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精选16篇)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 篇1
[教学目的]
1. 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 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1. 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 寓言有什么特点?
(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 “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相当于 “篇”)
4. 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二、学习生字:
1. 读音:“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quān”。
“窟窿”的 “窿”本音是lóng,在“窟窿”这个词里读轻声。
2. 加偏旁的方法记字:
“屈”― “窟”、“隆”―“窿”,“窿”的右下部分,不要少写一笔。
3. “缠”是翘舌音,右边容易写成“厘”要注意。
“叼”字右旁的笔顺是先写横折竖钩,后写一提,不要写成“撇”。“悔”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它的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4. 书写
三、学习课文
《亡羊补牢》
1. 亡羊补牢: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2. 羊为什么会丢失?为什么要修羊圈呢?
读课文,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3. 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5. 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6.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就是这个道理。
《南辕北辙》
1. 解释题目:通过图理解。
2. 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路上飞跑。他的朋友看见了他,对他说什么?(什么样的语气?)
4. 楚国在南边,这个人为什么往北走?他的理由是什么?请你在书上画一画。
这个人能到楚国吗?(出示最后一段话。)
5.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的越多,走的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6. 分角色朗读课文,想想两个人在说话时语气是什么样的?(一个自以为是,满不在乎;一个不断发问,满腹不解。)
7. 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8. 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9.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如果别人说的对,我们就要听别人的劝告。
10.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 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 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难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一、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故事《惊弓之鸟》。
1. 初读课文:
2. 请你小声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二、学习生字:
1. “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ng。
2. 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笔画是8画。
3. “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
4. “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5.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6.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
7. 指导书写:魏、弦、惨
三、学习课文:
1. 请你小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一次他和魏王到郊外打猎,这时飞过一只大雁,这只大雁什么样?请你读读书,在书上画一画。
3. 看到大雁,更羸是怎样说的?
4. 真的有这样奇怪的事情吗?魏王听了怎样说?用什么样的语气?(疑惑,不敢相信)
5. 更羸又是怎样做的?那只大雁怎样?
6.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7. 这句话中两个“直”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8. 这时,魏王怎样说的?更羸真的有这样的本事吗?
9. 更羸是怎样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鸟的?为什么其他的人没有发现鸟受伤?说明什么?
10. 填空:更羸的本事可真大,他不仅( ),而且( )。
11. 更羸的本事不在于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而是他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使学生体会到更羸比一般人高出一筹的是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并且果断地作出判断。
12. 学习了这个成语故事,你知道“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了吗?(被弓箭吓怕过,一听到弦响就十分害怕的鸟。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
13.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呢?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我会组词:
狼( ) 悔( ) 偶( ) 雁( )
很( ) 诲( ) 寓( ) 燕( )
二、我会填:
三、我明白:
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成问句。
例:星期六是妈妈的休息日。
星期六是妈妈的休息日吗?
星期六是不是妈妈的休息日?
1. 赵小明是实验学校的三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红的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练习:
外祖父是我尊敬的一位长辈。他身材不高,貌不惊人。虽然他很喜欢我,但我却总觉得他有些古板。
外祖父工作十分认真。他开办了“翻译社”。他认真翻译、认真校对,每天总要工作到深夜。有一次,一个工厂送来几份资料要求尽快翻译,准备和外商谈判。他接到后,不分昼夜地干了起来。由于坐的时间长,连脚都浮肿了。最后终于圆满地翻译完了那些资料,为与外商谈判争得了主动权。还有一次,为一个工厂向一项外资贷款的大型建设工程写好了外文投标文件,使这个工厂在众多的强手面前中标,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这些事,使我改变了对外祖父的看法。我更亲近他了,越来越尊敬他了。
1. 找出第二自然段的重点句,用 画出。再概括出这段的主要内容。
2. 教学设计>文章通过 和 写出了外祖父工作十分认真。
3. 我对外祖父态度的变化:开始我觉得他 ,后来使我越来越 他。
【试题答案】
一、我会组词:
狼(大灰狼 ) 悔(后悔 ) 偶(偶像 ) 雁(大雁 )
很(很多 ) 诲(诲人不倦) 寓(寓言 ) 燕(燕子 )
二、我会填:
三、我明白:
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成问句。
例:星期六是妈妈的休息日。
星期六是妈妈的休息日吗?
