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篇1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雨花外国语小学 石莉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5、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个场面。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壮观场面。
2、仿写片断——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么样?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理解“销烟”:销毁鸦片)
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一定要记住。
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许多。谁来介绍一下?
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赚取白银。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能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本文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明确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真正走进课文,无法真正领会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和林则徐的形象,所以这一环节比一般课文的处理要细些。】
过渡:大家想看看这大快人心的一幕吗?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九世纪的虎门,去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
观看视频,说说自己的想法。
2、过渡:你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先过生字关)
出示生字词:历史 值得 虎门寨 盐巴
销毁 响彻 二百多万斤 欺侮
收缴 一担 锅 烟渣 卷进
咆哮 嚣张
(1)自由读、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2)找多音字:担(dān dàn)、卷(juǎn juàn)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4、交流:
(1)2—5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2)开头、结尾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分别找一个词概括:值得纪念、伟大壮举。(板书:伟大壮举)
(3)重点理解“伟大壮举”。(师:“举”是举动、行为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伟大壮举”呢?相信你弄懂了“壮”的意思就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出示词条,选义项,释词。)(出示:给“壮”选择正确解释:a健壮有力;b伟大、有气魄;c增加勇气或力量;d中国少数民族。)
三、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
1、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 (相机板书:壮观、隆重)
△“这一天……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1)天还是那样的天,海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不同往日,将要发生一件大事——销烟,令人高兴)(讲述:其实景物本身并没有变化,但它们却会因人们的心情而显得与往日不同。风吹得小树哗哗地响,伤心透顶的人会说“小树哭了”,心情愉快的人会说“小树笑了”“小树在唱歌”,而遇到困难受到打击的人会说“小树啊小树,连你也来嘲笑我”。简简单单的一句环境描写也能揭示人们的心情,这就是环境描写的魅力。)(板书:环境描写)
(2)指导朗读:突出“分外壮丽”、心情高兴。
△“一大早从各地赶来的男男女女……挤得水泄不通。”
(1)哪里看出人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水泄不通”)(板书:人物描写)
(2)你还有什么词可以用来形容人多的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人空巷、门庭若市……)
(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
(4)指导朗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外国商人。”
(1)“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事件重大,场面隆重)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
交流: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3)指导朗读:突出隆重、庄严。
3、小结:同学们,课文第2自然段用短短的三句话由远而近地为我们描绘了销烟现场的壮观场面。看似可有可无的环境描写却预示了有一件大事将要发生,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将要发生,一件震惊全国震惊全世界的大事将要发生;而对于众多人物的描写,则直接揭示了饱受鸦片之害的中国人强烈的禁烟愿望和愉快的心情;这庄严隆重的场面也在告诉那些外国不法商人和他们的政府,中国人禁烟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再一次感受一下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画面。
四、学习方法,仿写片断
【教参云:“本文记叙有序,重点突出,场面烘托描写到位,语言精练,生动形象,无论从内容方面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是一篇好教材。”既然是好教材,就要用好。文章第二节主要是静态的场面描写,而具体的销烟过程为动态的场面描写。故本文的场面练笔至少可以从动静两方面进行。对静态的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认识不到其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作文时又常常把它当做增加篇幅的手段,所以较之于直接揭示文章主旨的场面描写,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反倒成了教学的难点,故第二节的教学花些大力气是值得的,这就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不要以为语文课程内容的构建只能与“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的突出的内容”挂钩。就本课而言,就是不要以为只有动态的销烟过程的部分才可以设置仿写。】
1、在我们的校园中,像这样许多人聚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也有很多,你留心观察了吗?(开学典礼、六一庆祝大会、元旦义卖活动……)
2、出示照片(元旦义卖),回忆当时的场景。
3、你能把这个热闹的场面写下来吗?(指导方法)
(1)环境描写:天气、搬桌子、摆放物品、布置展板、张贴标语
(2)人物描写:志愿者、购物者
4、练写片断。
5、交流、评议。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并初步学会了这种描写场面的方法。那么林则徐是怎么销烟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7 虎门销烟
伟大壮举 壮观 隆重 场面描写 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篇2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抓住文章关键词句,理解、体会。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虎门销烟》。(幻灯片1)(齐读课题):通过预习,你们已经知道虎门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了吗?(广东省东莞市);“销”是什么意思?(销毁);这里的“烟”你知道指什么吗?(鸦片);你了解鸦片吗?(幻灯片23456)。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情景吧。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想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幻灯片7)
读完生字词后学生齐读课文,如果有读错字音的老师及时纠正。
二、精读感悟
1过渡:说到虎门销烟这件事,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往常有什么不同?
(1)自由读,指名说,理解“分外壮丽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说明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
为什么会这样呢?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和隆重。
3、学习第三自然段
理解“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震惊中外”
(说明仪式很隆重。)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销烟的场面,在表示销烟顺序的词语下面加“· ”,在表示销烟动作的词语下面加“波浪线--”。
(2)指名汇报(先—再—然后)(撒—抛—倒)
出示课件(幻灯片8)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销烟经过吗?(试述用上先-再-然后)
(4)你能用先-再-然后再说一句话吗?
