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早晨》教案(精选14篇)
《小镇的早晨》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小镇的早晨》以散文的体裁,清丽的文字把人、景、物融为一体,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小镇安静、忙碌、热闹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新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欣赏这篇文质俱美的散文,会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培养爱国主义感情,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小镇所在的地方和交通工具的特点,从而使读者初步了解水乡的特色。第4至6自然段的段式相同,将主题进行深化,是全文的重点。在第2 段中,淡淡的霞光、平静的河面、清澈的河水、停泊的船群、遥相对峙的石桥以及轻漂的小船,这一切都浸在霞光柔和美丽的色调中,使读者感受到小镇早晨的恬静之美。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描写,突出了江南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最后一句是烘托出了小镇恬静的气氛。学生能通过第2段,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第3段主要写了人多和货物多,表现了小镇热闹非凡的景象,通过作者生动的描写,读者能感受人群熙熙攘攘但有序的生活之美。第4段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展现了小镇忙碌紧张的景象,通过今昔对比,表明小镇在变化,在前进。第5段是作者情感的抒发,由衷地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早晨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小镇的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敢于创新的语文能力,养成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读中学会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在读书中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理解小镇早晨的恬静。
教学难点
理解“小镇的早晨为什么既是恬静的又是热闹的;既是紧张的又是美丽的。”
教学建议
教学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美点”,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感受水乡小镇的魅力,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设计具体饿教学活动时,力求体现“语文教学语文味”、“别出心裁读课文”的特色。
理解课文应从整体入手,从学生的感受出发,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小镇的特点。在初读课文后,可提问:课文写了小镇早晨哪几方面的特点?然后画出能概括特点的三个句子。同时结合课文的第2―4自然段描写的特点“安静”“热闹”“忙碌”,启发学生说说这些主要内容是怎样知道的――围绕重点句具体叙述。
课文的2―4自然段都是总分段式。教学中可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总分”的关系:先写小镇的早晨很安静,然后通过具体描写写出了小镇的美景。有许多同学未必到过江南水乡,书上的内容可能搞不清楚,教师可使用课件、照片,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避免以词解词,纸上谈兵。教学第3自然段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观察书中的插图,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充分体会小镇早晨的热闹景象。教学第4自然段可采用自学的方式。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充分体会小镇早晨的忙碌景象。
欣赏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所以要紧紧抓住“情”、“境”、“美”组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破重点、难点,完成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拓展习题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早晨 ( )的小船 ( )的蔬菜
( )的霞光 ( )的海洋 ( )的市场
二、写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近的词。
(1)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 )
(2)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 ( )
(3)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 )
三、根据意思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远远地相互对应。 ( )
(2)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 )
(3)忙着做各种事情。 ( )
四、课文2―4自然段写了小镇 、 和 三个方面的特点。请你仿照其中的一段的写法,以学校的早晨为题,写一个片段。
相关资料
桃源镇简介:素以“江南鱼米之乡”著称的桃源镇是苏、锡、常地区首批对外开放的卫星镇。位于苏、沪、杭中心地带,东距上海30公里,北距苏州80公里,南距杭州公里,镇南有沪杭高速公路贯通,镇北有“318”国道相连,京杭大运河绕镇而过,紧靠上海虹桥机场、杭州笕桥机场、苏州硕放机场,附近港口有上海港、张家港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走廊中的天堂”之美称。桃源镇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物古迹较多,其中广福村无字圩为距今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遗址。元化至正年间,有个名叫戴敬本的武官来此隐居,在镇东一座桥上题写了“问津桃花何处去,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佳句。“艰苦奋斗、合力拼博、强镇富民、勇于争先”这是新时代桃源人的精神。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小镇的早晨》教案 篇2
预习提示:
1、读懂课文,给生字标上拼音。
2、试着用一两句话说出文章大意。
3、查字典给生字组两、三个词。
4、把你不懂的内容标在书上或记录下来。
5.尝试解决课后问题。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镇早晨特点,体会小镇早晨的美丽,感受小镇今昔的变化。
4.围绕重点句理解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5、体会作者对小镇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继续学习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难点:了解小镇的特点及今昔的变化。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白板、教学录像。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大意,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段落安排,了解小镇“安静”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昨天我们领略了葡萄沟的神奇,今天让我们走进如诗如画的江南。(播放江南风光录像带,激发学生情趣)
2、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受?(自由发言,生做评价)
二、出示学习任务
1、课文写了小镇早晨哪几方面的特点?划出三个概括小镇早晨特点的句子。
2、抓重点词句,理解小镇的“安静”。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抽读生字新词。
2、把你认为最难写的字书空一遍。
四、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小镇早晨哪几方面的特点?(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安静、热闹、忙碌
五、合作讨论学习1、2自然段。
(一)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讨论解决。
着重理解“惊醒”和“唤醒”的意思。。
3.朗读训练。自由试读→说说怎么读→个别读→齐读。
(二)第2自然段。
过渡语:被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小镇早晨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播放教学录像)
1.观赏小镇早晨的迷人风光,谈感受。
2.根据学生发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话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2)回忆阅读总分段式方法
①先找出哪一句话是总起句,主要讲什么。
②是从哪个方面作具体说明的?
(3)交流讨论:
a.在自学过程中你读懂了哪些问题?
b.在自学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c.你认为哪些词句值得与大家共同品味。
在学生品析朗读中相机引导,重点理解句子。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一些油光发亮的乌篷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座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5)师生合作,一边再次观赏小镇早晨恬静的风光,一边介绍。
六、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下节课,我们还将用同样的阅读方法继续学习课文,领略小镇早晨热闹、紧张的情景。
七、课堂检测
1、读课文,填空。
课文写了小镇的早晨____、________和____这三方面的特点。
2、看意思写词语。
1.光亮而透明。 ( )
2.价钱便宜物品美好。( )
八、个体拓展
1、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可以写生字,还可以摘抄课文听优美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重点句理解小镇的热闹和忙碌。
2、体会作者喜爱赞美小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一类生字。
2、小镇早晨的特点有: ____、________和____ 。
二、过渡:上节课我们在河边细细领略了小镇早晨恬静的景象,如果我们到街边去看看,又会见那儿是热闹的,更是紧张的。
三、学习任务
1、围绕重点句理解小镇的热闹和忙碌。
四、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第三、四自然段。
(1)研读一:作者怎样把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写具体的?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圈圈画画并批注。
(2)研读二:怎样读出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
五、组际交流,培养能力
(1)这段话从人多和沿街摆满各种土特产作买卖的场面来描写小镇早晨的热闹的。
(2)“您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拥挤的人流”已经说明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前面加上“不由自主”,说明拥挤的人群使你走路也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这是热闹情景的写照。
(3)“沿街摆满”以及“……”说明土特产琳琅满目,这也是热闹的写照。
(4)有感情地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六、延伸课外,拓展创新
1、除了课文所描绘的江南小镇,你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水乡小镇?请收集有关资料。
2、收集的资料可以编写成小报或画水乡风景图等。
七、课堂检测
1、表现小镇早晨紧张的词语有:
2、表现小镇早晨热闹的词语有:
八、总结全文
是啊,美丽的江南蚕乡小镇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焕发着勃勃的生机,这只是我们伟大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让我们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身边的变化,感受祖国快步前进的脚步吧!