星期六是不是妈妈的休息日?
1. 赵小明是实验学校的三好学生。
赵小明是实验学校的三好学生吗?
赵小明是不是实验学校的三好学生?
2. 小红的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很好。
小红的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很好吗?
小红的语文期中考试成绩是不是很好?
四、阅读练习:
外祖父是我尊敬的一位长辈。他身材不高,貌不惊人。虽然他很喜欢我,但我却总觉得他有些古板。
外祖父工作十分认真。他开办了“翻译社”。他认真翻译、认真校对,每天总要工作到深夜。有一次,一个工厂送来几份资料要求尽快翻译,准备和外商谈判。他接到后,不分昼夜地干了起来。由于坐的时间长,连脚都浮肿了。最后终于圆满地翻译完了那些资料,为与外商谈判争得了主动权。还有一次,为一个工厂向一项外资贷款的大型建设工程写好了外文投标文件,使这个工厂在众多的强手面前中标,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这些事,使我改变了对外祖父的看法。我更亲近他了,越来越尊敬他了。
1. 找出第二自然段的重点句,用 画出。再概括出这段的主要内容。
祖父工作十分认真。
2. 教学设计>文章通过为一个工厂翻译资料,为与外商谈判争得了主动权和翻译投标文件,为国家赢得荣誉写出了外祖父工作十分认真。
3. 我对外祖父态度的变化:开始我觉得他古板,后来使我越来越尊敬他。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软件:《寓言两则》全篇演示、农夫拔禾苗的过程。
2、生字、生词卡片。
3、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第一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教学《揠苗助长》
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a、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b、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c、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
a、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c、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a、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b、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用软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自然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自然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d、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4、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守株待兔》)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交代教学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每个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寓意,学会生字。
2、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动画《守株待兔》,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守株待兔》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边看边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3、揭示课题,释题。
a、揭示课题,正音。
b、释题:问:“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4、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1、学习第1、2自然段。
a、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呢。
b、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板书:捡到兔子)
c、出示生字“窜”“撞”,理解意思。(窜―乱跑;撞―碰)
d、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齐读。
他这样想可能吗?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指名读、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习第自然3段。
a、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个人后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板书:整天坐守庄稼全完了
b、齐读第3自然段。
3、理解寓意。
a、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b、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c、老师总结寓意。(注意语言要浅显易懂)
d、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举例说说。
e、老师总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f、齐读课文。
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出示要求写的9个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书写应注意什么问题。
3、指导写字。
4、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想想”。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 篇3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
谁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教师小结:寓言故事中都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师举例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首先我们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二、学习新课
1、自读《揠苗助长》,学习生字
2、检查自学生字的效果。
3、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再读课文,了解寓言的大致意思。
(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根据寓言内容,思考问题,读懂课文。
(1)种田人见到自己田里的庄稼总是不长,他的心情怎样?在文中画出最能表现心情的词语(焦急)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把种田人的焦急的心情表现出来)
(2)种田人怎样做的?指名朗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6、小组讨论:种田人觉得这种做法怎样?你觉的他这种做法怎样?
从“总算”“一大截”理解种田人的心情。
7、这则寓言最后的结果怎样?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小组交流,指名在班上说一说)
三、拓展学习
你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故事中种田人那样的人?你想对那个种田人说点什么?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在全班交流。)
四、小结课文。
引导学生总结这则语言的含义。
(凡事都有它的自身发展的规律,如果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就会把事情弄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
2、说说《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1、自由读课文。
根据题目大致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理解“亡”丢失。“牢”这里指羊圈。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3、朗读课文,探究学习。
那个养羊人为什么丢了两次羊?后来为什么没再丢羊?
