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端午日》教案(精选13篇)

《端午日》教案(精选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端午日》教案(精选13篇)

《端午日》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一、了解端午的习俗;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二、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争先、合作、奋发向上和爱国、爱民、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步骤:

  一、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了解有关本地过端午节的习俗,课堂交流,引出新课。

  二、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说说文中写到了端午的哪些习俗?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明确:穿新衣服、画王字、吃鱼吃肉、看划船、赶鸭子竞赛。(板书)

  详写龙舟竞渡,略写赶鸭子竞赛。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汇报。

  幻灯出示: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用简洁的语言(小标题)概括课文三部分的内容。

  ②你觉得文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体现过节的喜庆气氛?

  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学习,你觉得应该掌握哪些重点内容,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如:龙舟竞渡:

  a、节日赛龙舟的气氛如何?

  b、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赛龙舟的场面?

  c、比赛时船员是怎样分配的?作者运用了哪些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对他们赛龙舟时的外貌和动作进行了描写,这些词语对表现赛船的场面有什么作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d、最能激发你联想的句子有哪些?

  赶鸭子场面:

  a、赶鸭子活动有什么目的?

  b、赶鸭子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人们的心情怎样?

  (教师提示,让学生自己设计类似的问题,然后讨论。可从两方面谈学习体会:其一,传统节日给人带来的欢乐;其二,就文章的写作特点而言。)

  三、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获得有益启示。

  假如你就是龙舟竞渡或赶鸭子场面中的一员,试想象当时场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心情。龙舟竞渡取得胜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四、与课文中写到的端午节习俗相比,你的家乡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些习俗?为什么?你知道端午节的寓意吗?

  五、作业:回家将课文中描绘的端午日热闹情景讲给父母听。

《端午日》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理清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3.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实写虚写相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研读文本了解民俗,学习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实写与虚写相结合描写场面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刚过去的中秋节还有印象吗?还记得有哪些习俗吗?

  2.五月初五你知道是什么传统节日吗?你知首端午日的来历吗?我们这儿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3.不同的地区,风俗不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端午日》,去领略湘西地区端午节的民俗风情。(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相信大家在课前对课文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一组习题。

  1.你能准确读出下列词语吗?

  蘸zhàn酒茶峒dòng 伶俐línglì 规律lǜ 桨jiǎng手 擂léi鼓 调tiáo理 呐nà喊 鹳guàn 戍shù军 泅qiú水干燥zào

  2.听写下列词语

  擂鼓 干燥 呐喊 泅水 戍军

  3.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沈从文,现代作家,等湘西凤凰人,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

  4.简答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湘西茶峒地区端午日的风俗?

  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追鸭子。(渗透详略得当)

  三、研读课文

  (一)作者在文中介绍的众多风俗中,在阅读课文后给你印像最深的是哪个?你说说你的理由吗?

  (二)研读重点段落

  1.展示赛龙舟的图片

  2.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这个场面。

  3.作者是如何来展现场面的了,我们来看,指名读文中写赛龙舟场面的句子。

  引导作者写时观察了哪些人(参加比赛的人),在写比赛的人(正面描写)时作者重点从哪些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动作和外)。

  4.作者除了写了参加比赛的人还写了什么人?观看的人(侧面描写,烘托比赛的激烈)

  5.“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这句话写得是当时的情景吗?是什么?是虚写是由激烈的赛龙舟场面引起的联想,烘托比赛的激烈。

  四、学写场面

  1.作者描写的赛龙舟的场面给你留下深刻印像了吗?突出场面的主体,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适当展开联想,你也可以写得很精彩。我们来试一试。

  看图片写学生拔河比赛的场面。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辅导

  3..交流,学生点评,进行对比赏析,加深学生对写法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这节课的收获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六、作业设计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本命年的回想》

  3.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略)

《端午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的精彩以及作者生动精炼的语言。

  3、让学生感受桨手的风采,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教学重点:

  1、精彩的场面描写。

  2、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教学难点: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传统节日。

  2、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的传说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遭到守旧派的不断陷害,楚怀王听信谗言将屈原逐出郢(yǐng)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mì)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都纷纷争逐着驾船相救,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赛龙舟的习俗也就由此而来。

  同时还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风俗也就由此而来。

  二、走近作者

  1、了解沈从文。

  作家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生于荒僻而风光如画、富有传奇性的湘西凤凰县。

  沈从文创作丰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端午日》就选自《边城》。

  2、北大校长季羡林回忆沈从文先生时说: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正是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天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美景

  三、初读文本

  在这篇课文中沈从文先生就用它的生动而精练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湘西的风土人情,让我们欣赏到了赛龙舟的精彩场面,感受到了桨手们的风采和拼搏的精神。

  自由朗读课文。(多媒体展示探究目标)

  (1)自由学习过程: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2)同学们在文中感受到哪些湘西的风俗习惯?

