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3篇)
《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篇1
《生物入侵者》教学实录
河北邢台六中 张国生
时间:2006年元月8日
地点:安徽砀山人民影剧院
学生:安徽砀山铁路中学,初二(26)班
(一)导入新课
课前师生交流,讨论“卖苹果理论”,略。
师:下面我们学习《生物入侵者》。你们见过水葫芦没有?
生:见过。
师:什么颜色?可爱吗?
生:绿色……可爱。
师:水葫芦,看起来鲜嫩可爱,是我国几十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曾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就是这个样子(图)。但引入我国昆明的“高原明珠”──滇池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每年,国家需花费巨资打捞水葫芦,清除它的危害。这就是水葫芦疯长时的情景(图),这时候还是绿的,再看这个(图),烂泥塘啊!
再来看几个网页。第一个是深圳新闻网:绿色杀手薇甘菊蚕食八万平米红树林──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深圳滨海大道北侧的红树林区,过去的80000多平方米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如今仅剩下不到2000平方米。专家称,“绿色杀手”薇甘菊是红树林消失的致命原因。(图)现在你所看到的,就是覆盖在红树林上面的微甘菊。 这种薇甘菊啊,生命力特别强,它争夺阳光,经它覆盖的植物,都会被它覆盖死,英文名“一分钟一英里”。
这里还有一个网页──搜狐新闻中心:薇甘菊“暗杀”万亩郊野公园,内容和上面大致一样。
再看这个──人民网:紫茎泽兰现身四川凉山所到之处“惟我独尊”──一种美丽的植物,开白色的小花,一年四季常绿,繁殖能力极强……有它在的地方,任何植物都不能生长,它就像一个“绿色杀手”,将所有的植物“杀死”,所到之处成为一片“绿色沙漠”。目前由中美洲入侵的这种可怕植物已经将四川凉山州800万亩优良草场变成自己的王国,而且它们正以每年30公里的速度悄悄向成都逼近……这就是紫茎泽兰(图)。和水葫芦不同,这种草是臭的,它的叶子还有毒,牲畜吃了会中毒……
归纳:我们看的这些是什么?……这就是生物入侵啊!这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我们就学习《生物入侵者》。这篇文章把我们领到这一特殊的“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师:这篇文章作者是谁?
生:梅涛。
师:想看看梅涛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上他的网页看看──梅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2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1982年7月获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精密机械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12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与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1982年8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工作,其间担任过:传感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传感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5月至现在任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曾任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下面是他的在研课题、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授权专利、获得奖励等。
(二)整体感知
师:接着咱们预习课文,整体感知。提几个问题。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生:说明文。
师:对。文章介绍的是什么知识?
生:生物入侵者。
师:你们答得基本上是对的,但语言不严谨。应当说是……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下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归纳大意。可以这样分: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3.人们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师:第一段是哪几个自然段?
生:一二自然段。
师:是一二自然段还是一到四自然段?
生:一二自然段。
师:那三、四自然段是什么?
生:是例子。
师:所以,第三四自然段也属于第一段。
……
师:哎?这是什么顺序啊?
生:逻辑顺序。
对,逻辑顺序。批在书上。
(三)阅读研讨
师:这篇文章是自读课文,自渎课文一定要自读,老师只起点拨作用。怎么自读?有一种最基本的方法现在不太常用了──就是朗读啊。你们重视朗读吗?……重视,好。可是许多地方不重视,教室里不闻琅琅读书声,唯闻什么?……唯闻写字刷刷刷,唯闻分发试卷哗啦啦。咱们班谁读得最好啊?
生:我。
师:好!我非常欣赏你的自信!请你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一字不错,一字不磕绊。
生:读。
师:哎呀,你读得果然非常好!(鼓掌)我有一个小建议:将来你考大学的时候,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去当专业的播音员、主持人。还有谁认为自己读得好?
生:我读得比她还好呢!
师:也非常欣赏你的自信。那你读读第二段
生:读。
师:哇,也很好啊!甚至我感觉到,咱们26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级,将来真有可能出一批著名的播音员、主持人,把什么水均益、王小丫都给他超过去!
我提一个问题:与“自然条件下”相对的概念是哪个?
生:是非自然条件下……是人为干预的条件下……是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
师:究竟哪个对?
生: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
师: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不就是自然条件下了吗?。我说的是“相对”的概念。
生:是人为干预的条件下。
师:对了,是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这才是“相对”。
下面进行点思维训练。根据课文第二段归纳:“自然条件下”和“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物种的迁移各有什么特点?请在书中画住,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生:在自然条件下,物种的迁移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在人为干预条件下,物种的迁移速度会极大地加快,也很容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师:说得好。你的名字叫──张曼──好学生!你会大有作为的!
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说:从时间方面说──
生:一个快,一个慢。
师:从空间方面说──
生:一个范围大,一个范围小。
师:从危害方面说──
生:一个危害大,一个危害小。
师:这样就有条理了。结论,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那种因素?
生:人为干预。
师:下面继续读。还有谁认为自己读得好?
生:我。
师:哇,一个男同学。我最欣赏男同学读。
生:读。
师:读得也不错,鼓鼓掌!……不过你读的有个小毛病:“制约”、“纽约”你读的有点地方音,读成了“哟”。如果把地方音改一改就更好了。对了,这个字──“蚌”该怎么读?bàmg,还是bèng?
生:bàmg。
师:对,安徽人,可不该把这个字读错,因为安徽有个城市叫──蚌埠。
这一段举了哪几个例子?
生: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
师:这三个例子是想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先在书上画出来,然后一块儿读,看能不能读准。
生:(齐)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
师:哎呀,真齐呀!英雄所见略同啊!(故作迷惑)但有一个字我拿不准:是诸多,还是“zhù多”?
