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1

  《最苦与最乐》教案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

  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作:《饮冰室合集》

  三、教师范读课文。读后学生再分段落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四、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5、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第三步:师生共同概括板书:

  良心受责备 ①         

  最苦:未尽责任                           有苦才有乐

  范畴与程度 ②          苦中有真乐

  分说                                                 责小得小乐

  责大得大乐

  最乐:尽了责任      苦乐的关系 ③

  举圣贤例子 ④

  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

  五、研读课文。

  ①指名读第1段

  ②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先引导学生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

  ③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④精读第3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士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

  (这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的分析,点明了三者的关系:苦中有乐,苦乐循环。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

  ⑤参看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你能讲讲它们的含义吗?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六、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七、“价值观”探究

  ①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

  (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②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谈。)

  八、结束语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九、布置作业 

  就下面几个问题情境,体验“最苦”与“最乐”的感受,写一篇小作文。

  (1)       完成某一学科的学习任务

  (2)       完成长辈托付的某项任务

  (3)       完成班集体或学校布置的某项工作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2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一、总体构思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因此,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 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过程设计

  1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2教学流程

  (1)导入  课题: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3)课文朗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①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4)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①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②分析课文: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积累:

  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b、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③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a、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b、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6)结语:

  播放《说句心里话》一歌,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我们看了抗“非典”的专访,知道了白衣战士的责任;我们听着《说句心里话》,了解了军人的天职;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他的责任。只要我们尽职尽责,我们就会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7)作业 园地:

  ①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用“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这四个词语连词组段,词序不拘,字数在100字以上。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这是一对姊妹命题,请你也试着去定三个这样的作文题目。

  3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最苦: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负责任:对人、对事、对己

  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

  最乐: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尽责任:人生第一件乐事

  苦中真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4、教学探讨

  本文中以尽责与否来谈人生的苦与乐,旨在勉励人们做一个勇于负责的人,并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深入浅出,见解卓越,议论的层次分明,引用例证恰当,写来气势雄浑。但是本文并不是一篇很典型的具有议论文结构的文章,八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议论文,在

  理解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因而在教学中关于文本与延伸的关系的处理上,尤其值得注意。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将篇章结构仍作了常规的梳理,后半部分以拓展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文中的语言,并讨论了苦乐观和责任的问题,从而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实现人文内涵的理解和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设计亮点

  1、人文教育: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2、语言积累及训练:本文的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积累(含拓展)及训练十分重要,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句子的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

  3、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具有时代气息的专题片、报道、音乐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更有利于学生对于什么是责任的理解。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3

  一、复习导入

  二、精段阅读

  (一)讨论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二)讨论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三)讨论第3自然段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

  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四)讨论第4、5自然段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五)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拓展延伸

  1、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积累

  1、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2、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3、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1)名人名言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2)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四、结束语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就下面几个问题情境,体验“最苦”与“最乐”的感受,写一篇小作文。

  1、完成某一学科的学习任务

  2、完成长辈托付的某项任务

  3、完成班集体或学校布置的某项工作

  六、板书设计

  良心受责备 ① 有苦才有乐

  最苦:未尽责任 范畴与程度 ② 苦中有真乐

  分说

  最乐:尽了责任 苦乐的关系 ③ 责小得小乐

  举圣贤例子 ④ 责大得大乐

  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同学们,冰心老人说过“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那么,生活中你遇到最苦的事情是什么?你遇到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文章《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1、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如释(shì)重负契(qì)约悲天悯(mǐn)人

  3、理解词义。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释,放下。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悯,怜悯,同情。

  4、关于议论文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2)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3)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四、感受作者观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点拨: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点拨: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根据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

  点拨: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总结:全文是按分――总结构写的,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严谨的论证思路。

  4、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点拨: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

  五、研讨课后问题

  1、第三自然段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有什么作用?

  点拨: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不仅增加了论述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而且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在第五自然段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结合上下文思考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点拨: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引用这些话要说明尽责任方能苦中真乐。

  3、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解除”责任与“卸却”责任有什么不同?