  (3) 向同学介绍你最喜欢的一个风俗习惯。

  检查一: (多媒体)给加点字注音并区别字音字形字义。

  蘸(zhàn)酒 峒(dng) 泅(qiú)水 数(shù〕天前

  擂(léi)鼓 鹳(guàn) 呐(nà)喊 shù(戍)军

  jiǎng(桨)手 泥jiāng〔 浆 〕一律(lǜ)

  检查二:1、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了解到湘西的人们在端午这天有哪些风俗习惯?

  明确:〔用雄黄蘸酒在额头上画个王字、穿新衣、吃鱼吃肉;划龙船竞赛;追赶放下水的鸭子〕

  2、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来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

  明确:(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3、其中哪些风俗习惯是详写?哪些风俗习惯是略写?大家知道端午节我们这里还有哪些风俗习惯吗?

  明确:吃粽子、挂钟馗像、悬艾草、喝雄黄酒……)

  四、深入文本

  1、“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锁了门”、“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文章开篇一连用了三个“莫不”,有什么作用?

  作用:“表现了全茶峒人都去观看的热闹场面也表明赛龙舟是全茶峒人的庆祝活动

  2、赛龙舟前人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在文中划出)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的。

  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

  4、分别找出这些人最具表现力的动作

  桨手――持、划

  带头的――缠裹拿 挥动 指挥

  锣鼓手――敲打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

  5、发挥想象,描述一下赛龙舟的激烈场面。

  要求以“我仿佛看到…… ”“我感觉到……”为题来从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来描绘浆手的风采。

  6、探究一:一条龙舟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你认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拼搏是取得胜利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要和全队合拍,要讲究配合,要团结协作)结合生活实际,你有什么启示?

  启示:小而言之一个班级一个家庭;大而言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取得成绩、团结是必不可少的。

  7、探究二:文中除了对龙舟及浆手的描写外,哪些句子也是介绍“赛龙舟”的。

  ①、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两岸人呐喊助威;(侧面描写)

  ②、更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联想,虚写)

  五、写法指导

  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呢?

  场面描写(紧张激烈)

  正面描写:(船手)(鼓声、呐喊声) 实 写

  侧面描写:(观众、呐喊声)(想起小说故事) 虚 写

  1、什么是场面描写

  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环境之中,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所作的具体描写。场面描写一般是截取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横断面,将比较广阔的生活画面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场面描写的手法

  ① 动词的运用

  准确而生动的动词运用,写出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有特征的动作,表现了赛舟场面的热烈。

  ②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的、具体的描绘和形象的刻画。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指对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与之相联系的周围事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被描写的对象。

  ③ 实写和虚写

  实写:对客观事物如实加以描摹,作正面的,直接的描述。

  虚写:对实际情况进行侧面烘托、合理夸张,或对景象进行想象和描绘。

  六、写作训练

  课文第二小节写捉鸭子,场面写得很简略。请你试着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相结合的方法,以“兵士们将30只绿头长颈的大雄鸭放进河里”为开头,将捉鸭子的场面写得具体一点。

  七、拓展延伸

  眼下,越来越多的洋节日(例如圣诞节)在中华大地悄然兴起,你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

  八、总结

  一个没有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丧失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怕的;只有使自己的文明不断进步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

  九、布置作业

  进一步了解盐城的民俗

  板书设计:

  端午日

  场面描写(紧张激烈)

  正面描写:(船手)(鼓声、呐喊声) 实 写

  侧面描写:(观众、呐喊声)(想起小说故事) 虚 写

  教后心得:

《端午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2、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精彩并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  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这儿有一首诗,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看看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幻灯显示: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乡土小说家沈从文是怎样记录茶峒人欢度这一传统节日的,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与文化魅力。

  二  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习惯(分别用3字短语概括)

  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顺序(划出相关的词语)

  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

  2.  问题解决:概括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时间顺序: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这些风俗习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详略安排,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三  精彩赏析

  1.  采用老师介绍的方式来阅读:

  出示要求:大声朗读这段文字,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带头的、锣手、鼓手、桨手、群众……),用一段连贯的话有针对性地向大家介绍你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你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出示示例:我是我们这一队的带头的,就坐在船头上。你看,我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只小令旗。比赛开始后,我就左右挥动小令旗,指挥船只的进退。在我的指挥下,桨手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龙船好似长龙出没于波光烟雨之中,直冲终点线。

  2.  你也选择一个角色,按照要求来准备一段话。

  3.  请几位代表上来讲讲,讲完之后会请同学根据要求来点评。

  4.  大家的解说使人感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同学们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有了知识上的收获场面描写的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刻画

  (3)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

  5.  你们认为你们获胜的重要条件是什么?(合作努力,有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这就是这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中体现出的精神)

  6.  让你来朗读这段文字,语速等方面你会怎么处理?