生:zhū多……zhù多。
师:究竟是哪个?根据是什么?
生:诸葛亮,读zhū。
师:有道理,但万一它是多音字呢?我们根据什么判断对错?……今天我看好像没有带字典的,是不是?──我给大家一个忠告:上语文课,一定要带字典。因为,字典,是装在口袋里的老师,它比你这个老师(指自己)高明啊!你这个老师才疏学浅啊,究竟读“zhū多”还是“zhù多”,我也拿不准,但我们从字典一查,就解决了。这样,究竟读“zhū多”还是“zhù多”,我们现在不作定论,回去查一查,怎么样?
生:好。
师:这里有一个词──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繁衍。我的问题是:“繁衍”换成“繁殖”可以吗?为什么?
生:老师,我认为“繁衍”换成“繁殖”是不行的。因为繁衍是大规模的,还有植物可以是繁殖,而动物和微生物得用繁衍。
生:我觉得动物和植物都可以用繁衍,也都可以用繁殖,但繁衍是没有节制的,大规模的,繁殖是有节制的,有规律的。
师:究竟谁说得对?我看又该查字典了──查一查“衍”是什么意思,或直接查“繁衍”和“繁殖”各是什么意思。可惜你们没带字典。现在我先把我查的结果告诉大家:衍,是“多出来”的意思;也指发展,发挥。繁衍的意思是:繁殖并发展、增多。那么它能换成“繁殖”吗?当然不能。今后记着,大规模地,无节制地繁殖时,用繁衍还是繁殖?
生:繁衍。
师: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作者──作者是谁来着?
生:梅涛。
师:梅涛虽然是研究机器人的,但在语言上也很有功力,用词很准确啊!
下面继续读。我看咱们班朗读的积极性特别高,这回咱们齐读,怎么样?
生:(齐读)“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师:我猜着咱们26班是个非常优秀的班,从读课文就能听出来。
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有一句话我给它加上了红色──“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生:承上启下。“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是总结上文;“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是引领下文。
师:哎呀,你才能非凡啊!和老师准备的竟然完全一样。读这样的句子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结构啊,聪明的同学会根据这个特点归纳出文章的段落和层次。好了,批上四个字,什么字?
生:承上启下。
师:再接着读。谁是语文科代表啊?……我认为科代表是语文学得最好的,也是读得最好的。好,请你读。
生:(朗读)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师:也读得很好,你这个科代表,名副其实!下面我们解释几个词语:归咎是──
生:归罪。
师:藩篱是──
生: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师:啸聚山林──
生:指盗贼盘踞山林。啸聚,形容其互相呼叫,拉帮结伙。
师:对──就像一伙强盗互相呼叫着:走哇,咱们打家劫舍去了!
哎?“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拟人。
师: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动形象……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幽默风趣。
师:对。可见,作者很重视修辞。批上: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文中还有这样生动风趣的句子吗?能找出三个以上再说。
生: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
生: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生:还有题目:生物入侵者
生: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
师:“漏网之虫”是什么修辞手法?
生:我认为是比喻……是引用……我认为是引用后再加以修改。
师:数你说的最接近正确答案。但我估计你们不可能答得完全正确,因为这是一种没有学过的修辞方法──这叫“仿拟”,也叫“仿词”──仿“漏网之鱼”为“漏网之虫”。批上“仿拟”这两个字。
你在别处还见过这样的例子吗?下面我们就把语文学习扩大到生活中了,就不仅限于课本了。
生:“鸟为食亡”改为“鱼为食亡”。
师:对。
在生:一次作文时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把“与狼共舞”改成“与狗共舞”。
师:对,那时谁呀?
生:张涛。
师:谁是张涛,站起来叫我看看。(张涛站起来)你有语言天赋!
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改成“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师:你从哪儿看到的。
生:一个中国台湾校长的报告。
师:是,我也看到过。你很注意从课外学语文啊!我估计你知识面很宽。学语文的最大诀窍,就是注意在生活中学习并积累。
生:还有把古诗《春晓》改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师:这是谁改的?
生:我们班的一个调皮男生……王帅。
师:谁是王帅,叫我看看。
生:他没有来。
师:其实啊,调皮男生,都是聪明的。有一句俗语:男孩淘,是好的;女孩淘,是巧的。一旦他们不淘了,干正事了,往往比咱们不调皮的干得还好。调皮学生往往也是很有前途的,当然关键是不再调皮,走正路。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北京烤鸭店。口水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啊,幽默,幽默!你这是哪里来的?
生:听同学说的。
师:听同学说话,也能学语文啊!
生:还有电视广告吧“默默无闻”改成“默默无蚊子”──蚊子的蚊……
师:是。有个成语叫“望洋兴叹”,见过没有?……我很穷,面对几十万的房价,我买不起啊,只能──
生:望房兴叹……望楼兴叹。
师:许多贫困家庭的子女交不起学费,念不起书,那叫──
生:望学兴叹……望书兴叹。
师:还有许多穷人看不起病──前一段媒体报道,一个当老师的在哈医大二院住了60多天院,医院收了人家550多万,记者找到医院的纪检委,纪检委还说我们不但没有多收他的,还少收了他180万──医院很黑哟!在这种情况下,下岗职工只好──
生:望医兴叹。
师:看过《天下无贼》没有?……《天下无贼》里有个人仿拟了一把──
生:打劫了……
师:那一段很逗笑,很好看,但它不是仿拟。有个人说,竟敢这样目中无──
生:人……贼。
师:谁说的?
生:刘德华……
师:鲁迅也仿拟过,仿《黄鹤楼》: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陋室铭》也有人仿拟: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就灵……后面的自己查去。这都是仿拟。以后说话的时候,作文的时候,要尽量运用仿拟,尽量把话说得幽默、风趣。……哎?你们做笔记了吗?没做的快补,把刚才有趣的词语记上,像“望书兴叹”“望学兴叹”“望楼兴叹”“望医兴叹”,还有“与狗共舞”之类。还要批上两个字,什么字?
