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爬天都峰》(精选13篇)

《爬天都峰》(精选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爬天都峰》(精选13篇)

《爬天都峰》 篇1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课文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相互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懂的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教学难点:读懂文中爸爸的话;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重点句意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陡攀辫决勇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 佩。)

  汲取:吸取。

  三、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   )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爬天都峰》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讲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练习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写好思考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课型:精讲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通课文,对词、句进行理解。

  2.读懂人物的对话在课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写好思考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今天,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爬天都峰》,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一)老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

  (二)看插图让学生了解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两脊旁是万丈深渊。

  二、学习新课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书,特别是要读准本课生字的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二)指名读书,订正读音。

  (三)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出示字词卡片认读:

  暑假 铁链 似乎 犹豫 奋力 攀着 手脚并用

  终于 辫子 鼓舞 决心 居然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课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是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汲取:吸取。

  5.再读书,读后知道全文共有几自然段,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巩固练习

  1.读书。

  2.读词语。

  3.预习生字的字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写好思考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通过学习字、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还要知道记叙的顺序。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书。

  2.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爬天都峰的时间:是暑假;知道了谁爬天都峰:“我”和爸爸;还知道了干什么去:爬天都峰。)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齐读第2自然段。

  2.说说第2自然段一共写了几句话。(3句)

  3.再指名分句读,读后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4.提问:“我”来到天都峰下,看到天都峰,心情如何?学生找出重点句,读出来。老师再引导学生找出重词“发颤”。依据这个词再追问为什么发颤?(学生找到描写天都峰高与陡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体会。)

  5.体会两个语气词的作用。(“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6.回答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天都峰的高和陡?(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与力量。

  7.指导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高和陡。

  8.让学生说说第2自然段主要的意思。(天都峰又高又陡。)

  (三)学习第3~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第3~9自然段。在爬天都峰时,“我”与谁相遇?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爬上天都峰后“我”说了些什么,老爷爷说了些什么?

  2.解决“在爬天都峰时‘我’与谁相遇”的问题。(在爬天都峰时,“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这位老爷爷的年纪怎么样?从哪儿知道的?(老爷爷的年纪是大的,头发“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的年纪还大。)

  学法指导:

  重点指导学生解决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①指名读6、7自然段。②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③处理课后思考•练习2,读一读,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1)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括号里“奋力”一词更能表现出小作者鼓起劲,不怕困难,努力向上攀登,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具体,鲜明。)(2)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表示“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4.看黑板的板书说说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5.解决爬上天都峰后“我”说了些什么?老爷爷说了些什么的问题。①指名读8、9自然段。②画“我”和老爷爷说的话。③读“我”和老爷爷说的话。④体会对话的内容。(对话的内容是相互道谢。)⑤他们为什么要相互道谢。

  6.处理“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①找,②读,③体会“也”的作用。(表面似乎双方都有点怀疑,其实是对对方表示羡慕、敬佩,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7.小结,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说的话是第二次对话,这两人的对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这个“勇气”已经包含在第一次对话中。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少怎敢爬天都峰呢?

  8.处理课后思考练习2的第三句话,“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居然”一词,意思是出乎意料。其实也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敢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找出爸爸说的话。

  2.理解词语:汲取、吸取。

  3.爸爸说这句话再告诉我们什么: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进步。

  三、总结

  (一)指名读课题回答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补充完整后回答: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我俩相互鼓励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二)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看板书总结课文记叙的顺序。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奋力

  爬天都峰 一会儿......一会儿 勇气

  手脚并用 从别身上汲取力量

  爬呀爬 终于爬上了顶峰

  教学后记:

《爬天都峰》 篇3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练习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写好思考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

  今天,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爬天都峰》,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一)老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

  (二)看录像片让学生了解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两脊旁是万丈深渊。

  二、学习新课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书,特别是要读准本课生字的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二)指名读书,订正读音。

  《天都峰》读dū不读dōu,“假”“似”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应该读“jià”、“sì”。

  (三)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出示字词卡片认读:

  暑假 铁链 似乎 犹豫 奋力 攀着 手脚并用

  终于 辫子 鼓舞 决心 居然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课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是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汲取:吸取。

  5.再读书,读后知道全文共有几自然段,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巩固练习

  1.读书。

  2.读词语。

  3.预习生字的字形。

  第二课时

  一、谈话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通过学习字、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还要知道记叙的顺序。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书。