师:看着鸦片在销烟池里咕嘟咕嘟的冒着泡,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习第4自然段
师:现在,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们有什么表现?
指导朗读。(学生模仿老百姓)
5、学习第5自然段
师范读,找出有关数字多读两遍。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什么?
( 说明销毁的鸦片数量多。)
过渡:此时,我们已经充分地了解了鸦片的危害,非禁不可、非销不可,林则徐销得好、销得对,可谓大顺民心、大快人心。
6、学习第6自然段
齐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
一举两得:打击了外国的侵略,表明了中国的不可欺侮。
7、小结:
虎门销烟让外国人明白中国人禁烟的决心,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虎门销烟将永远载入中国的史册,它是中华雄狮觉醒的标志!让我们铭记这一幕,牢记这一天 ----- 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 (齐读第一自然段)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把这一幕雕刻在了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出示幻灯片12)
三、练习(幻灯片13)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运用“四导四自”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在自我发展中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凭借文本的语言走进文本的内容,把语言文字承载的内容具体到一幅幅人物场景、事物场景、虚拟场景、心灵场景,并通过具体物质及想象、联想让一幅幅场景在大脑中活化、重组。在这个过程中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和奥妙,探究、模仿、建构语言的运用形式(表达层面),探究作者剪裁内容、组织材料的方式,并能把这种感性触摸内化为心理经验,形成言语和语言运用心智。抓住“壮举”这个关键词,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升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通过语言文字还原和活化虎门销烟的现场,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情绪经验,更深层次地体味“壮举”的意义,最终“水到渠成”。通过感性触摸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妙,形成特有的语言和表达心智。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洋人的近两百万箱鸦片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2、积累四字词语:敲锣打鼓、震耳欲聋、水泄不通、恭恭敬敬、垂手恭听等,习得遣词造句之奥。
3、体会销烟前的沸腾场面,引导学生练习写一个节日的有趣的场面,丰盈谋篇心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
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上下五千年,灿烂辉煌,但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有屈辱,有磨难,更有不屈不挠的战争,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虎门销烟》,跟随民族英雄林则徐,去感受虎门销烟的壮观吧!
二、复习巩固四字词语。
1、齐读词语,注意生字。
2、带入文章读课文。
三、浓缩课文,抓住文眼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句话能表现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导定向)
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出示)
2、“这”指的是什么?(虎门销烟)
3、这句话告诉我们虎门销烟是什么?(板书:壮举)壮在字典里有三个意思:
a、健壮有力 b、伟大、有气魄 c、增加勇气或力量
轻声读一读,再联系课文,你认为“壮举”的壮是哪种意思?壮举就是伟大、有气魄的举动。根据意思给另外两种解释组词。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壮举,让我们试着用读书的方法来解决。(导定向)
四、还原场景,精读感悟
(一)、再现城门前场景,体会沸腾
1、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走进1839年6月的广州城,城门边上张贴着一张大布告,快去瞧瞧吧!(张贴布告)
师:孩子,布告里写的是什么呀?谁能更大声地宣布这个好消息。
指名读布告
师: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怎么样?(生自由回答)
2、广州城的百姓们,听了消息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快速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1)指名学生读这段话。
(2)思考:这段话中分别描写了几种人的表现?从人物的那几个方面描写的?
3、反馈学习情况
(1)、文中写了三种人的表现(老年人、青年人、孩子)
(2)、分别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
师:同学们你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高兴、喜悦、兴奋)
(3)分角色朗读句子,有学生点评,进行挑战朗读。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读中悟出情感,让学生自评进行挑战,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又锻炼了学生能力,体现了自激励教学模式。)
(二)再现广州城场景,感悟热闹
1、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仿佛走进了沸腾的广州城,6月3日的广州城会怎样?在老师的朗读中,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导定向)
(出示)6月3日那天,(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耍着狮子舞着龙;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串串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从(四面八方)向虎门滩涌去。
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边听边分别用——画出看到的,用 画出听到的。
(设计理念: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指名回答问题。
师: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多)从哪些词中你感受到了?(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3、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当时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激动、兴奋)指导朗读出这样的语气。
(设计理念:“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三)再现销烟现场场景,理解壮举
1、师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热闹、壮观,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那么销毁鸦片时的场面又是怎样壮观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导运作、自运作)
出示学习要求:
(1)熟读4、5自然段。
(2)思考:林则徐使用什么样的办法来销烟的,总共分几步?
(3)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几步的先后顺序。
(3)你能用这几个词说一句话吗?