  朗读时为了读出那欢腾热烈的气氛我们应该声音上洪亮,有气势,语速缓急交错(学生齐读)

  三  韩国申遗引发的思考

  去年,就在全国纷纷举行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却传来这样的消息:韩国把端午作为他们的传统节日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这件事引起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反思,作为一个华夏的子孙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文化。

  四  文化拓展

  知道了节日的文化内涵后我们才能更好的保护她。端午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此外还包括春节、中秋,请你从这两个节日的众多风俗中选择一种,来谈一谈它所蕴涵的文化或民族精神。

  (求福保平安、除害灭病、企盼丰收、辟邪免疫、渴望团圆、对幸福美好未来的向往、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对英雄伟人的敬重……)

  五  课后学习(任选一题)

  翻阅资料或上网查询其他传统节日的风俗,探寻其文化内涵并与同学交流。

  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写一段场面描写的文字(150字左右),如运动会场面、跳长绳的场面、吃年夜饭的场面、卡通节场面、拔河的场面……

  六  结束语

  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丧失自己文化的民族是可怕的;只有使自己的文化不断进步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希望在谁的身上?在你们身上,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端午日》教案 篇5

  学习内容

  十一端午日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分析赛龙船的精彩的场面描写。

  2、学习文中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选材方法。

  3、关注民俗文化,感受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合作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

  导学过程

  感悟

  一、导学:

  1、端午节介绍

  2、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蘸酒峒泅水

  数(〕前擂鼓鹳

  呐喊戍军桨手

  泥浆翘

  (2)解释词语。

  ①莫不:

  ②蘸:

  ③伶俐:

  ④翘:

  ⑤朱红:

  3、《端午日》选自,作者,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散文集。

  二、自学: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文题,是围绕什么事件展开的?

  2、文章用了那些描写方法来描写赛龙舟的场面?找出描写浆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动作和外貌的词。

  外貌:

  动作:

  浆手:

  带头的:

  鼓手、锣手:

  3、这些词语对表现赛龙船的场面有什么作用?

  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了赛龙船的紧张与激烈的?

  4、对于竞赛胜利者的奖品,人们主要看重的是什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追鸭子的情节能否去掉?请你用150―――200个字具体描述追鸭子的场景。

  6、课文中作者描写湘西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请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加以概括。(不少于三点)

  三、交流:

  四、展示:

  五、反馈:

  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10分)

  1、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________,手脚________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A、强壮粗大B、结实伶俐

  C、健康伶俐D、结实粗大

  2、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________嘭嘭铛铛地把锣鼓很________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A、立即纯粹B、即刻单纯

  C、即刻单调D、顿时纯粹

  3、填空。

  (1)虽然《端午日》不是专门的写民俗的文章,但我们从中也可了解到当地端午节的民俗。当地的端午节的民俗大体主要有以下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下列一段话中加粗动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A、参加龙舟竞赛的每一个人,分工明确。

  B、龙舟竞赛都在锣鼓声下协调展开,场面甚为壮观。使人如同身历其境。

  C、十几个桨手在锣鼓声的指挥下,一起运作,整齐划一,从中可以看出大家的“合作努力”。

  D、龙舟竞赛使人感受到当时竞赛场面的热烈,当地群众活动的纷乱无序。

《端午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补充细节,体会湘西人民过端午的快乐心情。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悟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自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课前准备:

  如条件许可,布置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条件查阅沈从文简历,端午节及其他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相关诗文等资料,并分类制成读书卡片。(或教师课前简介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年起有三大传统节日新增为法定假日,你知道是哪三个吗?(学生作答。)既然传统节日要放假了,那就让我们好好享受一下自己的节日吧。今天,在座的同学就有这样的机会了,因为你们将作为游客代表前往神秘的湘西,和茶峒军民一起过个端午节,去体验他们过端午节的快乐心情。然后想请你谈一谈当年沈从文先生笔下湘西端午过节的习俗哪些值得推广,并说出你的理由。所以游玩时要做个有心人哦。湘西我们第一次去,人生地不熟,请个导游怎么样?

  下面让我们请出特邀导游沈从文,请他先作个自我介绍。(出示“沈从文档案”。要求:学生根据“档案”内容以第一人称介绍身份、籍贯、主要经历、作品特点、及代表作品。)

  教师评价:沈导就是湘西人,还是大作家,相信这一路我们跟着他好好看,好好听,收获肯定不会小。

  各位小游客,跟上导游,出发!