板书设计:
恬静:河水 小船 美丽
小镇的早晨 热闹:人流 土特产 赶集 农民 多美的小镇早晨
紧张:店铺 小摊 熟食店 农家姑娘 勃勃生机
《小镇的早晨》教案 篇3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弄清课文层次,概括段意。重点难点:学习生字、新词,弄清层次。教具准备:1、生字、词语、长句投影片,2、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 板书:小镇的早晨 2、 看看课题 3、 出示句式:小镇的早晨是――――。然后说一说。(带着问题,自学课文)二、自学课文 1、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字词意思。(3)标上小节号,想想每节讲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a 出示生字词投影片(一)恬静 波光粼粼 农副产品 诱人 淳朴 摩托声(二)摇撸 河埠头 旋涡 莴笋 韭菜 笼子 豆浆 馄饨 (三)恬静 节奏 地平线 碧绿 悠闲 交响乐 热气腾腾 b 说说词语的意思,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悠闲:闲适自得。
淳朴:朴素诚实。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
交响乐:比喻街道上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声音。
恬静:恬适安静。 清澈:清净而明澈。
波光粼粼:本文指湖面在阳光的映照下,泛起鱼鳞似的波纹。(2)检查课文朗读。(3)理清层次,了解各自然段意思。说说课文中“小镇的早晨是――的”教师板书: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热闹、紧张}多美啊!
第一层:(1―3小节)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热闹、紧张的。
第二层:(4)总写小镇的早晨多美啊!
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2)指导粼:左下右是“ ”不是“牛”,右边是“ ”写时应该靠拢。四、布置作业:(1)借题思考:在你的记忆或想象中,一些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景象?
(2)课文中的小镇是什么样呢?按要求自学,同桌可商量讨论问题。自由读、指名领读齐读学生提出,讨论解决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适当评议。(3)齐读(4)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小镇早晨的?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抓住小镇早晨的特点,从“恬静”“热闹”“紧张”三方面写出了小镇的美丽。说说哪些笔画要注意的?
五、课堂练习:
1、描红、临写生字。
2、 熟读课文
3、抄写课后词语2遍。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小镇的早晨是什么样的?二、细读课文 1、自由选择一段朗读,思考: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第一节。(不定)(1)学习第一节
a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b从哪里可以看出恬静呢?
c朗读师生对读
d交流总结 (小结学法:a找中心句 b读句子体会) 3、交流第二节
a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b“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
c体会用词用句的精当。
d熟读成诵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背诵。 4、第三节方法同上。 5、教学第五节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三、背诵课文反馈
1、听写词语。
2、自读课文,归纳。学生根据问题回答通过描写“小河”、“小桥”、“小船”、“太阳”、“晨练”的“老人”等句子加以体会。自由练读,指名读。按以上方法自学课文朗读体会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齐读第五节联系上下文说说根据板书的提示背诵挑几句或一节指名背四、写作特点: 1、全文先分后总,每段内又“由总到分”的顺序来叙述的。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2、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流畅。在叙述中自然流露出对小镇的赞美之情。
六、实践活动参观南郊早晨的农贸市场、街道、商店、工厂等,并按“先概述,后具体”的叙述方法,抓住某一方面特点,作口头介绍。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围绕“课外活动时,校园真热闹啊”这一句中心句,把“热闹”写具体。
《小镇的早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识本课15个生字,写12个生字,读通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文中重点词句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与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继续学习抓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生动优美的句子,细细品读并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设计意图〗
1.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创设情境,激发想像;朗读体会感情,在教学中是一个浑然的整体,是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整体推进中进行的,而不是相互割裂的。
2.激发学生想像要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即让学生及时把自己的想像用语言表达出来。
3.学生的提问要联系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设计〗
(2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早晨吗?为什么?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它充满了希望,充满了生机,它总是把最美好的一切展示给我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小镇的早晨》。
2.学生读课题。
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把他们生活中对早晨美好的感受迁移到课文的学习中,开始就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意的早晨图画。
(二)读通课文,认识生字
1.小镇的早晨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美呢?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对于不认识的字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喜欢用什么方法识字?有的学生谈用查字典方法识字,有的谈看拼音认字,有的说问别人,根据上下文猜字等方法识字。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4.教师随机检测认字效果,可让学生读有关词语、句子等。
5.同桌互相读课文,达到读通、读准。
6.教师巡视,指导,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
教学理念:在读文中识字,在识字后读文、巩固字,使识字和读文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三)感悟课文,理解内容
1.小镇的早晨到底美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概括描写小镇早晨美的句子。
小镇的早晨到底美在哪里呢?学生可能回答:1)小镇的早晨美在它很安静;2)小镇的早晨美在它很热闹;3)小镇的早晨美在它很忙碌。
2.那么小镇的早晨首先美在哪里呢?(生可能答首先美在安静)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呢?
学生认真阅读描写小镇早晨安静一段,画出自己是从那些词句中感受到小镇早晨很安静的。
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呢?学生可能回答:a.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b.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镇两头。c.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 d.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1)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视情况随机追问,你为什么会从这里感受到小镇早晨的安静的,意在让学生抓文中词句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
(2)根据学生的理解、感受,再回到文中,指导学生分别把自己的理解、感受朗读出来。
如:学生回答,从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看出小镇的早晨很安静。可随机追问你为什么能从这儿感受到小镇的早晨很安静呢?在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中,及时抓住淡淡、银鳞、静静等让学生想像在早晨的霞光下,河面银鳞闪闪,河水清静之美。那么,怎么才能读出这种美呢?先分别指名学生个人朗读,教师再通过评价或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霞光下小镇早晨安静的美。
若学生回答,从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看出小镇早晨很安静时,可追问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么多的船只曾经是怎样的忙碌,现在停满河边,像整装待发的士兵,静静的矗立在那儿。并指名读出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停满河边的情景,感受小镇早晨的静。
若学生回答,从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看出小镇的早晨很安静时,可追问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不时、悄悄、轻轻漂过、轻轻荡漾感受小镇早晨的安静,特别是“船驶远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一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正是由于小镇早晨很静,所以船驶远了还能听见船工哼的小调在河上轻轻荡漾。并引导学生轻轻地读出这种感觉,感受小镇早晨的安静之美。
(3)清晨当一抹淡淡的霞光投向大地时,小镇的早晨是这样的安静,这样的平和。你们想不想亲自走进小镇去看一看呢?媒体播放水乡小镇早晨的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小镇早晨安静的美。
(4)引导学生轻轻地、慢慢地把对小镇早晨安静美的喜爱之情配乐朗读出来。
3.小镇的早晨还美在哪儿呢?(生可能说美在热闹)
(1)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热闹呢?通过配乐朗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像小镇早晨热闹的情景。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启发学生把自己想像到的情景表达出来。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街上人多、物产丰富、人们热情的情景。
(4)沿街的物产仅仅是文中描写的那些吗?启发学生根据文中省略号和目不暇接一词进一步展开想像,并引导学习文中“那……那……还有……”一组排比句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想像具体描述出来。
(5)指导学生用稍快的语速,读出小镇早晨热闹,充满幸福的感受。
4.小镇的早晨还美在哪儿呢?(生可能说美在忙碌)
(1)小镇的早晨人们是怎么忙碌的呢?学生自读课文,在这段里引导学生联系小镇的人多、物产丰富和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一句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1)小镇的早晨人们为什么这么忙碌?或小镇的人早晨就这么忙碌?为什么呢?2)小镇的人早晨这么忙碌和小镇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也可能还提一些其他的问题。若是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自己直接回答。
针对上面的问题1)或2)先组织学生讨论,再在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让学生感受到人们的忙碌是创造美好的生活,是为把小镇建设的更美好,把祖国变得更美。
(2)指导学生紧凑地读出小镇早晨人们的忙碌情景。
(3)饱含赞美地朗读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理念: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通过配乐范读、指导朗读、图像、语言点拨等方法,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文中,让他们走进课文,和作者同喜同乐,受到心灵的震荡;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自读、谈感受、想像、提出问题、感情朗读等,在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中,感悟课文,体验情感,提高语文的整体素养。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变化大,让你觉得很美呢?