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进行点拨。
(设计理念:本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进行自调节,学以致用,及时迁移,在运用中理解语言,巩固语言,发展思维)
2、那么老百姓看见销烟这么井然有序的进行反映怎样呢?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人民的心情?(欢呼雀跃)。
3、同学们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播放视频)
4、再现活动场面,进入心灵场景,升华“善”之情感。
假如你是在场的中国人,看到这样的场面,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自豪、激动、兴奋)假如你是在场的鸦片贩子们,你又有什么感受呢?(震惊、害怕、敬畏)从哪体会到的?读第六自然段(出示)
师:是谁让趾高气扬的外国商人垂手恭听,连声称是?(林则徐)林大人是怎么说的呢?(出示句子)指名朗读。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师总结:是啊!这些鸦片商都是惟利是图的资本家、不择手段的侵略者。他们打着平等经商的旗号,把无数的鸦片运到中国,牟取暴利,他们想让我们中国人成为他们的奴仆和挣钱的机器。林则徐邀请他们来观看这次销烟,就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向他们发出警告,也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指导朗读出义正言辞、慷慨激昂的语气)。
(设计理念:使学生在老师的导调节中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5、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吧!(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激情总结,活用中积累词语,丰盈语言必智,再次升华“善”之情感。
1、总结:同学们,为了庆祝虎门销烟,人们(成群结队)、(敲锣打鼓),为了目睹虎门销烟,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看到害人无数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着卷走了,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这就是(虎门销烟的壮举)。面对威风凛凛的林大人,外国商人(恭恭敬敬)、(躬身弯腰)、(以示敬畏),聆听林大人义正严词的宣告,外国商人(垂首恭听)、(连身称是),这就是(虎门销烟的壮举)。同学们,虎门销烟,销的仅仅是外国人的鸦片吗?赢的仅仅是中国人的白银吗?它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这就是(虎门销烟的壮举)。
2、点题:让我们永记这一天——( ),铭记这一英雄——( ),牢记这一壮举——( )。
3、让我们带着对这一壮举的自豪之情,对林则徐大人的敬佩之情,齐读这段话。
板书设计:
长中国人志气
人山人海 水泄不通
27、虎门销烟 壮举
躬身弯腰 垂手恭听
灭外国人威风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篇5
之二
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 施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细读课文
3、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板书:值得纪念)
(4)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2、细读第六自然段
(1)自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有关词语。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板书:打击嚣张气焰,表明不可欺侮)
(3)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
(4)讨论:
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
(4)齐读第二自然段。
一和六自然段由于时间关系,可在第一课时就教完,不必放入第二课时。
4、细读第3~5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说说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
①学习第一至三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
齐读这三句话。
指名说说读了这三句话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学习第四、五句。
指名读第四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硝烟是分几步进行的。
③有感情地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
(2)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
(3)细读第五自然段。
①指读第五自然段。
②硝烟持续了二十三天说明了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明了什么?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③想象在中国人民强大的硝烟气势面前,外国侵略者垂头丧气的样子。
④指导读课文。
5、再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1、6自然段。
这部分说话训练可在学习相应自然段时在老师指导下就完成,不必放入第3课时。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句子,体会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二、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是怎样一步一步把意思说清楚的?
2、讨论上述思考题。
出示:值得纪念的日子→海滩轰动的场面→硝烟开始→百姓欢呼→硝烟结果→伟大意义
3、指导复述。
(1)四人小组练习复述。
(2)指名到讲台前复述。
(要求尽可能用上书上的有关词语)
三、练习说话,写话
1、出示幻灯文字。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把把生石灰倒下去。
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板书:撒盐抛烟倒石灰)
课文中用什么词把三事件连起来?(板书:先……再……然后……)
3、小结
有时候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必须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
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用上面的词练习说话。
5、练习写话。
板书:
2 虎门硝烟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打击 嚣张气焰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表明 不可欺侮
震惊中外 伟大壮举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虎门销烟》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旨在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是按故事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到五自然段具体记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销烟场面;第六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在叙事过程中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也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积极获取资料,阅读语言材料,品味语言文字,整体感知,自主感悟,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
教学难点: 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有几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图片展示开国大典、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为什么值得纪念呢?(这些日子不同寻常,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1839年6月3日也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广州虎门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板书课题 7、虎门销烟)
二、明史激情
1、了解历史背景。
19世纪初期,古老的中国在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下已日趋衰落,而同时期的欧美列强经济发展迅速。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企图用特殊的贸易——走私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获取一本万利的不义之财。(出现英走私鸦片图片)
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了解英帝国走私鸦片对旧中国的危害。
鸦片的大量走私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出现吸食鸦片图片)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大量吸食鸦片使大量白银外流;中国人失去劳动力,军队失去战斗力。
(过渡:鸦片该不该销毁?)
三、概览全文:
1、齐读第6自然段:
(1)作者认为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这一段中找出一个词语。(伟大壮举)
(2)理解伟大壮举的意思。(指伟大的举动。)
2、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过渡: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到这是一个伟大壮举呢?)
四、精读全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销烟前的虎门寨与平常有什么不同?