  2.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爬天都峰的时间:是暑假;知道了谁爬天都峰:“我”和爸爸;还知道了干什么去:爬天都峰。)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齐读第2自然段。

  2.说说第2自然段一共写了几句话。(3句)

  3.再指名分句读,读后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4.提问:“我”来到天都峰下,看到天都峰,心情如何?学生找出重点句,读出来。老师再引导学生找出重词“发颤”。依据这个词再追问为什么发颤?(学生找到描写天都峰高与陡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体会。)

  5.体会两个语气词的作用。(“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6.回答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天都峰的高和陡?(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与力量。

  7.指导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高和陡。

  8.让学生说说第2自然段主要的意思。(天都峰又高又陡。)

  (三)学习第3~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第3~9自然段。在爬天都峰时,“我”与谁相遇?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爬上天都峰后“我”说了些什么,老爷爷说了些什么?

  2.解决“在爬天都峰时‘我’与谁相遇”的问题。(在爬天都峰时,“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这位老爷爷的年纪怎么样?从哪儿知道的?(老爷爷的年纪是大的,头发“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的年纪还大。)

  3.解决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①指名读6、7自然段。②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③处理课后思考・练习2,读一读,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1)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括号里“奋力”一词更能表现出小作者鼓起劲,不怕困难,努力向上攀登,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具体,鲜明。)(2)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表示“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4.看黑板的板书说说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5.解决爬上天都峰后“我”说了些什么?老爷爷说了些什么的问题。①指名读8、9自然段。②画“我”和老爷爷说的话。③读“我”和老爷爷说的话。④体会对话的内容。(对话的内容是相互道谢。)⑤他们为什么要相互道谢。

  6.处理“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①找,②读,③体会“也”的作用。(表面似乎双方都有点怀疑,其实是对对方表示羡慕、敬佩,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7.小结,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说的话是第二次对话,这两人的对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这个“勇气”已经包含在第一次对话中。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少怎敢爬天都峰呢?

  8.处理课后思考练习2的第三句话,“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居然”一词,意思是出乎意料。其实也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敢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找出爸爸说的话。

  2.理解词语:汲取、吸取。

  3.爸爸说这句话再告诉我们什么: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进步。

  三、总结

  (一)指名读课题回答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补充完整后回答: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我俩相互鼓励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二)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看板书总结课文记叙的顺序。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一)检查读书。

  (二)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新课,处理生字的字形

  (一)“暑”字注意是“曰”字头。

  (二)“假”字右上是,不要写成“几”。

  (三)“似”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四)“辫”字中间是“纟”,和“辩”“辨”“瓣”区分。

  (五)“舞”字中间是四个小竖,右下是三笔写成:一。

  三、指导书写

  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写工整、正确。

  四、处理课后作业 

  (一)读句子,再用带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见书。)

  (二)指导学生造句。

  终于――

  纪念――

  鼓舞――

  (曹香荣)

《爬天都峰》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觉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觉。(板书:爬天都峰)

  (二)初步感知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四)质疑

  请同学们把你们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3.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爬天都峰》。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读这一自然段都让你知道了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天都峰又高又陡

  (2)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②“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③“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同学们说到哪老师就引到哪,不一定按顺序说)

  (3)指导朗读

  对于天都峰的高和陡,要读出气势。①自由读,体会一下  ②指名读。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三、四、五自然段又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决定一起爬天都峰。

  (2)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

  师生交流后明确:“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3)朗读指导。

  ① 同座分角色试读。

  ②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

  4.学习六、七自然段。

  (1)朗读6、7自然段,思考: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应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来理解。)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问:“奋力”是什么意思?

  “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

  明确:“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②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在这里指什么?

  这句话用上“终于”好在哪里?

  明确:“终于”指“我”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

  (2)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

  5.学习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八~九自然段,思考: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互相致谢呢?

  (2)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居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用上“居然”有什么好处?

  明确:“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八、九自然段。

  6.学习第十自然段。

  (1)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爸爸说的话?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汲取力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2)我们想想课文前面的内容,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明确: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3)练习用“鼓舞”这个词说一句话。

  (4)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你在平时有这样的体会吗?

  (5)通过以上分析,谁能再具体理解一下爸爸的话?