  点拨:解除责任是指尽了责任,完成了任务,一身轻松。卸却责任是指逃避责任,

  其实责任还在自己的`身上。

  六、细细品味,体会语言风格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来的责任。

  赏析:文章开头以三个设问句构成排比,引出作者的观点“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使人思考。

  2、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赏析: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3、“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赏析: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七、联系实际,获得生活启发

  1、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例: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读完课文,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有什么新的认识?

  点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责任有大有小,我们不能躲避、卸却责任,只能尽责任,完成自己的责任,在完成责任中获得快乐。如果每个人都努力完成自己的责任,那么个人、他人、家庭、社会、国家都会越来越好。

  3、你的责任是什么?你从尽责任中体会到快乐了吗?

  点拨:我们中学生现在的主要责任是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还有其他的责任,如维护公共秩序,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如,我在值日中体会到快乐,当我努力完成值日时,看到教室非常卫生,感到很高兴。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背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可谓别出心裁而又洞察幽微。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希望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要勇担责任、认真完成自己的责任,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最大痛苦――未尽责任

  (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最大快乐――尽责任

  (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应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政哥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5

  一、课题释疑理内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苦与最乐>。之前,大家已经阅读了课文,我想先问问大家,发现课文标题的特点没有?

  生1:是一个并列短语。

  生2:前后两个词语之间意思相反。

  师:像这样的标题大家还见过吗?

  生3:本册还有一篇课文《重复与变化》。

  师:大家觉得这样的标题好吗?    生4:很好!很引人注目。    生5:能够引起读者对内容的思考,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我们将这个题目改为“乐从苦中来”,行不行?

  生6:不行,文章并不是写苦与乐的关系的。

  师:那就改成“苦与乐”,可以巴?    生7:也不行,改后的题目太宽泛了。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苦与乐的典型情况,也就是“最苦”和“最乐”的事。

  生8: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最苦和最乐的事各是什么。

  师:作者认为最苦与最乐的事到底是什么呢?

  生9‘: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最乐的事是尽了责任。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文中能找到证据吗?

  生10:第l段开头写到“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第3段开头写到“自然责任尽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师:看来最苦与最乐的事都与责任有关系。(板书:未尽――责

  任――摄苦;尽一责任――最乐。)    看来题目不能改了,改了与文章内容不太相符。那将题目改成“最乐与最苦”,总可以吧?

  生11:还是不能改,因为文章的顺序是先写最苦,后写最乐。    师:除了顺序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12:一般说先苦后甜,先写苦,再写乐,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生13:这种“最苦”,一般的人不容易体会,放在前面写引入注意些。    师:俗话说,快乐易写,痛苦难描,所以作者将“最苦”先写,重点写。那文章到底哪些地方写“最苦”,哪些地方写“最乐”呢?

  生14:第l、2段写最苦,第3段写最乐。

  师:第4、5两段是在写什么呢?(生概括不上来。)请同学们一起将这两段文字再默读一遍吧!    生15:进一步论述人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师:这与课题有关系吗?

  生16:这是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深化,道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文本解读触心灵

  师:通过大家对文题的审读,我们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但是这不算读懂了课文。真正读懂课文还得走进作者的思想,走进作者的情感,从文中读出自己的影子来。怎么读出自己的影子来呢?比如老师读“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这句话,就想到我今天上这节课,这么多老师来听课,给了我压力,我就有了一种责任。要是我推掉这节课,身体可能会轻松些,但是我就会担心其他老师们会怎样评价我,也许就有人

  说:他还是骨干教师呢!这样一种良心的不安可能就背负一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要是今天的课同学老师都满意,我想我也会快乐好长时间。所谓读出自己的影子,就是把自己放到文中,和作者感情共鸣,和作者思想碰撞,就是边读书边想文中所说的有没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准某一处细细品味,看是否能读出自己的影子,待会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活动后交流。)

  生1:“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这句话很形象。上周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没有完成,就总是担心老师找我、罚我,害怕老师当众批评我,可谓是战战兢兢!