同桌互相说――全班交流。
4、评一评:你对这个牧羊人有何评价?
5、感情读故事。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接下来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个故事。
养羊人丢了羊他什么态度?我们在朗读时怎样把他满不在乎的样子读出来?第二次丢了羊他非常后悔,并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决定改正过来,怎样把他这种后悔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自己体会,教师加以点拨)
三、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可以先在小组里讲,再派代表在全班讲。
四、拓展活动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小组内展开交流,把自己所遇到的情况讲给小组同学听,并提出改进设想。
五、总结。
教后小结:
我们主张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包括时间、空间和锻炼的机会等。具体到语文课堂上,包括读的权利,写的权利,交流的权利、讨论的权利、评价的权利等。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评价那个牧羊人,学生谈得头头是道,对寓意的理解水到渠成。这种效果远比问学生:你懂得了什么学生感兴趣得多。教育的方式很多,我们要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最佳方案,保证教学扎实有效。
寓言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 篇4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 王 嫣】
〖在亲历中感受“生成”〗
在执教《寓言二则》时,我讲到《南辕北辙》的寓意,同学们读着揭示寓意的最后一段话,纷纷说:“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他就越到达不了目的地。说明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学生回答得头头是道,我也正准备鸣金收兵。这时,一直都很调皮的小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手舞足蹈地说:“他肯定可以到的,因为地球是圆的。肯定可以到的!”同学们听了,先是一愣,接着,有的把目光转向了我,有的已轻声议论开了:“对啊,地球是圆的啊!”“可是如果绕地球一周的话,那该多麻烦啊!”“我觉得他到不了。”于是,我便让同学们再度读课文,然后辩一辩: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达楚国;《南辕北辙》的寓意究竟是什么。在后来的课堂上出现了我意想不到的精彩讨论:有的说:“他是不能到的,因为即使地球是圆的,光凭一辆马车,绕地球一周是很难想象的。”有的说:“可能他到楚国本来就是为了游历整个世界呢!他要的是过程。”还有的说:“古代寓言告诉古代人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它的寓意发生了变化。《南辕北辙》在今天可以理解为舍近求远。”学生一个个变得能说会道,他们据理分析,句句都那么精彩。我顺水推舟让学生以现代人的观念,改写《南辕北辙》,学生们兴致很高,当堂写出了极富创意的《南辕北辙当代篇》。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当发现与文本的对话中、与同学的交流中有自己不能理解或者无法接受的看法时,便表达了出来,与同学老师交流。从而,课堂教学便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对于《南辕北辙》这则寓言,在“地球是圆的”的理论得到充分证实以后,它的寓意确实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当课堂充分开放,充分接纳学生对时代发展的不同认识时,课堂教学便具有了极大的生成空间。
都是严格惹的“祸”
也许是平日里对所执教的学生要求太严格习惯罢了,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真的是让我“伤透了心”啊!