  ①老爷爷爬山给“我”增添了勇气。

  ②“我”爬山使老爷爷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③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三)根据课后练习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各写一句话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课文《爬天都峰》主要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要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

  (五)课堂练习

  1.组词。

  陡(    )  乎(    )  攀(    )  思(    )

  级(    )  颤(    )  勇(    )  取(    )

  2.理解词语。

  笔陡:

  奋力:

  3.造句。

  终于:

  鼓舞:

  (六)板书设计

  板书:

  在云彩上面

  天都峰   爬得上去吗

  挂下来

  发颤

《爬天都峰》 篇5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陡攀辫决勇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 佩。)

  汲取:吸取。

  三、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 )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内练习

  一、读读写写下面的词。

  笔陡――石级――铁链

  似乎――发颤――奋力――

  攀登――终于――纪念――

  辫子――勇气――决心

  意思――一取得――

  ┌───┬───┬───┬───┬─────┬─────┐

  │要查字│ 音节 │ 音序 │ 部首 │ 再查几画 │ 组两个词 │

  ├───┼───┼───┼───┼─────┼─────┤

  │ │ │ │ │ │ │

  │ 陡 │ │ │ │ │ │

  ├───┼───┼───┼───┼─────┼─────┤

  │ 攀 │ │ │ │ │ │

  ├───┼───┼───┼───┼─────┼─────┤

  │ 念 │ │ │ │ │ │

  ├───┼───┼───┼───┼─────┼─────┤

  │ 勇 │ │ │ │ │ │

  └───┴───┴───┴───┴─────┴─────┘

  三、判断带点字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似乎 暑假

  发颤 应该

  四、选字填空。

  纪记 年( ) ( )住 日( ) ( )念

  作做 工( ) 留( ) ( )( )业

  相像 ( )声 ( )片 好( ) 照( )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望:啊,峰顶这么――,在――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挂下来的,真叫人.――!

  1.这一段写天都峰的――。

  2.用“,,”把这段话分两层。

  3.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暗示――

《爬天都峰》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觉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觉。(板书:爬天都峰)

  (二)初步感知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四)质疑

  请同学们把你们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3.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爬天都峰》。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读这一自然段都让你知道了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天都峰又高又陡

  (2)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②“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③“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同学们说到哪老师就引到哪,不一定按顺序说)

  板书:

  在云彩上面

  天都峰   爬得上去吗

  挂下来

  发颤

  (3)指导朗读

  对于天都峰的高和陡,要读出气势。①自由读,体会一下  ②指名读。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三、四、五自然段又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决定一起爬天都峰。

  (2)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

  师生交流后明确:“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3)朗读指导。

  ① 同座分角色试读。

  ②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

  4.学习六、七自然段。

  (1)朗读6、7自然段,思考: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应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来理解。)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问:“奋力”是什么意思?

  “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

  明确:“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②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在这里指什么?

  这句话用上“终于”好在哪里?

  明确:“终于”指“我”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

  (2)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

  5.学习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八~九自然段,思考: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互相致谢呢?

  (2)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居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用上“居然”有什么好处?

  明确:“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八、九自然段。

  6.学习第十自然段。

  (1)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爸爸说的话?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汲取力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2)我们想想课文前面的内容,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明确: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3)练习用“鼓舞”这个词说一句话。

  (4)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你在平时有这样的体会吗?

  (5)通过以上分析,谁能再具体理解一下爸爸的话?

  ①老爷爷爬山给“我”增添了勇气。

  ②“我”爬山使老爷爷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③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三)根据课后练习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各写一句话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课文《爬天都峰》主要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要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

  (五)课堂练习

  1.组词。

  陡(    )  乎(    )  攀(    )  思(    )

  级(    )  颤(    )  勇(    )  取(    )

  2.理解词语。

  笔陡:

  奋力:

  3.造句。

  终于:

  鼓舞:

  (六)板书设计

  6  爬天都峰

  教案点评:

  《以引导学生多读书为主,首先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扫清阅读障碍,然后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的习惯。不断设置障碍,让学生反反复复读书,从课文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化文章主题,学习“我”和老爷爷身上的勇于攀登的精神

《爬天都峰》 篇7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困难  的过程。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爬过山吗?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   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 能克服。

  奋力

  高             一会儿

  天都峰       不再犹豫   手脚并用    互相鼓励 汲取力量

  陡             爬呀爬

  终于

  (犹豫)        (不再犹豫)

