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通用13篇)
《不懂就问》 篇1
【学习导航】
学会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并能正确书写;认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碰到不懂的问题要问。
【应知应会】
1.读拼音写词语、句子。
lián hǎo yǎn chén sī xiǎn wū yā
( ) ( ) ( ) ( )
sūn zhōn shān xué xí hěn rèn zhēn.
xué xí shí yào duō sī duō wèn.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刂( )( ) 讠 ( )( )
( )( ) ( )(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流利地( ) 认真地( ) 仔细地( ) 厉声地( )
【综合练习】
4.填一填,选一个词语造句。
一声不响 一字不错 一( )不( ) 一( )不( )
( )
【开放探索】
5.学习时遇到困难,我会
6.有关学习的格言警句可真不少,我最喜欢的是
我现在正在读_______这本书,一共____页。今天我读到了___页。我最喜欢的词或句子是________。
好习惯之一: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答案:
1.良好 养成 思想 乌鸦 孙中山学习很认真。 学习是要多思多问。
2.利(流利) 刚(刚才);识(认识) 诵(朗诵)
3.流利地背 认真地听 仔细地讲 厉声地问
4.一丝不苟 一尘不染 造句略
5.略
6.略
《不懂就问》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2个生字,会写10个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在阅读中独立认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和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爱问、敢问、进而培养学生会问、善问。
3、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到不懂就问的益处,培养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生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的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朗读法、调查法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孙中山的故事,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你们的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解或不知道的情况?你是怎样做的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来认识一个人物,他就是有这不懂就问这样一个学习习惯。我们一起到书上了解一下吧。
二、新授
自学
1、自读识字。说说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怎样解决。
不会的字可问周围的人,查字表中的拼音,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查字典。
读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字。
2、识字反馈:把自己新认识的字读给周围的伙伴听,并做一次小老师考考别人。
识字
读卡片:要求如果遇到自己不熟的字要诚实大胆地举起手向老师示意。这样把学生熟悉的与不熟的字进行分类,可以只在黑板上贴出不熟的生字,再重点进行巩固练习。
交流
1、自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有几名话?
2、自主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读文。每小组可经通过讨论找出不同的读文主法如齐读:分段读
诵读
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读文方法汇报读文。
评价
1、巩固字音,理解字义,认读10个生字并扩词。
2、由学生自己挑选出能独立学会的较简单的字如:孙、思、呆、例、等,并向其他同学介绍学习方法。学习可能会用拆分部件或通过熟字学生字的方法学习
3、学写生字:为了把字写漂亮,大家一起来找一找,应注意哪些地方?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并比一比找出不足,不断改进。
第二课时
一.新授
交流
再次感知课文,明确学习目的。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读过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
2、教材为什么要选这样一篇课文让我们来学习呢?
写字
交流学习较难的生字。
1、认读学过的及没有学过的生字并扩词
2、向困难挑战,看谁能教会大家如何写这几个较难的生字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把字写漂亮。
练习
照样了说一说背诵地背诵地背诵
地听地说地
口头练习说一说,看谁说最合适,大家来评一评。
1、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做的?