生:仿拟。
(四)归纳复习
师:行了,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下面是归纳、复习。课文后面有个“读一读,写一写”,我们一起读读:
生:劫掠 藩篱 监控 归咎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啸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师:读得很齐。问题是,除了这些,还有应该积累的吗?我们不能只完成课本和老师安排的任务啊,学习的更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安排学习。
生:还有“繁衍”。
师:是啊,这么重要的词语怎么能没有啊?
生:还有扼制……栖息……失衡……在劫难逃……酝酿……为所欲为……
师:好了,可能还有,只要你觉得那个词儿好,你就把它积累下来──不仅是课本里的,读书读报,看电视,不管从哪儿见到好词语都积累下来。这样,你的词汇、语言就越来越丰富了,语文能力也就越来越强了。
(五)扩展迁移
师:接下来是扩展、迁移。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特别是,我们梨都砀山有没有“生物入侵者”的威胁?
生:有,我们农村,有一重土蚕,专门叮咬棉花,让它们的子叶和根系都烂掉。
师:嗯,是。
生:黑猩病,让梨上长黑点点,卖不出好价钱。
师:哦,我第一次听说这种病。可见你的知识能面很宽。
生:前几年从外国传来的非典。
师:非典是一种生物入侵,但不是从外国传来的,是国产的。
生:禽流感。
师:对,这也是。
生:从菲律宾进口的凤梨,里面有穿孔线虫。
师:哦,这种虫我也没听说过,你的知识面比我还宽……其实咱们的砀山梨也有危险啊,美国有一种虫就叫美国白蛾,如果传入中国,将是所有果木的大劫难。所以如果你从美国坐飞机回国,包里装了几个苹果,海关发现了一定会没收。
生:还有美国的斑潜蝇……
师:哎哟,这种蝇我也没有听说过,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报纸上。
师:看报纸也是学语文哟,这就叫大语文。……我建议同学们再登陆两个网页看一看:一个是《“生物入侵”触目惊心》,一个是《一场抵御外来生物“恐怖分子”的保卫战》。你看,生物入侵──引狼入室!……什么是“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公布: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虽然是故乡鱼巴西人提起食人鱼也怕(附图):食人鱼瞬间可吃掉大它十几倍的动物(图):仅在巴西的一个州,每年会有超过1200头牛被食人鲳吃掉……揭开“食人鱼”面纱……专家:当心“养鱼为患”──这叫什么?
生:仿拟。
师:总之,在电脑任意一个搜索引擎打上“生物入侵者”这个关键词,你就能查到无数的资料,有上网条件的同学,课下去查一查。
师:最后一个问题,是“主人论坛”──对“生物入侵者”,你有什么见解?
生:我觉得我们应当提高社会责任感,打一场消灭生物入侵者的人民战争。
师:据说深圳就动员全市人民群众消灭微甘菊。
生:我们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师:问题是怎么打。
生:要加强对从外国进口的动物植物、水果的检查。……当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不要掉以轻心,要想想它从哪里来的,要到……有关部门去报告。
师:我现在所关心的是生物入侵者该怎样消灭它?用药?动员全民去拔?──这方法太费力了吧?你有什么高招?
生:我觉得应该把它的天敌也一块引进,用他的天敌消灭它。
师:哎呀,你就是才能非凡啊,你的办法高明!这就叫生物防治法。
生:监控各种交通工具……建立一个跨部门的监控系统。
生:我觉得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并不是都能够生存下来,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因此,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
师:哦,你的观点其实就是课文中某些专家的观点,你很注意读课文。
师:(还有许多同学举手要求发言)……你最后一个发言。
生:我觉得应当用我们的梨树去进攻那些生物入侵者。
师:你这是反向思维啊……同学们还有许多意见要发表,但我们没有时间了,我给大家提供另外一个发表园地──人民教育出版社有一个“中学语文学生论坛”,听说过吗?网址是:。你们可以在那里发表。
我这里有一个高招:发明一种药物,让美国白蛾之类的生物入侵者都得不孕症,那就会怎么样呢?
生:断子绝孙了。
师:对,再发明一种药物,让紫茎泽兰之类都得传染病,而且只传染它,不传染别的,这法子怎么样?请大家在“中学语文学生论坛”讨论讨论。还有,如果你能解决这些个问题,你就为祖国的科学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估计,说不定我们班真会出几个科学家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这个可能?
生:有!
师:好,下课。
《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篇2
八年级语文上册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梅涛
秋垭陈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培养观察能力并学会筛选信息的能力。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焦点访谈法、讨论法、追问法、引导法和图片欣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物入侵者”,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和学习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生物入侵者”的一些资料及图片。
2、了解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物种。
3、各学习小组就本文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将要提出的问题整理归纳。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组图片(出示一些生物入侵者破坏现象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它们是什么?(生物入侵者)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我们的同学一定有不少的问题吧?谁能说说你想了解有关“生物入侵者”哪些方面的知识呢?学生提问。老师把问题进行归纳。可能有这些问题: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生物入侵者有那些危害?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人们将取那些对策?(展示焦点问题)
二、初步感知
导语:我们就带着这些焦点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焦点访谈。分组(每4人一组,每组一个小记者)每小组选一个小记者进行采访,然后做汇报。(过程略)
三、深入探究
导语:通过我们的焦点访谈,我们对“生物入侵者”已有初步的了解。现在我就和同学们一并走进课文,深入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知识。
分析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作者在介绍“生物入侵者”的时候,首先提出了一个话题。(幻灯显示: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会怎么想或怎么做?)(不会感到惊讶。我会安静地走开。……我会考虑它是从哪儿来。我会想它会不会给我们带来危害。我会想它会不会是生物入侵者。)幻灯显示:那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呢?(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生物入侵者”)齐读。在这里就给我们交代了要说明的对象是:“生物入侵者”我们来看一看常见的生物入侵者。(幻灯显示:棕树蛇、亚洲天牛、红蚂蚁、紫泾泽兰、空心莲子草、福寿螺等)
分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有哪些?