前些日子,我兴致勃勃地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寓言两则之《南辕北辙》时,按照课前撰写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我有感情地朗读完课文之后,还有五六分钟的时间,我就让学生用质疑的方式巩固所学的课文内容。他们举出稚嫩的小手提出的质疑都让我给“各个击破”了,突然,一个平时里从来没有举过手提问题的“小不点”怯生生地举手了。
“老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地方不明白?”此时,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了。
“哪里呀?请你慢慢地讲。”我继续引导着。
“你平时不都是跟我们这样说,问话问完了之后用的是问号,而这课里有一句话怎么用了叹号了呢?”他的话语间明显有些吞吞吐吐,接着他读了那句话──“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读这句话时,在句末他用了上上扬的语调。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懵懂了……
“是啊,我怎么没留心呢?明明还用了一个问字呢?”班上一个成绩较好的学习生也表示了怀疑。学生们在教室议论纷纷。我想:这下完了,如何收场啊?都怪备课时太粗心了呀,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我一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总不能敷衍了事吧!更不能在学生面前丧失已经树立的形象吧!我灵机一动,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于是我顺势利导,“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给予充分的肯定,“老师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呀!但是,老师和你们一起采用分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好不好?”“好。”全班三十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班的学生可喜欢了。就这样,小组协作解决问题的行动开始了……你一言,我一语,我也投身参与了其中的一个小组。看着他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究,我深感自惭,“连学生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们终于不约而同地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我还是请刚才提出问题的那个“小不点”来讲讲他个人是如何解决刚才他提出来的质疑。
“老师,我们小组通过讨论,最后决定每个同学都用字典公公来帮忙。”可能由于是第一次发言,他的脸有些发红,过了几秒钟,他又继续补充道:“我们翻到字典后的面,有标点符号的用法,我对照里面的用法,认为这是一句语气很强烈的的句子,所以在句子的最后用了叹号。”
顿时,教室里一片欢腾,其它同学都纷纷表示赞同他的说法。一时间,其它同学都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小小的手掌在教室里整整齐齐地拍了三下,向他表示祝贺。
这节课原定的教学任务虽然只有课堂小结这一部分没有如期完成,但是当我想起“小不点”今天勇于质疑且自己能够解决疑难的表现;看到学生们协作学习时的乐趣;看到学生们能够通过字典这一有力的工具主动获取知识,找到对他们有用的东西,我知足了。
是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假若是在课堂上遇到困难,用丰富的知识灵活地处理显得是多么重要呀!正如:要给学生注入一滴水,自己必须先得有一桶水。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 篇5
一、导入课题:
师:(出示“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图片)同学们,你们还认识这些图片吗?
师:这两幅图分别画的是“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这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寓言两则》。 (指导“寓”的写法)
师:我们当时讲过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第九课新的寓言两则之一 “亡羊补牢”。 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师:读了课题,你能猜出“亡羊补牢”讲了些什么吗?
生:丢了羊把羊圈补好
师:那有谁知道“亡”和“牢”是什么意思?还有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看来我们要了解一个字的意思,不光可以通过字典这个好朋友,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能从“补牢”猜出“亡羊”的原因吗?“亡羊”和“补牢”的过程是怎样的?它们两者又是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4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谁能用 “谁 干什么 怎么样”来简要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师:养羊人第一次丢羊,( ),第二次羊又丢了,( ),最后,( )。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并用横线勾画出来。
生:原来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幻灯出示)
师:在这句话中“圈”是多音字,还读什么?组词?
生:quan圆圈
师:(链接幻灯出示)齐读
师:(幻灯点红“窟窿”这个词),谁来当当小老师教我们读读这个词?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生:读,洞
师:这两个字很复杂,上边都有“穴”字头,写“窟”的时候要注意“穴”要盖住下面的“屈”。请同学们仔细观擦“窿”字,你想提醒大家在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别忘了少写一横
师:再看看这个“叼“字写时要注意最后一笔是(提)
师: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养羊人丢羊的原因吗?
生:因为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所以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
师:同学们看到养羊人因为羊圈破了第一次丢了心爱的羊,(板书:第一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看来你们都很关心养羊人。
师:其实关心养羊人的不只你们,还有谁?
生:街坊
师:街坊是什么人啊?那街坊看见了是怎么说的?
生:街坊劝(quà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出示幻灯片)
师:你从哪些词看出了街坊对养羊人的关心?
生:劝 赶快
师:街坊劝他干什么?
生:补牢
师:现在我们来当当街坊,一起来劝劝这位养羊人吧!
生:齐读
师:你看你们和街坊都这样关心养羊人,那养羊人听劝了吗?他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出示幻灯片)
生:齐读
师:养羊人是这样说的,那他又是怎样想的呢?(点评:通过揣摩人物内心理解课文。)
师:是啊,正如你们所说养羊人根本不听劝告不补羊圈。(板书:不补)
师: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养羊人,你看,好心的街坊苦口婆心,而你却无所谓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真心实意,而你却漫不经心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你却毫不在乎地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分角色体会街坊的关心和养羊人的满不在乎,好吗?现在男同学就是街坊,女同学就是养羊人,来我们一起体会体会吧!