(1)你遇到过哪些问题不懂,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因为你好问,你得到了哪些益处(损失)
教学反思:
《不懂就问》 篇3
课题 不懂就问 课的类型 新授 日期 主 备 人 周洁 自我参与程度80 % 预设目标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8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和临写“私”等6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学习边读边思考:想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 3、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内容用红色) 环节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体现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四、复习巩固,课外拓展 师:小朋友,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许多知识。而在古时候,人们把学校称为“私塾”。 1、 板书并学习:私塾 师:以前,孩子们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呢? 2、 出示第二小节。 3、 交流读后的感受。 师小结:那时候的私塾老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谁不听话或不认真读书的话,还会挨老师戒尺的打。上课时,学生大多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可是,孙中山却敢于不懂就问。 4、 揭示课题:46、不懂就问 5、 学习生字:懂 过渡: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些什么呢?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 糊涂:“涂”在词语中念轻声。 详、段:复习三拼音 霎:注意读准翘舌音。 3、指导学生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课文内容。 师:那时候在私塾上课,先生从来都是让学生读、背课文,至于书里的意思,从来是不说的。可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的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就向他的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 1、出示句子: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肯问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1教师引读第3小节。 2理解“壮着胆子”的意思,体会孙中山此时紧张的心情。(初步感受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老师的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可贵精神。) 2、当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后,老师和同学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课文4-8节。 3、学生读后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1板书: 同学们:吓呆了、鸦雀无声 老师:拿着戒尺、厉声 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 讲得很详细 师:老师为什么没有打孙中山?(因为孙中山一字不漏地把课文背了出来。体会孙中山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因此,老师没有用戒尺打他。) 2随机指导: 鸦雀无声: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鸦雀无声”的含义。 厉声:区分“厉”和“历” 一字不漏: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漏”字,生书空,再在田字格里描写一个。 戒尺:查字典理解。 4、朗读课文4-8节。 师:既然孙中也怕挨打,那为什么还要向老师提问的呢? 5、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6.明白道理: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1、 用游戏的方式巩固生字新词。(游戏自定) 2、说话练习:说一个“不懂就问”的事例,可以说自己,也可以说别人。 3、拓展作业:了解孙中山的其他故事。 指名说。 自由交流。 齐读课题 自学。 请读。 自由交流 请读,小老师带读。 书空。 找朋友。 开火车读,比赛读,去拼音读。 读,标,核对。 交流。 师生对读。 师生配合说话。 读文,思考,交流。 师生配合读文。 齐读句子。 男女生轮读句子。 指名说 ,点评,指名说 大组交流 由于“私塾”这个词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由学校这个话题引出“私塾”,然后自然导入课文。这样的情景创设,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目的是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读熟、读好句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来理解、感受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老师的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可贵精神。 目标达成度 未达成 相应措施 参考资料 板书设计 不懂就问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同学们:吓呆了、鸦雀无声 不懂就问 老师:拿着戒尺、厉声 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 讲得很详细
《不懂就问》 篇4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本课10个生字。
2.自由读课文,学会质疑。善于提问,在提问中了解课文内 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拼读、书写掌握新字新词。
2.通过读、问、议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就问。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新字、新词。
2.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读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自由读文,粗知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
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1.孙中山画像的挂图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出示孙中山画像。
2.提问:你们认识这是谁的画像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对,这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位伟大的人物小时候是怎样求学的吗?请大家打开书看《不懂就问》一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
三、学习生字
1.自由拼读,先自行消化较容易的生字。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卡片
(1)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3)开火车认读生字。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
(1)先认读,然后组词。
(2)学生互相讲讲生字的识记方法
如:孙→(子)+(小)→孙(孙子)
诵→通—+→诵(背诵)
……
(3)学生学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本课的生字,那么读起课文来应该很轻松。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
孙中山在私塾时,不仅会背书,还敢于向老师提问,老师为学生回答了问题,孙中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填空:
孙中山从此养成了( 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个习惯就是(不懂就问 )。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不懂就问》 篇5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
3、让学生理解糊里糊涂、私塾、摇头晃脑的意思。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学习。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的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朗读法、调查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自读自晤,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3、给认读生字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3、教师点评。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3、让学生口头组词。
4、分析生字的写法。
四、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不懂就问
sún sòng sī lì gāng mā Yā Yǎng liáng
孙 诵 私 利 刚 吗 鸦 养 良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了解意思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找出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生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2、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以指导。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让学生理解“讲解、糊里糊涂、摇头晃脑的意思。
三、扩展活动
1、说说孙中山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对你有什么影响?
2、你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课文
说说你学习了不懂就问这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不懂就问
不懂的事情
就主动的问
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不懂就问》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
3.让学生理解糊里糊涂、私塾、摇头晃脑的意思。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学习。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的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策略:
朗读法、调查法。
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自读自晤,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3.给认读生字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3.教师点评。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3.让学生口头组词。
4.分析生字的写法。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了解意思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找出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生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2.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以指导。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让学生理解“讲解、糊里糊涂、摇头晃脑的意思。
三、扩展活动
1.说说孙中山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对你有什么影响?