  教学时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也可分角色朗读。一老一少的对话,虽然只有三句,却体现了他们的复杂心情。两句问话和最后的决定,发生在两个特定年龄人的身上,这其中必有思想起伏和斗争。教学时,可提问:联系上下文,两个人为什么会互相询问,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第二次对话可先引导学生揣摩“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会他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课文虽然没有描写老爷爷是怎样攀登的,朗读对话时,着力让学生体会两个人的激动兴奋的心情,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联系上文,联想他们在爬山的过程中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受到鼓舞的。“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爬上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来说,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这是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也是《爬天都峰》这篇课文给人的启示。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两个人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会互相道谢,这充分体现了人文思想。

《爬天都峰》 篇8

  教学内容:p9-p11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流程。

  教学重点: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教学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初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

  回顾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1.读:自读课文。

  2.画:画出文中生字词。

  3.查: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中查找所学的生字。

  4.找:根据词义,从字典中找出难解字的字义。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文,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注意字形:

  3.理解词意。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终于: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文指努力向上登攀。

  汲取:吸取。

  犹豫:拿不定主意。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三、自由读文,巩固生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渗透环境教育)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流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五、课外拓展。

  (1)开展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为话题的讨论会,可搜集一些典型事例交流。

  (2)开展“黄山风景图片展”活动或出一期墙报、手抄报专刊。

  教学反思:

  1 学生看了有关天都峰的课件后,对天都峰的兴趣大。

  2  学生已经会分辨“辫” 和“辩”。

  3   测验反馈出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较差。不能说出游人下山时会对一老一少说什么。

《爬天都峰》 篇9

  授课教师:劲松四小  王志凌

  知识、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人文教育目标: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策略:运讨论法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整体感之课文内容。

  1、出示:ppt 古人云:黄山天都峰,昂首挺立,耸入云霄。 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你对天都峰有哪些了解能用一句说说吗?学生交流自己的资料用一句话说说)做相应的评价

  师:这一天天都峰的山道上走来了两位游客,他们要一起(学生接《. 爬  天  都  峰》)。

  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2、师:在他们爬山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请大家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ppt(指导正确的读音理解词语为个别难句作铺垫)

  1、 出示:陡 、笔陡、老师这有三幅图哪一幅图可以用笔陡都来形容、笔陡的什么?笔陡的石级。 

  2、颤 发颤   真叫人发颤(发颤就说明什么呀)(师:课文中什么真叫人发颤?)

  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师导读句子注意让学生读:天上挂下来的,发颤!(读出让人害怕要退缩的感觉)

  3、出示:发    白发 

  师:(年纪大,而且满头都是白发,我们就用一个词语来表达----白发苍苍  )

  出示“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还从哪些地方看出爷爷年纪大?(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师导读:我回头一看,一位怎样的老爷爷?

  生: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

  师:课文讲的就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谁干什么的事?

  预设

  师:你说得很清楚,但这一老一小是很轻松地就爬上天都峰了吗?是什么力量让这一老一小爬上了天都峰?

  4、出示: 汲取   

  师:课文中爸爸讲了这样一句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你能用另一个词代替汲取却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吗?

  师: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1)为什么要汲取力量。(2)怎样汲取力量?

  (3)汲取什么力量?

  三、学习课文二自然段。

  1、师过渡: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天都峰什么样?课文中那一端向我们作了介绍?请你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边读边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画出来。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学生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学生一起交流(根据学生的顺序进行指导高和陡的特点,先交流的做细致指导教方法。后交流的特点让学生自己依照上面的方法去自学。

  预设

  生: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句子是: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师:从这句话你知道什么了?

  生:我知道天都峰很高?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高?

  (1)生〉;我从“峰顶这么高”刊出高了。

  师评:你对天都峰的特点把握得很准确,找到了一个准确反映特点的词语,你是个具有概括能力的孩子。

  师: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峰高的特点?

  (2)在云彩上面哩!

  师评:噢,你关注到了描写生动形象的语言。让我们知道高到了什么程度,你真细心。

  (3)生:我从叹号。

  师评:为什么选叹号。你真是个读书细致感情丰富的孩子,知道去关注标点符号反映人物的心理。

  (4)从“啊”看出。

  (5)我爬得上去吗?如果这个学生没有发现,教师可以引导,我觉得这也体现了天都峰的高,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6)出示句子“天都峰很高。”(对比句子让学生认识到文本的描写多么生动,感受祖国的语言文字的魅力)

  ★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学生找到的内容,准备后用。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师小结:刚才我们知道了天都峰高的特点,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一个“高”字写出特点、用形象地描写、真实的感受。使我们觉得高耸入云的天都峰就在我们眼前。

  指导朗读这个特点。

  师导读:天都峰可真高啊!