师:羊圈破了个洞,狼从洞口钻进去,叼走了羊。街坊知道了很着急非常关心地说:
男生:(“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是呀,可是养羊人却满不在乎地说:
女生:(“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养羊人不补羊圈,你认为这样对吗?
生:错
师:(板书:错)
师:你从文章中哪儿看出他“错”了?
生: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出示幻灯片)
生:齐读
师: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生:因为养羊人不听劝不补羊圈,所以才第二次丢了羊。(板书:第二次)
师:这就是养羊人“亡羊”的整个过程。(指着板书说)
师: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段,划出有关句子。
师:养羊人是怎么想的?
生: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幻灯片出示)你能用(“要是……就……”或“如果…就……”)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
师:同学们,养羊人看到自己心爱的羊儿被可恶的大灰狼叼走,他很后悔:
师:养羊人又是怎么做的?
生: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师:是啊,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修补了羊圈(板书:修补)
师: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片)正当养羊人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师:是啊!正因为养羊人赶快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改正了错误(板书“改”),所以从此,他的羊
生:再也没丢过。(幻灯片出示)
师:看来养羊人现在后悔还不晚,让我们一起来再次体会养羊人的后悔吧!
师:(出示幻灯片)
生:读
师:同学们,这就是养羊人“补牢”的整个过程。
师:反过来想想如果养羊人再不修羊圈,又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生:羊会丢光
师: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知错就改)(板书:“知”“就”),就(不算晚)。(板书:”未为晚矣”完成板书)
师:(总结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则寓言“亡羊补牢”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没听街坊劝告,(不补)羊圈,做法(错了)。第二天,羊又丢了。(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补好)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知错就改,就不算晚)
师:在生活和学习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明交流
生:汇报
师:这些都可以用它来概括那就是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师:同学们,这句话出自《战国策》,不仅在《战国策》,在《庄子》《韩非子》《孟子》《吕氏春秋》中,也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它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们正等着你们课下去看呢!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亡羊 补牢 ―― 未为晚矣
知
第一次 不补 错
就
第二次 修补 改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喜欢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真才实学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课后延伸。
1、师:这会我可为南郭先生担心起来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题目:南郭先生下岗后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听。
3、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告诉大家。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 篇7
【教材简析】
本课是精读课文,包括《滥竽充数》和《邯郸学步》两则寓言。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常叫三百人的乐队一起吹奏给他听。齐宣王死后,齐?王继位,他的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他叫每个人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偷透逃走。
《邯郸学步》讲的是战国时候,燕国寿陵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学走路的故事。
这两则寓言,都是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之中,具有讽刺意味,给人以启发和教育。《滥竽充数》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进行家里充数的人。《邯郸学步》比喻机械模仿别人,最后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记了。
学习这两则寓言的目的:一是理解两则寓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寓意。二是能够活学活用,即能够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三是通过续写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这两则寓言,虽然短小,都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如何通过自读、自探、自悟的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意义?本课教学讲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的“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逃跑了”和“那个学走路的燕国人为什么只好爬着回去?”这两个重点问题去思考、理解两个人落得如此下场的原因。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前后联系,上下贯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寓意,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难点: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看谁能把这个动画片的内容讲一讲。
[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2、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滥竽充数》。生齐读。(板书: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齐宣王 编排 蒙混过关
(2)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引导学生理解“鼓着腮帮”“ 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然后指导朗读并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也更好地体验了人物角色,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造力都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结合上文的讲排场来理解。)