导语:作者在提出“生物入侵者”这个话题后,又摆了那些现象呢?文章首先举了一个在人类文明早期的例子是什么呢?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然后在那里生根、发芽;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这些是不是生物入侵者?(不是,这是通过自然途径迁移的,时间和空间跨度有限,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也就是说没有造成生太态系统的严重失衡,不是“生物入侵者”。
哪些生物造成了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也就是说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有哪些?(影响人的健康、破坏物种的多样性、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作者举了那些例子来介绍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的呢?(如:五大湖内的输水管道被斑贝“占领”,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改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如:亚洲的天牛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影响人的健康。如:南美的红蚂蚁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破坏物种的多样性。)像这样摆出一些想象的说明方法叫什么说明方法呢?(举例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数十亿美元”“关岛的11种鸟有9种鸟被棕树蛇赶尽杀绝”这些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列数字)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列数字实际上也是一种用事实进行说明的方法。数字化的事实也能引发读者的想像,准确可信)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图片。幻灯显示(水葫芦破坏江河、薇苷菊危害林地、紫茎泽兰威胁凉山、食人鱼攻击人类)图片
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的原因。
通过前面所摆的想象可以看出“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严重。探究其原因是什么造成呢?(幻灯显示: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为什么说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呢?谁能举例说明一下。(欧洲斑贝搭跨国公司的“便车”“偷渡”到北美。地中海果蝇把卵附在水果和蔬菜上,乘跨国贸易偷渡到世界个地)
在这里游泳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呢?(打比方)打比方是为了使说明更形象。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读者这一类“入侵者”的“移民”行为,是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地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十分形象。
分析人们对生物入侵者采取的态度。
导语:我们已经知道了原因,就应该采取对策。生物入侵者增多的责任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那么国际贸易能停下吗?(不能)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是怎样看待的呢?(一部分人认为人类不应该过多的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生物入侵者”并不是都能够生存下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就是强者,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因此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另一部分人则反对:如果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破坏;另外,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人们应该进行人为干预。你是怎样看待的呢?幻灯显示:(你觉得人们应不应该干预这这种物种的迁移呢?a、赞成b、反对)展开辩论。
分析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的措施。
那么我们再来看美国是怎样做的?
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如:美国众议院1966年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有可能夹嗲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美国政府正在酝酿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四、小结
回顾全文,作者先引出话题: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说明对象)再摆现象: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接着探究原因,最后写人们对待生物入侵者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我们称它为逻辑顺序。在这过程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五、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课以后,我们身边有那些生物入侵者?对“生物入侵者”,你有什么见解?
六、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者
――梅涛
引出话题
逻摆出现象举例子
辑探究原因列数字
顺揭示态度打比方
序采取对策
《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篇3
语言运用
1_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2)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 的。
(3)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2.下面加点的词可否换成括号内的词? 为什么?
(1)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生长)。
(2)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斑贝)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抛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
3. 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生物入侵者”吗?请写一则说明性文字与大家交流。
4. 学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词序可以调整)。
始料不及 束手无策为所欲为
在劫难逃 安家落户 物竞天择
课内精读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 )鸟类,( )鸟巢,( )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5. 将“偷袭”“捕食”“吞食”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6. 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段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8.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可否去掉?为什么?
(1)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
(2)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
9. 概述每段文字的内容。
课外选读
奇妙的冬虫夏草
①冬虫夏草又叫虫草,主要产于西藏、四川等地,是一种温和的补药,对肺结核、年老体衰、腰膝酸痛等有很好的疗效。冬虫夏草是不是“冬天是一条虫,夏天变成一棵草”呢?
②冬虫夏草实际上是由虫草菌侵入到冬虫夏草蛾等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体内,并且在虫体内生长的结果。这种真菌在幼虫生长的早期就已侵入虫体,并且在虫体内蔓延生长,以至最终夺去幼虫的生命。冬天,土壤中只有死去的幼虫,到了第二年夏天,虫草菌才从幼虫的头部长出子实体来。子实体露出地面,形似野草,并且常与野草混在一起生长,所以人们将它叫做冬虫夏草。
③最新研究发现,虫草素有抗癌细胞增生的功能。广州人喜爱用它炖肉、煲汤,或制“虫草鸭”作为冬令补品。
10.第一段末尾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11.举例说明文段使用的说明方法。
12.文段中的“生物入侵者”是:__________。
13.用一句话概括第②段的内容。
14.选文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冬虫夏草的“奇妙”?
思考探究
15.面对“生物入侵者”,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学者出现了两个派别:一个是非干预
派,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另一个是干预派,认为人类应对生物物种的迁移采取积极措施。你站在哪一边?为什么?