  学生读: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7)师:.天都峰除了这个特点还有一个特点是什么?你能用上黑板上的符号也像老师这样用笔画出来吗?并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天都峰的这个特点……

  师生相机评价。听出了什么?什么感受?(听了你的读我腿都软了,我还爬不爬呀……)

  指导朗读师:天都峰真是太 高 了!

  生: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师:天都峰真是太 陡 了!

  生: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 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师:是呀同学们,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爬起来一定很危险吧,

  4、让我们看看图,你觉得这条路怎么样(窄),

  再看看人们在爬的时候都什么样?

  再看看人们的身旁就是什么?(万丈深渊)你能像作者一样,结合你们课下查找的资料也写一写天都峰险这个特点吗?

  投影出图:天都峰真险啊!           ,                !(?)

  四.学习3-5自然段

  1、师过渡: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陡,旁边还有万丈悬崖,就是这样一座又高、又陡、又险的天都峰,很多不老不小,身体健康的人都望而生畏了,小姑娘和老爷爷是怎么想的,这一老一小在山底时说了什么,找一找读一读。

  2、指明三位同学读3-5自然段。

  师:正在我害怕时,忽然听到有人问我:

  教师出示: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同学们我现在就是这位小姑娘,你们就是老爷爷你们看到我当时想什么了?

  预设:

  生:我想问问你是不是也来爬天都峰的?

  师:民的心理有疑问于是问我?

  师:“老爷爷心里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看见这么小的姑娘也来爬挺惊讶的?

  师:您惊讶地问我

  师:“老爷爷心里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看见这么小的姑娘也来爬,心里高兴我觉得自己也能爬上去。

  师:您高兴地问我。

  师:小姑娘看到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充满了询问、惊讶、高兴的语气,

  于是小姑娘也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师小结:是呀,他们的担心我们理解,他们的信心令人兴奋,就在这一问一答时他们在——相互汲取力量呢。小姑娘不再害怕,老爷爷也不再犹豫。有了爬天都峰的决心(板书决心)

  出示老爷爷的话(齐读)

  师:哪位同学再来读一读他老爷爷的话。

  评读:我听出来了老爷爷的自我激励。

  师:哪位同学再来读一读他老爷爷的话。

  评读:我听出来了老爷爷在给小姑娘力量。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力量,读老爷爷的话。(齐读)

  六、学习6-7自然段

  师过渡:下定决心不容易,什么更不容易?——坚持到底。这一老一小向天都峰进攻了,在山上他们又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画出你印象比较深的句子。

  1/交流自己的体会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语和句子划下来

  2、交流汇报(先读句子,从这句话你能看出什么?)

  预设:生(艰难、用力、很顽强)

  3、指导朗读(请你把小姑娘很艰难、用力、很顽强的语气读出来)。

  4、拓展想象(独立思考后两个人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师引导拓展想象老爷爷的话:

  当小姑娘攀着铁链快抓不住时,站在他身边的老爷爷会怎样说

  生:老爷爷说:“        。 ”

  当小姑娘手脚并用不想坚持时站在他身边的老爷爷会怎样说

  生:老爷爷说:“        。 ”

  师:老爷爷的话让小姑娘更坚强,给了她坚持的力量。

  师:有时小姑娘也会看见老爷爷遇到困难,你看到什么?

  生:老爷爷满头大汗累得直喘气

  师:小姑娘你会怎样做?

  生:给爷爷擦汗,搀着老爷爷。

  师:你呢?

  师:就在这爬山的路上老爷爷和小姑娘在相互汲取的是什么力量?和在山底一样吗?

  板书:老爷爷            小姑娘

  师小结出示:是呀,在山脚下他们相互汲取力量鼓起勇气向天都峰进发,在爬山的路上他们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坚持到底。

  师情感引导:就这样在通往天都峰的石级上,人们看到小姑娘和老爷爷一前一后奋力地向上攀登,还剩…….

  出示7自然段学生齐读(不出片)

  师:从终于(手指着这个词语)你看出什么?

  预设:

  生:我看出来了他们有了很长的时间

  他们很不容易

  他们成功了。

  教师指导朗读7自然段(出示图片)边看图边激情:此时他们也站在了云的上面,那笔陡的山路在他们的脚下。那些悬崖峭壁在他们的周围。

  师导读:经过千辛万苦,爬上山顶,回想起在山脚下的犹豫和害怕、在爬山时的困难重重,他们无限感慨,此时此刻他们又说了什么?