2.你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课堂总结
说说你学习了不懂就问这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不懂就问
不懂的事情 就主动地问
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不懂就问》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阅读中独立认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到不懂就的 意处,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书写正确。
2、读懂课文,培养好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孙中山先生画像,提问:画像上的人物是谁?你知道有关他的什么知识吗?
2、 结合学生回答,简要介绍: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创立同盟会,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的家乡也因他改名为“中山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讲的就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家乡上学时发生的故事——《不懂就问》。(板书课题、指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提示方法:借助字典自己独立或与同桌合作完成识字, 练习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课文你想问什么?(培养学生“爱问”、“敢问”的习惯。)
三、巩固生字,学习词语。
1、 听老师读课文,在课文里把生字词用横线划下来,同桌互相认读,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
背诵、 意思、 照例、 段落、 糊涂 、摇头晃脑、 鸦雀无声、
拿着、厉声、 既然 、养成、 良好、 流利
2、学生自读,然后指名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正音。齐读词语两遍。
3、在这些词语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让学生自己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由学生自己解决。)重点理解“摇头晃脑”、“鸦雀无声”、“厉声”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可用动作表示?
4、抽读生字卡,并用所读生字组词。
四、细读,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段中,你有什么不懂的 ?(学生发言讨论,根据学生发言学习课文。)主要有:什么是“私塾”?相机学习后文中的“戒尺”。(让孩子了解在“私塾”读书的常规,与学校学习的不同。)
3、指名朗读,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正因为“先生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所以有一天在私塾里发生了一件事,是什么呢?让我们快学习后面的课文吧。
学习2—7自然段
默读课文2--7段课文。思考讨论一下问题:
1、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为什么孙中山提问的举动把同学都吓呆了?
2、先生听到孙中山的问题后,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3、词语练习
(1)“背诵”可以说“认真地背诵”还可以说( )地背诵。
( )地读书 ( )地 听
( )地 说 ( )地( )
(2)“一字不错地背出来” 还有“一声不响” 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一不( )
4、生讲的“学问学问,不懂就问”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5、 分组讨论: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中不懂就问有什么好处?
6、组汇报,各抒己见
7、 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注意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区别逗号和句号停顿的时间长短,感受朗读的顿挫;
学生自读,指名读。
8、自读全文,注意读出不同标点符号的表情。
9、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不懂就问》 篇8
说课:
《不懂就要问》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课文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品质。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勤学好问的。课文的学习难点是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意思。
1、教学时要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己多读。要把阅读提示中关于孙中山生平的介绍和提出的两个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读课文时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2、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问句、感叹句,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3、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是“读课文,边读边想”,在教学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通过解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道要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这个问题,使学生知道孙中山从小就勤学好问,懂得认真读书、不懂就问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学习习惯。
不懂就问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积累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知道不懂就问是学习的好习惯。
3、学习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以前的孩子在哪里读书,怎样读书的吗 ?
交流,出示(媒体1),课文第二小节:
以前,小孩子大多在私塾上课。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说。
指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媒体2)了解“私塾” 学习“诵”
2、师:确实在私塾里,先生指挥让学生跟着念书、背书,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讲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的故事。
出示(媒体3)介绍 孙中山
3、出示课题(媒体4)
39 不懂就问
指名读,学习“懂”,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那么孙中山究竟哪里不懂,提出了怎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轻轻地读读课文,出示(媒体5 )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自形,把课文读通顺。
思考:孙中山哪里不懂,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2、出示(媒体6)词语
值得 厉声 详细 段落 胆子
一字不漏 糊里糊涂 背诵
摇头晃脑 鸦雀无声 挨打 既然
指名小老师领读,齐读。
学习生字:段 :书空左半部分
厉 :你要提醒大家什么?比较“历”
3、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孙中山有什么不懂,他提了什么问题?