教学理念:把课堂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让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多观察,学习语文,感悟语文。
(五)熟读积累,指导写字
1.学生自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摘在好词好句本上和同桌交流。
2.引导学生照“鲜嫩嫩的小白菜”一句说说其他事物。可采用比赛的形式,看谁说得多,完成语文天地d3。
3.抽读本课带生字的词语,复习15个生字,重点认读“调、捕、镇、晨、油、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对多音字“调、着”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通过组词搞清读音。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总结记字方法。
5.同桌互相用给生字组词,形声字的方法,或说一句话、编故事等方法记字。
6.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生字,提出易错的和难写的字。
(2)引导比较“镇”、“置”、“真”,“朴”和“仆”异同,练写。
(3)注意“醒”字左边的“酉”不要少一横,“晨”的下边是“辰”分别练写三个。
7.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8.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相互评价。
教学理念:注重积累,培养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的良好习惯;指导运用各种方法记字,学会写字前观察字形,正确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真正落实在新课程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
运用各种方法创设和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其中,让他们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自主参与,达到理解课文,体会感情的目的。本节课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创设了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思考、谈感受等学习活动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图像、配乐朗读创设了小镇早晨安静美和热闹美的意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想像、朗读等学习活动,体会小镇早晨带给人们的宁静和热闹,感受作者对小镇早晨的赞美之情。
2.运用各种方式切入朗读,感悟语文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运用各种方式及时切入朗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教学中我通过问题,从哪里看出小镇早晨的安静呢?为什么?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切入朗读;通过图像、配乐朗读,激发想像,切入朗读;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切入朗读,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朗读中充分感受小镇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美。
3.调动生活体验,感悟语文
把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迁移到本文的学习中来,使他们学习兴趣更浓,对课文理解更深。本文教学在学生学习“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一句话就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到越能听到细小的声音越安静的道理。从开始的揭示课题,到最后的拓展延伸,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变化大,让你觉得很美,都试图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并及时迁移,使他们对小镇早晨的美理解得更深刻,学习兴趣更浓厚。
当然,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本课的教学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应尽量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解,自主读书的时间应再多些。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研究、寻找新理念与语文特点的最佳结合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小镇的早晨》教案 篇5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1段
2、回忆第一段的写作顺序。
二、细读2-3段
1、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就已经发现课文第2、3 段跟第一段的写法是一样的。
2、同学们想怎样来学习这两段呢?
①我们先自己读,把课文读懂,读熟,背会。
②相互讨论,交流学习收获和不懂的问题。
③好的句式会学习运用。
3、我觉得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这两段很好,大家开始学吧。
4、学生自学。
5、师生讨论(第2段)
①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是什么句?
板书:热闹
②怎样读这一句才能把作者表达的意思显示出来?
③围绕“热闹”,作者从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的?
板书:
船多 农副产品多
人多 做买卖的多
④这四个方面的描写,作者是不是平均用力?
(有详有略)
⑤看到这么多的农副产品,你的心情怎样?能把这样心情读出来吗?
⑥出示:
沉睡着的水乡小镇,被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了。
a、这是个什么句?改成“把”字句怎么讲!
b、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c、多么有意思的小镇,它像人一样醒来了,朗读时,要轻快活泼,读出小镇由恬静转入热闹的变化来。
d、练读、指名读。
⑦这一节中,有没有发现哪些词句写得很有情趣?怎样朗读呢?
6、这段写得真好,你们看,围绕“热闹”有略写有详写,有拟人有比喻,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第3段。
1、谁来说说这一段学会了什么?板书:紧张
2、小镇上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你听了,感觉怎样?文中哪个词语告诉我们听了很悦耳很舒服?
3、小镇上的人们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请一边看文中插图,一边朗读这一段,进一步感知小镇早晨的紧张。
4、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回读第4段
1、课文第三段分别写了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最后作者饱满深情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2、齐读
3、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四、总结课文
1、有感表地朗读全文
2、课文写了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热爱家乡
五、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碧绿的( ) 悄悄地( ) 热闹的( ) 静静地( ) 和谐的( )
2、背诵课文
3、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集贸市场,商场或工厂,按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法,抓住某一特点写一段话。
板书:
恬静
小镇的早晨 热闹 多美啊
紧张
热爱家乡
《小镇的早晨》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
教学目标:
1、教学课文第2、3、4自然段,感受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气氛。
2、理解“恬静、不由自主、价廉物美”等词语的意思,能用“价廉物美”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感受小镇早晨恬静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投影片一张、小黑板
一:引入
1 昨天,刘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到了江南水乡,初步感受到水乡改革开放以来,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他的早晨又是那样与众不同,作者笔下小镇的早晨有哪三个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恬静热闹 紧张)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我们要从语言文字中具体体会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的气氛。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
1 体会小镇早晨的宁静。
T:(指着板书)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恬静的近义词是什么?
S:宁静、安静。
T: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这种宁静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39面,我们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小黑板轻声读课文,想想:
出示1、这一自然段通过哪几方面写出小镇早晨的“宁静”,用圈出。
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具体体会到小镇早晨的“宁静”用划出,并用圈出重点词。
2、反馈:
A、这一自然段通过哪些景物写出小镇早晨的“宁静”
板书:河水小船石桥
B、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具体体会的?
板书:静静停悄悄轻轻遥遥相对
3、体会小镇早晨的美。
T(指着板书)小河静静的,岸边停满了小船,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桥洞悄悄钻出来又在水上轻轻飘过,两座石桥遥遥相对,这一切给人一种多么宁静的感觉啊!如果老师把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改成下面这句话,你们看看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小镇的早晨是宁静的。
学生体会:恬静带有宁静、舒适、美的感觉。
T:课文又是怎样把这种美写出来的?大家找一找。
根据回答出示比喻句: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指导朗读
继续体会
T:由此可见,小镇的早晨是宁静的,小镇的早晨又是美的,所以说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4、指导朗读
A这一自然段我们应该怎样读,我们来听听课文录音,体会他是怎样把小镇的宁静和美读出来的。
B集体朗读。
三:自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总结学法
T:现在谁来告诉老师我们是怎样学懂课文第二自然段的?
学生回答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要求。
如果现在我要学习小镇早晨热闹的气氛,那学习方法可以怎样改,紧张呢?
