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陌上桑(精选15篇)
29陌上桑 篇1
河大版《陌上桑》教案4
.《陌上桑》课堂教学实录
.《陌上桑》知识要点及同步练习
.《陌上桑》教案2
.《陌上桑》教案1
.《陌上桑》教案
.《陌上桑》中罗敷外貌描写的艺术
.陌上桑 习题精选
29陌上桑 篇2
教学建议
一、段落结构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二、思想内容
这首民歌写一个美丽的采桑女子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美丽的秦罗敷如同耀眼的太阳出现在城南,牢牢地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过路的太守垂涎罗敷的美貌,贸然上前求爱,被罗敷一口回绝,接着她通过夸耀自己的丈夫嘲笑了太守的不自量。通过这个故事,揭露封建上层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并表示出对他们的鄙视。
三、罗敷形象的简析
罗敷是一位美丽的古代劳动妇女。从诗的第一节写她的美貌可知。诗一开始,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美丽姑娘的形象,使人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将是心灵纯美的品德高尚的人。在第2节里,她面对使君这个权势赫赫的无耻之徒的侮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缩,断然拒绝,并且严词斥责,辛辣嘲讽。她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第3节里,罗敷从官位、权势、富贵、气度诸方面极力夸耀自己的丈夫,这是罗敷面对那个欲以权势来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取的一种斗争策略。她采用这种斗争策略,从气势上有力地压倒了地方,并且巧妙地保护了自己。
四、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
写罗敷的美丽一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明、突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二是与下文使君形成对比。写罗敷的美丽采用的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诗中的侧面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的形象鲜明、突出。
五、修辞方法
诗篇在采桑事件中运用排比、夸张修辞方法和侧面描写方法,描写出了罗敷的美丽的形象。先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美好、发型的美观、耳环和珍贵、衣着的美丽,衬托出她容貌的美丽;再写不同年龄、不同身分的人看到罗敷都忘却了正做的事,以致“来归相怨怒”,表现出罗敷的巨大吸引力量,进一步从侧面烘托出了她容貌的美丽。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青年劳动女性的形象,鲜明地树立在读者面前了。
六、艺术特色
①构思巧妙、故事完整的五言叙事诗。
本诗写美丽的采桑女子秦罗敷不畏权势,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故事以被侮辱者的胜利而结束,从而把一个在一般情况下本应是悲剧的故事,变为一个喜剧故事。
全诗三层。第一层先以华美的词藻对罗敷的美丽做铺叙性的正面描写,再以夸张手法写众人看到罗敷后的失态反应,从侧面烘托罗敷的美,并由此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戏剧气氛,为太守的出场作了铺垫。第二层写罗敷拒绝太守的无理要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太守与罗敷之间本有一段距离,对话虽紧相承接,其实有小吏在中间奔走传话,具有戏剧表演般的效果。第三层写罗敷夸夫。在夸夫中处处暗含着与太守的对比和对太守的讥讽。从罗敷扬眉吐气、越夸越高兴的语气中,可以知道她已镇住了太守,至于太守听后的扫兴之态,就留给读者去想象吧。所以本诗虽嘎然而止,却余意绵绵。
②高超的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
第一层描写罗敷之美,先用华丽词藻极写罗敷服饰之美,接着该描写罗敷资质之美了,但也许作者认为罗敷太美了,再美的语言都不能从正面把她的美充分表现出来;于是换了个角度,从侧面以调侃、夸张之笔描写各色人物见到罗敷后的失态举动,让读者从他们的神魂颠倒中想象罗敷之美。这样反而打破了正面描写的局限性,任何读者都可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在想象中重塑罗敷形象,获得最大的的美感,。这种描写方法收到了正面描写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第二、三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非常生动有趣,把罗敷机智、自信、自尊、自爱的性格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③夸张、衬托手法和喜剧色彩。
本诗富有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充满活泼、愉悦、轻松的气氛。这是诗歌主人公的美丽、乐观、机智、自爱、自信的品质带来的,也是作者对这位主人公的亲切、热爱、赞美之情渲染出来的,又靠运用某些艺术手法来完成。
本诗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如写罗敷的服饰、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和罗敷夸夫。其次是衬托手法,如用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衬托罗敷之美,用罗敷夸夫比衬太守的丑恶。通过夸张和衬托,突出了罗敷的美丽、乐观、机智和自信的品质,产生了幽默情趣,渲染了欢快气氛,加强了喜剧效果。
七、翻译
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 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 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读这首民歌。
2.通过咀嚼民歌的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掌握“汉乐府”常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品味,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一定的想象能力。