(2)交流:。
(一方面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有老百姓、文武官员和外国商人。另一方面隆重。“分外壮丽”“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相机理解“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
(4)小结: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显示了虎门销烟的“壮”。( 5 ) 指导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是把描写人多、场面壮的词语读好。)
2、学习第三、四段
(1)学生自读:找出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谈谈体会。
a、(“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 禁烟的强烈愿望,“一声令下”说明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这一事件的“壮”) 相机理解“群情沸腾”
b、指导朗读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显示出“壮”。
(2)找出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思考:销烟分为几步?找出表示销烟先后顺序的词语。
a、交流:(撒盐巴 抛鸦片 倒石灰;先——再——然后——)
b、读读这些句子。
c、介绍销烟的具体方法:从前是将鸦片拌上桐油架锅燃烧,费时且不彻底,巨量鸦片难用此法,林则徐到民间讨教,知道鸦片最怕盐卤和石灰,因而特别设计,在虎门海滩高地挖了两个纵横各15丈的大池,(图片再现)池底平铺石板,由沟道放水入池,然后撒入盐卤,投入切开的烟土浸泡半日,再投入生石灰,池内立即沸腾,烟土变成滓池,不能再合成膏。待海水退潮,启放涵洞,使销毁的鸦片随潮入海。
d、复述销烟方法。
(3)找出销烟时老百姓强烈反映的句子?谈谈你的看法。
a、(“跳哇”“叫哇”可见销烟大快人心;“成千上万”“欢呼声”销烟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b、指导读出百姓欢天喜地的壮观场面和撼人的力量。
3、齐读第五段:从哪里体现出“壮”?(销烟时间长、“持续23天”;数量多“二百多万斤”。)
4、观看录象:感受壮观的销烟场面。
五、升华情感
1、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值得纪念的伟大壮举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图片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关虎门销烟的浮雕。)
2、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然而今天,美丽的罂粟花依然妖娆地开放在世界的一些角落里(图片展示)它用自己绚丽的身姿吸引着一些意志薄弱的人,使他们又身陷毒品不能自拔,害人害几害国,你有什么想法?(图片出示毒品危害图)
六、说话练习
虎门销烟虽然已经过去了,那壮观的一幕依然催人奋进,再联系我们现实生活,面对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七、拓展积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做人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孙中山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板书:
销烟前 场面壮观
1
虎门销烟 销烟时 仪式隆重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伟大壮举)
销烟后 销毁量多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篇7
之三
作者:语文教研组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
1、揭题。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质疑。
(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以学定教)
(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
(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
2、细读第六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
3、研读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
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
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
(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
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思考:分几步硝烟的?硝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一、六节。
四、迁移内外,读说结合
1、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背梁……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课文用什么词三件事连起来的?(板书:先……再……然后……)
3、小结:有时我们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
5、练习说话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篇8
许贵华,安徽省六安市解放路小学高级教师,多次参加区、市级教坛新星大赛,裕安区小语会理事,省级骨干教师。曾获安徽省首届文学艺术作品大赛成人组一等奖,全国中小学教师第四届范文写作大赛二等奖,六安市优质课大赛第一名。多次获裕安区“师德标兵”称号。先后参与解放路小学两个国家级课题的研究。目前,正在就学生经典诵读与现代文阅读相互促进方面做有益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初读感知,理清脉络,尝试复述课文。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板书学生尝试复述课文。
难点: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简介林则徐
1、2003年,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刚刚当选新一届中央政府总理的用两句诗来表达他为国为民的理想与信念,获得了中外记者们热烈的掌声,也让电视机前更多的老百姓感动不已。哪两句诗,请看
2、课件出示诗句
师简单讲解诗句意思,引导学生谈谈对诗句作者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了解。
3、板书课题,释题。
销:销毁、烧毁。
烟:鸦片,俗称大烟。
销烟:就是把鸦片销毁。
虎门:广东省东莞市。
二、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1、播放电影《林则徐》虎门销烟视频片段。
2、提问:你看到在虎门销烟过程中最高兴的人是谁?
3、提问:看过虎门销烟视频片段,你有什么感受?
4、学生带着感受读课文。
三、出示“自学导读单”,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一)出示::自学导读单
1、简单了解林则徐生平。
2、了解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背景。
3、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按虎门销烟的时间、过程、意义把课文分成三段。
5、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壮”字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6、参加虎门销烟人数众多,文章为什么没有描写人物语言?
7、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同位之间或前后位之间交流自学收获
四、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板书
1、出示课件,学生读词语,师生共同交流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师生交流分段。
3、师生交流虎门销烟的过程。
抓住虎门销烟是怎样的大场面。
‚抓住销烟三个步骤(总结板书,力求为学生复述课文提供线索)。
五、学生根据板书内容练习复述课文。
六、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七、小结
刚才同学们讨论了在整个销烟过程中最高兴的人是老百姓。这就是中华民族能够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翻开我们民族的史册,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时刻,总有像林则徐一样的民族英雄,更有千千万万个普通的老百姓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的英雄业绩,他们的英雄形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课件
八、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上网搜一搜中华之民族英雄有哪些?