  七:学习8-9自然段

  自己读8-9自然段学生,你们发现了吗?老爷爷和小姑娘的对话中都提到了一个词——勇气。(板书)你们能结合山脚和爬山时,说说这勇气都是什么勇气吗?

  再次出示爸爸说的话

  4、师小结:小姑娘和老爷爷,在爬山前他们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有了爬山的勇气,爬山时他们又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有了不断地向坚持的勇气,最终他们爬上天都峰(指课题)。

  八、给插图命名升华主题

  师:(出示相片)这就是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的那张照片,我一直把它挂在书桌前,对着这张照片,爬天都峰的情景让我无法忘怀,我总想给他起一个名字,但总也起不好,同学们能帮帮我吗?请大家先自己想想后在小组中交流

  (也可把图贴在黑板上,小组讨论起,把自己起的名字贴上。根据你的情况吧)

  板书:         

  七:联系生活实际提升文本精神

  师:在你学习和生活中你从谁的身上汲取过力量,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大家一起分享吗?

  生:说说自己的经历。

  师结束语:

  当你第一次写字是妈妈握着你的手帮你把横斜平,

  当你和同学有了矛盾升起时,老师帮你们讲和、使你们又露出快乐地笑容,

  当你春游有走不动时,是同学接过你的背包让轻装前进

  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给了你力量和勇气把这些事记录在本上永久的珍藏吧!

  3、爬天都峰

  决  心

  老爷爷     汲  取  力  量       勇气

  坚   持

《爬天都峰》 篇10

  教学目的要求:

  1.教育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的意思,掌握“都、颤”两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会用“终于、纪念、鼓舞”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并会用“比”和“一会儿……一会儿……”说或写一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2.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尤其是最后一次对话。

  3.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依照登山的顺序:“在天都峰脚下”――“向顶峰爬去”――“爬上天都峰顶”记叙了“我”同爸爸以及一位不相识的爷爷,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课后的思考,练习向我们提示了阅读的重点,阅读时应引导学生先认识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爬山过程的艰难,特别要抓住“我”和“爷爷”的两次对话,前后联系起来理解,才能真正体会对话中所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每年夏天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天都峰是黄山的一个山峰,这里山高路陡,风光无限好,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今天让我们随同作者一同感受一下攀登的滋味。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2.查字典理解带生字的词。

  重点理解:

  似乎:好像。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攀登:抓住东西往上爬。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后出现的情况。

  汲取:吸取。

  居然:出乎意料。

  3.质疑问难。

  4.试读课文,纠正字音。

  文中除“发”是多音字外,另外注意读准“天都峰”中的“都”念(dū)不念(dōu);“发颤”的“颤”读(chàn)不读(zhàn);“似乎”的“似”读(sì)不读(shì)。5.分段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一自然段: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

  第二自然段:天都峰既高又陡。

  第三至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第六至八自然段:讲“我”与老爷爷、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第九、十自然段:讲“我”与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

  第十一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中描写天都峰山势部分。

  1.默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有几句?突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

  2.指名读第一句,说说你从哪儿看出天都峰的高。要求抓住以下词句理解:

  “抬头望”:说明“我”还在山脚下,不抬头看不到峰顶。

  “啊”、“哩”表达了“我”的赞叹,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我”爬得上去吗?”――这是个疑问句,对能不能爬上天都峰,连自己也产生了怀疑。通过这个怀疑进一步表现出了天都峰的高。

  3.指名读第二句,理解天都峰的陡。

  重点理解“从天上掉下来”和“真叫人发颤”。

  4.小结。

  这一段作者对天都峰高和陡的描写,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同时也暗示了我们爬天都峰非常不容易,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是不行的。

  二、讲读课文3―5自然段。

  1.指名读“我”和爷爷的对话。

  2.从“我”和爷爷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通过对“也”字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这一老一小都对对方能爬上天都峰持怀疑态度;但是我们仔细一想,这个“也”字还含有“羡慕”和“敬佩”的意思。

  3.从文中的两个“点点头”中你又体会到什么?(都从双方身上汲取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4.小结。这一老一小在相互精神鼓舞下,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三、讲读6―7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表明爬山艰难的词语。

  (“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

  通过这些词语体会爬山过程的艰难,尽管山势又高又陡,但他们不怕困难,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凭着努力向上攀登的精神,“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天都峰。

  2.指导朗读。

  3.小结。三代人战胜各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四、讲读8―9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老爷爷说的话里包含几个意思?

