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精选13篇)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精选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精选13篇)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 篇1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习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读ch4n,“应接不暇”中“应”读y@ng。“一簇”中“簇”读c),“隙”读“x@”。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逼近:靠近、接近。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第1、2段课文内容。

  (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读第1段。

  (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

  小结: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默读第2段。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

  (请学生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

  (7)指名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这样的描写叫什么?(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作者感到遗憾的是: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四)作业。

  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段。

  (二)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教程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的?

  (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又大又美丽的大榕树。作者由远及近地记叙了大榕树的长势,记叙了榕树树枝、叶、干、根的样子。这是作者在静态情况下的观察、描写。文中写到:“一簇簇枝叶伸到水面上”,“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写出了大榕树既大又枝叶茂繁。还写到大榕树生长茂盛,“正是茂盛的时期”,叶子多而密。“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不仅多、密而且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大榕树进行了这些静态的描写。)

  (二)学习第3段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第10、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四人各读10、11、12、13自然段。

  3.思考、交流: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这一段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课文,体会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课文第4段。

  1.指名学生读第4段。

  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

  3.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4.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5.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四)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放配乐朗诵全课文录音,让学生边欣赏边回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听后,讨论:

  (1)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可以归纳:①从第2段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2)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2.下面请同学们做练习(出示小黑板。)

  小结: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文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静有动,相映成趣,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文中有许多片段写得极为精彩,希望同学们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

  (五)作业。

  1.建议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

  2.用“陆续”、“应接不暇”两个词语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 篇3

  扬州市施桥中心小学 沈高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 方法与习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供学习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注

  激情

  设疑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习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

  指导

  1. 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二)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

  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习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习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教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

  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 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 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 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1.给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该教学设计获江苏省“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说课评比活动”三等奖、扬州市二等奖)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 篇4

  一、教学设计说明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根据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们紧紧围绕本组训练重点项目,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目标上,注意简化头绪,集中目标

  我们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2.了解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具体到每一课时,教学重点也较集中。第一课时:1.析题,引疑;2.初读感知全文内容,理清思路。第二课时:1.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2.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3.精读课文,释疑,体会感情。第三课时: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背诵课文片断;3.用词造句。在第二课时教学之初,我们还设计让教师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指名学生复述,强化目标意识。

  (二)、在教学结构上,注意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

  第二课时的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变序的结构。从结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

  在速读全文后,让教师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骗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引号力争起到从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析疑、解疑的过程成为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三)、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上课之初引导学生质疑,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3.除了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以外,还启发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你是怎样读懂的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树立学习信心,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大概内容,分了段。这节课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学习目标是:了解作者是怎样写椿树和鸟儿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谁能再说一遍(指名复述)

  [开始展示目标,让学生按着目标去学,发挥了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功能。]

  师:我们已经知道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

  生:我觉得是这句话:“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出示文字投影片)对了。找到这句话的同学还有哪些

  (生齐举手)

  师:让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

  [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了重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生甲:我想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打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不打引号呢

  生乙: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师:(调整顺序板书:昨天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鸟的天堂)谁有同样的疑问(生举手)这几个问题提得好,还有吗

  生:(摇头)没有了。

  师:大家别急,这几个问题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把经过梳理的疑难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质疑解疑成为理解内化的学习过程。]

  师:同学们想一想,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见到一只鸟,他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到了一株生长得很茂盛的榕树。

  师:(板书:榕树)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写榕树的有关句段,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读懂,记住它,待会儿咱们来交流,结合课后思考题第2题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读不懂,可以在旁边做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生自由读、思、画)

  师:现在让我们交流一下,你自己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句或内容

  生:我读懂了这一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说明了那株榕树非常茂盛,叶子非常多。

  师:(板书:茂盛叶多)请你再想一想,叶子除了多之外,“不留一点缝隙”还说明什么

  生:还说明树叶非常密。

  师:(板书:密)这里作者从叶子的数量上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这是什么描写

  生:(齐答)静态描写。

  师:读懂了这株榕树茂盛的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第七自然段的“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一直到“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体现了榕树的枝非常多,也体现了它的“茂盛”。

  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榕树的枝干多

  生:我从“不可计数“和“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进泥土里”读懂的。

  师:(板书:枝干不可计数)老师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读懂了。“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非常多,数不清。在课文里指枝干多得数不清。