交流,(出示媒体7)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指导读,学生质疑,或老师提问:孙中山为什么要壮着胆子问?
齐读。
2、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和老师的反应怎么样?出示(媒体8)课文3~8
用直线画出同学们的反应,用曲线划出老师的反应。
指名交流同学的反应,出示媒体9
这一问,把正在 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 。
质疑,或老师提问:同学们为什么会吓呆了?(他们会想什么?)
“ 鸦雀无声”是什么意思,非常安静还可以怎么说?
交流老师的反应,媒体9 课文3~9节
理解“厉声”
分角色读5~7,师读8
师:老师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不一样?
3、师小结:正因为孙中山的勤学好问,是先生转变了态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3~8节, 再体会一下当时的情景。
4、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出示媒体10 课文9~10
他是怎么回答的?
出示媒体11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指导读句子,思考:为什么孙中山明知道要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
(学习认真,学了就要弄明白,勤学好问)
5、小结:
孙中山勤学好问,敢冒被老师打的危险;沈括勤学好问,为解谜团亲自上山观察;想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出示媒体12
名人勤学苦练的小故事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读课文,边读边思。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五篇课文。在本课阅读教学时,我以此训练点为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通过阅读、思考,使学生解决问题,理解课文。教学时,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边读课文边思考: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学生就很快地进入了自主学习中,他们各自独立地边读、边想、边划,动眼、动手、动脑。在学生自读时,教师应通过巡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如:哪些学生已能解答问题,哪些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遇到了困难。从而对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单是老师讲出来的,还要有学生去读、去悟。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地读的机会,教师则是通过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和积累。本课教学中,对教材作了精心的处理,注重从整体着眼,明确课堂的难点和重点,围绕“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这个主问题展开朗读教学的,学生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避免了课堂上的“碎问碎答”,学生在反复地朗读(初读、研读、品读)最终体会到“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的真正含义。
《不懂就问》 篇9
教学目标:
1、能识记11个生字;正确书写“懂、念、段、糊、涂、晃、呆、雀、厉、漏、详”11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
2、学习边读边思考。朗读课文,想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
3、正确朗读课文;说一个“不懂就问”的事例。
4、明知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识记11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懂得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许多知识。而在古时候,人们把学校称为“私塾”。
1、 板书并学习:私塾
师:以前,孩子们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呢?
2、 出示第二小节。
3、 交流读后的感受。
师小结:那时候的私塾老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谁不听话或不认真读书的话,还会挨老师戒尺的打。上课时,学生大多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可是,孙中山却敢于不懂就问。
4、 揭示课题:39、不懂就问
5、 学习生字:懂
过渡: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
糊涂:“涂”在词语中念轻声。
详、段:复习三拼音
霎:注意读准翘舌音。
3、指导学生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师:那时候在私塾上课,先生从来都是让学生读、背课文,至于书里的意思,从来是不说的。可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的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就向他的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
1、出示句子: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肯问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1)教师引读第3小节。
(2)理解“壮着胆子”的意思,体会孙中山此时紧张的心情。(初步感受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老师的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可贵精神。)
2、当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后,老师和同学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课文4-8节。
3、学生读后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1)板书:
同学们:吓呆了、鸦雀无声
老师:拿着戒尺、厉声
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
讲得很详细
师:老师为什么没有打孙中山?(因为孙中山一字不漏地把课文背了出来。体会孙中山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因此,老师没有用戒尺打他。)
(2)随机指导:
鸦雀无声: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鸦雀无声”的含义。
厉声:区分“厉”和“历”
一字不漏: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漏”字,生书空,再在田字格里描写一个。
戒尺:查字典理解。
4、朗读课文4-8节。
师:既然孙中也怕挨打,那为什么还要向老师提问的呢?