3.通过诗歌的诵读,培养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赞美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对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行为的憎恨。
2.通过领会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二、学法引导
诵读品味、点拨引导。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通过反复吟咏,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美韵律和意境,并做到通畅地背诵诗歌,为加深体会诗歌感情内容提供可靠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反复朗读,从朗读中欣赏罗敷的美,憎恨官吏的丑。
2.学生自学.老师质疑点拨。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学生掌握一定的汉乐府的常识。
2.反复诵读,课堂上能够背诵。
(二)整体感知
这首民歌刻画了秦罗敷这一形象,她美丽、善于劳动,言辞锋利,对于不轨之徒敢于斗
争,且善于斗争,人民通过她的口说出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三)教学过程
1.介绍“汉乐府”的文学常识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正音。
出示投影片。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南隅yú 倭堕髻wō duò 襦rú 下担 髭须lǚ zi 脱帽著峭头zhuó qiào
踟蹰chí chú 谁家姝shū 骊驹lí 缃绮qǐ lián
3.学生对照注释,弄懂课文意思。
4.分析课文。
全诗在内容上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段:交代故事所发生的地点、季节以及女主人公的姓名、年龄、服饰等等,并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瞩目显示女主人公秦罗敷的美,为下文使君求同载作了导引。
第二段:写使君为罗敷的美貌所惊,不怀好意地询问她的姓名、年龄,最后图穷匕首见,露出狰狞面目,罗敷义正辞严地给予斥责拒绝。
第三段:则通过罗敷的夸夫,使使君相形见绌,自感形秽。
5.讨论书后练习题。
(1)作品是怎样表现罗敷美貌的?
讨论后,老师点拨,在表现罗敷的美丽时作者不从正面写罗敷的容貌,却写了许多为她的美貌所倾倒的群众,从侧面写罗敷的美。
(2)罗敷为什么那么夸张地夸她的丈夫?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这样使使君相形见细,自感形秽。反映了罗敷善于斗争。
(四)总结、扩展
这首民歌通过美丽的采桑女子罗敷拒绝使君所邀的故事,歌颂了劳动妇女坚贞不阿的品质和勇敢机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的行为。
八、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在这首民歌中称太守为“使君”,这种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寇恂传》,是东汉时的习惯,据此可以推断这首民歌大概产生于东汉时代。
l.汉乐府民歌有什么艺术特色?
两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是:(1)叙事性强,出现了第三者叙述的故事,出现了有性格的人物和比较完整的情节。(2)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描写等。(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少数承继四言,大多数采用杂言和五言。杂言体句式自由,长短不拘;五言则更是乐府民歌的创新。(4)不少作品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一方面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憎,是从民间或受民间文学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硕果,以它灿烂的花朵和浓郁的芳香装点了荒芜的汉朝诗坛,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另一方面,它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它的成就,沾溉了中国后代诗坛,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的成长。
29陌上桑 篇3
教学建议
一、段落结构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二、思想内容
这首民歌写一个美丽的采桑女子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美丽的秦罗敷如同耀眼的太阳出现在城南,牢牢地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过路的太守垂涎罗敷的美貌,贸然上前求爱,被罗敷一口回绝,接着她通过夸耀自己的丈夫嘲笑了太守的不自量。通过这个故事,揭露封建上层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并表示出对他们的鄙视。
三、罗敷形象的简析
罗敷是一位美丽的古代劳动妇女。从诗的第一节写她的美貌可知。诗一开始,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美丽姑娘的形象,使人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将是心灵纯美的品德高尚的人。在第2节里,她面对使君这个权势赫赫的无耻之徒的侮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缩,断然拒绝,并且严词斥责,辛辣嘲讽。她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第3节里,罗敷从官位、权势、富贵、气度诸方面极力夸耀自己的丈夫,这是罗敷面对那个欲以权势来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取的一种斗争策略。她采用这种斗争策略,从气势上有力地压倒了地方,并且巧妙地保护了自己。
四、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
写罗敷的美丽一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明、突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二是与下文使君形成对比。写罗敷的美丽采用的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诗中的侧面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的形象鲜明、突出。