  师:为什么枝干这么多

  生:因为榕树长得非常茂盛,所以枝干非常多。

  师:这是你的理解,我看到有同学在摇头了,同一个地方,如果你有不同的理解,欢迎你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我知道榕树还有一个特点,它的枝上会生出一些气根,慢慢扎进泥土里,这个特点使它的枝干多。

  师:(板书:枝上生根)也就是说“枝上生根”与“枝干不可计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读懂了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你很善于思考。

  生: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有这种榕树,很多枝干就像形成一张巨网,要把你包围起来,送到一个更美的地方去。

  师:你感受到了榕树的气势,感受到了榕树特别美。

  (出示图画投影片:榕树近景。指名上台指出图中榕树枝、根、叶的位置。)

  师:看了图,再读读这句话(出示文字投影片),你们又读懂了什么

  生甲:这株榕树真大呀!(师板书:大)

  生乙:枝上生出的根扎进泥土里,天长日久又会长成新的干,说明这株榕树年代久远。

  师:你说得真好,这棵树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这株榕树何止大得惊人,简直是一种特有的自然美,这句话怎么读好呢谁来试试(指名读这句话)

  师:读得好!你是带着什么感情读这句话的

  生:我带着惊奇、赞美的语气读。

  师:让我们学着她这样,把这句话一起读一遍。

  (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这句话从生长特点上写了榕树那静止不动的样子,这是什么描写方法

  生:(齐答)静态描写。

  师:同学们看,我们深入读这句话,就能对它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了。写榕树“大”,除这两处外还有什么地方呢

  生:第8自然段这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从这里我看出树非常大。

  师:有没有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

  生甲:我觉得这说明榕树非常绿。

  生乙:这句话说明了榕树的生命力旺盛,也就是“茂盛”。

  师:你的理解更准确。刚刚那位同学说了榕树的叶子绿,请你告诉大家,你从哪一句看出来的(板书:绿)

  生:我从这句话看出来的:“那翠绿的毅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让我觉得那绿的颜色像绿宝石似的,还像一汪绿的水,似乎要滴下来似的。

  师:你描述得真美。其他同学如果也读懂了这句话,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甲:我觉得绿色代表生命力,所以这株榕树“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乙:这株榕树让人觉得它绿得发亮,就好像有无数的小精灵在上面跳跃着,使每一片树叶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师:听了你们的描述,我觉得你们确实读懂了这句话。这一句话写得多好啊!把叶子都给写活了。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大家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那就让我们像她那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生齐读)

  师:看着这株榕树,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生甲:作者说“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从这句话我看出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之情。

  生已:“南国”指我国的南方,这株榕树生长在我国的南方,作者不仅赞美了榕树,还赞美了南国。

  师:你说得真好!作者赞美了这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句话

  生:带着热爱、赞美之情读。(生读)

  师:对,速度慢一些,感情是发自心底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对于写榕树的这部分,同学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生:第9自然段“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我不懂,为什么“我”听见鸟扑翅的声音,却看不见鸟的影儿

  师:他不明白的地方也许正是你明白的,谁来给他解释一下

  生甲:“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并不就是鸟在扑翅,这是作者想象到的。因为他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所以他想象到了这里有许多鸟。

  生乙;我还有一种解释,第1自然段写了他们已经吃过晚饭,天快黑了,鸟儿要休息了,所以作者见不着一只鸟。

  生丙:我再给她补充一点,因为树叶很茂密,把鸟窝都遮住了,所以“我”不知道鸟在哪里。

  生丁:风吹来,就把树叶吹动了,就有声音,所以作者误认为是鸟在扑翅。

  生戊:我再补充一点,我觉得他说得不对。作者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他肯定会想“鸟的天堂”鸟应该特别多,他就幻想到有鸟在扑翅膀。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他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道理,你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谁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大家帮助吗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讨论有实效,有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生: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为什么不用“靠近”

  师:他读书真仔细,这个问题提得好。是啊,作者为什么不用“靠近”用“逼近”呢

  生:因为作者乘坐的船离榕树越来越近了。

  师:老师给大家提示一下,可以从作者所处的位置和树的特点去想。

  生:我知道了,因为作者坐在小船上,位置比较低,而树根高,而且这株榕树又大又茂盛,所以作者用“逼近”。

  师:对,船离树近了,更近了,人会有什么感觉

  生:会觉得这株榕树像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

  师:非常好。“逼近”正体现出了榕树那逼人的气势,而“靠近”就不行了。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没有了。

  师:在写榕树的这个部分中,你们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

  生:(齐答)第8自然段。

  师:大家愿意把这一段读好吗

  生:(大声齐答)愿意!