4)后来,齐宣王死了……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解决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
(1)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说一说。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4)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其他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也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因为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
2、假如,同学们现在碰到了南郭先生,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却有些让人担心,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现在的说法是“下岗”,下岗后的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帮他出出主意吧!题目:南郭先生下岗以后 (也可以自拟题目)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 篇8
第八单元作业设计总目标1、正确书写本单元27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学会积累,积累寓言故事,积累科学常识小故事。3、掌握8个取自古代寓言的成语。4、背诵《明日歌》,知道要珍惜眼前的时间。5、通过诵读《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和《剪枝的学问》,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和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以及“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第24课《寓言两则》作业设计目标1、正确书写本课9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学会积累寓言故事,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3、通过诵读《寓言两则》,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经典作业设计案例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除了“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外,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也是出自寓言故事的,写一写。 帮助学生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建议第一课时使用) ☆☆☆课文直通车。 1、《揠苗助长》的农夫错就错在: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开导他: 。 2、《鹬蚌相争》中的鹬和蚌傻就傻在: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开导它们: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写下你曾经读过的课外寓言故事: 其中你最喜欢读 ,因为这则寓言 学会积累寓言故事。(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第25课《争论的故事》作业设计目标1、正确书写本课9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通过诵读《争论的故事》,明白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经典作业设计案例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点将台(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1、从 丛草( ) ( )前 ( )林 ( )此2、礼 理( )貌 道( ) ( )睬 ( )由3、到 道( )来 味( ) ( )处 知( )4、座 坐( )位 ( )车 ( )下 宝( ) 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同音字。(建议第一课时使用)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 )2、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3、争个不停。 ( )4、一件事情顾全两方面,使用两方面都很好。( )5、一点影子、一点足迹也没有,形容消失得干干净净,不知去向。 ( ) 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课文直通车。 1、兄弟俩为了怎么吃大雁而争论不休,哥哥以为 ,弟弟却以为 ,老人说 。 2、故事中的兄弟俩,现在多么后悔啊!如果你现在遇到了故事中的兄弟俩,你想告诉他们一个什么道理? 创造语境,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明白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 篇9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成语,引入新课
1、说说你们知道的成语。
2、导语: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成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人们习惯用成语来表达意思,准确、生动、简洁。知道吗?许多成语都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读完故事,相信你会对成语有更深的了解。
二、熟字新解,引导板书
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思考“亡、牢”的意思,并在课文中找依据。
四、检查自读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认读生字。提示多音字“圈”
3、汇报“亡、牢”的意思。可争论,可查字典。
4、相机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进一步理解内容。
⑴ 第二段,要读出劝说的语气。
⑵ 第三段,要读出养羊人着急、泄气的心情。
⑶ 最后一段,要读出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
五、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六、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1、四人合作交流:
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2、全班交流。
七、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八、学习生字,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写字。
3、比一比,组成词语:
悔( ) 叼( ) 屈( ) 窿( )
梅( ) 叨( ) 窟( ) 隆( )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战国时期,魏王曾想进攻赵国。魏过的贤人季梁十分着急,就匆匆地去见魏王。为了开导魏王,他给魏王讲了一个故事。你相知道是什么故事吗?魏王最终会不会打赵国呢?请你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的地方。理解“南辕北辙、盘缠”两个词。
3、练习朗读课文,讲述故事。
四、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相对哪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文开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打赵国呢?为什么?