五、修辞方法
诗篇在采桑事件中运用排比、夸张修辞方法和侧面描写方法,描写出了罗敷的美丽的形象。先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美好、发型的美观、耳环和珍贵、衣着的美丽,衬托出她容貌的美丽;再写不同年龄、不同身分的人看到罗敷都忘却了正做的事,以致“来归相怨怒”,表现出罗敷的巨大吸引力量,进一步从侧面烘托出了她容貌的美丽。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青年劳动女性的形象,鲜明地树立在读者面前了。
六、艺术特色
①构思巧妙、故事完整的五言叙事诗。
本诗写美丽的采桑女子秦罗敷不畏权势,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故事以被侮辱者的胜利而结束,从而把一个在一般情况下本应是悲剧的故事,变为一个喜剧故事。
全诗三层。第一层先以华美的词藻对罗敷的美丽做铺叙性的正面描写,再以夸张手法写众人看到罗敷后的失态反应,从侧面烘托罗敷的美,并由此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戏剧气氛,为太守的出场作了铺垫。第二层写罗敷拒绝太守的无理要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太守与罗敷之间本有一段距离,对话虽紧相承接,其实有小吏在中间奔走传话,具有戏剧表演般的效果。第三层写罗敷夸夫。在夸夫中处处暗含着与太守的对比和对太守的讥讽。从罗敷扬眉吐气、越夸越高兴的语气中,可以知道她已镇住了太守,至于太守听后的扫兴之态,就留给读者去想象吧。所以本诗虽嘎然而止,却余意绵绵。
②高超的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
第一层描写罗敷之美,先用华丽词藻极写罗敷服饰之美,接着该描写罗敷资质之美了,但也许作者认为罗敷太美了,再美的语言都不能从正面把她的美充分表现出来;于是换了个角度,从侧面以调侃、夸张之笔描写各色人物见到罗敷后的失态举动,让读者从他们的神魂颠倒中想象罗敷之美。这样反而打破了正面描写的局限性,任何读者都可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在想象中重塑罗敷形象,获得最大的的美感,。这种描写方法收到了正面描写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第二、三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非常生动有趣,把罗敷机智、自信、自尊、自爱的性格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③夸张、衬托手法和喜剧色彩。
本诗富有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充满活泼、愉悦、轻松的气氛。这是诗歌主人公的美丽、乐观、机智、自爱、自信的品质带来的,也是作者对这位主人公的亲切、热爱、赞美之情渲染出来的,又靠运用某些艺术手法来完成。
本诗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如写罗敷的服饰、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和罗敷夸夫。其次是衬托手法,如用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衬托罗敷之美,用罗敷夸夫比衬太守的丑恶。通过夸张和衬托,突出了罗敷的美丽、乐观、机智和自信的品质,产生了幽默情趣,渲染了欢快气氛,加强了喜剧效果。
七、翻译
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 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 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读这首民歌。
2.通过咀嚼民歌的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掌握“汉乐府”常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品味,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一定的想象能力。
3.通过诗歌的诵读,培养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赞美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对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行为的憎恨。
2.通过领会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二、学法引导
诵读品味、点拨引导。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通过反复吟咏,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美韵律和意境,并做到通畅地背诵诗歌,为加深体会诗歌感情内容提供可靠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反复朗读,从朗读中欣赏罗敷的美,憎恨官吏的丑。
2.学生自学.老师质疑点拨。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学生掌握一定的汉乐府的常识。
2.反复诵读,课堂上能够背诵。
(二)整体感知
这首民歌刻画了秦罗敷这一形象,她美丽、善于劳动,言辞锋利,对于不轨之徒敢于斗
争,且善于斗争,人民通过她的口说出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三)教学过程
1.介绍“汉乐府”的文学常识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正音。
出示投影片。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南隅yú 倭堕髻wō duò 襦rú 下担 髭须lǚ zi 脱帽著峭头zhuó qiào
踟蹰chí chú 谁家姝shū 骊驹lí 缃绮qǐ lián
3.学生对照注释,弄懂课文意思。
4.分析课文。
全诗在内容上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段:交代故事所发生的地点、季节以及女主人公的姓名、年龄、服饰等等,并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瞩目显示女主人公秦罗敷的美,为下文使君求同载作了导引。
第二段:写使君为罗敷的美貌所惊,不怀好意地询问她的姓名、年龄,最后图穷匕首见,露出狰狞面目,罗敷义正辞严地给予斥责拒绝。
第三段:则通过罗敷的夸夫,使使君相形见绌,自感形秽。
5.讨论书后练习题。
(1)作品是怎样表现罗敷美貌的?