3、练习用“先……再……然后……”造句。
九、板书设计(略)
设计反思:
《虎门销烟》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共6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在叙事的过程中,作者不惜笔墨描述了老百姓的强烈反响,显示出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以及崇高的爱国情怀。
秉持有效教学先学后教理念,课前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帮助学生预习的《导学单》,层层递进,从文章的背景链接、生字词的学习、段落层次、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第一课时特点,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围绕这三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有效导入。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文章描述的是170年前的历史事件。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的导入是由“虎”字,由“老虎发威”的俗话入手,联系正在发生的举国关注的中日钓鱼岛事件,这样触动了学生的兴趣,又把历史与现实统一在爱国主题之下,使一上课,课堂就荡漾着崇高的爱国情。
二、以学生情感变化为线索,有效安排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朗读。
在设计中围绕爱国这一情感主题,安排学生经历两组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一怒一喜,一悲一壮。
悲: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感受鸦片让许多家庭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怒: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我们的人民竟被列强蔑视为“东亚病夫”而饱受屈辱,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的强烈愤恨。
喜:看到鸦片被彻底销毁,全体中国人发自内心的喜悦、激动。
壮:通过虎门销烟这个大事件,体会出中国人民的力量、意志、壮烈豪迈的爱国情感。
三、在情境中寻找与学生有效交流、有效讨论的话题。
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如果没有一个统一、有趣的话题,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课时交流话题紧紧围绕“在整个销烟过程中谁最高兴”展开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是文章内容与思想的高度统一。学生也乐于回答这样的问题:老百姓最高兴、林则徐最高兴、文武官员都高兴(所有中国人都高兴)。教师因势利导,那我们就通过读课文表达中国人的高兴。在此基础上话锋一转,仅仅读出中国人的高兴就行了吗?引导学生探究还要读出一个“壮”字,读出中国人 的气势、力量,崇高的爱国情。加上课堂采访的灵活方式,调动了学生交流讨论的兴趣。
四、总结课文方式独特
以古体诗的形式总结课文,我已经坚持了十年。中国是诗歌王国,我们也提倡学生多读一点经典,但是现实中,我感觉学生对经典依然有距离感。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把课文改编成古体诗,与传统经典建立某种联系,提高了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诗句更便于朗读和记忆,它高度的概括力,反过来又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两者相得益彰。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基本体现了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追求,那就是关注学生情感、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学习兴趣、强调教师的亲和力。总之一句话---追求原生态的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篇9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国社会以此为分水岭,结束了泱泱大国的天朝梦,逐步跨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了最黑暗的历史进程。这段历史进程成为了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痛,但在这段进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来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则成了现代中国人的宝贵财富。
学习《虎门销烟》,最为重要是通过感受、体会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情感、行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呢?显然,空喊口号、空有热情、空去景仰都不是爱国主义教育,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应是使学生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思考:今天,我们要怎么做才最有益于咱们这个国家。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入大量的历史资料与现代事件,结合学习课文时学生对课文情感内涵的把握,努力使学生明白真正的爱国需要我们认清自己,踏实努力,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其策略为以读激情、以读促思、以读促写,做到内化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将工具性和其承载的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
1、以读激情。如第四、第五自然段的教学,我主要通过有效地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课文第五自然段,以雄健的笔触描绘了虎门销烟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一层层激发学生情感,如你的朗读似潺潺溪水,你的朗读似奔腾江河,你的朗读似咆哮大海,最终促进了学生情感的爆发,真切地体会销烟之壮――壮我民心,壮我国威。又如课文第四自然段,细腻地描绘了老百姓在销烟后的`激动喜悦之情,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百姓的喜悦之情,我引入鸦片对人体、对民众伤害的资料,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做到了读有味、读有情、读有思。
2、以读促思。这一教学策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本的读,二是对补充文本的读,我认为第二种读如能建构在第一种读的基础上,将是相得益彰,互有裨益的,而非是所谓的脱离文本,主次不分。下面谈对文本的读。以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为例,课文详细地描述了销烟时来的各种人等,且每一人等皆以自己独有面目出现,这就非常值得引发学生思考:他们这些人为什么会有如此面目。如百姓为何闻讯赶来,官员何以身着朝服,外国商人何以面对中国百姓?这些问题的思索,必然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进而体会虎门销烟的非凡意义。再谈对补充文本的读。我们需要承认的是,思考需要翅膀,语文阅读的思考更需要翅膀,翅膀在何处?――教师补充的恰当的课外文本。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必须替学生接好飞翔的翅膀。本课教学末,当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百姓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欢天喜地、憧憬未来的时候,我适时引入虎门销烟后的诸多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明白我们今天纪念虎门销烟,是要牢记历史,感怀先贤,更是激发壮志,为国努力,避免悲剧重演。
3、以读促写。语文学习的最直接目的便是学习语言,会读会说会写。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努力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内化语言,学会表达。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说说课文的内容,然后读书想想课文是怎么把事情说清楚的,进而学习并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再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做到了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教学效果明显。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林则徐以及时代背景。
1、了解时代背景以及林则徐事迹。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熟读课文,教师正音。
二、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
1、教师指导本课重点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2、练习写字。
三、学习一、六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写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你们知道伊拉克和美国的战争吗?谁能说说美国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攻占了整个伊拉克并且活捉了他们的总统萨达姆呢?(板书:实力 虎门销烟)
二、读课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意义都都说清楚
(教师板书: 伟大壮举 )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过渡:
历史的车轮划过一百六十七载,今天我们只能借助影片,去虎门感受这一伟大壮举,回味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1、教师播放影片。引导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看到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我们来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多的词来。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汇报。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水泄不通”,并拓展“人山人海”“人流如潮”等描写人多的词语,突出语言文字训练。
4、都有哪些人来了?