  师:你是应尽的责任没尽到,所以苦了。

  生2:读“答应人做一件事……”这段话,我深有感触。上学期放假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约定出去好好轻松一下。可结果父母以不安全为由怎么也不让我出来,于是我失约了。我觉得很没面子,都怕见到这几个同学了。

  师:守诚信是一种责任。

  生3:我对这句话不太赞同,“人生没有苦痛,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更加重的了”。我想要是一个人得了重病,生不如死又无法治愈,那应该比这更痛苦吧!

  生4:我不赞成,生老病死的痛苦乃人生难免的事,想穿了也就无所谓了。但是没尽责任的痛苦是人为造成的,是心理的苦,无法排解。身体的苦只是身体疼痛罢了,那种良心的煎熬才是真苦。

  师:这说明心里的苦大于身体的苦。

  生5:“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我昨天晚上为了一个数学题熬夜至十二点钟了,几次都想放弃了,但是苦思冥想做完了以后,产生了一种成就感,特别快乐!    生6:“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我觉得我们学习就是尽责任。一学期结束了,期末考试又考得好,这就是我们学生最大的快乐了。像班上的赵俊年同学,我想他一定很快乐!

  师:你说了不算,我们听听他自己怎样说。

  (生笑。)

  生7:我有时也不快乐,就是作业没有做完的时候。不过有一件事曾使我感到最快乐:今年春季开学的时候,我坐在窗边,发现玻璃破了,寒风直往教室里灌,我想可能是我在上学期放假的时候忘记了关窗,所以玻璃被风吹破应是我的责任。随后,老师重新排了座位,我没有坐在窗边,但是看到坐在窗边的同学忍受着寒冷,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第二天,我把这块玻璃补上了,看到同学们不再寒冷,我心里真的感到很快乐。

  (掌声。)

  师:赵俊年是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同学,值得我们学习。

  苦乐有时是相辅相成的,俗话说苦尽甘来,先苦后甜,苦中作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然乐的时候也不能忘形,否则就会乐极生悲!  三、写法探究析特点

  师:通过交流,我想大家应该形成了共识,大家一起说说,最苦的事是――

  生(众):未尽责任。    师:最乐的事是――    生(众):尽了责任。    师: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么大

  的话题说得入情入理,让我们感同身受呢?请大家再挖掘一下课文,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看能不能从写作上分

  析一下,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    (生活动。)

  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发现。    生1:文章开头运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就像与读者促膝谈心,读起来很亲切。

  师:这是设问的句式,也是一种修辞方法。还有一种句式容易和它混淆,文中出现过吗?

  生2:在最后一段里面有:“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这是用了反问,起到强调作用,意思就是不能躲。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3:文中还多处引用了古语、俗语,使文章很有说服力。例如“如释重负”、“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就非常形象地论述了尽了责任是人生的一件乐事。

  师:引用古语、俗语、名人语录来讲道理,就叫作道理论证;用到的这些词语、句子就叫作道理论据。    生4:第四段也用到了道理论证,论述了君子终生都在尽责任。    师:这里面还有其他论证方法吗?    生5:还有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的例子。

  师:其实我们从文章的课题就能感受到这篇文章最主要的论证方法,大家发现了吗?

  生6:对比论证。

  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把道理讲透彻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大家还能从语言上作些发现吗?

  生7:语言非常形象。例如文章第二段开头,把那种未尽责任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就好像是写我们自己一样。

  师:那你把这段读读看,要读出这种形象感来。

  (生读。)

  生8:文章还有很多口语化的语言,例如“翻过来看”、“罢了”、“到底”等词,把非常严肃的话题变得很亲切,让读者容易接受。

  生9:文章的语言也非常准确,例如“大抵天下事”,作者就没

  说所有天下事,避免了绝对化。  四、你说我说明责任

  师:梁启超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中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新局面。他被誉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在他五十七年的人生历程中,承担着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可以说经受着苦难,也享受着快乐!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

  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生1:责任是一笔不苟地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责任是每节课上回应着老师的指导积极地思考,责任还是每一次考试考出满意的分数。

  生2:责任是早晨离开家时给父母一个平安的承诺,责任是每天回到家里给父母一个感激的微笑,责任还是懂得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师:有首歌写道:“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那实在话,我也有爱,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梦中的她。来……既然来当兵,来……就知责任大,你不扛枪,我不扛抢,谁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谁来保卫她!/'是啊,正是这种责任才保证了社会的平安,才构建了社会的和谐。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上一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习要要点及练习