讨论后,老师点拨,在表现罗敷的美丽时作者不从正面写罗敷的容貌,却写了许多为她的美貌所倾倒的群众,从侧面写罗敷的美。
(2)罗敷为什么那么夸张地夸她的丈夫?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这样使使君相形见细,自感形秽。反映了罗敷善于斗争。
(四)总结、扩展
这首民歌通过美丽的采桑女子罗敷拒绝使君所邀的故事,歌颂了劳动妇女坚贞不阿的品质和勇敢机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的行为。
八、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在这首民歌中称太守为“使君”,这种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寇恂传》,是东汉时的习惯,据此可以推断这首民歌大概产生于东汉时代。
l.汉乐府民歌有什么艺术特色?
两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是:(1)叙事性强,出现了第三者叙述的故事,出现了有性格的人物和比较完整的情节。(2)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描写等。(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少数承继四言,大多数采用杂言和五言。杂言体句式自由,长短不拘;五言则更是乐府民歌的创新。(4)不少作品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一方面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憎,是从民间或受民间文学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硕果,以它灿烂的花朵和浓郁的芳香装点了荒芜的汉朝诗坛,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另一方面,它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它的成就,沾溉了中国后代诗坛,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的成长。
29陌上桑 篇4
29,陌上桑
汉乐府
教学目的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2.难点
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2)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隅(yu2 )敷(fu1)笼系(ji4)倭(wo1)堕(duo4)
髻(ji4)缃(xiang3)绮(qi3)襦(ru2)捋须(lv3)
髭(zi1) 著 头(zhuo2 qiao4) 踟蹰(chi2 chu2)妹(shu1)
宁可(ning4)千余骑(ji4)骊(li2) (lian2)
2,查字典,参照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二、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
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
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
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
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
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沤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
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
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
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
优美。
2.关于《陌上桑》
这是一首在东汉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诗歌,诗中的故事带有浓厚
的传说性。过去有人对诗里的故事做过猜测,认为:《陌上桑》讲的是赵
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罗敷的事。罗敷出门采桑被赵王看见,赵王想把她
霸占为妾,于是罗敷作《陌上桑L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制止了赵王的卑