2、自学三四自然段
T:接下来的这两个特点,同学们可根据自己喜欢,任选一个具体体会,看谁体会的最好。
3、反馈热闹
A 从哪几方面具体反映小镇早晨热闹的特点?
根据回答板书:行人土特产赶集的农民
B 行人多,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出示句子: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T:不由自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不由自主?)
C 土特产也很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摆满)
T:这里的土特产不仅数量多,新鲜,而且价格便宜。因此
出示1、来赶集的农民面带微笑,甜甜的诉说着自己的产品。
句子2、中国商品质量好,价格便宜,英国顾客连声赞叹,“中国商品真是!”
3、价廉物美――
赶集的农民甜甜的诉说着自己的产品价廉物美,甜甜的诉说说明他们在干什么?假如你是赶集的农民你怎样招呼顾客?
T:路上行人拥挤,农贸市场摆满了价廉物美的土特产,赶集的农民呦喝着招呼顾客,可见小镇的早晨是多么热闹呀!
D 指导朗读:
读这一段应该怎样读?(声音响亮)
4、反馈紧张
A从哪几方面具体反映小镇早晨紧张的特点?
板书:店铺小摊熟食店农家姑娘
B重点板书:早早开张忙个不停紧张急匆匆
T:如今小镇办起了丝厂、绸厂、服装厂、水泥厂、机械厂,以前的小镇是不是这样?小镇今昔变化说明了什么?
C读最后一句(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
D找出小镇变化的语句。
5、小结
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小镇的热闹紧张的气氛说明改革开放使小镇变得欣欣向荣,小镇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
四:总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具体体会了小镇早晨的三个特点,从而感受到小镇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第四题1、2 第五题1。
《小镇的早晨》教案 篇7
如何上让孩子喜欢的语文课?这个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上学期的一段时间课上得比较沉闷,不经意间,孩子们对语文课的感叹传来,那段时间觉得特羞愧,特失败,常常对学生有一种负罪感,我该如何改进我的课堂?
新学期,新开始,我开始尝试着立足课文,运用各种形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先爱上语文,再爱上语文课!在《小镇的早晨》第一课时教学中,生字词过关,句子读通顺,整体感知小镇的三个特点,渗透总分总结构方式,孩子们的投入度很大。于是,在今天的第二课时教学中,除了教师语言的锤炼,我还尝试着运用一些新方法:看图感知,自选音乐配乐读,自己当导演拍片。孩子们兴趣很大,都能够解读课文,从书上找到词语、句子作为理由。
但是,上课下来,热闹之后,留给我的思考也很多。处理安静这个段,没能体现多形式的朗读指导,应该更多让学生去读,去悟!处理热闹这一段,设疑问导演,从路不宽,到人很多,再到卖的蔬菜,文本用得还不错。不过,吆喝这个环节就没有更好地立足文本,如果先用书上资源,那么多小动物啊,蔬菜啊,土特产啊,尽量说,用形容词说,再吆喝,扣文本就会更紧密了。
前面的路还很长,继续加油吧我!
《小镇的早晨》教案 篇8
作者:潘湘云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37
转换角色,感性体验――《小镇的早晨》教学一得
宜陵中心小学 潘湘云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9课《小镇的早晨》一文通过对小镇早晨景物和人们活动情景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又热闹紧张的生活画卷。第二段描写了小镇的居民和附近的农民、渔民赶早市的热闹情景,现将我这一段的教学实录回顾如下:
师:时间悄悄地过去,天已大亮,新的一天已开始了,小镇上的居民都起来了。周围乡村赶早市的农民、渔民到了小镇上,各种小摊也摆出来了,这其中有我,有你,有他。这时的小镇是怎样的呢?各自读书。
生:(各自读书)
师:你是怎么去的?
生:我是摇着船去的。
师:对,水乡的农民、渔民上集镇摇船最方便。木船的橹声是怎样的,谁能学一学?
师:没听过?老师来学一学――“ ――吱――, ――吱――”。我摇的船宽宽的,你摇的船――?
生:窄窄的。
师:我摇的船头平平的,你摇的船――?
生:尾巴翘翘。
师:我摇的船头尖尖的,你摇的船――?
生:我摇的船头方方的。
师:所以,这时侯河埠头停着的船――
生:各式各样。
师:亲眼看到了这么多情景,心中装了这么多感受,那么课文中有关句子该怎么读?
(教师指名朗读)
师:我去卖青菜,你去干什么?
生:我去卖莴笋、韭菜、芹菜。
师:你的菜质量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我卖的菜很新鲜,是刚从地里摘来的,你看,它们叶子上还有露水呢。
师:真是一个懂行的菜农。(转向其他同学)那你们去干什么?
生:我去卖鱼、卖虾。我的鱼虾是野生的,还活蹦乱跳呢。你当心别被溅湿裤脚。
生:我去卖鸡卖鸭,我卖的草鸡草鸭是我家自己养的。
师:哟,真是草鸡草鸭吗?跟养殖场成群喂养的有什么区别呀?
生:啊!那些什么三黄鸡、肉鸡可不能比了,呆头呆脑象得了瘟病。你看我的鸡、鸭,羽毛发亮,关 在笼子里还不安份,多有活力啊!
师:作者经历的情况同学们都经历过,甚至比作者还丰富,课文中的一些话好象就是你们写的。那这些介绍农副产品的话该怎么读?
(学生饶有兴味地放声朗读,教师再指名读)
师:哦,这边热气腾腾,小摊子边坐了好些人,你在干什么?
生:我卖粽子。
师:你的粽子味道肯定很好,但你不吆喝人家不知道啊!
生:又糯又香的粽子,赤豆粽、咸肉粽任你挑 !
生:快来买珍珠玛瑙翡翠带啊!
师:怎么市场上有珠宝卖啊?
生:不是的,我粽子里的糯米又白又亮,还夹着红红的赤豆,用碧绿的芦叶包裹,不是珍珠玛瑙翡翠 带吗?
师:啊,说得真妙!听你这么一吆喝,你的粽子吃来味道肯定更美!快,我买上十个,让家人一起尝尝。
生:快来尝馄饨喽,自己手工裹的,皮薄馅鼓,真鲜美啊!
生:快来尝呀,又白又嫩的豆腐花赛过琼浆罗!
生:这里还有小笼包子啊!一咬一包鲜汤啊!
生:大包子啦卖大包子啦!豆沙包、菜包、肉包子应有尽有啊!
生:糯米糕、芝麻 ,又香又糯啊!老太太可别买,当心粘掉牙啊!
师:这位老板,你的炉火真旺。
生:我还嫌它不旺,你看我的顾客这么多,我可急死了!
师:这位掌柜的,你怎么老是笑嘻嘻的?