《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篇4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题解
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a.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
b.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编写提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段)
揭示态度:(段)
采取措施:(段)
■写法探究
O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小结
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延伸拓展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1~2份到班上展览。(展览安排在课后)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布置作业
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从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不超过150字)
《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篇5
《生物入侵者》教案
.12.14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二、理清说明顺序,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环境而努力。
教学重点
一、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揣摩语言
2.生物入侵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 情境导入
1、导入:
学生齐读诗歌《不第后赋菊》,猜花名 →引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 →导入课文。
二、 整体感知:
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本文为自读课,生字词的过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已基本能完成,不是本堂课的重点。)
三、合作探究:
方法: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结束后,小组内推选一名同学,就小组探究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提示:探究问题可以是说明顺序、方法等方面。
可能性问题:
1.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说明方法及例子:
列数字
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 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举例子:
• 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例子,
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 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
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 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
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
• 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
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 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
说明人类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打比方:
①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说明:
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
b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②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
四、拓展延伸
1.介绍其他一些生物入侵者的资料:植物杀手薇甘菊、绿色杀手――紫茎泽兰、凶残的松树杀手――松墨天牛、互花米草、食人鲳 、棕树蛇等。
2.引导学生谈谈看了资料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谈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入侵现象。(提示包括微生物)
4.结合材料及对课文的理解,谈谈生物入侵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5.面对日益严重的“生物入侵者”,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第一,加强立法,并要严格执法。
第二,加强国际合作。
五、小结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而对于"生物入侵"这个概念,就比较陌生了。虽然人们总是能够听到或者看到有关口蹄疫、疯牛病和艾滋病的消息,但往往很少与生物入侵联系起来,其实这些就是生物入侵者。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让我们用心关爱我们的大自然,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一份智慧和力量!
六、布置作业
写一封信给环保局长,谈谈你对生物入侵者的认识和采取的防范措施。
七、体验与反思:
《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篇6
教学目标
1、提炼关键信息,梳理课文结构,理解说明顺序。
2、通过与所学《中国石拱桥》的比较,感知科学小品文生动说明的语言特点。
3、感悟作者情感,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文章情感为线,贯穿课堂。通过语言品析,感知科学小品文生动说明的语言特点,并通过品味改写,加深对不同风格说明文语言的认识。
课型设计
自主探究、教师点拨课――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科学小品文,在教师渗透说明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希望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教师引导将说明新知的学习深入巩固,并拓展运用,了解常规说明文语言与科学小品文语言的差异。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由课题“入侵”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直接入题,一方面让学生快速理解说明对象,同时引导学生带着作者的写作情感去感知文章,以情为线,贯穿教学。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提出默读要求),筛选有用信息,说说从中获得哪些相关知识。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明确,明晰本文的说明顺序。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通过默读锻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要点的能力。问题设置较易操作,旨在面对全体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同时通过对学生回答的板书整理,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
三、阅读比较体味语言
1、比较《中国石拱桥》与本课,体悟科学小品文语言特点,结合范例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赏读语言,体悟情感。
2、通过将文中平实说明语言的改写,学会运用生动说明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希望能切合学生的学习发现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形式,引导学生对科学小品文语言风格的初步赏析。并能通过老
师方法的引导,品析语言,体味语言的生动性与情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品析的角度,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表达。
四、总结本课体会精神
教师小结本课所学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培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设计意图】由本文内容的品读,情感的把握,启发学生要关注自然,保护自然。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尝试运用生动说明的写法,搜集生活中的生物入侵者相关介绍性资料,写一段说明文字。
【设计意图】就课堂学习重点进行课外可行性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感知到的说明方法在练笔中加以尝试。学用结合。
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者
修辞生
成语动
说
明
科学小品文
《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篇7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入侵( ) 归咎( ) 厄运( ) 酝酿( )( )
二、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词语和括号内的字
1.无动于( ):
2.( )所欲( ):
3.束手无( ):
三、为下列语句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它们( )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 )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2.( )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 )进出口货物量极大,很难保证漏网之“虫”。
四、指出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写在括号内
1.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 )
2.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 )
3.在自然条件卞,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
( )
4.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 )
五、阅读
(一)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童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 )鸟类,( )鸟巢,( )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
2.如何理解“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第一段中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呢?
4.第一段中用两处事例来说明其危害,请说说作者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5.“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是否重复,能否去掉?为什么?
(二)天使也会变魔鬼
①引种外来植物,丰富本地物种,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②美国引种葛藤便是其中一例。葛藤是一种伏地蔓生或攀援它物的豆科多年生植物,其祖籍在中国。它不但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而且因其茎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是畜、禽的良好饲料;也可作为轻纺工业以及造纸业的原料;葛根、葛种还有医疗价值。1930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因而葛藤被誉为“大地的医生”。到了50年代中期,全美繁衍葛藤7000万株以上,真是谁人不夸葛藤好!
③然而,乐极生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项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面对这个“绿怪”,亚拉巴马州宣布葛藤为“非法移民”,然而其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④在我国,最有名的生物入侵事件是从花园中“逃”出来的水生观赏植物水葫芦。水葫芦原产南美洲,有着紫色美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形斑块,中央点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实在惹人怜爱。不过最吸引人的是它杯状的绿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物能够漂浮在水面。可是,正是这种看似纤弱、婀娜的水草,曾一统美丽的云南滇池,使人们不得不花巨资予以铲除。水葫芦长长的根扎入水中泥土下,可通过根块迅速而大量地繁殖,一旦侵入到湖泊、河流、水道、水塘等淡水水城,只要条件适合,即以势不可当之势覆盖整个水面。它挡住了阳光,吸尽了营养,使水中其他植物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完全失去平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在国外和国内,水葫芦都被认定为目前最令人头痛的水草,也是让人类为控制其数量花钱最多的植物之一。
⑤高山、大海和沙漠过去曾是阻止物种扩散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贸易、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物种正在跨越屏障做环球“旅行”,只要条件适宜,这些物种就有可能大规模扩张,抢夺“殖民地”。有科学家认为,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化学污染是惰性的,不会再生和繁殖,而且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但是当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甚至对本地物种的生存构成长久的威胁。地球上大多数的湖泊和江河系统、大多数沿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岛屿甚至南极都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
⑥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环境中没有与它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使它成为“入侵者”而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大生态环境。
⑦生物入侵是自然向人类敲响的又一警钟;在树种、种花成为新时尚的今天,我们在引进外地或国外物种的时候,务须慎重,谨防“生物入侵”造成的严重后果,那将是又一个难以收拾的环境残局!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的含义。
2.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的加粗词“吃”和“旅行”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把葛藤比喻为“大地的医生”?