  (两个意思:一是表示感谢,二是讲感谢的原因。)

  3.理解“居然”“鼓舞”的意思。

  “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文中是讲“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出乎人的意料之中。但是也在意料之中。(联系第一次对话可以看出。)

  4.小妹妹说的话里又讲了哪些内容?

  (也是两个意思:先讲了“我”为什么能爬上山,再讲对老爷爷的感谢。)

  5.“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提示:两个人的对话中为什么都有“勇气”一词?两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从他们的第一次谈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勇气他们怎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他们又怎能爬上天都峰?这个勇气来自对方的鼓舞,使他们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奋力向上勇攀高峰。

  6.感情朗读(注意对话部分,要读好语气语调。)

  7.小结。“我”和老爷爷在峰顶互相道谢,感谢对方对自己的鼓励,给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五、讲读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

  2.“真有意思”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我”和老爷爷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舞,相互学习。

  3.理解“汲取”和“力量”。

  “汲取”就是吸取,“力量”这里指勇气。

  4.说说爸爸这番话的意思?你从中明白了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舞,才能取得进步。)

  六、总结。

  1.简要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受到什么启发?(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同时,我们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要注意相互学习,相互鼓励,这样我们的进步会更大一些。)

  七、重点指导学生完成课后2、3、4题的练习。

  八、作业 。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3.用“比”和“一会儿……一会儿……”各写一句话。

  附:板书:

《爬天都峰》 篇11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如何在互相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欣赏了黄山风景的奇特,今天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看看你们还认识这些奇石吗?放课件(仙人指路、猴子观海……)

  2、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黄山风景的课文《爬天都峰》。板书课题:爬天都峰

  3、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老师随机板书:

  谁在什么时间爬天都峰?

  天都峰在哪?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爬上天都峰后他们心情怎样?说了什么?

  补充: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4、 谁去过黄山天都峰,愿意给大家讲讲。

  5、 简介:天都峰在安徽省的黄山,是黄山的主峰之一,海拔1820米,奇险陡峭,为黄山诸峰之冠。其中以鲫鱼背最为险峻,峰顶平坦、风光无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二、 感悟课文

  1、 初读课文。自由读。

  2、 接读课文。正音:注意――发颤, 评读。

  3、 课文读的真不错,下面动动脑筋,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4、 简单的问题马上回答

  谁在什么时间爬天都峰?天都峰在哪?

  5、 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

  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爬上天都峰后他们心情怎样?说了什么?

  补充: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6、 集体交流。

  7、 天都峰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吗?放课件

  8、 从哪里看出天都峰很险?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分析:高――在云彩上面哩。 陡――挂

  指导朗读―读出天都峰有高又陡,非常的险峻。(这么高,在云彩上面,笔陡的石级,挂)

  9、 为什么把天都峰写得这么险呢?(视学生能力而言)为后面爬天都峰作铺垫。

  10、 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小组交流。爬山前――害怕、爬山时――奋力、爬山后――激动

  集体交流。指导分角色朗读爷爷和“我”的对话。抓住“也”,你体会到了什么?怎样才能读好?(读出又惊讶又佩服的语气。)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力尽艰辛、遇到很多困难)

  想象一下他们还会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样的对话?(同位交流)

  11、 对呀,这么高这么陡的天都峰终于被你们征服了,站在山顶,望着这么壮观的景色,你们的心情如何?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呀?

  12、 咱们看看小作者和老爷爷之间说了什么?快来读一读8―10自然段。

  13、 他们为什么互相道谢呢?抓住“居然”理解。

  14、 你从小作者和老爷爷身上学到了什么?抓住“汲取”理解。

  15、 对呀,老爷爷和小作者那种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和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三、 扩展延伸。

  最后,请大家来欣赏黄山迷人风光。放课件。

  只要你有勇气,你也能登上高峰,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

  在这里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言――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

《爬天都峰》 篇12

  教学目标:1、会认“陡、链、颤”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顶”等11个字。

  2、会读词语;笔陡的石级、铁链、发颤、攀着、鲫鱼、汲取

  3、能区分“发、相”在不同的情境中的读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终于”这一词语的运用。

  5、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到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终于”这一词语的体会以及“爬天都峰”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伴奏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趣入文

  1、你爬过山吗?都爬过哪些山?你有什么感受?