1)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人多的感觉来。从 “身着朝服”,你体会到了什么?
2)假如你是“外国商人”,面对虎门销烟,你会怎样想?
5、外国商人是如此厉害,咱中国老百姓怕不怕?相机理解“彩旗林立”。
6、林则徐怕吗?读出文中的话来回答。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读句子,指导读。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2、读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主要讲什么?(听读)
3、学生汇报,试着在头脑里中形成清晰形象的“销烟图”,并说一说。
4、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是怎么说的?
教师小结:第三节是一段动作描写,用上了“先……再……然后”就使文章更加具体,更加有条理。我们看大屏幕,把这段话记住了。
大屏幕显示:(指导背诵,读写结合)
“只见一群群 ,先再 然后 。”
5、用“先……再……然后”说话。
五、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教师过渡:告诉老师,销烟就一天吗?就这么一点鸦片吗?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从潺潺的溪流到奔腾的江河再到咆哮的大海,一步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2、老百姓有什么反应呢?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呢?
3、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教师指导。
学生个别读――学生评价――评价学生读――出示资料激发感情――学生再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4、虎门销烟至此结束了,它销去的仅仅是害人的鸦片吗?
5、学生自由谈,教师引读最后一段,体会“壮”。
1)学生快速通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能体现“壮”。
2)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壮”。
6、老百姓对鸦片销毁后的生活有什么期待呢?假如你是孩子,你对未来有怎样的憧憬?假如你是母亲,你对未来有什么有什么期盼?自由说说。
7、引入鸦片战争等资料,引发学生思考。
8、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事与愿违的结局呢?我们今天学习和继承先辈们爱国精神,可以做些什么?
9、教师激情总结,引读最后一句。
板书: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是啊,只有踏实努力,不断增强实力,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告诉全世界(引读)――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也只有这样,全世界才会明白(引读)――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6个自然段,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呼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重点是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在叙事的过程中,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要求,本课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了解历史背景,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第三课时了指导学生写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本篇教案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根据教材的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
3、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设计理念:
1、《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 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时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本课教学时通过采用“读悟法”,变读为导,以读带研,读中带情,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为发牟取暴利,不断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使中国的大量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取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同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就在此时,站出来了一位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派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潍上将收邀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今天,大家想不想去看看那大快人心的一幕?(课件播放虎门销烟的画面)
二、精读课文,自主感悟
1、(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发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那你们能不能用文中的一两个词语说说“虎门销烟”是怎样的事件?(生:伟大壮举)(板书)
师:虎门销烟是伟大的壮举,“壮”在这个词中又是什么意思?(生:壮大、雄壮,气势盛大)
(2)课文中哪些内容或句子能表现“壮”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并画下来。同桌或邻座的同学可以轻声讨论一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指各回答以上问题。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部分内容中,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学生交流:①前来观看的人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②仪式隆重: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
师:你觉得当时场面怎样,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生:壮观、隆重)
(2)指导朗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呢?(指导读好“分外壮丽”“男男妇妇”老老少少“彩旗林立”等描写人多、场面壮观的词)
师小结:销烟前的场面这样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除了这一段内容能体现事件还有没有其它也能体现事件“壮”的?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①这部分内容哪些地方(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生:“群情沸腾”、“礼炮轰鸣”、“一声令下”)(这些词句充分反映了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
大家都知道,鸦片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现在马上就要被销毁了,假如你也在场,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生:激动万分、欢呼雀跃。)
②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好这部分内容。(要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豪壮气势来。)
③接下来虎门销烟就开始了,请同学们来观看插图,图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从林则徐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交流画面内容,从而进一步体会林则徐禁烟的坚定决心。
课文中哪部分是描写这人画面的呢?指名学生朗读虎门销烟的经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学生汇报,板书:(第一步撒盐巴,第二步抛鸦片,第三步倒石灰。)
师: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销烟方法,那课文中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的?
(生:先……再……然后……)(板书)
④师引导齐读感悟,体会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壮举。
师小结:中国人民深受鸦片的毒害,现在终于被销毁了,这是大快人心的“伟大壮举”。
(2)、①看到这害国害民的鸦片被销毁了,你的心情怎样?那课文中老百姓的反映又是怎么样?