  下一篇:《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2)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6

  《最苦与最乐》这一篇课文放在八年级很结合实际。首先是选在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的学生,对学校已经很熟悉了,学习任务也不是很重,总想做点什么事证明自己长大,证明自己比七年级刚进校园的学弟学妹们能干,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做。这时候出现这样的一篇课文,正好可以指引八年级的学生,让他们有责任,敢担当。

  我上这一课,就是本着教育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这样的目的来上的。上课前,我们班有几个女同学因为头发不合标准,被批评了,正在教室里大叫,学校就像是地狱、监牢,一点自由都没有。我进到教室没有一开始就训话,我就是按照正常程序来上课,只是在拓展时,我出示这样一个问题:“读罢此文,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自己目前应担负的责任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去完成”?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谈自己的感受之后,我就开始讲了,学生不是说,学校是地狱,是监牢吗,那么我说你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愉快的感觉,就是因为你们没有做到自己的责任。你们不快乐,你觉得是学校限定了你的自由,但是一个学校一点规矩都没有的话,行不行呢?今天你想干嘛就干嘛,明天他想干嘛就干嘛,学校还是学校吗?学生也都说,没错,规矩是要要的。那有规矩,学生为什么会有不愉快的感觉呢,梁启超就告诉了我们,尽责任乐,未尽责任苦。你觉得苦,不正是因为你们没有尽到一个学生的责任嘛。

  这一节课我最成功的地方就在这里,在结合课文内容做思想教育,做的很自然,没有刻意而为的痕迹,学生就不会很反感。所以我觉得在处理导和学的关系时,也还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想想学生是怎么思考问题的`。我常常会回想起当年我自己读初中时的一些想法,这些学生们的反感那时我们也有,理解一下学生,在以我们的经验来告诉学生,有些弯路是可以少走的,甚至是不必要走的。什么是最苦的?什么是最乐的?问问老师们,其实我们也是尽责任教育好了学生最乐,教育不成功,甚至教出了“废品”,那就是最苦的事了。最喜欢上这一课的感觉。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能力目标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情感目标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教学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二、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三、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2、注音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3、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4、理清文章结构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三、合作探究1、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5、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精段阅读(一)讨论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二)讨论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三)讨论第3自然段1、什么事最快乐呢?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四)讨论第4、5自然段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五)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三、拓展延伸   1、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积累    1、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2、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3、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1)名人名言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2)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四、结束语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五、课后作业就下面几个问题情境,体验“最苦”与“最乐”的感受,写一篇小作文。1、完成某一学科的学习任务2、完成长辈托付的某项任务         3、完成班集体或学校布置的某项工作六、板书设计                               良心受责备 ①      有苦才有乐

  最苦:未尽责任    范畴与程度 ②      苦中有真乐

  分说                                              最乐:尽了责任     苦乐的关系 ③      责小得小乐

  举圣贤例子 ④      责大得大乐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七、课后反思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8

  第一步,安排学生练。

  练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字音,二是字义。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步,安排学生讲。

  我提问:“生活中,你们认为最苦的事情是什么?学生回答的答案多种多样。有的说是贫困,有的说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有的说是骨肉分离……说着,有的学生眼睛开始湿润了。我接着又问,那你们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学生一个个露出了笑脸,美滋滋地想着自己快乐的事情。有点说是和父母一起过年;有的说是和朋友一起郊游;有点说是课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有的说是比赛获奖。我安排这一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步,安排学生找。

  设计了四个问题。

  问题一:作者认为:贫、失意、老、死是人生最苦的事情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是。理由是: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问题二: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情是什么?(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理由是什么?生答: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负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理由是:因为那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问题三:未尽的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答:①答应人做一件事情没有办②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③受到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④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另一生答:①承诺未办②欠钱未还③恩惠未报④得罪人未赔礼。

  问题四: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情最乐?负责任与尽责任感觉有何不同?生答: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负责任的感觉:有如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不过了。尽责任的感觉: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轻松愉快。