生:顾客就是上帝,做生意只有热情才能吸引客人。
师:是呀,大街上有卖有买,人来人往,真热闹啊!课文第二段写的就是这样的情景,大家再一起读一读。
(学生兴味盎然地又朗读课文)
[自我感悟]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人类认识事物有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围着对象转,名为知性或理性;另一种是进入事物的内部,被称为感性或直觉。理性的认识方法是一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它将认识对象分离为各种要素,借助对要素的认识来达到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以往的阅读教学,总是把文章分成几段,把每一段分成几句话,把每个句子分解成几个词,在对词语进行理解的基础上,由词及句、由句及段,再由段及篇地分析文章的意义,这就是使用理性的认识方法。由于这是一种分拆和组合的分析方法,所以它永远不会激起读者的情感。而感性的认识方法却是主客一体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有关“行为”与“体验”的认识方法。认识者通过努力把自己置于对象内部,与对象融为一体,并随着对象一起搏动、生成,获得对对象的完整认识或体验。
卢梭说:“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为什么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习惯地使用理性或知性分析的方式,习惯冷漠地举起解剖刀肢解课文?这也囿于我们对“人”尤其是儿童的本性认识有偏差。我们认为,人是一种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是从事着感性的对象化活动的人,是有意识、有情感的。由于人是在实践中自我生成的,因而,人的生成方式必然也是感性,或者说感性的对象化活动应当是人的最基本的生成方式,是人之生成的基础性活动。而处于发展阶段的儿童更是以感性的活动来知觉、体验世界的,所以,我们更应该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这个特点,用感性的体验性的活动方式去认识理性的知识,把外在的学习要求、任务与学生的生成活动方式结合起来,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
如何让教学内容变得对于学生有意义,不只是动用学生理性的心理成份,使学习不只是发生在“颈部以上”,而是整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中去?如何让学生进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生活情景?在备课中我苦苦思索,一时找不到一个好的办法。“……路不宽,人很多,沿街摆了各种农副产品。莴笋、菲菜、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盆里的鱼虾……”读着读着,我头脑中忽然跳出一个念头:“你去卖什么?”对,就让学生充作课文中的人,转换角色,站在去小镇集市卖农副产品、摆摊卖早点的农民、渔民,小摊主的角度来学习。所以教学中我以“转换角色,假想赶集”为主线,师生共同进行一种体验学习。
由于学生生活中有上街买菜、到小摊上买点心小吃的经历,“时间悄悄地过去,天已大亮,新的一天已开始了,小镇上的居民都起来了。周围乡村赶早市的农民、渔民到了小镇上,各种小摊也摆出来了,这其中有我,有你,有他” ――教师创设情景的话一渲染,“我摇的船宽宽的,你摇的船――?”“我去卖青菜,你去干什么?”――教师入境换位一示范,有游戏天份,有着趋向运动和活动天性,喜欢做参与者,不喜欢做旁观者的儿童,情绪迅即被激发,他们主动地调动起积累在头脑中的已有经验。这种经验是自己亲历的,带有形象、色彩、语言、情绪等感性形式,丰富而活跃,各具个性特色。根据课文的学习内容,学生对自己的这些经验主动的进行建构与创造,把自身置于课文语言文字营造的情境、氛围中,与对象融为一体。课文已不是一堆无生命的文字符号组合,也不是毫无关联的认识对象,本身就是自己生命中的一个片断。无须教师扣住一个词一个句问个“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对于文中“带着晶莹的露珠”“又蹦又跳”“火苗舔着的大锅”等处精彩描写,教师无须穷扣死究,只须自身穿插其中来几个挑逗性的故意曲问,已充作文中主体的“农民”“渔民”“摊主”一个个都会主动向你炫耀、解说。课文内容就是写自己的事,是自己写的,真正达到“物我同一”“文我合一”。
这种“转换角色,主动体验”的学习过程,还是师生张扬自己的智慧劳动和创造力的过程,教材成了这种“张扬”的凭借。无须教师再出什么仿写练习,学生的心已随着作者、课文一起搏动,生成。情意浓郁的课堂,为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安全、自由的港湾。随教师的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补充课文的内容,别出心裁地夸耀自己卖的“农副产品”和“点心”。这时回忆生活,调动经验,凸现特征,挑拣词汇,受情感推动,学生智慧活动仿佛加入了催化剂,创造力仿佛插上了翅膀,变得异常丰富活跃。
转换角色,充分运用感性的认识方式,注重体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符合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这样的课堂打通了课堂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充满了生活的情趣、生命的活力。课后学生大呼“有劲”,教师也觉得课上得轻松、顺畅。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以理智,而且以感觉、知觉、想象、情感、直觉等全身心整体地参与学习,落实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目标。课堂生活的整体性的实现,才使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有了可能。
作者 江苏省江都市宜陵中心小学 潘湘云
《小镇的早晨》教案 篇9
设计理念:
《小镇的早晨》是一篇淡雅清丽的散文,描写了水乡小镇特有的风韵。教学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美点”,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感受水乡小镇的魅力,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具体设计教学活动时,力求体现“语文教学语文味”、“别出心裁读课文”的特色。
目标流程:
教学板块之一:说读活动。
1、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表达,之后导入课文:在作者的笔下,水乡小镇的早晨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2、在读通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题上加一些字,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自然就会说出“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是紧张的”“小镇的早晨多美啊”等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要求用“小镇的早晨是的,在……”这样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先个人自说自讲,之后互动交流,教师适时作评点。
说明:
这一板块的创意是用“读”和“说”的方式,有效地进行课文的整体教学。“小镇的早晨是的,在……”这样的说话方式,让学生的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一条线索,串起了课文内容,也串起了同学们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学生畅快的发言与教师精粹的评点交融在一起,形成动人心弦的课堂交流。
教学板块之二:品读活动。
阅读欣赏: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句、段读给同学们听,并说明喜欢读这些句子的理由,其他同学做点评。学生自主活动,然后交流共享。教师参与交流活动,适时指导理解、欣赏、读好,比如:
△品读“恬静”
⑴换词品析。这里的“恬静”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安静、宁静)课文为什么不用安静、宁静呢?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感受?通过读书交流,学生体悟到:“恬静”不仅仅写出了小镇的“静”,还写出了小镇的“美”,而且还描绘出了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清澈的小河,静静的石桥,轻摇的小船,淡淡的霞光,晨练的老人……构成一幅淡雅、清新的水墨画,再现了水乡小镇特有的恬静的美。
⑵配音诵读。加一点音乐,可以更加衬托出小镇的恬静。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朗读这一节,边读边想象小镇的画面――出示课件(苏教版教材配套):轻声的音乐,课文按朗读的速度出现,学生美美地读,读来轻而又缓,柔而又实,当读到这节的省略号时,气息和声韵散淡开去,进入一种陶醉的境界。
⑶延伸意境。教师配乐出示多幅自然风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于大自然中等表现“恬静”的画面,并配上相应的文字,如“水平如镜”“山在虚无缥缈间”“清清小溪绕山间”等,鼓励学生说出一些表现“恬静”的画面。
△品读“唤醒”
⑴联系语言环境。“沉睡着的水乡小镇,被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了”这句中的“唤醒”能不能换成“惊醒”?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节思考,体悟到正是由于小镇的恬静,才会听到“戛―吱―”“戛―吱―”的摇橹声,好像在轻轻地叫唤小镇:“醒来啦!醒来啦!”这样就把课文读活了。
⑵联系生活情境。早上,妈妈是怎样唤醒你的?你居住的地方,是怎样醒来的?然后利用书上的句式说话,如:
沉睡着的小镇,被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了;
沉睡着的城市,被汽车急促的喇叭声惊醒了;
沉睡着的校园,;
沉睡着的森林,;
沉睡着的草原,;
……
小镇早晨的“紧张”和“热闹”这两节完全由学生自己体会。
说明:
这一板块的创意是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在“品析语言”“欣赏语言”这样高层次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提高阅读水平。“读”的设计多样化,力求让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感受,小镇早晨的美、语言文字的美和同学们有感情朗读的美交融在一起。
教学板块之三:延读活动。
1、教材编写组的老师来回访,让你们说说这篇选文选得好不好,你们喜欢不喜欢,还有什么意见和问题。
2、江南有许多着名的水乡小镇,如江苏的周庄、同里等。请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访问等途径收集信息,介绍一个水乡小镇。
说明:
这一板块的创意在于延伸、扩展,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
《小镇的早晨》教案 篇10
之一
北京市东交民巷小学 吴咏梅
教学目标 :
1、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景象,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2、继续学习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
教学重点:
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
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
教学时间:3课时。
板书设计 :
安静
小镇的早晨 {热闹 多美啊
忙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你们去过江南水乡吗?一定想欣赏江南水乡的美景吧?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那里看一看。
二、范读课文,指导预习。
要求:1.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查字典,理解字意和词义。
3.读课文,想想小镇的早晨有什么特点?