5、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齐读句子。
(2)男女生轮读句子。
6、 明白道理: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不懂就问》 篇10
之一
文欣
教学目标 :
1. 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9个汉字,用扑克忆喜欢的方法识字。在阅读中独立认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爱问、敢问、进而培养学生会问。
3. 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到不懂就问的益处,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有没遇到过不了解或者不知道的情况?你是怎么样做的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来认识一个人物,他就有着“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我们一起到书上了解一下吧!
二、 自学自主读文,提示学生学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识字。
三、 识字分类识字,注重实效。
四、 交流,整体感知
1、 自读思考:读文后的感受
2、 自主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如齐读、分角色读、分自然段、表演读文等。
五、 诵读小组汇报读文,共同感知课文。
六、 写字
1、 自主学习较简单的生字。
2、 交流学习较难的生字。
>
《不懂就问》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
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不懂 → 提问 → 理解
《不懂就问》 篇12
大家好!我是来自沈河区二经二校的教师孙凯,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各位老师探讨课堂教学。我所要向大家汇报的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一定会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愿意把这几年细心钻研所总结出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和大家共同探讨,同时我也希望这种探讨能是互动形式的,如大家有异议可以直接提出或会后和我探讨,我都会十分欢迎。
我要说的是二年级本学期的第一课《不懂就问》。
第一环节:导入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我们要考虑到可能会有很多的学生早已有所预习,因此,直接的引领学生进入课文会比绕着圈子设计问题导入更有亲切感。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今天我们要来共同学习第一课,知道讲的是谁的故事吗?都有哪些同学事先读过课文了?不错,你们所做的就可以称作是课前预习了。说说你除了读文,还做了哪些准备?那么就让我们来共同了解课文吧!之所以设计这样的导语,我是这样想的:1.使学生感觉到不是老师绕着圈子带着他们走,而是和老师站在一起共同探索着向前走,这样便于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2.学生已经到了二年级,长篇课文渐渐的增多,预习便会起着重要作用(有的老师可能已经在做了),它可节省许多课上的宝贵时间,因此我觉得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提高预习的意识。那在平时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找一些预习比较好的学生做介绍,慢慢的向其他学生渗透如何去有效的预习。这样下来,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的也很有成就感。另外,对于导入部分还有一点小建议,就是可以让学生做课前的调查与收集有关“孙中山”及“旧的教学”的一些相关的信息,这样除了有助于课上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环节: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每运行到自学的这一环节时,我都会事先提出或引导学生自主找出几点自学要求,便于他们有目的的、有效的去读文。具体有以下两点要求:1.自选读文方法:提倡让学生在原来指读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引导他们划读、大声读或默读。2.自选识字方法:听、问、查、猜,这是我和我班学生惯用的几种方法,相信还有很多老师会有更多的识字方法。在自学的过程中不排除有的学生选择自己一贯使用的方法,这里教师在尊重他们的选择的基础上应该适时的去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掌握多种学习方法,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要求。本课可多渗透些“查字典”的内容,其原因是:1.本册教材没有查字表。2.上学期已初步学了查字典,本学期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查字典的熟练程度,尽早帮助学生实现独立阅读。因此,课前要准备好字典。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调动学生查字典的兴趣,帮助他们发现字典中的乐趣,使他们愿意用字典。在明确了有关读文和识字的要求后,便可由学生进行自学了,教师也要适时的关注学生的自学情况。
第三环节:认读生字词,联系实际理解字词义,学写一部分生字。
教师需事先准备好课件或生字、词卡片。我通常是带领学生先认词,再认字。这么做是因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字比单一的识字难度会低一些。生活中我往往有这样的体验,例如:在记不清“颓”字如何写时,我会找出它的词语“颓废”,这样就可以把“颓”字从具体的语境中提取出来。