  二、 让我先去看一看

  湘西民俗风情游

  第一站――走进寻常百姓家。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句,然后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走进寻常百姓家,我看见,我猜想。(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有关词句,后一条表达你大胆而合理的猜想。)教师可以第一句示范一下。

  第二站――来到河街看赛船。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节从“河街有熟人的“到结束,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在龙舟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龙舟竞赛的真!你瞧(听)。(前一句表达你的感受,后面摘录文中语句说出你的依据。)当然也可以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教师可以先示范一下。

  刚才同学们从各个角度说出了龙舟竞赛给你的感受,现在请用一句话概括龙舟竞赛的特征:可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在河街,我看到了一场的龙舟赛。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次感受龙舟竞赛激烈的气氛、热闹的场面。(建议找龙舟竞赛进入高潮时的语句来读,如需要教师可先作示范。)

  过渡:播放龙舟竞赛录象。

  刚才,我们既饱了眼福:欣赏了龙舟赛激烈热闹的种种情形,又饱了耳福:听到了一曲激情的《赛龙舟》,这次来湘西真可谓不虚此行。不过,我们不忙着回去,因为听沈导说下面还有一项有奖参与活动等着我们呢,不知各位小游客可有兴趣?

  第三站――自由下水捉鸭子。

  下面让我们重新聚焦水面,齐读第二节,看看第三站安排我们做什么?

  同学们,现在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已放在水面,设想你就是一位善于泅水的游客,此刻诱惑挡不住,你一下子跳入水中,随后的情形会是怎样呢?请展开想象,并把你想象的情形描述给大家听听。

  交流想象结果,点评。

  三、让我也来说一说

  畅所欲言谈一谈:哪些活动要推广

  此刻,天色已晚,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已经完事,水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让我们也静下心来盘点一下,看看整个游程中所见到的,参与的活动哪些有必要恢复或推广,请发表你的意见。发表意见要做到有理有据,所以老师建议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有关内容,把关键词句划出来,然后以:依我看,

  要推广,因为形式作答。(前一条填活动名称,后一条填活填活动价值、意义)

  开动脑筋想一想:我还有何金点子。

  其实,端午节的民俗还有许多,课文没有提到,假如湘西要推出“端午民俗风情游”活动,根据你对端午习俗的了解,根据你今天对湘西地理环境的观察,你觉得端午节还可以举行哪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大家过节更有情趣,请献上你的金点子。(四人小组合作商议,讨论时既要积极动脑,又要注意倾听,集中大家的智慧,然后选代表在全班交流,请同学评定它的“含金量”。)

  (如时间较紧,可以说:如果能对端午节作更全面的了解,对湘西风貌作更细致的观察,相信你还能献上含金量更高的点子,老师会给你时间和机会。)

  四、课堂小结:

  今天由著名乡土作家当导游,有你们这群可爱的小游客作玩伴,又听你们献出了这么多金点子,老师一整天都很开心,你们呢,都有哪些收获?(学生反思学习所得。)这样看来,这些年我们盲目崇尚“洋节”,将圣诞节、情人节过得轰轰烈烈,实在大可不必,而让自己的传统节日过得冷冷清清也实在损失不小。你看,一旦我们好好去关注自己的传统节日,好好来过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不是发现它们真的是魅力无限,乐趣无穷吗?

  最后化用但丁的话送给大家: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节,找自己的乐,让洋人羡慕去吧!

  课后学习:(任选一题)

  1、你觉得在清明节开展哪些活动最有意义?请说出你的理由。

  2、20xx年,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端午节为他们的文化遗产,结果一举成功。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写下你的感想。

《端午日》教案 篇7

  (一)教学理念:

  把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引导、自学讨论法。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让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的精彩以及作者生动精炼的语言。

  3、让学生感受桨手的风采,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三)、教学重点:

  1、精彩的场面描写。 2、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四)、教学难点: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送走中秋节,很快又将迎来春节,大家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师:谈到端午节我们就不能不想到一位伟大的诗人,谁呀?(生:屈原)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多媒体图及传说介绍),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源自屈原投江的传说 ,人们用端午节来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敬重和怀念。

  师:我们今天到湖南去了解那儿的老百姓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多媒体展示课题)请大家把课文打到102页。问:作者是谁? (生(齐):沈从文。)

  师:哪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沈从文?

  师:我补充一点:北大校长季羡林回忆沈从文先生时说: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正是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天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具体感受沈

  从 文笔下的湘西美景(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二、新授

  板块一:自学并疏通字词。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多媒体展示探究目标)

  (1)自由学习过程: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2)同学们在文中感受到哪些湘西的风俗习惯?

  (3)划出你最欣赏的语段或词语。

  检查学习情况: (多媒体)给加点字注音并区别字音字形字义。

  蘸(zhàn)酒 峒(dòng) 泅(qiú)水 数 〔shù〕天前

  擂(léi)鼓 鹳(guàn) 呐(nà)喊 shù(戍)军 一律(lǜ)

  jiǎng(桨)手 泥jiāng〔 桨 〕

  板块二:分析课文

  一:介绍风俗。

  1、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了解到湘西的人们在端午这天有哪些风俗习惯?〔生:用雄黄蘸酒在额头上画个王字、穿新衣、吃鱼吃肉;划龙船竞赛;追赶放下水的鸭子〕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来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请一位同学从文中找出这些词语(上午11点钟左右;把饭吃过后;赛船过后;天晚。)

  2、其中哪些风俗习惯是详写?哪些风俗习惯是略写?