  设计这一步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找,从而理解、熟悉课文,掌握课文的基础知识。

  第四步,安排学生议。

  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的关系?结论如何?生答: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另一生答: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苦不堪言。还有一学生回答: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问题二: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对这个问题,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班长说:“我身为一班之长,我要敢于管理班级,把班级管好是我最大的责任。”另外一位同学说,我们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对社会对国家尽责任。我对这位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此时教室掌声不断。是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我们要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尽责任。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稳定的发展,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祖国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问题三:谈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有着怎样的责任?一生答:遵守学校纪律。另一生答:好好学习,报答父母。最后我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人。当前我们应该把知识学好,将来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议”这一步,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想法,观点讲述出来。无形中学生已经懂得怎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第五步“谈”。

  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收集有关的名言名句。学生把有关的名言名句板演到黑板。我选取了两个比较经典的进行评析。第一个是“一切在于人,一切为了人。――高尔基《人》”,第二个是“天才如果袖手旁观,即使他优美出众,也仍是畸形的天才。没有爱的天才是种怪物。――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论》”。

  第二个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收获?生答: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另一生答:我知道如何方能得到快乐。再一生答:我知道乐是苦中来。又一生回答:我最大的收获是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谈的目的是让学生拓展思维,知识迁移,从而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觉得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敢想、敢说。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步骤分为练、讲、找、议、谈五步,每一步都精心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通过议,把责任上升到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渗透了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要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责任的公民。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学生讨论不够热烈。也许是刚推行杜郎口模式,学生基础又比较薄弱的原因。二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对于社会责任这个问题只是两句话带过。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作为一个重点问题。很多人就是因为缺乏社会责任感,走上了犯罪道路。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9

  课题:最苦与最乐

  湖南省资兴市黄草中学:黄晨铭

  第11课      第1课时          课型:座谈、讨论

  编写日期:2004年10月10日     执行日期:10月12日    总序号: 23      

  教学目标 与要求:

  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重点: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

  多媒体

  教程:

  二、过程设计

  1教法学法

  2教学流程

  (1)导入  课题: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3)课文朗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①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4)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①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②分析课文: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积累:

  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b、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③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a、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b、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6)结语:

  播放《说句心里话》一歌,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我们看了抗“非典”的专访,知道了白衣战士的责任;我们听着《说句心里话》,了解了军人的天职;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他的责任。只要我们尽职尽责,我们就会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7)作业 园地:

  ①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用“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这四个词语连词组段,词序不拘,字数在100字以上。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这是一对姊妹命题,请你也试着去定三个这样的作文题目。

  作业 :