五、总结
《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是选错了方向,无论怎么努力,也是达不到目的的!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边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七、拓展活动
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参加语文活动:讲寓言故事。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 篇10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指名背)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株、待二字带拼音)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目标
(或出示上节课学习目标投影、由学生自己订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到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
2.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
(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件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
(2)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看看有没有)
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分四个步骤:(1)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指导理解题意。(2)组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3)借助媒体,生动形象地描绘。(4)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两则寓言。通过学习懂得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正确的处事态度: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探究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拓展,再次体会寓意。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 篇11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录象、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分析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坊读轻声:窟窿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c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d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1、指导造句:从此-------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寓言两则之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具:大黑板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查字典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②自由读③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 (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根据自己学文体会,写读后感。
搜集古代寓言故事: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参杀人、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疑邻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杀猪、打草蛇惊、纸上谈兵。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 篇12
【教学目标】
1、(思想)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2、(知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力)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会用“从此“造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学导入新课
1、(课件及各种物件)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看,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2、出示生字词“窟窿“,指导读准字音:
所以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当出现了窟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学习课文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4、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 词语(“亡羊补牢“暂时不考虑解释)
⑵ “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
⑶ “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 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 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__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
(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 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给课文配音。
2、齐读全文。
3、(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四、作业
小辩论:
我喜欢养羊人
我不喜欢养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清楚理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
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
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出示词语:
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学生自己的语言)
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
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
小组推荐一人:不是季梁不明白,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季梁告诉这个朋友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师:为什么刚才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生:因为课文表达的不够清楚,给他改一改就可以了。
把“他”改成“我”。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楚国就会越远。
我觉得在“不明白”的后面加一个冒号、一个引号就更明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还能再改,在“我”的后面加“为什么”把句号换成问号就更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为什么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是学生的平干得到满足)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我补充:如果别人说的对,我们就要听别人的劝告。
体会寓意: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们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六、评价
自我评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 篇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⑴ 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② “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③ 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④ 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⑤ 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⑥ 指名背。(指导方法)
⑵ 街坊劝告,他不听:
① “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② 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③ 引导评议,齐读。
④ 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⑥ 指名读,评议。
⑦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⑴ 指名读第4节,评议。 ⑵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⑶ 齐读第4节。
⑷ 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⑴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⑵ 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⑶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⑻ “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⑼ 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⑴ 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⑵ 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 ) 叼( ) 屈( ) 隆( )
梅( ) 叨( ) 窟( ) 窿( )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南辕北辙。
〖教学设计〗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
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
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 篇14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4、通过反复朗读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能发现每组句子意思相同,但语气上存在差异。
【教学重难点】
12个生字的认写;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寓言故事。
3、学生自带《新华字典》等学习工具。
4、抄有“我的发现”内容的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抓住重点词句,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互相讨论、解答。
学习《亡羊补牢》,可以抓住“后悔、接受”这两个词,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想想从“后悔”一词了解到什么?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从而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再也”强调了养羊人修补羊圈后的结果,说明了有错就改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再也”,就不能起到强调作用。
学习《南辕北辙》,要重点抓住课文最后一段话,让学生进行理解,“硬要”体现了这个人的固执和执迷不悟,“越……越……越……”“越……越……”的句式,强调了这个人最后的结局。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进行比较和体会。教材在课后编排了学习伙伴的话语:“我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目的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以楚国人的朋友身份对他进行劝说。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这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
本课要求认识的5个生字也同时要求会写。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记住这些字音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识记字形,要根据认写中的难点给予重点指导。“羊圈”的 “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 juàn ”,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 quān ”。 “窟窿”的“窿”本音是 lóng,在“窟窿”这个词里读轻声,这两个字的字形比较复杂,教学中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如,“屈”―“窟”、“隆”―“窿”,“窿”的右下部分,要提醒学生不要少写一笔;“缠”是翘舌音,右边容易写成“厘”,要提醒学生注意。“叼”字右旁的笔顺是先写横折竖钩,后写一提,不要写成“撇”。“悔”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它的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2、“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以前我们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聪明的同学一定能从中明白新的道理。 1、看老师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作答。
理解字意,了解内容。 1、板书“亡”和“牢”,问:你能说说关于“亡”和“牢”的词语吗?这些词中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呢?
2、板书“羊”和“补”,将题目补全: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有什么不同的意思,认真读书,就一定会找到答案。(要引导学生通过争论,运用放到故事中或查字典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指名逐节读课文,纠正字音。
⑵ 出示生字词卡、进行认读,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学生作答。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思考“亡”和“牢”的意思,提示学生可以在文中找依据,可以杳字典或词典,也可以与同伴商量解决。汇报自己对“亡”和“牢”的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和生字的读音。
2、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街坊劝告的语气和养羊人的泄气的心情。
3、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养羊人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
1、学习第1自然段,明白事情的起因。
2、学习2~4自然段;学习第5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从“后悔”一词了解到什么?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
3、分角色表演朗读对话部分,体会领居、养羊人的不同心态及心情;同桌练习讲述这则故事。 交流体会,明白寓意。 指名发言。 1、四人小组交流: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
2、全班交流: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指导书写前6个生字“寓、则、窟(示范)、窿(示范)、狼、叼” 学生认读并书写。 教学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亡羊补牢》是个短小的寓言故事,故事情节也很简单。但是正如同学们说的一样,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在运用这个成语时,常常这样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讲故事:古时候有个人想去南方却一直往北走。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2、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1、学生质疑。
2、书空课题。 自读自悟。 1、提出自读要求。
2、设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流利。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同桌讨论或四人小组商量。 检查自学情况,指导朗读课文。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逐节读课文,注意纠正生字读音。
3、指导朗读。
⑴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⑵ 重点抓住最后一段中“硬要”和“越……越……越……越……”句式。
4、交流:
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呢?