  师:先请大家自己放声读一读。

  (生自由放声朗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得好,读出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谁还愿意读(生齐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想读,那好,我们一起来吧。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8自然段)

  师:(小结)在这个部分,作者通过榕树的枝、干、根、叶写了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描写

  生:(齐答)静态描写。

  [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句段的理解,品析、认识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从而使重点训练项目得到了渗透,初步感知什么是静态描写。]

  师:(板书:静态)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涌动的对榕树的热爱、赞美之情。

  师: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

  生甲:他会觉得很奇怪。鸟的天堂里怎么会一只鸟也没有

  生乙:他会觉得名不副实。

  生丙:他会感到一丝遗憾。

  师:大家说得很好,可是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他有什么感受

  生:他感到一点留恋。

  师:“留恋”是这一课的新词,什么是“留恋”

  生:“留恋”就是舍不得离开。

  师:作者的感受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因为第一次作者没有见到一只鸟,而第二次他却见到了许多鸟。

  师:为什么两次看到的情景如此不同

  生:因为作者第一次去是傍晚,那时鸟儿都休息了。而第二次作者是早晨去的,鸟儿都出来活动了。

  师:你说得对。所以作者说(指板书)

  生:(齐答)昨天眼睛骗了我。

  师:这个问题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答)明白了。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鸟的。课文哪几处具体写了鸟(板书:鸟)

  生:课文第12、13自然段具体写了鸟。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这两个自然段,同学们看看你最喜欢写鸟的哪句话。(指名读)

  师:你喜欢写鸟的哪个句子

  生:我喜欢“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可见鸟儿飞得很快,我们只能听见它们的声音,看见它们的影子掠过,我觉得这里写得非常美。

  师:(板书:到处鸟声,到处鸟影)说明这儿的鸟怎么样

  生:(生答)多。

  师:(板书:多)还有谁说说你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说明各种颜色的鸟到处都有,很多我没见过的。

  生:我补充一点,昆明冬天的时候会来很多海鸥,飞起来时就像拉起了一张巨大的白色的网;而这些鸟各种颜色都有,那飞起来就像拉起了一张彩色的巨网。

  师:你说得真好!那景色又美又壮观。

  (板书:叫 飞 扑)从这几个写鸟的动作的词来看,你们觉得鸟儿怎么样

  生甲:鸟儿在这里生活得非常幸福。

  生乙:鸟儿们很自由。

  生丙:它们很快乐。

  师:(板书:快乐)和榕树比较,作者对鸟儿采取了什么方法描写

  生:(齐答)动态描写。

  师:(板书:动态)作者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主要从声音、位置的变化和动作等方面进行动态描写。

  (播放录像:群鸟在大榕树上纷飞欢闹)

  [借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播放群鸟在大榕树上活动的录像,真实地再现了众鸟纷飞欢闹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觉得这儿鸟非常多,而且颜色很鲜艳。

  生乙:鸟儿飞起来的景象真壮观。

  生丙:鸟儿叫声悦耳,非常可爱。那只小画眉鸟真像个顽皮的孩子。

  生丁:鸟儿生活得很快乐,我也想变成一只鸟在那儿生活了。

  师:用一句话说,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生甲:这个地方十分美好。

  生乙:这个地方真是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

  师:你说得真棒。这就是第二个“鸟的天堂”的含义。那为什么第一个打引号

  生:第一个打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那株茂盛的大榕树。

  师:对,第一个“鸟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树,打上引号起强调作用。

  [学生开头提出的三个问题,在教师指导启发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至此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师:(出示文字投影片)看来同学们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里,让我们带着肯定和赞美的感情读读最后这句话。

  (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把这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吗