三.分组预习,提出问题,边读边议。
四.检查效果,重点指导。
1.强调“漾”,“暇”的字形和“朴”,“着”的读音。
2.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带着问题读课文。
六.默写字词。
七.布置作业 :
1、抄写并听写字词。
2、熟读课文,继续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讲读课文,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引入,板书课题。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麽?
二、默读课文,想: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回答)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自由读文,进行讨论:
第2,3,4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回答问题,深入分析:
第2段:
(1)读后回答,板书:安静。谈体会(重点指导第7句)
(2)比较句子。投影:
读下面两句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
①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钻出来,从河上漂过。
②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
(1)读读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试着背下来。
(2)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谁能把这种感受带到第2自然段中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过渡:
第3段:
(1)读后回答,板书:热闹。谈体会(结合自己喜欢的句子谈)
(2)投影出示句子,重点指导体会:
那刚从地里拨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
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
鹅……真叫人目不暇接。
①你喜欢这句话吗?两人一组说说为什么。
②指名读,思考:你从哪儿体会出东西特别多?
③什么叫“应接不暇”?
④除了这些土特产外,还有别的吗?从哪看出?
⑤这句话怎样体现热闹的特点?读出感受。
(3)你还喜欢哪些句子?读读,体会。
(4)指名读第3段,带着我们的体会把这种热闹的场面读出来。
(5)过渡。
第4段:
(1)。读后回答,板书:忙碌。谈体会。
(2)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解答。
(3)谁能想象出小镇的将来是怎样的?
3.带着对小镇美好的祝愿齐读第5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3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复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
一、听写字词。
二、填写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1)。的河边停满了的小船。
(2)。小船从的桥洞中地钻出。
(3)。学生背着的书包地去上学。
三、照样子写句子。注意转折关系。
例: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
1.这项工作很难做,但。
2.,但。
四、检查背诵第2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
1.完成《语训》中的练习。
2.默写第2自然段。
课后小结:
《小镇的早晨》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在指定的词语中正确使用“的”“得”“地”
2.会用“价廉物美”、“吸引”各写一个句子;能给句子加上顿号,并能说出顿号的作用。
3.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1、2自然段。
4.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教学重点
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给指定的词语正确使用“的”、“得”、“地”。
(2)背诵1、2自然段。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1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讨论学习第1、2自然段,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4.理解蚕乡小镇恬静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
1.揭题,齐读课题。
2.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师归纳问题:课文写了小镇早晨哪几方面的特点?
二、初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①课文写了小镇早晨哪几方面的特点?划出三个概括小镇早晨特点的句子。完成练习题一。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完成练习题二。
3.不懂的地方打“?”。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新词。
2.把你认为最难写的字书空一遍。
3.检查练习题。
四、讨论学习1、2自然段。
(一)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讨论解决。
着重理解“惊醒”和“唤醒”的意思。完成练习题三。
3.朗读训练。自由试读→说说怎么读→个别读→齐读。
4.引背。
(二)第2自然段。
过渡语:被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小镇早晨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打投影)师用饱满深情的语言描述小镇恬静的情景。
1.观赏小镇早晨的迷人风光,谈感受。
2.根据学生发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话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2)回忆阅读总分段式方法(投影:①先找出哪一句话是总起句,主要讲什么。②是从哪个方面作具体说明的?),自学。
(3)交流讨论:
a.在自学过程中你读懂了哪些问题?
b.在自学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c.你认为哪些词句值得与大家共同品味。
在学生品析朗读中相机引导,重点理解。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一些油光发亮的乌篷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座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准备背诵。
(5)师生合作,一边再次观赏小镇早晨恬静的风光,一边介绍。
五、小结。
1、学生小结学法。
2、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下节课,我们还将用同样的阅读方法继续学习课文,领略小镇早晨热闹、紧张的情景。
六、作业:
抄写生字各两遍。
板书设计:
小镇的早晨
《小镇的早晨》练习题
一、读课文,填空。
课文写了小镇的早晨____、________和____这三方面的特点。
二、看意思写词语。
1.光亮而透明。 ( )
2.价钱便宜物品美好。( )
三、选词填空。
1.妈妈用亲切的声音( )我,免得我上学迟到。
2.一声响雷,把我从睡梦中( )。
《小镇的早晨》教案 篇12
【片段细读】: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
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沿街得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两座拱形得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镇两头。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
来,从河上轻轻飘过。船驶远了,淡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景象,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
祖国的情感。
2、继续学习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 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到了江南水乡,初步感受到水乡改革开放以来,生机勃勃
的景象,而他的早晨又是那样与众不同,作者笔下小镇的早晨有哪三个特点?(根据学生
回答板书:恬静、热闹 、紧张)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我们要从语言文字中具体体
会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的气氛。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
1、 体会小镇早晨的宁静。
⑴:(指着板书)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恬静的近义词是什么?(宁静、安静)
⑵: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这种宁静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开,我们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思考下列问题:(出示小黑板)
⑴、这一自然段通过哪几方面写出小镇早晨的“宁静”,用○圈出。
⑵、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具体体会到小镇早晨的“宁静”用――划出,并用△圈出重点词。
2、反馈:
a、这一自然段通过哪些景物写出小镇早晨的“宁静”。板书:河水小船石桥
b、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具体体会的? 板书:静静停悄悄轻轻遥遥相对
3、体会小镇早晨的美。
⑴(指着板书)小河静静的,岸边停满了小船,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桥洞悄悄钻出来又在
水上轻轻飘过,两座石桥遥遥相对,这一切给人一种多么宁静的感觉啊!如果老师把这一
自然段的总起句改成下面这句话,你们看看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宁静的。
学生体会:恬静带有宁静、舒适、美的感觉。
⑵:课文又是怎样把这种美写出来的?大家找一找。
根据回答出示比喻句:
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⑶指导朗读,继续体会。
⑷:由此可见,小镇的早晨是宁静的,小镇的早晨又是美的,所以说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
4、指导朗读
⑴:这一自然段我们应该怎样读,我们来听听课文录音,体会他是怎样把小镇的宁静和美
读出来的。
⑵:集体朗读。
三、课后作业
⑴:抄写生字:桥、洞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2自然段。
《小镇的早晨》教案 篇13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叫(课件出示课题)
课前预习过课文吗?