1、指名认读、齐读。
2、指名读课课文。
3、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的问题。
⑴ 查字典理解“把式”、“盘缠”。
⑵ 讨论理解“南辕北辙”。
⑶ 注意读好人物对话,一个是自以为是、满不在科,一个是不断发问、满腹不满。
⑷ 多种形式朗读,通过理解重点词,体会赶车人的固执和执迷不悟以及这个人必然的结局。
⑸ 学生根据评议,同桌再练习朗读,指名全班朗读。
⑹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注意把人物语言讲明白。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南辕北辙:硬要─→越……越……越……越……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 篇15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的〗
1、学会课文中的18个生字,并会组词和应用。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结合实际生活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述故事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听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
三、新授
1、揭示题目《亡羊补牢》,解释“亡、牢”含义。
2、解释:
寓言:“寓”,寄托 “言”讲道理。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文学作品。
词语:
羊圈 街访 窟窿 后悔 授受
多音字:
圈
四、学习生字
横向记。如:我们学过哪些“穴”字部首的字再学习“窟窿”。
五、讨论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要抓住“后悔”“接受”这两个词,引导学生讨论。想想从“后悔”一词你了解到什么?从“接受”一词你明白了什么?从而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六、作业
1、朗读课文,把文中的几层意思读出来。
2、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教学目标〗
通过寓言故事使孩子们懂得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先认准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生字组词。
2、朗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问题
这个人到楚国了吗?为什么?
1、楚国在什么方向?他向什么方向走?
2、他带的盘缠不多,马跑的多快,车把式再好,能到他想到的地方吗?
3、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讨论
“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作业
1、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通过学习这两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3、收集寓言故事,并会讲。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教案及练习 篇16
今天,上了第9课寓言两则中《南辕北辙》,我感触很深,为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结束课文后,我让学生质疑:“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好吗?”这一环节,果然给他们注了一剂兴奋剂,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提的问题还真不少:
“为什么那个人硬要往北走?”
“为什么给这则寓言取名‘南辕北辙’?”
“他能走到楚国吗?”
……
这么多的问题还真让我一时难以解答,我让学生一起讨论解决,这样,学生自由了,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可能是那个人认为楚国在北方吧。”
“那人家告诉他他为什么还要硬往北走?”
……
我发现几个平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在争论不休,面红耳赤,看他们实在相持不下,我走下去,一位同学看见了,说:“老师,我认为那个人一定会到达楚国的,因为地球是圆的,我在书上看到过,所以他最后一定到达那个地方!”
不会!地球这么大,他的马再好也会累,盘缠再多,也会花光。
“不这怎么走,都会碰到沙漠、大海、高山……他的马怎么能过得去呢?更别说是绕地球一圈再到楚国了!”
“老师,你认为那个人最终会到达楚国吗?”
好家伙,将了我一军,我一时不知如何作答,愣了一下,为了不失师尊,我说:“我们俩说得都有道理,这个问题,就留待你们课后去查找资料,下节课咱们再来讲。”答案很勉强,并不能使学生满意。
一节课下来,我思绪万千,想了很多,长期以来,我们老师都有一种思想:“师者,传道解惑也。”“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可是今天,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有些学生见过的老师并不知道,加上目前课改革要求要把时间、空间交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重要新思考,重新定位自己:我们今天的教学已经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给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