(生:群情激奋,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
②可见虎门销烟是顺民意的正义之举,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老百姓欢喜的心情读出来,谁来试试。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指导学生要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动人的力量读出来。)
过渡:课文中还有无表现“壮”的内容?(第五自然段)
4、学习第五自然段。(课件显示本段内容)
(1)师:“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这些词说明什么?(生:虎门销烟战果之壮。)
(2)师指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读出“壮绩”。
指名试读,点评,再齐读。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知道“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的什么意义?
生讨论交流、汇报。
(3)师归纳后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内容。(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打击……它向全世界表明……)
①播放本段录音范读。(板书:中国人民不可欺侮)
②生小组比赛读,要把爱国拒侮的志气,撼天动地的力量读出来。
③师小结: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是不可欺侮的。这是一个“伟大壮举”。因此,1839年6月3日这天是“值得纪念的”。(板书)
(4)师:文章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生:首尾呼应突出了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
四拓展、练说
(1)今天我们学习《虎门销烟》这篇课文,想必同学们的心情和老师一样的非常激动,请同学们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们应该发奋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不让外国人欺侮。
生:林则徐不愧是民族英雄。
……
(2)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林烟斗争早在100多年前就进行了,可当今社会上毒品死灰复燃,不少人身陷毒品不能自拔,害已害国,家破人亡,你有什么看法?
生……
生: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板书)
(3)毒品是万恶之源,它摧残着人的体质,腐蚀着人的精神,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运离毒品”还世界一份幸福和安宁。建议同学们课后多搜集一些资料,搞一次禁毒辣宣传为主题的中队会,好不好?
板书设计:
值得纪念
7虎门销烟 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中国人民不可侮
(先……再……然后……
伟大壮举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个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 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简介人物,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这副图上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介绍林则徐。
2.揭题。虎门(简介地点)销烟(事件,了解“烟”――危害,为理解销烟的伟大意义做铺垫)
3.学习“销”字,结合课文,思考在文中的意思。还可以找到它的同义词――“毁”。(教写,并组词、描红)
4.探究: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 了解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做记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学习生字 检查自学
1.出示第一组生词:销毁 历史 虎门寨 水泄不通 赤着双脚 盐巴 欺侮
林则徐 短斤缺两
教师指读(正音)――领读――齐读。注重翘舌音:寨、渣;前鼻音:盐、斤。 相机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2.出示第二组生词。:分外 一担石灰 收缴 烟渣 嚣张 (着重指导“分”“担”的读音。 )
3.出示第三组词语:壮丽 闻讯 应邀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脊梁 咆哮 健步
一声令下 伟大壮举 (读读,并相机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
4.出示长句。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读准“着、朝、应”的读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
四、朗读课文 分清脉络
1.分节指读与齐读相结合,师生评议。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大致经过是怎样的?
2.理清文脉。: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二段(2――5)具体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生动地描述了群情沸腾、人心大快的激动场面。
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五、指导写字,掌握字形。
1.出示生字。朗读。
2.分析字形结构。弄清“史、赤、毁”的偏旁部首“口、赤”。
3.“寨、轰、抛”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抄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熟读课文,重点了解销烟的经过。
★2. 成语积累:写出与“水泄不通”意思相近的成语。(风雨不透、密不透风)
写出几个形容人多热闹的成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一类生词)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把握全文。 1、联系第一课时对课文的了解,说说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 (值得纪念 伟大壮举 )
2、深入理解:值得纪念:不同寻常,值得我们记忆、牢记。 伟大壮举:雄壮、气势大。
(二)自学课文。
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此次事件的不同寻常、气势盛大呢?
自学2――5小节,把你认为能表现这些方面的句子画下来,也可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
(三)读中感悟。
★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划出的句子,边指导朗读边理解感悟。
1、场面壮观、隆重。
a.人多,人们心情迫切,体现此举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b. 隆重。……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c.指名复述第2小结的内容,注重突出场面的壮观隆重。
★2. 经过堪称“壮举”。
a.用简洁的词语说说3-5小节的内容:下令――销烟――结果。
b.下令。从“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等词语中体会销烟的“壮”。
c.销烟。 (首先让学生说说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第一步:撒盐巴;第二步:抛;第三步:倒石灰。) 结合课外资料了解此举是林则徐深入民间讨教后总结出来的。这说明林则徐事前对销烟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反映了他销烟的坚定决心。 接着找出文中描写销烟经过的句子,读一读,看看课文用了什么词语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的。思考还可以加上什么词语。(先……再……然后) 有条件地可以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当时的场景。
d.引读: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把……。顿时……。
e..出示第四小节。自读,说说读时你想到了什么?引导感受此举的大快人心、顺乎民意,联想当时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深入体会中国人民爱祖国、抗外侮的感情和斗志。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读出“壮情”。
★3.成果堪称“壮举”。
朗读第四小节,你认为应该读好哪些词语? ※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上感受此举战果之大。
4.感受意义深远。
a.看图,脑海里再现当时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b、在感受中国人民昂扬斗志、爱祖国、抗外侮的基础上,朗读第六小节,读好“沉重打击、不可欺侮”等词。
三、小结,布置作业。
1.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向家人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四、指导复述课文。
★指导复述课文。让我们再次感受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
1.方法提示:理清每一节的要点,看板书提示。
2.学生各自练习――同桌练习――指名复述。
五、总结全文、互谈感受、情感升华。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具准备:《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 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 (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二,梳理问题.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 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4)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三,讨论,交流.
