习巩固 

  教师可根据情况,做巩固性练习,也可通过说和写的方式,检查相关内容。 

  重点研读 

  教师导学: 

  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请大家再深入阅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本文主要赞美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格? 

  2.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本文是否可以看做是陶渊明的自传? 

  3.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 

  4.从本文来看,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 

  教师提示: 

  1.作者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 

  隐者风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放达: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本文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自传。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学生未必能谈得透,可以教师讲解为主)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3.作者在文章中声声言“不”,处处表现五柳先生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和他的高洁志趣。 

  (教师可先讲一讲什么是否定句,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略作分析,教师略加点拨) 

  4.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 

  (此项内容可根据情况取舍) 

  拓展探究 

  教师导学: 

  本文是我们学到的第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很有特点的文章,对有些问题我们可能会感到疑惑,大家不妨提出来共同探究一下。 

  (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并由同学们解答。能即时解答的即时解答,不能即时解答的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题集中到以下方面: 

  1.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代人物,本文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2.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 

  3.在表现人物上,有些内容今天看起来真的不敢恭维。对此,你怎么看? 

  4.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提示: 

  1.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门第观念盛行,作者有愤于此,故借此以示叛逆。 

  2.“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喜欢读书, 只求领会要旨,不穿凿字句。这与他 “不慕荣利” 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追求一种求知的满足和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这与读书不认真决无关系。 

  3.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少问题,谈出不少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让学生明确,传记重在写实,本文内容是五柳先生(亦即陶渊明)平生的真实记录。 

  4.各抒己见,不求苛同。但务必使同学们观点正确,提高认识。 

  集体背诵 

  教师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贫病。但他志趣高洁,愤世嫉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志不穷,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 

  作业 

  1.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进一步了解陶渊明。 

  2.给你的同学写一篇小传。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的

  1、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1、营造氛围,指导方法

  今天上课的两条要求:

  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

  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

  (做一个小游戏,看大家是否真正身心放松了。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们不妨照此方法来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2、初读课文,疏通字词(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

  3、充分讨论,体会文意

  a.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b.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

  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c.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大家看看这些诗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哪一个字――愁,那么,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

  d.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生平简介)。

  4、归纳特点、仿写自我

  a.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杨延芝曾说:“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孙联奎也说过:“不洗不净,不炼不纯。”本文正是简洁洗炼的典范。写人物、抓住特点,寥寥几笔,栩栩如生。这么有意义的方法,何不尝试一下?

  b.用极少的语言(一个段落,一句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我。在此之前,再向大家提供一个例子。

  5、重温课文,熟读成诵

  附录一: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所以,在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职而归。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终年63岁。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等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附录二: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余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醉,古来圣贤多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日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娱,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附录三:

  名家谈读书

  朱熹:“凡读书,须字字读得响亮……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

  陆象山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王富仁:“好的书,是读过就‘懂’的,‘读’同‘解’(理解)是同时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读’就是‘解’,‘解’就是‘读’,‘解’是在‘读’的过程中或读后自然发生的现象。不存在一个‘甚解’的问题。‘好读书’,不求甚解才是一种正常的读书方法,接受方式。”

  林语堂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来便读,这才叫做真正的读书,这才是不失读书之本意。”

  附录四:

  陶渊明诗选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所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满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咏山海经》(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苦心,良辰讵可待。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7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请一生朗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课堂设想:只要能体会到作者的自赏、自嘲、自得、自乐即可。

  教师引语: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学习这种自赏自嘲的笔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老师现学现卖,做个样子给大家介绍自己。

  “五同”老师传

  听母亲说,我黎明出生,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以为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原来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争强好胜,故取名一小子之名曰黎胜。然争强有余,总不能胜:学唱歌,五音不全;学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时尚赶新潮,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拼命读书,与莎翁交友,与太白唱吟,与鲁老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学生叹曰: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教师引语: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学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如:生1:喜欢足球,却被称为臭脚。

  生2:每每迟到,总被老师耻笑,一笑了之。

  生3:不戚戚于分数,不汲汲于名次。

  四、课堂收束

  这堂课即将结束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之旅上会有更多收获。网络、书店、图书馆,都是学语文的好去处,有收获,可以告诉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诉我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基础)

  2、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探究,启发思维。(重点)

  3、迁移训练,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难点)

  【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说到底也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训练的结果。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训练的。一方面要有老师的指导(训),另一方面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练)。但训练方式不是大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集中体现在三两个精炼的课堂提问中,通过师生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标”试行以后,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打开学生的思维,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启发学生,引导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发现质疑,积极思维。最后结果是否与教师的预想吻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启发思维探究的过程,答案可以丰富多彩。

  回归“人文”是“新课标”的另一面重要旗帜。值得指出的是,人是社会的人,也是历史的人,人文精神除了横向的相通,还有纵向的传承。而“文学即人学”,要深层探究一篇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与精神风貌,就离不开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印证。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触发点,比较,迁移,打开一道口子,让神秘的天光照进来,激发出学生超越教材的感悟,从而领悟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实现人格与情感的升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写出了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优秀诗篇。

  二、检查预习情况。

  解释下列词语:晏如 萧然 汲汲 戚戚

  三、寻读探究。

  教师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接着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小结: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相关资料: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世族豪门形成了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富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一代雄豪曹操也未能摆脱对豪门的依赖。②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与读书人的自由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压迫,往往借酒浇愁,在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平静。这是他们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四、悟读升华。

  教师设问:①伴声自读课文,思考陶渊明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②假如同学们也来评价一下自己,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③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

  课堂设想:通过学生们的自由朗读,积极发言,从而领悟文章的精神内涵,升华情感,培养健康个性、健全人格。

  小结:对于很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评价别人还是评价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评价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式的自我评价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

  第二课时

  五、比较阅读: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思考题:

  1、“三百篇”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本典籍?本学期所学的那一句诗曾提到过它?