生:预习过了。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吗?
生:给生字扩词。
生:读课文。
生:给课文分段。
……
师:那好。下课!
生(惊讶):啊????
师:是的,下课,你看,同学们课文会读了,生字词都认识了,还扩词了呢,课文分好段了,连课后习题都解决了呀。咱们上课还能干什么呢?下课!
生:啊?
师:怎么?还要上吗?
生:上!
师:好了,刚才跟同学们开玩笑了。
通过预习,我相信同学们一定知道了这篇课文有些字是比较难读或难写的。我想请同学们来当当小老师。
现在请你拿出笔,把这些字在书上作好记号。
生准备。
师:小老师们,可以交流了吗?(可以)
生:我觉得“剖鱼”的“剖”比较难读。
师:这样就是小老师了吗?想想平时老师是怎么教的?
生:下面我领读,“剖”,“剖鱼”的“剖”
其他学生跟读,该生就没下文了。
师:你不抽查一下吗?
生(笑):请你来读。(指名读)
师:他读对了吗?你不评价一下吗?
生:你读得很对!
师:好!继续,还有谁也愿意当当小老师的?
(就这样,学生陆续提出了“营”、“铺”、“锈”等字)
师:通过预习,你觉得什么字比较难写的,你有什么办法提醒大家吗?
生:我觉得“物廉价美”的“廉”比较难写。
师:是啊,这个字比较难写,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盯牢这个字,虞老师数到“五”再放开。一、……五。好,闭眼,你的眼前能浮现这个字吗?
生:能!
师:能浮现就说明记住了。还有什么字难记吗?
生继续提出“式”、“浆”,师生一起分析,识记。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抄写几遍,抄几遍能做到听写无误,那就抄几遍。
生抄写生字词。
师:现在我说听写,同学们能写出来吗?(能)能,那就不听写了,相信同学们!
师:刚才我听到同学们在预习时有疑问,现在就来听听有什么疑问。
生1:摇橹声是怎么样的?
生2:是“嘎吱,嘎吱”地。
生3:不对,应该再慢一些。
师:好,那你来模仿一下。
生3:嘎~~~~~吱~~~~~~~~~~,嘎~~~~~~~~~~吱~~~~~~~~~~
师:虞老师这儿也有一个片子,可以帮助你理解摇橹声呢。
课件出示。
生:噫?是虞老师呢!
师:呵呵,现在才看出来哪。这是虞老师亲自拍的一个片子。现在同学们能再模仿一下摇橹声吗?
生模仿。
师:通过看了片子,听了同学们的模仿,我们仿佛进入了水乡。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水乡一个小镇的早晨的呢。
那么课文描写了小镇的早晨的几个特点呢?
生:三个。
师:哪三个?
生:恬静、热闹、紧张。(师板书)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从书上第二三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看出来的。
师:好!我们把这三个句子划出来。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节课还剩下一点时间,我们来研究一下“小镇的早晨”为什么是恬静的。
虞老师为了上这一节课,特地根据这个特点拍摄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看看。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看清这段录像。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后,师课件出示。
师:这个片子,虞老师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拍成的。可是我还是觉得有点伤心,同学们看了这个片子后一点反应也没有。
生笑,鼓掌!
师:对了,这就是对我劳动成果的肯定。鼓掌,同学们都会吧?当别人付出了劳动时,我们就应给予鼓励。
现在请同学们对照课文,对虞老师的这个片子美言几句。
生读课文。
生4:虞老师,我有一点意见。
师:哦,有意见?这是美言吗?
生4:我先提一点意见。
师:哦,一点,那就是美言了是吧?好吧,你先提吧
生4:我觉得你没有把“淡淡的霞光”拍出来。
师:哦,是的。这个确实没有拍出来,不过也不能怪虞老师,那天是个阴天呢。
生5:虞老师,我也有意见呢。
生:我也有,我也有。
师:好,那我们就先来说说缺点吧。
生:课文中说小船是从桥洞中悄悄钻出来的,又在河上轻轻飘过。可你的片子中的小船却是用力划过的,而且速度比较快。
师:你们认为“悄悄”“轻轻”很重要吗?为什么?
生:因为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如果不是“悄悄”“轻轻”那就不恬静了。
师:有道理,那咱们就来读读这个句子,注意这两个同学们认为很重要的词。
生读。
生:课文讲小船是“一只紧挨着一只”,可你这儿却只有两只。
师:“一只”紧挨“一只”,可不就是两只吗?
生:不是的。
师:你还可以从哪儿也能看出不是的?
生:各式各样。
师:有这个词吗?都找到了吗?啊呀,你看虞老师都粗心哪。“各式各样”的,不光说明数量多,还说明――(样子也很多)
同学们也一定注意到了,虞老师这个片子中不仅只有两只船,而且样子也单一,就是乌蓬船啊!
这个也不能怪虞老师,虞老师找遍了所有地方,就找到这么两只乌蓬船,那特意把它们紧挨在一起呢。
生:课文中有两座石桥,你这儿没有。
师:没有吗?这可不能冤枉好人哪。咱们再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细看,有两座。
师:这我就有些不明白了,写石桥跟“恬静”有什么关系吗?
生:有关系,因为这个石桥上没有人,说明人们都还在睡觉,所以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下课铃响。
师:啊呀,虞老师辛辛苦苦拍了一个上午的片子想不到还存在这么多问题,不过现在已经下课了,就请同学们先休息一下,还有什么意见,下课时跟我个别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
师:刚才课间有很多小朋友围着虞老师,提了很多意见,有个同学说书上的“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是啊,这个句子写得多美啊,请同学们把这个句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咱们班确实有一批非常非常优秀、了不起的同学,给这个片子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见:没音乐!
我当时拍这个片子时,是这样想的:既然是恬静的,静得一点儿声音也没有,那就还是不要音乐的好。
可是咱们同学有意见,说是加一点音乐,可以更加衬托出小镇的恬静。
嘿,还真有道理,所以现在咱们就给它配上一点音乐。
虞老师这儿有四段音乐,请同学们选择。边听边读读,感受一下,哪一段最适合,如果你认为这段不错了,那就请举手。
放音乐,生读书。
第二段音乐,开头较舒缓,但后面显得比凄凉。可不少学生还是举手了,于是老师即兴朗诵
了一段凄凉的文章(具体是哪一段,我记不清,不好意思)
学生一听,真的,不行!于是陆续放下了手,继续听。
听完后讨论交流,认为第一和四段比较适合。
配乐朗读。
师:好,现在就根据你们的意见,咱们来给这个片子加上音乐。请同学们随着这个画面,读读第二自然段。如果你们读得太快了,那么画面还在继续。如果你们读得太慢了,那么你们还在读时,画面已经结束了。所以请你注意读的速度。
需要练习一下吗?
生各自练读,齐读,读得快了点。师范读。
师:小镇的早晨除了显得恬静,还很热闹呢。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做做导演,去拍摄热闹的场景。
小组合作,先研究一下剧本,再讨论一下需要选择怎么样的场景。
小组讨论学习,师参与各组的讨论。
师:好,现在各小组基本上都已经讨论出来了。先来看看,你们准备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马路。
生:我们准备选择一条很窄的马路。
师:哦,你们的根据是什么?