1.认词:在认读词语的过程中,我通常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识记。例如:在本课中,我设计认读“背诵”一词时,问学生:“你会背诵哪些古诗或成语?你能给你周围的伙伴背一首或一句吗?”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即能学会使用“背诵”一词,又加强了对古诗及成语的积累,同时在交流中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在认读“糊涂”一词时,我设计引领学生说这样一句话:我做事从来不糊涂,一向很清醒。在这句话里,学生会有很多的收获,如:近义词、反义词、“涂”字在词语中的轻声以及自信心的建立,也许还会有更多的我们看不到的收获。“摇头晃脑”和“吓呆”一词可让学生做动作,做表情来理解词义,当然,这两个词的意义决不是仅此而已,它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因此在让学生说说这两个词在什么情况下用比较合适,进一步体会词语的内在含义,并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而“鸦雀无声”一词则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字面来简单理解:一些鸟类的声音在什么时候才能清楚的听到?连这么小的声音都没有了,你说安静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种鸦雀无声的现象?我们现在来利用10秒钟一起创设这样一个环境好吗?这样,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的理解词义。也许,我叨咕的这些听起来比较费事,但当你真正操作起来,自然的流露的时候,你会觉得并不浪费时间,反而会比反复的识记更有效。因为我天天都在这样进行,学生们已经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有趣而不机械化的学习方式,以至于有时候都不用我去提问,他们自己便能根据词语的性质而找不同的识记方法,因此,上课有时候对我来说是很轻松的。那在这里我还要说的是,教师一定要学会利用学生的信息源,这样,不仅你教的轻松,学生学的知识面也广。 当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靠这一环节来解决,有些词语还需要在朗读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加以推敲,例如:本课中“既然……就……”这一关联词,最好就是在读通课文句子的基础上再来加以练习,甚至还要在生活中不断的应用才能掌握。其它还有一些词语在一会讲到朗读教学时我会再提到。通过实践,我总结出:把握好词的教学,是帮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的一个捷径。例如:平时在听写时我发现,学生写别字的现象就很少。而有些语文的基础知识,如反义词、填适当的词、造句……也不用刻意的去反复练习,学生们掌握的还是不错的。很多负责任的老师平日里带学生们做好多的卷纸和练习题,莫不如把这些基础的知识都溶入到你每课的教学中来,你也轻松,学生也愿意学,也不至于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了。
2.认字:在认读生词的基础上认读单字就比较简单了,可以采取考查的形式,如:开火车、抢答、同桌互考等方式。本课共有17个认读字,比较多,因此可以采用耿天娇老师在示范课上的那种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来识字。这里建议老师们多动脑筋,多找一些识记单字的方法,以确保学生投入的去学习。我在引导学生识记单子的时候,经常会把数学和语文结合到一起,例如:左面第四个字是什么?“拿”字右面第三个字是什么?或让他们相互考一考…… 这样我和学生都觉得很有趣,大家都很投入,自然学习效率就高。
3.学写部分的生字:这里我让学生自己选出简单的字来自学,对于你的尊重,学生一定会用自主的努力来回报你,主动的去学习会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这里并不是让老师完全放手,我们还是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有问题及时反馈。还有一部分剩下的较难的字则留待第二课时完成。当然,这部分内容也可以放在最后学习,可根据自己班平日的学习习惯来定。
第四环节:感知课文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朗读、评议。
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有些课文如果比较适合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师还是有必要为学生读一读的,但不要给学生一种示范、标准的印象,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作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去参与他们的活动。例如,可以这样说:“可以让我先读一读吗?”或“你们读得真好,我也想读一读行吗?” 但有些课文例如诗歌、童谣之类的,也可以让读得好的学生来范读。这里,范读并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专利。我觉得这一课可以根据学生读的好坏情况来决定教师是否需要范读。在读过之后引导学生给自己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再由他们自选喜欢的方式读文并评议。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选择合作读文,因为从刚入学时我便引导他们学会合作,但在开始时似乎有些难度,因此,我从简入手,每堂课中把握各种可以利用的机会时常让学生在小范围之间交流,如:自学识字时相互问一问、学写生字时相互写一写、读文时相互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这样使学生渐渐习惯这种学习方式,进而逐渐扩大交流范围及程度,组织小组合作。在我的课堂上我时常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读文,这是一项艰巨又长久的工作,因起初的小组合作往往是即浪费时间又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甚至出现组员不合作的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选择自己组喜欢的方式读文、对合作愉快的小组给予展示的机会、组织全班评议每组合作时的优点、对于有独到想法的小组给予奖励……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和我现在所代的二年五班的学生已经熟悉和爱上了这种学习方式。