  生甲:总结全文。

  生乙:点题。

  生丙:点明中心。

  师:(指板书中三个问题)现在这几个问题同学们都懂了吗

  生:(点头)弄懂了。

  师:那好,我想请开始提出这几个问题的同学自己来回答。

  (生答)

  师:对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没有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体会到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师: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生:作者抓住榕树静止不动的特点进行了静态描写,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了动态描写。

  师:对,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最后,请同学们课后讨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下一节课我们再交流。

  [这一问提得好,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大榕树为什么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有利于深化认识。]

  附板书:

  鸟的天堂    昨天眼睛骗了“我”

  大   枝干不可计数  枝上生根

  榕树  茂盛  叶 多 密

  绿

  (静态)

  “鸟的天堂”  多  到处鸟声  到处鸟影

  鸟的天堂   鸟  快乐  叫 飞 扑

  (动态)

  总评:

  这是一节有教改新意的语文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了语言文字训练

  教师紧扣单元训练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句子反复推敲、品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如对中心句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了其含义后,最后还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重视“读”的训练,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评议,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不同要求的读书活动。

  二、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读书、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交流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课堂里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书声朗朗,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意见,各抒己见,讨论热烈。

  三、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采用变序教学法,从结尾段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精心地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优化了教学过程。

  四、恰当地运用了电教手段

  这节课有五次用到了电教手段,尤其是后两次(再现大榕树奇特的景观、众鸟纷飞欢闹的壮观景象)用得适时,恰到好处,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给学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语 文课 堂网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 文地址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

  3、通过朗读,想象,同作者一起感受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质疑激趣

  1、板书:

  鸟的天堂

  学生齐读题,再个别读题。

  说一说:

  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个课题的,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带着愉悦的心情读课题。因为天堂里很美,小鸟生活在天堂里很幸福)

  2、通过课前自学收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天堂的美或是小鸟的幸福生活。

  3、个别质疑,相机引出下环节。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读完后,针对疑惑同桌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同学间解决。

  2、建议由几名同学读课文。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可以多样。最后共同确定,因为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以由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

  3、带问题,听朗读:

  ⑴ 同学读的句子是否通顺,每个字的字音是否标准。

  ⑵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何不同?

  4、生字词巩固,针对问题,重点指导。如:

  枝干不可计数应接不暇拨等。

  5、解决问题:

  第一次:

  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二次:

  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动静态的细腻描写,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氛围

  1、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特别的地方──鸟的天堂。还知道了那里──有美丽的南国的树,自由快乐的鸟。

  (学生自由回答)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鸟的天堂看看,出发!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当你出发了,坐上了船,你的感觉会是怎样呢?

  3、个别谈感受,有感情朗读第一部分:

  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朗读,创设一种平静的氛围。

  4、从文字中,明确出发的时间──傍晚,为下文做好铺垫: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二、深入阅读,对比感受

  1、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

  ⑴ 在美妙的乐曲中,我们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反馈。

  教师相机板书:

  一株榕树

  ⑵ 这株榕树怎么样?划出描写榕树的句子读一读。

  感受美,体会心情。

  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再想象小鸟如果在这样的环境里,又会是怎样的?

  2、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

  ⑴ 快速朗读有关自然段:

  说说小鸟在这里是怎样生活的,从哪里可以感受到。

  ⑵ 研读第十二自然段:

  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鸟儿的活动)

  ⑶ 指名朗读第十三自然段:

  要求读出群鸟纷飞的欢快情形。

  联系文中句子,理解应接不暇,并用这个词说说话。

  ⑷ 感受写作手法:

  作者为什么特别写一只画眉鸟?你能理解画眉鸟的心情吗?

  (从一群写到一只,细致刻画。)

  三、提炼升华小结美

  1、师:巴金和朋友两次与鸟的天堂相约相会,第一次是在黄昏,看到的是一棵静悄悄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示他们看到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女生朗读7~8节,展示静态的美;男生朗读12~13节,展示动态的美。

  2、听大家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作者和朋友置身于鸟的天堂,感慨万千。文中什么地方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3、生齐读最后一句:

  昨天鸟的天堂啊!