  二:介绍赛龙船。

  1、师:请哪位同学把你最欣赏的语段介绍给大家……你为什么欣赏这一段?(这些文字写出了赛龙舟场面的激烈。)

  ① 其实对于赛龙舟的场面,古人就有许多优美的诗句来描绘,下面我们欣赏一首诗。(多媒体字)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这两句诗从哪两个角度写出了赛龙舟场面的激烈。(从龙舟的迅疾;从观众的喝彩)

  ② 我们文中也有描写赛龙舟场面很激烈的句子。请找出来。(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

  ③ 我们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来分析,有哪些声音(锣鼓声;呐喊助威声……)视觉上描绘了哪几种色彩?(红、黄)

  (展示多媒体)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一段影片,待会我也请一位同学从这两个角度来描述一下赛龙舟的激烈场面。

  引导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来描绘。

  (1)声音:锣鼓声,人声、歌声、鞭炮声、加油声,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特点:喧闹、有节奏、嘹亮、粗犷、

  (2)视觉:色彩:红色的旗帜、龙身有的黄色的、有的红色的、江水浑黄色,桨手的服饰统一色彩。水花四溅

  2、师:展示一张图片,从影片中大家能够看出一条龙船上有很多人,同学们知道他们各有什么样的分工吗?(生:有浆手、站头人、鼓手、锣手、)多媒体展示文字

  (1)我们来欣赏一下几幅桨手的图片,文中是怎样描绘桨手的……(齐读)我要请同学相互讨论一下来,可用词语来描绘他们的风采。要从多角度:动作、外貌、神态、 心理、精神状态……(生:奋勇争先、团结协作、勇往直前、奋力拼搏、拼搏争先、乘风破浪、咬着牙、有力的臂膀、专注的神情、目视前方、……)你对文中描写 桨手的句子,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词?(持、划这对桨手的动作的描写)再请哪位同学读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2)展示带头人的图片,他在船中的作用是什么?(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合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哪些词能够体现这 一点?(手上合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文中还有对他的外貌描写,请哪位同学找出来 (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展示文字多媒体(齐读)

  (3)展示锣鼓手的图片:文中对锣鼓手的作用是怎样介绍的,……(齐读)你认为除了调整节拍以外,锣鼓手们还有哪些作用。(鼓点除了能够使桨手们合拍以外,还能够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多媒体展示文字。

  (4)师:.总结 同学们刚才的回答?

  己芎茫他们是一个整体是不可或缺的。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一条龙舟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你认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拼搏是取得胜利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要和全队合拍,要讲究配合,要团结协作)

  引申:小而言之一个班级一个家庭;大而言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取得成绩、团结是必不可少的。对吗?

  3、师:在喧闹的锣鼓声、嘹亮而粗犷的号子声中作者想到了什么?(梁红玉击鼓)如果是你,你会想到

《端午日》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了解民俗,感受乡土文化。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联想、想象能力。

  3、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

  详写和略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生答)是的,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师生齐读。可见,端午节习俗之多,场面之热烈。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端午日》,它的作者是沈从文。(出示。课件:文字:沈从文及《边城》)

  二、范读课文,注意读音、字词、停顿,初步感知课文感受一下“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的节日气氛和湘西一带的端午习俗。

  (1―2名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三、本文比较多短小,不难理解,我们就采用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的方法。先自由朗读课文,再次感知,细细品味,标示疑点,困惑和不解的地方。边读边讨论,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过会儿在班内交流。

  1、字词方面的不解。如“缓促”“调理”、“不拘”等。

  2、“本文写的是端午节的竞赛,为什么还要写以前练习的事?”

  (1)讨论侧面烘托的作用。

  (2)再从文中找出有这样作用的句子。(3处)

  3、以“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中“种种情形”不描述出来为切入点找出略写的句子。

  (1)讨论详写和略写的处理。

  (2)从文中再找类似的句子。

  (3)在此完成“竞追鸭子”场面的简析,让学生想象并描述具体的场面,明确略写给人留有想象空间这一重要特点。

  四、谈感受最深的场面

  (一)人山人海的场地写得好。

  (1)三个“莫不”的句子

  (2)从文中找其它写人多的句子。

  (二)重点赏析“赛龙舟”场面。

  显示。课件中本段文字。

  1、动词的运用。学生谈动词对表现场面的作用,(。课件显示动词)

  (1)表现了不同人的不同动作。(。课件显示不同竞赛人)

  (2)、指导阅读带动词的句子,读出力度、读出气氛,纠正声音高低、短促,把动作突出出来。(生齐读)

  2、拓展,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假如你是一岸上的一名观众,你会怎么办做?有何感受?