这里我还要提到的就是在学生们朗读、评议的时候,教师在把评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个别的词句,例如本课中孙中山“壮着胆子”说的话以及先生“厉声”问到的话教师有必要适时的去强调,引导学生找出感情细节读出语气。还有就是先生面对孙中山的大胆提问所回答的那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学生体会起来会有一些难度,因此这里教师有必要范读来帮助学生体会。另外,我要说的是朗读教学不要刻意去追求面面俱到,也不可能作到,毕竟我们所面队的是二年级的孩子,只要他们能基本读下来并且有一些情感体验就可以了,但是这里教师的适时引导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忽视平日里每一堂课对自己的锻炼。还有,不要忽视课堂上的评议,通过评议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发展语言,促进交往,相互教育……因此,包括听别人读,同桌相互读,小组合作读时,都应引导学生去评议,从中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对于缺点最好提出建议而不是批评,这样也易于让别人接受。
到此,我想第一课时也就接近尾声了,那针对这一课的重点即: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读过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的问题吗?这个问题可以在朗读课文时适时的出现,也可以在最后出现,或者把问题带到课下由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都可以。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好问”的好习惯,并让这个好习惯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最后,我再用简短的几句话把第二课时的安排向大家交代一下:
第二课时我准备完成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生字、词,学写剩余的几个生字。
第二环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分角色读,小组合作读,表演读……并全班汇报读文,全班评议。并解决书后带★号的问题。
第三环节:汇报第一课时遗留的课后问题。
第四环节:结合实际生活谈一谈,议一议“好问”的好处。
以上,便是我对《不懂就问》这一课完整的两课时的教学设计,一定会有不当之处,望谅解,并希望某一处细节能有助于您的课堂教学,同时也希望能通过我的这一课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与探讨,这样,也就达到我们教研活动的目的。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硕果累累!
《不懂就问》 篇13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懂、诵、段、糊、涂、胆、厉、详”等 8个生字。积累“不懂就问、背诵、糊里糊涂、厉声、详细、摇头晃脑、鸦雀无声、一字不漏”等8个词语。正确书写“诵、断、糊、涂、厉、详”等6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3、学习边读边思考:想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
4、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许多知识。而在古时候,人们把学校称为“私塾”。
板书并学习:私塾
师:以前,孩子们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呢?
2、学生轻声读读课文第二小节。
(1)分句读。
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2)知道每句话的意思。
3、交流读后的感受。
学习生字:诵
音:平舌音
形:右边的笔顺要书空;复习“言字旁”,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字也是“言字旁”,找一找,是哪个字?
学习生字:详
音:三拼音、后鼻音
形:用加部首的方法来识记。
4、师小结:那时候的私塾老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谁不听话或不认真读书的话,还会挨老师戒尺的打。上课时,学生大多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可是,孙中山却敢于不懂就问。
5、揭示课题。请1个学生读课题。
6、学习生字:懂
音:后鼻音
形:形声字,部首表义,右边表音
义:查字典(知道、了解)
“不懂就问”的意思就是:不知道的、不明白的就要问。
7、齐读课题。
8、过渡: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按照要求自学课文,教师巡视。
2、指名学生读课文,每人1小节,教师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
糊涂:“涂”在词语中念轻声。
详、段:复习三拼音
理解:糊里糊涂,详细
3、开火车读词语。
4、选择两句句子指导学生朗读,知道对话的形式:
媒体出示: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提示语在前)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提示语在后)
5、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认真读好每一小节。
指导方法:
谁在什么时候干什么,结果怎样?
三、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抽读词语。
2、写字指导:
(1)分别指导。
诵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断 :左右结构,左右相当。
涂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厉 :半包围结构。
详: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糊”:注意“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
(3)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描摹、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孙中山不懂就问,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