  ⑴ 指导读好的确。

  ⑵ 这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⑶ 讨论引号的用法,理解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四、巧设情景创作美

  1、学到这里,对于鸟的天堂,大家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想说些什么呢?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抒发自己此时此刻的情感吧。

  2、师小结: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 篇6

  一、回顾课文:

  提问: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怎样的景物色?

  二、谈话导入: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没看到鸟,却看到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众鸟飞腾的热闹场面。课文中著名作家巴金向我们展示了一静一动截然不同的两幅画卷,你更欣赏哪一幅呢?你画出来了么?(画好的同学贴到黑板做为背景)

  三、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如今,鸟的天堂已成为我国著名景点之一,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之外,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呢?

  1.请学生汇报。

  2.老师出示,请学生读

  四、写解说词: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时,路过此处,写下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一文从而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在大力发展旅游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如果你就是一位导游词设计者,你能否根据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设计出不同人群的导游解说词呢?

  1,出示写作背景:

  情景一:一群来自广东南方旅行社的游客,来到了鸟的天堂,面对着这些榕树比较熟悉的游客,你开始讲解

  情景二:一天,旅行社安排你接待一个由东北人组成的旅游团。他们中的人大多数是第一次见到榕树,你该如何向他们介绍鸟的天堂?

  情景三:国际旅行团带来了一个由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外宾组成的旅游团,他们多数人是第一次到中国,你准别怎样讲解?

  2.请学生自己选一个感兴趣的情景设计导游词。

  3.写好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评选出组内最佳。

  4.推选组内最佳在班级汇报、师生共议(结合三种情景)。

  五.表演:

  你们的导游词可以说是各具特色,设计的都很精彩。然而耳听为虚,如果此刻你们就面对着各色旅客,你怎样发挥你导游的身份呢?

  1.出示评比标准

  (1)解说词能针对不同的游设计,繁简适度;

  (2)导游讲解态度和蔼、亲切、落落大方;

  (3)游客表现自然、主动询问。

  2.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表演

  3.练习后请小组上前表演。

  六.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案设计,注意从以下论念出发:

  1.成功地设计了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乐于接受口语交际这一颇感头疼的内容,也乐于参与其中。

  2.将所学与生活相联,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但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学生在情境中可以说跃跃欲试,但站起表述时还只是个别学生在动,使得参与面较小,全体互动不足。今后仍需致力于调动全体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 篇7

  一、教材分析:

  1思想内容:《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2语言表达:

  (1)准确传神,生动形象

  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如果去掉“似乎”变成写实,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2)节奏明快,情深意厚

  《鸟的天堂》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又较多运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腾的景象。

  在感情上,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如在划船途中“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写景抒发心的愉快。当没看到鸟后失望、迷惑“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明写想法暗写心情。当被大榕树生命力所倾倒和被群鸟的欢乐所感染时,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那歌声真好听”前面的间接抒情对后面的直接抒情又给予衬托铺垫,使结尾的抒情显得异常强烈,震撼人心,结尾如豹尾般有力:“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3)欲扬先抑,气韵贯通

  文贵曲忌直,本文围绕作者的思想变化,欲扬先抑。先写第一次看到是几株大榕树的错觉,先抑,后写真是一株大榕树,后扬;先写没有看到鸟的遗撼,又抑,后又突出写群鸟嬉戏的场面,再扬。证实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前后对比,波澜起伏,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全文读之自然流畅,诵之琅琅上口,归功于文章的气韵贯通,写动态的第一段,作者用两个表时间的名词“起初”“后来”,用两个写拍手的短句,连起了由静寂到有鸟,再到鸟开始飞起,最后到处是鸟,各具情态的整个场面变化过程。下面的一段,则体现了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的连通:由“眼睛应接不暇”的概写,到“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再到一只画眉鸟的细写,连贯流畅,紧凑而又有变化。

  《鸟的天堂》一文,自然朴素而又细致周密,看似平常中,显示作者娴熟的技巧,奏响一曲自然与生命的赞歌。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知领域: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2学生未知领域:大榕树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3学生难知领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难点。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14个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容,感受课文中描写:“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

  录像,有关资料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走近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天堂)你印象中,什么样的地方是天堂?

  2(板书“鸟的”补充完整板书):在你心中你觉得怎样的地方才能称得上“鸟的天堂”?