劣行为。
还有人认为《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关。秋胡的故事最早
见于刘向的《烈女传》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个叫秋胡的人,娶妻五日便
出外做官,五年后才回家。路上,见到一个漂亮的女子在采桑。下车对
她说:“力田不如运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便要娶她为妻,女子不从。
秋胡来到家里,母亲引他见其妻,正是路遇的采桑女。妻子见秋胡是个
负心人,便含恨投河而死。
这两则故事跟《陌上桑》有什么关系,现已很难考证。今天我们读
这首诗,应当把它当作一篇文艺作品来看诗,欣赏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
超的艺术性。欣赏女主人公罗敷美丽、聪明、勇敢、忠贞,蔑视权贵的形
象。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语音准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二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陌]方位、角落。
[好女] 美女。
[善]有的本子作“喜”。
[青丝] 青色的丝绳。[笼]装桑叶的竹篮。[系]系物的绳子。
[笼钩] 一种工具,采桑时用来钩桑枝,行走时用来挑竹筐。
[倭堕髻] 种发髻名。其髻像云堆叠,歪在头部的一侧,是当时时
髦的发式。
[明月珠]宝珠名。
[缃绮] 浅黄色有花纹的纺织品。
[孺] 短袄。
[行者]过路的人。
[下担]放下担子”[捋]抚摸。[髭须]胡须。
[著(Zhuo2]戴。[ 头]包头的纱巾。
[但]只。[坐]因为,由于。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使君]汉代对太守或刺史的称呼。
[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汉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马拉
车。
[踟蹰]徘徊,停滞不前的样子。
[殊]美丽的女子。
[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宁可]愿意。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一何]怎么这样。
[东方]指夫婿当官的地方。
[千余骑]泛指跟随夫婿的人。
[上头]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 凭什么。[识] 辨认。
[脑] 深黑色的马。[驹] 两岁的马。这句说骑着白马,后面跟着骑
着小黑马的大官是我的丈夫。
[络] 这里指网状物兜住。这句说马头上戴着金色的笼头。
[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
[千万余]成干上万(钱)
[府小吏]太守府中地位卑下的小官吏。
[朝大夫]朝廷中大夫的官职。
[侍中郎] 出入宫禁的亲近官员。
[专城居] 一城之主,如太守在史一类的官。[专]独占。
[晰] 白。指皮肤洁白。
[羹]须发疏薄的样子。[颇] 略。
[盈盈]同下面的“冉冉”都是形容举步轻缓,从容大方的样子。
[殊] 出色,与众不同。
5.请学生翻译全文。
6.再次朗读课文。
7.提问:作品是怎样表现罗敷美貌的?
讨论并归纳:
1)写罗敷出场的环境美“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渲染,烘托了
罗敷之美。
2)写罗敷采桑工具精美“青丝为笼系,桔枝为笼钩”,陪衬产托了
罗敷之美。
3)写罗敷服饰的华美“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
绮为上襦。”借服饰描写罗敷的外貌美。
4)写众人为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借助他人的反应,从侧面写出
罗敷的美。
8.提问:课文第2段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使君被光艳照人的罗敷所吸引,打起了鬼主意,仗
着权势,想诱使罗敷跟他走。
先写使君权势显赫,坐着五马大车,带着随从,威风凛凛地从南方
而来,一见到美貌的罗敷就徘徊不前了。接着派出随从去打听,得知罗
敷正值青春妙龄,更是想入非非,按捺不住荒淫之心,急忙亲自走向前
去对罗敷提出无理要求,要罗敷跟他一道回去。这段诗歌形象地表现
了封建官僚使君这个好色之徒的丑态,揭露了他肮脏的灵魂。
9.提问:课文第3段写罗敷面对使君,怎样痛斥他的无理,表现罗
敷的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
夫”’斥责、嘲讽使君的愚蠢,贪婪,表现了罗敷不慕权势、不畏威逼的勇
敢性格、高贵的品质。
10.提问:罗敷如何夸耀自己的夫婿的?