  (2)、假如你是船上的一名赛手,你希望是做什么的?

  (师生明确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3、精彩段落背诵

  (1)介绍背诵方法:关键词语背诵法。(。课件显示关键词)

  (2)根椐。课件显示的关键词背诵这一精彩场面。

  五、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壮阔的场面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受到了有益的人年启示。中国还有很多民俗,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让学生举例),在每一个民俗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六、课文延伸。出示“清明节的来历”片段来感受所体现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民俗文化。同学们可以课下收集一些民风民俗,从中了解一下异地风情,感受一下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你一定会受益非浅的。

《端午日》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欣赏赛龙船场面的精彩描写,让学生掌握详写与略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让学生体会赛龙船表现的奋力争先、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精彩的赛龙舟场面描写。

  2、详写与略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由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导入,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端午的由来和风俗。引入沈从文笔下的具有湘西风情的端午。

  教师板书:端午日沈从文

  2、简介作者:沈从文(1902――1988),中国作家。原名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创作中影响较大原是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富有人情美和风俗美。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3、扫除字词障碍。 茶峒 裹着蘸酒 翘起 泅水干燥老鹳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带着下列问题读课文

  1、找出文中描写的几个场面,并明确写作顺序。 明确:河边看划船,河上赛龙舟,胜利者领赏,下水追赶、捕捉鸭子等几个场面,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

  2、文章写了端午的哪些风俗?

  明确: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看划船、赶鸭子等。

  三、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1、多媒体出示赛龙舟的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赛龙舟的场面。(仔细观察,尽量具体地描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2、全班朗读课文中赛龙舟的场面部分,欣赏作者精彩的场面描写。 明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赛的精彩场面的,并在文中划出相关的描写词语。 学生板书: 桨手:持划 带头的:缠裹拿挥动指挥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锣鼓手:敲打调理

  3、思考: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的作用? 明确: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 教师板书:团结合作奋力争先

  4、再读课文,请同学们找一下,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明确:(1)“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2)看比赛的人们:“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3)“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这在描写角度上属于侧面描写。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

  四、互动探究,交流展示

  1、小组讨论:文章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作者这样详略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详写了赛龙舟的场面,略写的是赶鸭子的场面。并按时间顺序安排,文路清晰,渐次展开,既突现了重点场景,又给人留下整体印象。

  2、如果你们当时也在赶鸭子边上的话,请想象一下人们竞追鸭子的细节。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或者可以写一群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想一下,河面上抓鸭子,一般会采用些什么方法?并用100字左右描述出来。 提示:穷追猛打迂回包抄合力擒抓守株待兔…… 要求三至五分钟内完成,然后交流:抽两三个同学朗读一下自己的“作品”

  五、迁移应用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肯定给大家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吧。家乡的中秋节有什么样的风俗呀?请大家回忆一下中秋节那一天,特别是那个夜晚,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渡过的。请把你回忆到的事情用文字写下来,尽量能抓住重点,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适当进行联想和想象,把中秋节的氛围给突现出来。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齐随着沈从文去茶峒参观了他们的端午日风情。感受到了那里节日欢腾热闹的气氛。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知识,真是不虚此行!作者抓住湘西端午日中龙舟竞赛的重点,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比赛的热烈与欢腾,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端午日》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2.学会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精彩并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3.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端午赛龙船的精彩场面描写。

  2.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有条理的写好一个场面。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一)认真阅读下列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1.作者: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作者像

  2.作品:代表作《边城》《长河》等,作品表现湘西美丽的景色和纯朴的民俗风情。《端午日》就选自《边城》。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三)小组合作解决不懂的地方。

  (四)独立完成以下课前作业。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蘸(zhàn)酒 呐(nà)喊 洞穴(xué) 泅(qiú)水 干燥(zào) 擂鼓(léi) 节拍(pāi)

  2.除“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哪些被明文规定为法定节日?

  答:传统节日――春节[农历01/01] 、元宵节[农历01/15]、清明节[农历04/05]、端午节[农历05/05] 、彝族火把节[农历06/24] 、七夕节[农历07/07]、中秋节[农历08/15] 、重阳节[农历09/09] 、过小年[农历12/23] 、除夕[农历12/30]等。

  法定节日――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

  3.全文紧扣 端午日 展开,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舟场面,按“ 争看划船 ―― 竞追鸭子 ―― 结束赛事 ”的思路展开,按 时间 顺序来安排材料。

  4.茶峒人过端午有什么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概括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这些风俗习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详略安排,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因为它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二、学习研讨:

  ■导入激趣: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作者用什么方法描写赛龙舟的场面?并找出相关的句子。