生:因为书上说:“路不宽”
生:还有还有,书上还说人群很拥挤。
师:好,一条不宽的马路。那路边小摊准备摆些什么呢?
指名多人讲。
师:请多少群众演员?
生:五百。
师:啊?这么多啊?你要知道,现在请群众演员也要花很多钱的呢,还是少请一点吧,五个,怎么样?
生:不行不行,因为书上说:人很多,人流是拥挤的。
师:你说呢?(问另一学生)
生:我要请一千。
师:嗬,越来越多了嘛,看来你很赞成他的说法呀。
生:是的。
师:那台词呢?准备怎么设计?
那些小贩们,会怎么叫卖他的东西呢?
现在都来卖卖自己的东西。
(指名):你是卖什么的?
生:我是卖青菜的。
师:好,卖青菜,你准备怎么吸引顾客呢?
生叫卖,但声音不够放开。师示范,(精彩极了,生鼓掌!)
生再叫卖,这回好多了。
再指名多人叫卖。
师:导演们,你们想,路边小摊的摊主们,都是这样你喊了,再我喊的吗?
生:不是的,一齐喊。
师:好,那咱们也一起来喊一喊。
生各自叫卖,体会热闹。
师:做导演好玩吗?做演员更好玩吧?
请把我们的剧本给读熟了。
生各自练读,齐读。
下课铃响。
师:由于时间关系,小镇的“紧张”就请你们的语文老师带着你们去体会了。下课。
(完)
《小镇的早晨》教案 篇14
教学要求:
1、重点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继续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生动优美的句子可引导学生画出来,细细品读并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继续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生动优美的句子可引导学生画出来,细细品读并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有句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是美好的,早晨的时光更要珍惜。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读课题《小镇的早晨》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小结:这篇文章写了小镇早晨的哪些景色和特点呢?
二、自学课文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想一想:(出示幻灯)
课文写了小镇的早晨是( )的、( )的、( )的。
2、检查反馈:指名说,齐读。
3、你喜欢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请你读一读吧!
指名读,喜欢这一特点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请同学一起读。
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让我们坐上小船出发,来到江南的蚕乡小镇,去感受一下,小镇的早晨是怎么醒来的?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小镇的早晨是怎么醒来的?(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
2、在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哪里不懂的?
3、汇报学习情况:
(1) 我明白了“河道纵横”的意思:用手势比一比。
(2) 我明白了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的喇叭声惊醒的。是说----
你能模仿这种声音吗?老师请男同学来当汽车司机,发出的喇叭声。悠闲的摇橹声吗?这样的喇叭声短促吗?那应该是怎样的?又短又快,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是“短促”。
你能模仿悠闲的摇橹声吗?老师请女同学来当船夫发出悠闲的摇橹声。给人感觉悠闲吗?听了这种声音心情是很舒服,很愉快的,这种舒服与愉快能从脸上表现出来吗?
(自由自在,轻轻地,很自然。)
(3) 听了这两种声音,你认为课文中“惊醒” 与“唤醒”这两个词能互相换一换吗?形成了对比。
说得好极了。那短促的喇叭声,在夜里一响,人们会一下子被吓醒的,那悠闲的摇橹声飘进你的梦乡。你会慢慢被叫醒的。
4、指导朗读。
能把你学懂的读出来吗?
(1) 指名读 3 个,评一评。齐读 练背读。出示填空。
( )的早晨是( )声( )的。
指名背3个,齐背。
5 、小结:出示单元提示。1主要写了什么。
2 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了小镇的早晨,是多么恬静啊!小镇还在什么地方向我们展示它的恬静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划出。板书-
(2)、写了哪些景物,用○圈出。 板书○
2、检查自学情况。
(1) 这段话是围绕“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来写的。这句话在这段中是什么句?这样的段式叫什么段式?
(2) 板书:霞光、拱形石桥、小船、小河。
3、小组讨论。
同学们,你最喜欢这里的哪一句?按照单元的提示,细细地读读,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与同学讨论交流一番。
4、学习反馈,体会情境。
你最喜欢哪句话,这句话主要写什么。你学懂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
a 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的得透明,犹如一
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1) 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河水穿过小镇。)
(2) 你从哪些词看出恬静的美?你为什么选这些词? 抓住“净、透明、带子、淡淡的、碧绿”结合插图来理解恬静。
a淡淡的写出了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霞光是很柔的,万物好象都蒙上了一层薄纱。多美啊!
b 河水银鳞,使你想到什么?它本来指鱼身上的长满的小小的会发光的薄片,在这里我们作者说小河在淡淡的霞光下,闪烁着一片一片的闪光的鳞片,多美啊!
c多干净的河水,透过这“透明”的河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说话)
d条净得透明的河水,一眼望去,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这使我想起了朱自清写的一句话,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现在,你就在小镇的河边,你会怎么说?(看图)
(真静啊! 真美啊!)
e轻轻地”说明了河水流动时是多么的平静啊!静得仿佛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3) 指导朗读。指名读,看图读,背读,齐读。
b 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1)、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小舟在河上飘。)
(2)你读懂了什么?
遥遥相对的石桥,(看图)它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静静地坐落在小镇的两头。多静啊!这半圆形的桥洞使我们想到了半月形,多美啊!
一叶叶,悄悄,轻轻,飘,都写出了小舟的轻巧与恬静。
(3)、 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评。背读,。
多静的石桥,多轻巧的小舟,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读得多静啊!想把它记住吗?
c 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1)、 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2)、 哪些词看出船很多?(停、各式各样、一只紧挨着一只)
(3) 看图:读这句话。
在这么的小船中,最醒目的是什么船?(乌篷船)
一些油光发亮的物品乌篷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
指名说,你们觉得乌篷船怎么样? 油光发亮写出颜色,翘起尖尖的船头写出了形状(非常有趣)。你喜欢这些乌篷船吗?你能读读吗?
朗读指导,指名读,看图读,背读,齐读
(4) 这么多的船,怎么会给人恬静的感觉呢?好好读读想想,哪个词写出了小船也是静的?(停)
三、小结。
1、同学们刚才游览了小镇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有趣而悠闲的乌篷船,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现在,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向大家介绍这恬静的小镇。
2、播放音乐,齐读。多恬静的小镇,多美的小镇,想把这样美的景色记在心中吗?试着背一背。指名背,试背。
3、小结学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个方法学习三四这两个总分段式。它们是如何紧张与热闹的?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一、二自然段中,你喜欢的句子。
2、课堂作业本1、2。
板书设计:
小镇的早晨
霞光 (淡淡的) 恬静 小河(静静)
石拱桥(遥遥相对) 热闹 小船(轻轻 悄悄)
紧张
教学后记:
文章的语句写得很美,但许多语言描绘出来的美不是三年级孩子能马上体味得到的。这怎么办呢?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语句外,我充分发挥了插图的作用,让学生结合图画来体味到小镇的安静、热闹、忙碌之美。在朗读时启发学生边读边闭上眼睛想象美景,这样就能达到让美在学生心理扎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