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 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 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 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 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 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 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四,点拨引导.
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思考:分几步硝烟的 硝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 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2,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背梁……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3,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 课文用什么词三件事连起来的 (板书:先……再……然后……)
4,师:有时我们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5,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
五,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
(2)阅读《虎门销烟》,你有什么感受 请写一段评价林则徐的话.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另有3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想象,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学生通过认识鸦片的危害,激发学生远离毒品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想象,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教学过程:
一、简介人物,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这副图上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介绍林则徐。
2.揭题。虎门(简介地点)销烟(事件,了解“烟”——鸦片的危害,为理解销烟的伟大意义做铺垫)
3.学习“销”字,结合课文,思考在文中的意思。还可以找到它的同义词——“毁”。(教写,并组词、描红)
4.探究: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做记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指导写字,掌握字形。
1.出示生字。朗读。
2.分析字形结构。弄清“史、赤、毁”的偏旁部首“口、赤”。
3.“寨、轰、抛”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抄写生字。
三、交流展示,精读课文。
(一)把握全文。 1、说说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值得纪念 伟大壮举 )
2、深入理解:值得纪念:不同寻常,值得我们记忆、牢记。 伟大壮举:雄壮、气势大。
(二)自学课文。
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此次事件的不同寻常、气势盛大呢?
自学2——5小节,把你认为能表现这些方面的句子画下来,也可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
(三)读中感悟。
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划出的句子,边指导朗读边理解感悟。
1、场面壮观、隆重。
a.人多,人们心情迫切,体现此举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b. 隆重。……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c.指名复述第2小结的内容,注重突出场面的壮观隆重。
2. 经过堪称“壮举”。
a.用简洁的词语说说3-5小节的内容:下令——销烟——结果。
b.下令。从“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等词语中体会销烟的“壮”。
c.销烟。 (首先让学生说说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第一步:撒盐巴;第二步:抛鸦片;第三步:倒石灰。)结合课外资料了解此举是林则徐深入民间讨教后总结出来的。这说明林则徐事前对销烟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反映了他销烟的坚定决心。 接着找出文中描写销烟经过的句子,读一读,看看课文用了什么词语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的。思考还可以加上什么词语。(先……再……然后)有条件地可以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当时的场景。
d.引读: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把……。顿时……。
e..出示第四小节。自读,说说读时你想到了什么?引导感受此举的大快人心、顺乎民意,联想当时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深入体会中国人民爱祖国、抗外侮的感情和斗志。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读出“壮情”。
3.成果堪称“壮举”。
朗读第四小节,你认为应该读好哪些词语? ※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上感受此举战果之大。
4.感受意义深远。
a.看图,脑海里再现当时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b、在感受中国人民昂扬斗志、爱祖国、抗外侮的激情的基础上,朗读第六小节,读好“沉重打击、不可欺侮”等词。
四、小结,布置作业。
1.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向家人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我是一直充满激情的去上课的,孩子们的朗读也很有水准,整堂课的氛围一直不错,对于文本细节的理解也比较到位。《虎门销烟》是一篇历史题材的文章。历史事件离学生们的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回到当时的场景中,让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当时的情景,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所以我假设孩子们和广州老百姓一起,作为销烟的见证者,一起观看销烟,效果不错,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但还是有些遗憾产生的。
我想,如果没有前期铺垫,学生们是不会很快入境 ,但是,大量的铺垫的话,30分钟又远远不够。最后我决定重点放在销烟时和销烟后去讲,前边两段选择回忆导入。可这样一来,整篇文章便有些断开的感觉,衔接的不是很好,影响了文本的整体效果。显得过渡不自然。一堂课应该是一个整体。课堂设计的每个环节之间应该是环环相扣,紧凑而一体。这就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过渡。生涩的过渡会割裂两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因此,过渡一定要自然,要做到水到渠成。这样才能让课堂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另外我对课堂的预设不够。孩子们回答问题时冷场了一下,虽然我用了一句话:“看,你激动的都说不出话来了。”掩饰过去,但自己知道,孩子是因为理解的不到位才没有回答出来的。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复制的。课堂的生成性是很大的。因此教案当中必须对教学设计以及学生的表现做多种预设。这样才能够保证遇到特殊情况或是偶发事件能够不慌不忙,沉着应对。
还有,我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课堂评价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好的评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与随机应变的能力。评价语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表现,做到细、准、精。要做到因材施评。只要有了针对性,评价的多样化自然就有了。
总之,这堂课结束了,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教训,发扬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