  答:⑴正面描写(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两岸人呐喊助威)相结合的方法。

  如: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

  动作描写――“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⑵虚实结合:实写鼓手船手的协作,虚写即采用联想想象(“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端午日》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3、欣赏品味精彩的场面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实写和虚写相结合。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初备统复备

  一、由端午节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

  春节、端午、中秋

  2、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种传说是: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3、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

  (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二、简介作者

  作家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生于荒僻而风光如画、富有传奇性的湘西凤凰县。

  沈从文创作丰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端午日》就选自《边城》。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1、遇到不会读的字用笔划出2、概括一下本文介绍了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

  1、自由提问,正字正音正形

  蘸(zhàn)酒茶峒(dòng)洞穴(xué)老鹳(guàn)河

  呐(nà)喊泅(qiú)水

  多音字

  好hào喜爱如:好事

  hǎo跟坏相对

  形近字

  戍(shù)戌(xū)戊(wù)(戍点,戌横,戊中空)

  2、概括一下本文介绍了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穿新衣、画王字、赛龙舟、赶鸭子)

  3、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归纳:龙舟竞赛,竞追鸭子)

  理由呢?

  (要求简洁表达就行,老师归纳:热闹,有趣等)

  四、赏析精品细节:

  1、仔细品味一下作者笔下龙舟赛的场面。看看他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一场面的。到底好在何处,怎会如此吸引你们的?

  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段文字:“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读时及时纠正读错或破句之处)

  2、相互讨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赛的精彩场面的。

  归纳: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请找出来:

  桨手――――持、划

  带头的――――缠裹拿挥动指挥

  锣鼓手――――敲打调理

  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

  3、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这与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来写的?

  归纳:联想。两者相似点在:

  鼓声如雷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

  作用是什么,归纳。

  (归纳:联想的作用是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热闹)

  4、梁红玉水战与龙舟赛无关,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联想,并想通过这种联想来突出龙舟赛的热闹欢腾。这在描写角度上说应该是什么?

  侧面描写。

  归纳: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

  齐读,体味。

  5、讨论:如果你参加赛龙舟的比赛,你觉得怎样才能胜利?

  参考答案:要有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要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奋力拼搏精神,人与人要真诚。

  6、下面安排的是什么余兴节目呀?

  (竞追鸭子)指名朗读。

  7、提问:

  追鸭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与民同乐,增加节目的愉快)

  参与追鸭子的人员是谁?(善于泅水的军民)

  鸭子的打扮是什么?(颈脖上缚了红布条)

  8、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运用多种手法描写一下追鸭的场面

  要求三至五分钟内完成,然后交流:抽两三个同学朗读一下自己的作品

  五、归纳要点:

  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象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面,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六、跟踪检测

  (一)填空

  1、端午日选自,作者,是代作家,代表作、,散文集等。

  2、各地的端午日都有不同的民俗,作者所写的当地的端午日主要有、 、三大民俗。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茶dòng( )qiú( )水擂鼓( )呐喊( )戍( )军翘( )起干zào( )缠guǒ( )老guàn( )划jiǎng( )不jū( )jìng( )赛

  (四)对下列一段话中加点动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a、参加龙舟竞赛的每一个人,分工明确。

  b、龙舟竞赛都在锣鼓声下协调展开,场面甚为壮观,使人如同身历其境。

  c、十几个桨手在锣鼓声的指挥下,一起动作,整齐划一,从中可以看出大家的“合作努力”。

  d 、龙舟竞赛使人感受到当时竞赛场面的热烈,当地群众活动的纷乱无序。

  (五)课外练习:

  家乡的中秋节有什么样的风俗呀?请你们试着回忆一下中秋节那一天,特别是那个夜晚,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渡过的。请把你回忆到的事情甚至是点滴用文字写下来,尽量能抓住重点,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适当进行联想和想象,把中秋节的氛围给突现出来。

《端午日》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2)联想的作用。

  教具安排:

  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秋节吃月饼,这是我们的传统习俗。同学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在这些节日里有哪些习俗呢?(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这些传统习俗,表达着人们的美好心愿,寄托人们对亲人的祝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来历:

  二、走进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正音辨形:

  茶峒擂鼓呐喊调理

  不拘泅水戍军蘸酒

  3、启发提问:

  (1)如果你是导游,根据课文内容,你会给游客介绍哪些风俗?(学生自由发言)

  (2)文中重点写了什么风俗?(赛龙舟)

  4、整体感知:

  (1)文中从哪些方面描写赛龙舟的盛况?

  (2)当时又是一种怎样的场面?这样写出了人们怎样的精神?

  5、精彩赏析: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段文字: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1)、浆手每人持一只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只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3)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赛的精彩场面的。

  【归纳】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

  请找出来:桨手----持、划带头的----缠裹拿挥动指挥

  锣鼓手----敲打调理

  讨论,明确外貌和动作描写的作用。

  (4)再请同学们找一下,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

  这与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来写的?