  (从课题入手,谈话激发兴趣,为感受大榕树的茂盛和美丽做好铺垫)3教师讲神话传说引入(传说略)。(带着你们的想象再读课题。)

  (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神话故事,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氛围,引入新课)

  4认读生字词,读准三个新字和三个多音字(一簇簇、不计其数、树梢、做巢、应接不暇、兴奋)(检查预习情况)

  5结合预习,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如有难度提示两次分别看到了什么?)

  (课标要求中段要学会默读,在四年级要求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容,也是检验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通过这种检查方式进行促进预习的养成。)

  引:这是怎样的一棵榕树啊?让我们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这株大榕树。

  (二)学习“榕树”,品味写法

  1(指名读1-9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一株怎样的榕树?(边交流边板书)(部分学习中继续进行整体感知训练,同时也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快速分析文字信息的能力)

  2当作者清楚的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小结: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什么来了?(体会句子:这美丽的南国的树!)3作者是怎样把榕树这些特点写出来的?默读课文5-8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体会。可以动笔标注出来。(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词语写在旁边)

  (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批注的习惯和能力)

  4交流感悟、体会,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

  (1)大榕树的“大”,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从文本具体的语句中感悟体验出大榕树独木成林的奇特。)

  (2)指名朗读

  引:让我们再次走近这株大榕树,引读:“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作者还怎样写榕树的特点?

  (3)大榕树的“茂盛”、“富有生命力”,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再读你划出来的这些句子,感受大榕树的活力。

  重点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1去掉“似乎”行不行?

  2再读这句,你有什么疑问?(交流中指导朗读)。

  (课标在中年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榕树”部分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抓住重点句子,通过不同方法训练学生的体会感悟能力)

  (4)播放视频课件:美丽的大榕树(学生观看,教师配乐朗读5-8自然段)

  (5)有感情的朗读第8自然段,指导交流背诵。(再次播放视频课件)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截取播放鸟的天堂视频资料,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再现文字描写的生动,图文结合加深印象激发兴趣。)

  (三)练笔迁移,引向学习“鸟”

  谈话引入:(略)1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这么美丽的南国的大榕树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呢?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们的话。(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稍后交流。

  (在阅读理解,感悟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后再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进行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转化训练,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课件播放:,众鸟齐鸣的景象(配乐鸟鸣声)。

  问: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交流)3小结,

  结束: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现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生命之美的?请同学们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再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2说说学习大榕树方法和收获。

  (复习回顾,再次强化,明确学法,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法迁移,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体验

  引:天堂里的鸟儿生活得怎样呢?

  1学生默读课文描写“鸟”的这一部分,边读边划边想,读完以后,想一想,说说你有哪些体会收获?

  2读12、13自然段,这里的鸟儿怎样?(读中品味用词准确生动,读中升华,读中领悟表达方法。)

  (1)鸟“多”(数量多、种类多)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鸟儿欢快自由,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2)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群鸟盘旋飞舞,婉转啼鸣,欢快自由的场景,把这幅图景深深地留在自己的脑海中。

  (3)再读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这部分学习主要采用放手的方式让学生运用第一课时的方法进行自学,在交流时检测学习效果,实现“授之以渔”的目的。)

  (4)扮演角色,想象说话。

  (那只画眉鸟站在小枝上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些什么?)

  (5)感情朗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6)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你想对这些鸟儿说些什么?

  (7)指导朗读。

  (通过两次说话练习,既让学生在表达中展现语言文字训练的自然,又能够考察学生对文章学习的感悟,渗透情感教育,是一举三得的好策略。)

  (三)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两个“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吗?)(加深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鼓励探索。

  1能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么美的地方吗?2生自由发言。

  3比较榕树的静默与鸟的活动,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所以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过程中就要认真的凭借教材这个例子逐步渗透怎样写的方法。)

  (五)作业菜单:(第一题必做,二、三、四选作)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课文的倒数第三自然段描写了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热闹景象。请你回忆一下生活中遇到过的热闹场面,选择一个写下来。

  4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补充资料:人们最近前往“小鸟天堂”观鸟,却颇感失望,绕小岛两圈,没有见到小鸟群飞的盛景。据当地人介绍,由于小鸟生存的生态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即小鸟周边被开发,原有的农田、水塘被破坏,环绕小岛的天马河的水质遭到污染,小鸟不断地飞到其他地方觅食,不再回来,护鸟措施也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板书: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 篇8