  2、东晋以后,许多文人很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中国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比较阅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思想个性、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3、《论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小孩需要培养,中有沉重的工作压力,所以有人把四十岁的人比喻成挑着鸡蛋进城的乡巴佬,东躲西闪,战战兢兢,生怕打翻担子。仔细观察你的一些长辈,看看他们在四十岁时的思想感情、精神状态是怎样的?(课后思考,并认真观察,选择其中的一位,结合年龄特征,把他或她写入你的日记。)

  六、模仿迁移:

  抓住特点,体现个性,抒发感情,以一种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的评价方式,写一篇200左右的自传 。要求把“不戚戚于 ,不汲汲于 。”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后,加入你的自传中。

  作者邮箱: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9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展示画像  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谁知道有关他的故事轶闻?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

  1.自读质疑

  教师引语: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

  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寻读探究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学生交流,教师只听,不作评价,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与讨论,了解"五柳"名字的来历,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立传,"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自娱"及东晋的历史背景,能从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5.品读交流

  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

  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

  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③"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晏如也。"重点理解"晏如"。

  ④"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理解"戚戚"、"汲汲"。

  6.熟读成诵

  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三、能力拓展

  教师引语:东晋以后,很多文人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中国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下面,我们再看一篇《老舍自传》。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请一生朗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课堂设想:只要能体会到作者的自赏、自嘲、自得、自乐即可。

  教师引语: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学习这种自赏自嘲的笔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学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如:生1:喜欢足球,却被称为臭脚。

  生2:每每迟到,总被老师耻笑,一笑了之。

  生3:不戚戚于分数,不汲汲于名次。

  四、课堂收束

  这堂课即将结束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之旅上会有更多收获。网络、书店、图书馆,都是学语文的好去处,有收获,可以告诉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诉我。

  五、作业 :整理自己的小传,写在作业 本上。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课时安排:安排一课时。

  -、介绍作者,导入  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

  四、理解词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翻译这个句子:

  ①亦不详其姓字(  ).                 ②因以为号焉(  )              ③不求甚解(  )_                    ④造饮辄尽(  )_               ⑤环堵萧然(  )_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_

  ○6不戚戚于贫贱(   )_               ○7不汲汲于富贵(   )_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泽课文大意(2-3人);思考。

  ○1 “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润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4“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木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5“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 “欣然”是高兴的样子,  “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五、引导讨论以下问题:

  (l)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明确: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明确: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台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六、总结全文。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课时安排:安排一课时。

  -、介绍作者,导入  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

  四、理解词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翻译这个句子:

  ①亦不详其姓字(  ).                 ②因以为号焉(  )              ③不求甚解(  )_                    ④造饮辄尽(  )_               ⑤环堵萧然(  )_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_

  ○6不戚戚于贫贱(   )_               ○7不汲汲于富贵(   )_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泽课文大意(2-3人);思考。

  ○1 “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润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4“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木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5“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 “欣然”是高兴的样子,  “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五、引导讨论以下问题:

  (l)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明确: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明确: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台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六、总结全文。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

  1、熟读全文,掌握生字的读音,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以及他消极避世的思想。                

  3、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追求高雅的志趣。

  教学重点: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难点 :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教学设想:从读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并贯穿写人的方法,从而延伸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上。

  教学模式:感知 - 品析 - 延伸

  教具准备: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 回忆古诗《〈归园田居〉(其三)》,引出作者陶渊明。

  2、 就《桃花源记》一文提问: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感知

  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正字音,理解语句的意思。

  三、品析

  1、 引导学生分别从生活、爱好、性格等方面来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2、 结合图片,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

  3、 讨论:对五柳先生性格中的一点或两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两题或三题)

  1、 背诵全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三

  3、 给自己或他人写一篇小传。

  4、 以好朋友的身份给他写封信和他聊一聊,表达你对

  他的看法。

  附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生  活                贫  穷

  爱  好                读书  嗜酒  著文章

  性  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精  神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

  1.学习五柳先生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德和情趣

  ⑴、破房、破衣、陋食――自得其乐。

  ⑵、文静而不多言谈――寻求真知。

  ⑶、嗜酒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2.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

  理解古人的性情品德

  教学过程 :

  1. 简介“传”文体的特点。

  2. 简介作者。

  3. 简介此文写作的背景。

  4. 教师范读课文。

  5. 应注意的字词

  辄(        )吝情(        )短褐穿结(        )箪(        )晏(        )黔(        )汲汲(        )俦(        )衔觞(        )欤(        )

  6. 分析课文结构

  ⑴、(1节)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家境、习性及其志趣。

  ⑵、(2节)用史传的结尾格式加了一个赞语,集中陈述了传主安贫守节的性格特征和卓尔不群的理想。

  7. 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应注意如下词语:

  何许:何处 许,地方,处所。

  详:详细地知道。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

  (依史传体例开头介绍传主的性字、籍贯。)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

  招之:邀请他。

  造:到……去。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家境、习性、卓尔不群的志趣)

  8. 讲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

  极:推究。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

  俦:类。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9. 板书

  性字、籍贯――无性字、无籍贯 

  家境  ――――贫寒

  习性―――――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             好读书    (不求甚解,求真知、会意于精神)   卓尔不群 

  志趣    好喝酒    (任性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好写文章   (颇示己见、忘怀得失)

  10. 布置作业 

  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