  【归纳】联想。两者相似点在:场面紧张、激烈

  鼓声如雷声,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声------水战时擂鼓,激战喊杀声。

  作用是什么,请位同学来归纳一下好不好?

  (归纳:联想的作用是突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热闹)

  (5)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6)看“赛龙舟”,多媒体简介:

  6、拓展延伸:请你们开动一下脑筋,也来试着联想一下,假如你处在这样的场合,这样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之中,耳朵里充满了呐喊之声,你会联想到什么?能不能从文中再找出能突出龙舟赛热闹欢腾场面的侧面描写的内容呢?奖品并不丰厚,为什么人们干得如此卖力呢?

  相互讨论两至三分钟,然后口头交流一下。

  (归纳:运动场,足球比赛,大型歌舞演唱会,激烈的战斗场面)

  侧面描写:看比赛的人们:“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不讲等级,不论老少,倾家出去,全城出击,争睹龙舟竞赛,这一切都透露出了龙舟赛的热烈欢腾。

  【归纳】体现出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或者说,体现的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奋力拼搏精神,表现出的是人与人的真诚。

  其实,在我们的校运会上,不管是参赛的选手也,啦啦队也好,尽管得到了奖品算不了什么,啦啦队不用说了连奖品也没有。但大家图的就是能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同时,齐心协力,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总结归纳:

  上面,我们一齐随着沈从文去茶峒参观了他们的端午日风情。感受到了那里节日欢腾热闹的气氛。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知识,真是不虚此行!

  (提示要点: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象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面,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四、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节日,学习课文描写一个精彩场面。

  月是故乡明

《端午日》教案 篇13

  教学目的:

  一、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二、培养学生及联想、想像的能力,学习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一、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二、精彩的龙舟竞渡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及虚实相生的写法。

  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有谁能说出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春节、端午、中秋)(学生回答后)刚才有同学说到了端午节,有同学能说出端午的由来吗?(为了纪念屈原)(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湘西的端午民俗。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关于作者:沈从文(1902-1988),现代著名作家。一生共著有短篇小说二百余篇,中长篇小说十余部,近三百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短篇小说《萧萧》、《丈夫》。另有小说、散文三十余部及长篇小说《长河》等。

  三、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出示:投影1)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蘸zhàn、峒dòng、鹳uàn、泅水qiú

  2.解释下列词语

  伶俐:聪明,灵活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吊脚楼:(见课文注释)

  四、研习课文

  1.学生迅速浏览课文后,说说我们这一带的端午日有一些什么习俗?本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课文介绍的湘西端午习俗有哪几种在我们家乡没有?

  (我们这一带的端午习俗有:吃粽子、吃咸鸭蛋、吃鱼吃肉、系五彩线、戴小铃铛、插艾蒲等等;课文写到的湘西端午习俗有: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追赶鸭子。)

  2.分析追赶鸭子的场面。学生读第二节思考下列问题:(出示:投影2)

  (1)追赶鸭子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

  (2)参与追赶鸭子活动的人员有哪些?(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

  (3)追赶鸭子的场面如何?(自由下水追赶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3.分析赛龙舟的场面。学生带着下列问题看书、讨论。(出示:投影3)

  (1)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渲染节日赛龙舟的气氛的?

  共三个场面:河边看划船(习俗、人数、划船的起止地点),龙舟竞赛(赛前准备、赛手配置分工、竞赛过程),竞赛结束(领赏、庆贺)

  (2)课文“划船的事……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从哪些方面来写赛龙舟的场面?(赛前准备、赛手配置分工、竞赛过程)

  语文教案-端午日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3)赛龙舟的场面描写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如果你身临其境,亲眼目堵了这一精彩场面,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可能会怎么去做?

  “便使人想起……种种情形”一句是虚写,其余是实写。

  呐喊助威?跳上船去取而代之?做桨手、鼓手、锣手、带头的?怎样奋力向前冲?等等

  (4)赛龙舟后,得胜队有哪些奖励?(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放500响鞭炮表示庆贺)

  (5)找出描写龙舟竞赛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说说这些语言描写的作用。

  主要是外貌和动作方面。

  作用: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特征和赛船时的热烈气氛。

  五、拓展训练

  假如让你来组织一次“赛龙舟”活动,你将如何组织?(出示:投影4)

  (如赛前准备、人员安排、预期效果、奖励形式、注意事项等等)

  六、小结(出示:投影5)

  1.本文的写作思路和顺序是什么?

  思路:争看划船――追赶鸭子――结束赛事

  顺序:时间顺序

  2.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受,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学生思考后回答。

  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赛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加点部分板书)

  七、课后实践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以“中秋日”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端午日》教案(精选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