  后记: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10

  最苦与最乐【模拟试题】一.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恩惠(  )缠着(  )契约(  )悲天悯人(  )弄巧成拙(  )讹诈(  )斟酌(  )娓娓动听(  )时髦(  )河堤(  )2. 辨字组词。    惠(    )慧(    )契(    )擎(    )    缆(    )揽(    )陪(    )赔(    )    毫(    )豪(    )3. 解释下列词语。(l)契约:(2)达观:    (3)心安理得:    (4)悲天悯人:4. 文中引用了不少好句子,请对它们作出恰当的解释。(l)“如释重负。”    (2)“任重而道远。”    (3)“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无人而不自得。”5. 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l)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6. 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a.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  b.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少年中国说》不是梁启超的文章。  d.《谈语言》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7.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段落,你认为该怎样分?并说说各大段的论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段:从           到                       。  论点:  第二段:从           到                       。  论点:第三段:从           到                       。论点:  三个论点间的关系:8. 课文用一串排比设问句开篇,反复阅读课文,体会这种开篇方式的优点。想一想:以这种方式开头的文章,你以前读过吗?如读过,把你读过的文头抄录在下面,然后和本文开头作一对比分析。9.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对这个话题,能不能谈一些你自己的想法? 二. 强化阅读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无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我就连这个人的面也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了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了的,我对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的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种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10. 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贫、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11. 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12. 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1)“卸却”责任指                         。(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                                  。(10字以内)  13. 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14. 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15. 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三、链接课外常存善念善念就是善良的念头。念头,有是非之分、正邪之分、善恶之分。善念,是万善之门,从这里可以走向人生的制高点;恶念,是万恶之源,从这里可以滑入恶的深渊。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①            。思想支配行动,这是一条定律。善念支配行动,则能使良好的道德行为通过善念的心理活动得以实现。二是②            。善念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感情,也是一种道德意识。因此说,善念是道德行为建设的内在动因,是指导人们去行动的无形内驱力。三是③            。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依靠道德修养和道德积累。从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可以看出,善念之积累对于……个人良好道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善念不是先天的,亦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道德教育,环境熏陶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善念来源于崇高的信念。我们的信念,是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追求光明、追求真善美。这样的信念一经在自己的头脑里生根,它就会成为自己的善念之源。    善念来源于正确的善恶现。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善恶观,才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抑恶扬善,走向光明。善念来源于后天的实践。善恶观念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们在后天的实践中形成的。只有经过实践把善念转化为善行的时候,才能实现善念的社会价值,因为善念是根,善言是花,善行是果。要做到常存善意,就要经常自思内省,排除邪念。明代杨继盛在其《遗嘱》中有一段深刻的论述: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还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意,便禁止勿思。此段论述令人深思,耐人寻味。我们应该是恶当惊,是善则喜。去恶扬善,唯善是举。    常存善意,是一个人善言善行的思想根基,是一个人的崇高美德。有了这种美德,就可以乐善不倦,以善为宝,嫉恶如仇,从善如流。16.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17. 本文是写“善念”的,可在第一段中又提到“恶念”,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18. 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将“推动作用”、“积累作用”、“导向作用”三个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画线处。  19. 上文中,从“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到“去恶扬善,唯善是举。”这一部分可以分成三层,请概括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从“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层意是:                                          。    第二层:从“善念不是先天”的到“善行是果。”               层意是:                                          。    第三层:从“要做到常存善念”到“去恶扬善、唯善是举。”     层意是:                                          。20. 本文引用明代杨继盛的《遗嘱》中的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试题答案】《最苦与最乐》一. 知识积累1. 略2. 略3. 略4. (l)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2)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3)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4)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5. (1)设问(2)引用 (3)反问(4)对比 6. c 7. 第一部分包括l、2自然段,论点是: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论点是: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论点是:人生当勇于负责,不能逃避责任。前两个论点谈“是什么”的问题,从两个方面谈责任对于人的意义,第三个论点谈“怎么办”的问题,在前两个论点基础上加深论述。8. 略    9. 略。 二. 强化阅读10. 知足;安分;达观;应尽的责任没有尽。11.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12. (1)不尽责任,丢开不管;(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13. 人人必须尽责任。14. 本文是从“最苦”与“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15. 答案有三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三. 链接深外  16. 人要常存善念。17. 通过善恶对比,阐明人要常存善念,而不可存有恶念。18. ①导向作用②推动作用③积累作用19. 第一层:写善念在修身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层:写善念的形成与来源。第三层:写如何做到常存善念。20. 警示人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时常反思,以便做到弃恶扬善,唯善是举。

  上一篇:《最苦与最乐》教学实录

  下一篇:《最苦与最乐》教案6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11

  一、导入谈话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苦乐观是一种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乐观。那么学者、思想家梁启超在本文中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苦乐观的?(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没有一般的谈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在“最”字上加点)

  二、快速阅读,整体理解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

  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14、15段中找答案)

  提示:

  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关于人生痛苦的许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三、精段研读,品位语言

  研读第四段,明确如下要点:

  1、“然则”--过渡衔接词语。(联系前一段的“翻过来看”,理解衔接严密的特点。)

  2、“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设问句、句中引用名言。(联系1、3段开头的设问体味大处着笔、语言凝重的特点;孟子的话“终身之忧”与前面“苦后是乐”说法似乎不一致,要正确理解。)

  3、“曾子还说哩”--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联系其他处的语气助词品位凝重中的轻灵。)

  4、“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对偶句。(从内容角度体味凝重;从词句的容量角度体味简练)

  5、“苦中真乐”--苦乐观。(与“苦乐循环”、与“尽责任”联系起来看)

  四、联系生活,思考讨论

  1、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自己感受,谈谈你对文中“苦乐循环”一句话的理解。

  2、“知足常乐”的说法与本文中讲的苦乐观是否一致?为什么?