讨论并归纳:
1)夸耀夫婿官高位显:“东方干余骑,夫婿居上头。”
2)夸耀夫婿赫赫威势:“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3)夸耀夫婿雍容富贵:“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
值千万余。”
4)夸耀夫婿接连升迁,前程远大:“十五府小吏……四十专城居。”
5)夸耀夫婿堂堂仪表:“为人洁白晰, 颇有须。”
6)夸耀夫婿风度翩翩:“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7)众多官员盛赞夫婿:“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1.提问:罗敷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无耻的使君依仗权势戏诱罗敷,罗敷则针锋相对,以
夸耀夫婿椰输压倒对方,使他自形惭愧。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
身”的策略。
12.提问:罗敷运用这种策略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讨论并归纳:表现她机智勇敢,善于斗争。
13.提问:请概括本诗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诗叙述一个采桑女严词拒绝使君戏诱的故事,深刻
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赞美女主人公忠贞、机智和反抗强暴的精
子。
14.提问:本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罗敷热爱劳动,对爱
情忠贞不二,这是罗敷的美好性格,也是真实可信的现实主义的描写。
但描写罗敷的美貌和对夫婿的盛夸则是理想化的夸张的,富有浪漫主
义色彩。作者把现实主义的描写和浪漫主义的夸张结合起来,使罗敷
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从而突出了中心。
2)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诗中写使君是用正面描
写,写罗敷的美貌基本上用侧面烘托的方法,这样既丰满了人物形象,
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四、小结
《陌上桑》描写的是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子而遭严辞拒绝的故事,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赞美了女主人公的坚贞、勇敢和机智。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很有特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正面描
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同时还善于从生活中摄取富有戏剧性的场面,
人物性格通过矛盾冲突加以展示,笔法显得格外经济。通篇用五言,挥
洒自如,语言朴实无华,文辞错落有致;特别是采用了对话的形式,给人
以亲切、逼真的感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五、作业
1.完成课外练习一、二题。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东南(yu2) 罗(fu4) 缃(qi3)
(lv3)髭须 上(ru2) (qiao4) 头
立(chi2 chu2)骊(ju1)白(xi1)
二二、指出下面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
A.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B.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C.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D,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三、断下列各句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
1.汉乐府,指的是汉朝的乐府诗。汉乐府是汉朝诗苑中的奇葩,在
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很大。
2.“五马立踟蹰”一句,是为了突出使君的马多权势大。
3.“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于’写的是使君感谢罗敷的回答,希
望罗敷跟他一起回家。
4.罗敷盛夸自己夫婿是为了让使君自形惭愧,不敢放肆,表现罗敷
的机智慧敏和忠贞不二。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秦氏有好女2.但坐观罗敷
3.问是谁家姝4,何用识夫婿
29.陌上桑
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一、隅 敷 绮 捋 襦
踟蹰 驹 晰 二B 三 1 / 2.X3.X4./
三1.美2.因为3.美女4,凭
<-- #EndEditable -->
29陌上桑 篇5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古代民歌。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诗歌背景的介绍。这是一首五言诗,读来琅琅上口,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谈骨气》这篇课文吗?孟子给“有骨气”下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对,我们今天又要认识一个“有骨气”的人,还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二、听录音(也可由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解决生字难字。
三、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要求:结合注释体会句意,注意停顿和节奏。
四、讨论交流
1.提问:诗歌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貌的?
明解: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提问:罗敷是否只具有外表美?
明确:罗敷不光外表美,心灵更美。
罗敷坚拒使君调戏,表现出她坚贞不屈、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
罗敷以夸耀自己的丈夫,使欺弱怕强的使君无从下手,充分表现出罗敷的沉着和机警聪慧。
3.提问:诗歌是怎样刻画使君的形象的?
明确:使君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诗歌先是写他停留着不走,继而打听年龄,最后竟提出“共载”,步步深入地暴露出使君的肮脏灵魂。
4。提问:刚才我们对使君的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你对使君的行为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明确: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指责使君,鞭挞他的荒淫无耻。其实,换二个角度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的行为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观点要合理,并做到有理有据。
五、课堂练习
学生充分展开想像,描绘罗敷“置词”后的情景。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展开想像,增补一些情节,将这首诗改写一个故事。(《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 延边教育出版社)
29陌上桑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
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有两个成语:“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都是形容女子的美丽无比的。
2、古人写美女的手法:烘云托月法,又叫绿叶扶花。“绿叶点缀花更艳,淡月掩映月愈明。”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俗语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骏马与花枝,是对将军与美人的烘托。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写杨贵妃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是用“六宫粉黛”、“三千佳丽”作陪衬,烘托出杨玉环超凡脱俗、不同凡响的美。
二、解题。
《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是东汉时代一首著名的乐府民歌。⒉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正音。 这首民歌刻画了秦罗敷这一形象,她美丽、善于劳动,言辞锋利,对于不轨之徒敢于斗争,且善于斗争,人民通过她的口说出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三、朗读全诗,注意字音和节奏。
四、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文,弄清大意。
1、重点字词。
宁可:何可,“宁”就是“何”,,同义复用,意思是”是不是可以。 公府、府中:都指太守府。 冉冉:从容地。 盈盈:轻轻地。 坐:通“座”,座位。 趋:小步快走。致:表达。 骊:纯黑的马。东方:方位名词用作省略了的动词“来”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从东方。 颇:副词,稍微。几何:多(大)。著:通“着”,戴。但:只。 缃:杏黄色。 系:动词用作名词,络绳。 青:黑色。名:名词用作动词,叫做。
2、翻译课文。
五、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朗读全诗。
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1、诗的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红日东升,阳光普照。美好的景物描写,为主人公罗敷的出场描绘了环境,烘托了气氛。一说这两句是诗的套子,引起开头的话,与全诗无关。
2、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罗敷的美丽形象的?