  2、有谁爬过天都峰?(课件出示:天都峰)

  3、看了这天都峰,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自由交流)

  过渡:师:今天我的心情特好,想与同学们一起爬上天都峰,愿意与老师爬得同学,请赶快打开课本,让我们来比比谁爬得最快。

  二、创设情境,爬天都峰。

  (一)师:山脚下,有许多小石块挡住了我们的去路,看谁先把它捡起。

  1、课件出示生字

  陡   链   颤   攀   鲫   呵

  根据生字出一些小游戏

  认一认:读准字音;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练一练:去掉拼音练读、跳过一个练读、反过来练读、和同桌一起练等;

  找一找:为她找个伴,而后读一读,说一说。

  2、“发”“相”在不同的语境中练读。(由学生自己去找,去创设这种语境的句子练读)

  3、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师:小石块虽捡起,但还有一些小刺想挡住我们,你们说该如何来解决?

  1、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交流一下你是用怎样的心情去读的?有什么感受。

  2、想象山峰的高,你见过这么高的山吗?你现在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3、(课件出示句子)“似乎是众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你怎么理解的?你又是怎么想的?

  4、现在的你还想不想与老师一起再往上爬呢?

  (三)师:小石块与小刺,同学们轻而易举地把它解决掉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可是我听说爬山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想了一个办法――边讲故事,边爬山,你们说行不?

  1、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课文第三――六自然段,看看你想当哪个人物,说了些什么?找个伴与你同行,边讲故事边爬山。

  2、用“――”画出老爷爷说得话,试着读读;找出小朋友说得话,用“……”画出,也试着读读;

  3、找出小朋友爬的句子“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句话。

  4、课件出示理解“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我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体会“终于”的感受,并用“终于”说话。

  (四)师: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爬上了山峰,你们的感受如何?爬山真的像人们所说的不容易爬吗?现在我们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用我们自己的眼光去看山峰,去欣赏山中的美色。

  (课件出示理解的句子)

  1、“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居然爬上来了!” 

  2、“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3、“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讨论、交流上面的三句话

  (五)师:爬了一节课的山,你的感受如何?你还想爬吗?有兴趣的同学,我们可以再爬一节课。(磁带放音)

  第二课时

  师:爬山虽很吃力,但其中的乐趣融融,它让我们欣赏到大自然的风光;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更让我们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手拉手再来爬一爬。

  一、复习巩固

  1、轮流读课文。

  2、爬山游戏――巩固生字

  3、说说上节课爬山的感受。

  二、积累

  1、词语

  2、多音字:发、相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三、照样子写一写

  白发苍苍   __  __  __  __  __

  笑呵呵  __  __  __  __  __

  四、写字的指导

  1、读一读会写的字。

  2、看一看不同结构字。

  3、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

  4、说一说哪些易写错。

  5、老师示范写。

  6、学生练写。注意写字姿势、握笔方法

  五、质疑问难,交流谈心。

  六、找一时间爬一次山,并写出爬山的心得。

《爬天都峰》 篇13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的特点(出示图片或风光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备。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

  a.出现带有拼音的词语:笔陡、石级、发颤、仰起脸、奋力、攀着、鲫鱼、纪念、小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

  b.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

  c.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生字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2、读读说说。

  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3、读读写写。

  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抄写优美的段落。

  4、读读问问。

  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

  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读读议议。

  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2、愉快的假日结束了,班级开展“假日活动汇报”活动。你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天都峰的险峻,可以向大家讲讲自己的爬山过程,也可以向大家谈谈自己登上山顶后的感受……

  交流课余生活

  1、前几天我们安排的记录课余生活的活动进展如何?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学生展示交流,师生评议。

  作业: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练习:

  1.填空:来到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天都峰峰路时,我心里,有点。这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了,于是我不再,向峰顶爬去,爬上了天都峰顶。老爷爷对我说:“你的勇气了我,现在也爬上来了!”我说:“我才是从您的勇气中到力量的呢!”

  2.齐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这一自然段,再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课后写成片断。

  3、体会最后一段,爸爸说的话的意思。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带有故事性的文章,它写了“我”爬天都峰的经过: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以及登上天都峰,最后,爸爸的话含义深刻发人深省。“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可见,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我们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还要让学生懂得,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努力实践,勇于攀登,无论山有多高,多险,都会被我们踩在脚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爬天都峰》(精选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