  昨天,我和学生一起走进了巴金写的《鸟的天堂》。上完课后,总觉得还是不甚满意。哎!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课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树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文中的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表达感情细腻。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

  在设计本课时,我紧紧围绕“鸟的天堂为何能成为鸟的天堂?”让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分别学习了大榕树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鸟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最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朗读,品读,美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有意注重学生的朗读,但朗读指导方面仍需加强。读后的指导除了字音、节奏、重音的点拨指导,还有感情的浸润启发学生各自朗读,点名朗读的时候,感情都是比较细腻丰富的,非常的声情并茂。但是当由自由读变成齐读的时候,学生常常容易拖泥带水,感情流失,吐字拖音。而且我的示范朗读也比较少,这是今后在朗读指导中应该注意的。

  教学语言规范性、简约性也急待增强。不管是在讲解重难点,还是在总结归纳评价中,我发现自己的语言稍显罗嗦,有时候也不够规范,这是今后需要逐步解决的。

  以上是我对教学《鸟的天堂》结合前面两课教学的一个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争取不断进步。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 篇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教学方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书:鸟的天堂)

  3、读题、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大屏幕出示句子)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 篇10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景象。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3、感受南国风光的美丽及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自由快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两次见到了不同的情景。谁能具体地来说一说。

  学生答。

  (师板书:树鸟)

  2、谁见过大树?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见到过的大树。

  (高大的,参天的,几个人抱不过来的……)

  3、这样的大树,或者比这更大的树,你还想看吗?

  (播放课件,展示)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你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大树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大树的?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大树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读。

  3、交流:

  全身心地看,赞美地看,惊讶地看,疑惑地看……

  说理由时,就势读相关的语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作者是这样看大树的,那他又是怎样写大树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树的大?并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体会。

  2、学生品读。

  3、反馈:

  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并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1、请你再读读第二段: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把它划下来,反复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出示:

  ⑴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着重理解体悟“一簇”、“堆”、“另一簇”、“一点儿缝隙”把这棵大榕数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写出来了。

  ⑵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颤动”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颤动”是怎样的动?

  (抖动的、发抖的。)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抄读板书纲要,来加深了解文意,培养正确、端正书写的良好习惯。

  2、了解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品悟文章语言表达的精妙。

  3、通过与大榕树的亲密接触,使学生能乐于去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鸟的天堂》这篇文章。在学之前,我们来做一个竞猜游戏。(板书:巴金、娄益超),这里有两个名字,其中有一个是课文作者的名字,有一个是我的名字,请你们猜一下哪个是我的名字,哪个是文章作者的名字,并谈谈你的依据。

  一、检查预习,感知大意。

  1、板书课题

  (1)、来,跟我一起来端端正正地书写一下“天堂”(读)

  (2)、同学们,你们刚才在写着“天堂”、读着“天堂”的时候,脑海里都想到到了什么?

  (3)、师补充完整课题,并小结学生的发言:对鸟儿来说,鸟的“天堂”便是那快乐的、无忧无虑的、自由自在的……地方。

  (4)、齐读课题:强调这是“鸟儿们”的天堂,别人不许打扰;强调这是天堂!

  2、师:课文预习了吗?书都读了几遍?下面我要检查检查你们预习的情况。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板书:第一次 第二次)

  (2)、第一次是什么时候经过的',第二次是什么时候经过的?(板书:傍晚 早晨)

  (3)、第一次经过时,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板书:榕树:大 枝叶繁茂)

  (4)、第二次经过时,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板书:鸟:多 应接不暇)

  3、将黑板上的板书工工整整地抄到练习本上。

  二、品读“大榕树”部分,感悟榕树,品悟语言。

  1、 这节课我们先来看看这棵榕树。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5——9自然段,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样把榕树的大、枝叶繁茂写具体的?