首先介绍了罗敷的姓名、身分和劳动地点。“养蚕桑”具体说明了罗敷是一个善于养蚕的青年女子。接着描绘了她的采桑用具和美丽服饰。‘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形象地说明了她的采桑用具美观精致。发髻像云朵,耳环圆又亮,衣服色彩协调,华丽大方。这四句描写有力地衬托了罗敷美丽的容貌和身段。最后写看到罗敷的人们的感受:行者下担,少年脱帽,耕者忘锄。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说明了凡是看到罗敷的人,无论老年或少年,无不为罗敷的艳丽容姿所倾倒,从而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形象。
3、诗中是怎样描写使君的可耻行为的?”
“五马立踟蹰”既描绘了使君的煊赫声势,又含蓄地揭露了使君惊异于罗敷艳姿的好色丑态。接着又派他的随从询问罗敷的姓名和年龄,最后竟亲自出马,提出无理要求:“宁可共载不?”这就彻底暴露了使君的可耻用心和肮脏灵魂。
4、罗敷是怎样对待使君的?她为什么要夸耀她的丈夫?这些夸张描写对刻画罗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罗敷的对话有理有节,含蓄而有针对性,先是用“使君一何愚”严词拒绝,正面斥责,接着从当时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展开说理:“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这两句不但揭露了使君的可耻行为,也表明了罗敷的坚贞不阿,不屈服于使君的权势。进而盛夸丈夫,压到使君,对使君的侮辱性要求给予无情的嘲讽。“东方千余骑”,“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这些夸张描写,生动形象地表明了罗敷的丈夫声势显赫、威风凛凛,和使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罗敷的丈夫从十五岁到四十岁之间,官运亨通,飞黄腾达,正是有为之年。“为人洁白晰, 颇有须”。这些描述,形象地表明了她的丈夫是仪表堂堂,英俊不凡,甚至同僚属下也都夸她的丈夫举止大方,才貌出众。 罗敷这一段盛夸丈夫的描述,不仅含蓄地深刻地表现了一个劳动妇女聪明、机智、勇敢的性格和坚贞不阿的品质,而且揭露了封建官吏的卑鄙和可耻,给了封建官吏以无情的鞭挞。
三、分析课文:
全诗在内容上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段:交代故事所发生的地点、季节以及女主人公的姓名、年龄、服饰等等,并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瞩目显示女主人公秦罗敷的美,为下文使君求同载作了导引。
第二段:写使君为罗敷的美貌所惊,不怀好意地询问她的姓名、年龄,最后图穷匕首见,露出狰狞面目,罗敷义正辞严地给予斥责拒绝。
第三段:则通过罗敷的夸夫,使使君相形见绌,自感形秽。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运用烘云托月法写一个人。 三、小结:这首民歌通过美丽的采桑女子罗敷拒绝使君所邀的故事,歌颂了劳动妇女坚贞不阿的品质和勇敢机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的行为。
【板书设计】 29、陌上桑
罗敷
机智勇敢 不慕权贵
行者 头上
少年 耳中
耕者 美 下裙
锄者 短褥
使君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29陌上桑 篇7
东方实验中学:曹荣华
教学目标 :
1.了解本文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本文正侧描写和夸张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了解乐府常识,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一、读。
(一)个别诵读,读准字音。
1.记住下列字的读音。
隅 倭 堕 髻 缃 绮 襦 捋 髭 踟 蹰 姝 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