4.第④段哪个词把水葫芦逐渐覆盖整个水面的情况概括了出来?
5.水葫芦入侵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6.第⑤段中画线语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
7.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8.生物入侵造成危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谁将成为新的杀手?
①就在我们不断攻克现有的疾病时,将在21世纪时刻陪伴我们左右的一颗颗新定时炸弹已经悄然准备就绪,它们就是天然或者人造的新型病菌。
②我们面临的21世纪无疑将是一场血腥的捉虫大赛。可以肯定的是,各种古怪恐怖的新传染病将此起彼伏,针对这些新病魔的战斗将令我们今日与艾滋病所作的艰难斗争显得微不足道。届时,我们手中早已有了艾滋病疫苗,人们只需花几美元或者根本不用付钱就可以得到疫苗。
③今天,新病毒正走出大自然,“发现”人类。在医院和丛林诊所里,异常强大的变异细菌不断出现,人类根本来不及找出对付它们的抗生素。仅从1994年以来,已有30多种新病毒现身,它们之中像艾博拉出血热、f和g型肝炎、安第斯病毒、法基病毒、比利多病毒、白水旱谷病毒等等已经令医学界一筹莫展。而2003年春季出现的sars冠状病毒,由于易于传播,严重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
④病毒越来越易于侵入人体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口膨胀。在病毒看来,我们人类无异于一顿越来越丰盛的午餐。在自然界,当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高、并且过于集中时,由病菌引发的疾病势必爆发,有效地减少该种群的数量。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然法则。
⑤推动大自然着手实施这项法则的因素之一便是我们正在兴建的超级城市,它们通常都建立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到公元2015年,地球上将有26个这样的超级城市,其中的22个将出现在并不发达的地域。到2030年,世界上60%的人口都将住进城市,届时,一些巨型城市的固定人口将超过3000万。可以设想一下,把所有这些人都塞入一座城市,撤走绝大部分医生,只留下几座医院,而且连最基本的卫生设施也不复存在。这样你得到的就是一颗随时都可能发作的生物炸弹。现在你要复制8到10枚这样的炸弹,然后把它们分别安放在世界各地。
⑥更糟糕的是,这些炸弹之间是有导火索相连的。人们乘坐飞机四处旅行,把病毒迅速有效地带往世界各地。人类已经结成了一个高速严密的生物互联网,下个世纪,这个生物互联网的运行速度只会更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日益频繁地外出旅行,结果自然加快了疾病的传播。
⑦除此之外,令人心悸的还有生物武器。20世纪80年代,原苏联曾运用最基本的基因工程技术制造了可以抵抗一切传统药物的黑死病系列病毒,并将这种病毒装入导弹弹头。随着生物技术日臻完善,人类将解开越来越多的生物基因密码,生物学家们也将学会怎样混合不同病毒的基因,从而制造出致命的、非天然的病毒系列,最终用于弹无虚发的新式武器。
⑧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坚不可摧的细菌,它被称作“能够抵御辐射的恶魔细菌”。这种细菌在受到伽马射线的轰击后依然故我,同样剂量的射线是人体承受量的数千倍,它足以粉碎玻璃。科学家们在南极纯洁的冰山里发现了恶魔细菌的“死孢子”,它们已经被紫外线灼烤了100多年。这些孢子被放入营养液后,它们的dna发生重组,再次大量繁殖。如果科学家们成功地将恶魔细菌植入炭疸杆菌,其结果将是一种谁也无法消灭的新病毒。从生物武器的制造、贩卖和使用者的角度来说,未来真是一片光明。
⑨不过我们还是平安度过了20世纪,突飞猛进的经济和科技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同样的局面也可能出现在21世纪。我们对付疾病的手段层出不穷,可以在几秒钟内隔离出病毒的新设备也有望研制成功。
⑩不论我们的技术多么先进,我们还得踏踏实实地与细菌做斗争。我们也许赢不了21世纪与细菌展开的大战,但我们也不一定就会输掉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1.结合第④段内容,你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然法则”中的“这条自然法则”指什么?
2.第⑥段中的“人类已经结成了一个高速严密的生物互联网”一句中的“生物互联网”指什么?
3.第②③⑤段分别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不同内容的。
4.新病毒产生的渊源有哪两方面?
5.第④⑤⑥段分别从什么角度进行说明的?