  3、你所希望的的快乐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实现?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各抒己见)

  五、课后研习,整理心得

  1、搜集整理与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近的格言、俗语、名句,注明出处;试试用来证明作者的苦乐观。

  2、写一篇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最 苦 与 最 乐

  梁启超

  最苦 最乐

  贫?失意?老、死? 知足、安分、达观(不苦) 现象

  欠钱没还 如释重负

  负 恩惠未报 尽 心安理得

  责 得罪人没赔礼 责 吃苦--真乐

  任 该做没做 任 (苦乐循环) 本质

  勇于责任,不逃避责任,能享受真乐!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12

  【基础知识精讲】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督(dū)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五、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六、文章主旨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结构分析

  全文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论述“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一部分的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主论,第2自然段是辅论。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然后一一加以否定,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论述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贫困老死的理由。第三层论述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的理由。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的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这时自己的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作为辅论的第2自然段,进一步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以此照应第1自然段的“受良心责备而又无法逃避”。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又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第三个层次照应第1自然段: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而负了(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只有一个自然段,而且不单单谈快乐也谈到了痛苦。为什么第一部分完全谈痛苦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两者都谈到了反倒用了一个自然段呢?为什么一个均衡的题目,在行文论述时两个方面却不均衡呢?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作者给“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于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中就无需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明白了这一点还能解开另一个谜,那就是关于题目的谜。一般以一对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如“真诚与虚伪”、“勇敢与怯懦”。而本文却是倒着的:“最苦与最乐”。现在我们明白,既然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只有无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才顺理成章,既然行文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该是这样的顺序。当然,此部分用笔墨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痛苦的状态便于描述,而快乐的状态却难以描述。

  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一般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无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说本文第一、二两个部分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三部分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当然,这两个方面本身也都有“为什么”的问题。这一部分也有两个自然段,前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任”,其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后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八、写作特色

  1.论点的姊妹命题。

  以联言命题做文章论点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只在议论一对范畴时才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最苦与最乐”的指向“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2.文章语言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梁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例如:“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本文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例如:就句式而言,开头就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后面有反问句“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主动句和被动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有叙述、有抒情。就论证方法而言,第1自然段用的是演绎论证方法中的选言证法,第2自然段用的是归纳论证,其他许多地方都用了引证法。单就引证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可见其语言之轻灵之气。

  排比是形成文章语言流畅之势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排比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行文的流畅不仅表现在句与句之间,而且也表现在段与段之间,表现在整篇。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用了“翻过来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用了“然则”进行过渡使各部分之间衔接非常紧密。

  本文语言的简洁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作者的语言运用十分简练,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可以使读者展开来联想到很多丰富的内容。

  九、重点语句分析

  1.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分析: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分析:这一句虽然很短,但却有三层意思:a.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b.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c.为什么这样呢?

  3.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分析: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呢?根据上文看,前面说了“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所以,只理解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这个”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未尽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结论是: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二)课文中的设问还有:“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

  (三)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过的便是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2.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特点与作用提示:句式对称,整齐,使句子表达十分流畅。

  (四)略。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上一篇:《最苦与最乐》教案6

  下一篇:小小说两篇《界碑》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13

  lswsh

  教学目标 与要求:

  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重点: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

  多媒体

  教程:

  二、过程设计

  1教法学法

  2教学流程

  (1)导入  课题: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3)课文朗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①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4)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①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②分析课文: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积累:

  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b、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③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a、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b、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6)结语:

  播放《说句心里话》一歌,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我们看了抗“非典”的专访,知道了白衣战士的责任;我们听着《说句心里话》,了解了军人的天职;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他的责任。只要我们尽职尽责,我们就会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7)作业 园地:

  ①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用“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这四个词语连词组段,词序不拘,字数在100字以上。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这是一对姊妹命题,请你也试着去定三个这样的作文题目。

  作业 :

  后记: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作者邮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