  2、学生朗读思考。

  3、交流

  ▲榕树之大

  (一)

  ①、师出示:(出示课件)是一棵大树。

  a、你会怎么读这句话?

  b、指名学生读。

  c、哪一种读法最合理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想。(到底是突出“一”,还是“大”呢?——由于前文是描写“我”跟朋友争论是“许多棵”、“两棵”还是“一棵”,此处又是紧接着前文描写的,所以应该强调的是“一棵”。)

  d、齐读。

  (二)

  ▲枝叶繁茂

  ①、同学们,“枝叶繁茂”更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这个词语还有一种说法,谁知道?(枝繁叶茂)

  ②、“繁”是什么意思?(多)“枝繁”就是——(树枝很多。)“茂”就是——?那叶茂呢?

  ③、课文哪里写出了“枝繁”? 哪里写出了“叶茂”?

  ④、随机出示: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a、同学们,读读这个句子,我们读着读着这棵榕树之大就呼之欲出了。

  师生交流:(预设)

  b、给“数不清”换个词语。

  c、(出示课件)教师简介“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中“根”是气根。

  ⑤、继续交流: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d、(预设)若学生一时体会不出,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师1:同学们,一部分树枝就像一棵大树了。我们试想一下,这棵榕树有多少丫枝呀?(“数不清”。文中已提到。)整棵大榕树该得用多少棵大树来比拟啊!

  师2:我们给“斜躺”找个反义词?(直立)

  就占地面积而言,“斜躺”与“直立”有什么不同?

  其实,如若只是为了体现榕树之大,一个“斜”就够了,为什么还要加一个“躺”呢?“躺”一般是形容什么?那怎么理解“斜躺”?(板书:静→动)

  (三)

  ⑥、课文中,哪里写出了“叶茂”?

  随机出示: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⑦、簇是什么意思?我们形容树叶一般用“一树叶”? (片) 可这里却用了“簇”,也难怪会“不留一点缝隙”。

  ⑧、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⑨、同学们,榕树展示生命力,除了展示“叶茂”之外,还展示什么呢?(绿色→生机勃勃)

  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绿色一般象征什么的呢?(希望、生命、健康、和平…)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啊!在这里,当作者看到满树的翠绿之时,又联想到什么呢?指导朗读。

  小结:同学们,榕树之大、枝叶之繁茂、生命力之强盛,是作者和我们以前所未见过的。难怪他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读)

  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当我们真正来到这棵大榕树前看清它的真面目时,脱口而出的会是哪些词语,哪些语句呢?(出示图片)

  四、总结

  1、同学们,人们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榕树却是“独木成林”。如此一棵榕树,作者第一次经过时却看不到一棵鸟的影子,不免让人觉得遗憾万分,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课件出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的影子!(读)

  2、其实啊,鸟的天堂里真的是没有一只鸟的影子吗?不是的,我们下节课去看看百鸟翻飞、众鸟雀跃的场面吧。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 篇12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 初读语文,理线索。

  叶圣陶在读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 引导质疑,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 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 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 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 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三、 主动探究,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出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1、 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 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 这儿气候温暧,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

  ③ 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 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列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四、 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生会搜集,学会运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请你热气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 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 学会解说词,练习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这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 学做导游,练交际。这是继写解说词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当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时,学生兴趣盎然,气氛热烈。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 篇13

  一、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两个词。

  二、多音字组词。

  三、按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

  展示 裂缝 颤动 陆续 留恋 茂盛

  1.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2.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细缝。

  3.不忍舍弃或离开。

  4.清楚地摆出来让人欣赏,明显表现出来使人知道。

  5.植物长得多而茁壮。

  6.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四、缩句。

  1.太阳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

  2.我们在河边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小船。

  3.我回头看见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 。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_ ,而是________ 。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_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 。(把序号填在横线上。)①对大榕树的称呼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答案:

  一、捎(捎去)(捎东西);梢(树梢)(眉梢);假(放假)(假装);暇(应接不暇)(空暇);暖(温暖)(暖和);缓(缓和)(缓慢);泼(泼水)(瓢泼);拨(拨款)(拨动)

  二、

  三、1.陆续2.裂逢3.留恋4.展示5.茂盛6.颤动

  四、1.太阳留下红霞。2.我们发现了小船。3.我看见榕树。

  五、1.到处(chù);应(yìng)接不暇;兴(xīng)奋;划(huá)去

  2.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3.(1)多欢快。(2)鸟的天堂一棵榕树(3)①;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精选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