6.用竖线给文章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第⑧段末句“从生物武器的制造、贩卖和使用的角度来说,未来真是一片光明”。反其意,模仿该句,将下句填充完整。
从________角度来说,未来确实充满危险。
【参考答案】
一、qīn jiù è yùn niàng
二、1.衷;一点也不动心,不为感情所动;衷,内心。 2.为;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贬义);为,做。 3.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都没有;策,计谋。
三、1.不仅;而且 2.尽管;由于
四、1.举例子 2.下定义、打比方 3.举例子、列数字 4.打比方
五、(一)1.捕食;偷袭;吞食 2.“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示由于人们的疏忽,几只斑贝的数量急剧增长,几乎“占领”了五大湖内的全部疏水管道,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3.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如果“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那么“生物入侵者”就可以毫无节制地繁衍,肆意泛滥,就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及威胁。 4.作者在这两处事例的安排上注意了详略处理。第一个“斑贝”事例说明得较为详细,其中运用了“几只”与“数十亿美元”进行对比,说明其危害之大;第二个“天牛和红蚂蚁”事例,说明得较为简略,主要说明了它的危害。 5.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不是重复,不能去掉。这句话是说“生物入侵者”不仅对入侵地的其他物种构成威胁,而且对“物种的多样性”也造成威胁,使生物界的物种种类日趋减少。 (二)1.外来物种的引入虽然一时给新环境带来某些好处,但最终却会破坏那里的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2.“吃”的意思是缠绕、挤压至死。“旅行”的意思是入侵。 3.因为它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1930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 4.一统 5.第一,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第二,阻塞航道,影响船只航行。 6.作比较。说明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危害更大。 7.总分总 8.新环境中没有与它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
(三)1.这条自然法则是指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高并且过于集中,由病菌引发的疾病势必爆发,有效地减少该种群的数量。 2.指人类相互交往。3.第②段:作比较,说明与新病菌作斗争之艰难;第③段:举例子,说明新病毒出现之多;第⑤段:列数字,说明人口过于集中。 4.自然界自生的新病菌和人类制造的新病菌。 5.第④段:病毒越来越易于侵入人体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口膨胀;第⑤段:人口的集中也会导致病毒的大量侵入;第⑥段:从人类的交往来说明人类易于新病菌的产生与传播。 6.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新病菌的产生、传播
《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篇8
《生物入侵者》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篇课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生物入侵者”标题生动形象,引起读者注意,文章开头引出说明对象,然后具体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然后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世界各国对此采取的相应的措施。这是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思路清楚,层次分明。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前准备: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
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二:题解
1、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2、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2、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a.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
b.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3、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4、编写提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段)
揭示态度:――(段)
采取措施:――(段)
四:写法探究
1、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3、小结: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五:延伸拓展
1、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2、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1~2份到班上展览。(展览安排在课后)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六:布置作业
1、选定身边的一种生物入侵者,按照新闻体裁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消息,呼吁人们关注生态平衡。
2、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
教后反思:,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
一、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容量很大,但无形中也产生了脚步匆匆的感觉,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时间允许,同学们的讨论可以更充分些,另外我还准备了一则名人名言作为课外积累,这个教学环节没有实现,到下一节课时才补上的。
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或表达看法时,出现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对生物入侵者缺乏了解,二是学生语言比较苍白。这也是今后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表现和理想相距仍有一段距离,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难以出现,这说明教师自身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
《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篇9
张笑天――《生物入侵者》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说明对象的特点;
2、掌握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及作用;
3、初步认识说明的逻辑顺序。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发现生物入侵者的定义、危害、传播途径、人们的态度和防治措施;
2、指导学生掌握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课时]一课时[课型]自读
[教具]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设置悬念(嘘!下面有一个秘密!)
2、教师导入:济南夏天的蚊子有两种:“土蚊子”和“黑蚊子”。其中黑蚊子学名叫伊蚊,又叫黑斑蚊。它可是原产于美洲的一种蚊子。像黑斑蚊这样的物种还有很多,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学生齐答)生物入侵者!教师投影课题,展示图片。(投影)
二、整体感知
(一)教师引导:到底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寻找答案,补全填空。教师投影朗读要求。(投影)
(二)学生按教师的引导朗读课文,寻找答案,补全填空。课堂交流。
(三)教师投影明确答案。(投影)
三、知识拓展
(一)教师引导:像投影上填空题的句式,大家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见过没有?大家把这种句式表达的意思叫做什么?
(二)学生活动:学生们踊跃回答:在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中都见到过。这样的句式叫做定义。
(三)教师点拨:这是第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一目了然。
(四)教师引导:句中的“移民”类似于修辞方法中的哪一种?学生回答:比喻。
(五)教师点拨:这是第二种说明方法――打比方――生动形象。(投影)
三、重点研读:
(一)教师引导: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那么,大家还想不想知道有关生物入侵者的另外一些特点呢?请大家快速默读文章的2――8自然段,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找一找老师提示给你的几个问题的答案,同时标出自己读不准的生字词。(投影要求)
(二)学生活动: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默读课文,标出生字词,找出问题答案。
(三)教师指导:1、出示例句,明确字音。2、明确问题答案,理清文章思路。3、明确说明顺序。(板书)
(四)教师引导:大家对文章中介绍的知识相信吗?为什么?(投影问题)
(五)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己见,引出举例子、列数字两种说明方法?
(六)教师讲解: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作用。(投影落实)教师小结说明方法。
(七)投影课文小结,学生齐声朗读,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四、拓展延伸
(一)投影图片,认识现实中的“生物入侵者”。
(二)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者吗?用什么方法防止?
(三)学生课堂交流,资源共享。
五、布置作业
制作展板。
[板书]生物入侵者
梅涛
定义――危害――途径――态度――措施
(逻辑顺序)
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实现了教学设想。具体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1、重点难点设置适当,在教学中,突出了重点,难点突破较为得当;
2、教学过程的设计新颖,有展示个性的环节;
3、课堂气氛活泼有序,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多媒体辅助效果较好。
不足:
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入;
2、教学语言还应该更加规范;
3、知识点的讲解还要更准确;
4、课堂容量还能够更大一些。
5、加强交流、学习,掌握最新的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环境而努力。
【教学重点】
1、说明顺序和方法
2、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为人类造成的损失两段顺序安排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资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学生齐读诗歌《不第后赋菊》,猜花名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师:“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把菊花独立寒秋、傲然绽放的高洁展示得淋漓尽致。“冲天的香阵”早已弥散在历史的天空,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情形却再现于现代的都市。请听今日新闻。)
2、新闻报道:《黄花开后百花杀》──加拿大一枝黄花惊现长沙
二、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获取相关信息:
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2、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开篇: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作出解释
第2~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6~7段;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措施。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三、局部揣摩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
1、列数字:
⑴“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⑵耗资数十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2、举例子:
⑴举蒲公英等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⑵斑贝、天牛、红蚂蚁等──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⑶蔬菜、水果、宠物等──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打比方:
⑴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说明:
①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
②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⑵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
四、合作探究
1、以组为单位,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启发思考:
预防、治理、利用。
五、总结提升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省城“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有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
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作业
从课后附录中选四个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揣摩其情味和作用。
《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
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
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二、题解
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1、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2、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四、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1、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2、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3、编写提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
揭示态度:──(段)
采取措施:──(段)
五、写法探究
1、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⑴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⑵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
分明。
2、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⑴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⑵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⑶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六、小结
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七、延伸拓展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1~2份到班上展览。(展览安排在课后)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八、布置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从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不超过150字)
2、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
《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篇12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介绍了生物物种的迁移对人类造成危害,对其他物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的事实,说明物种一旦离开它原有的生存坏境,在一个没有天敌的新的坏境里生存就会给生态坏境带来危害,他们就成了生物入侵者,从而把人类带入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来介绍生物入侵者以及他们带来的危害,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同时又使用拟人手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有趣、活泼自然,增强了可读性。
本文为自读课文,指导学生自读本文,除了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外,还应该学习运用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保护,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积极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能使学生明白“关注生态坏境,就是关心人类自己”。
学习本文时,我主要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如在学生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或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总结出来,一一出现在黑板上(从易到难的顺序)。然后进行分组讨论,组内先解决问题。讨论结束后,从前到后依次来解决。学生们的发言都很积极,且基本都能回答正确。只有到后来两个较难一点的问题: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大部分学生就不太理解了,这时我只稍稍点拨了一下,如1:问学生生物在没有人干预的情况下它的迁移是怎样的?生回答说是缓慢的,空间跨度小。我又问学生生物在有人干预的时候是怎样的?生说空间跨度非常大,是我们无法想象到的。我又问学生在生物迁移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是人为干预。此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在如2:我直接问学生生物如果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的话,会怎样?生说就会大量繁衍。我接着问大量繁衍的结果是?生说给当地带来极大地危害:破坏当地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带来极大地经济损失。学生一下豁然开朗,第2个问题也轻松解决了。
因此,从本文的教学中,我学到了一些阅读教学提问的技巧:一、那就是如果遇到较难理解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不防试着把这个大的问题或难理解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或是一个一个的简单的问题,一个一个的去解决,最后便会轻轻松松的把这个大的或是很难的问题就彻底解决掉了。二、有时候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完全可以把它交给我们的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提出一些与本文相关的问题,也或是自己不懂的。先学生自己解决,不会的老师再去说。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此方法是我在本文教学过程中领悟到的,效果非常好。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摸索。
《生物入侵者》课堂教学实录 篇13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生物入侵”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熟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劫(jié)掠 栖(qī)息 藩(fān)篱 归咎(jiù) 斑斓(lán)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解释下列词语。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迷信)。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束手无策:比喻没有办法。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五彩斑斓:灿烂多彩。
(2)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听说小林被录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头。
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束手无策。
C.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
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无动于衷。
3.根据课文内容的表述,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 。
【交流点拨】“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生物 。
4.课文中主要提到了哪些生物入侵者?
【交流点拨】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等。
5.作者是如何形象地称呼这些入侵者的?
【交流点拨】移民偷渡者。
6.为什么把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入侵者”?
【交流点拨】因为他们不仅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7.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归咎于什么?
【交流点拨】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
8.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无节制繁衍的条件有哪些?
【交流点拨】不受同类的物种竞争,不受天敌伤害等。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速读课文,圈、点、勾、画,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思考:
1.文章介绍了关于“生物入侵者”的哪些知识?
【交流点拨】“生物入侵者”的定义、特点及其危害、原因及途径、不同人对“生物入侵者”的观点、防范措施。
2.本文介绍这些知识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用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人手,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见解和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措施。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按这样的顺序说明事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交流点拨】本文通过介绍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提示人们重视生物入侵的后果,研究出相应的措施。
4.你知道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一说它们的好处。
【交流点拨】
(1)列数字。
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
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小结】列数字使文章真实,准确。
(2)举例子。
①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
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②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
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
③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
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④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
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
⑤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
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小结】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
(3)打比方。
①“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
②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说明“入侵者”传播之便利和预防之难。
【小结】
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教师小结】
小结各种说明方法表达效果。
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支撑说明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列数字: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也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5.重点语句赏析。
(1)“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 加点词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它的作用。
【交流点拨】
加点词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两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斑贝不知不觉登上北美大陆,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在那里随心所欲、大胆放肆地危害人类,生动贴切。
(2)“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加点词语“几乎”与“全”去掉其中一个,你觉得这样是否表意更准确?为什么?
【交流点拨】
不能去掉。因为“全”字可以看出物种的繁衍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而“几乎”一词又可以看出作者语言表达之严密,去掉其中任何一个,都达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3)“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交流点拨】
“啸聚山林”妙趣横生,使人充分感受到了“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力之大,强调了此事的严重性时又不使说理太严肃,寓诙谐于庄重之中。
课后小结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反思】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说明文。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从实际上课情况来看,我觉得《生物入侵者》这一课合理之处有:
一、新课标多处提到“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正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好课文。新课标也强调学习生活中“合作、探究”,本课正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尝试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在“体验反思”环节中设置了以下三个思考题:
1、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
2、我们该怎么做?
3、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就此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合作学习的方式是班上同学组成4个学习小组,相互协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这项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学习材料,又可以吸取他人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一环节,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合理运用教学媒体,整合教学。本课的说明对象是生物入侵者,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安排了一个环节,取名为“你认识我吗”?其中展示了文中提到的生物,请同学们认出来,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效果不错。
三、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特质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告诉学生们,这节课我要教给你们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思索,这篇课文我可以学到什么。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了说明文学习的精髓,即说明内容、方法和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