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地理学科重点必考知识点大全
中考是检验初中学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水平性测试,也是一种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的高中选拔性测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地理学科重点必考知识点大全,欢迎大家来阅读。
中考地理锋面特征知识点
锋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互作用的过渡带,因而锋两侧的温度、湿度、稳定度以及风、云、气压等气象要素有明显差异,可以把锋看成是大气中气象要素的不连续面。
(1)锋面有坡度:锋面在空间向冷区倾斜,具有一定坡度。锋在空间呈倾斜状态是锋的一个重要特征。锋面坡度的形成和保持是地球偏转力作用的结果。一般锋面的坡度约在1/50-1/200之间,由于锋面坡度很小,锋面所遮掩的地区必然很大。如坡度为1/100,锋线长为1000公里、高为10公里的锋,其掩盖的面积可达100万平方公里;由于有坡度,可使暖空气沿倾斜面上升,为云雨天气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2)气象要素有突变:气团内部的温、湿、压等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小,而锋两侧的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大。
①温度场:气团内部的气温水平分布比较均匀,通常在100公里内的气温差为1℃,最多不超过2℃。而锋附近区域内,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差异非常明显,100公里的水平距离内可相差近10℃,比气团内部的温度差异大5-10倍;在垂直方向上,气团中温度垂直分布是随高度递减的。然而锋区附近,由于下部是冷气团,上部是暖气团,锋面上下温度差异比较大,锋面往往是逆温层。
②气压场:锋面两侧是密度不同的冷、暖气团,因而锋区的气压变化比气团内部的气压变化要大的多。锋附近区域气压的分布不均匀,锋处于气压槽中,等压线通过锋面有指向高压的折角,或锋处于两个高压之间气压相对较低的地区,等压线几乎与锋面平行。
③锋附近风场:风在锋面两侧有明显的逆向转变,即由锋后到锋前,风向呈逆时针方向变化。
(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由于锋面有坡度,冷暖空气交绥,暖空气可沿坡上升或被迫抬升,且暖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因而,空气绝热上升,水汽凝结,易形成云雨天气。由于锋面是各种气象要素水平差异较大地区,能量集中,天气变化剧烈。所以,锋是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
总结:锋是三维空间的天气系统。它并不是一个几何面,而是一个不太规则的倾斜面。它的下面是冷空气,上面是暖空气。由于冷空气比暖空气重,因而,它们的交接地带就是一个倾斜的交接地区。
中考地理冷锋过境知识点
冷锋就是大家常常提到的冷空气前锋,它是南下冷空气的先头部队,是影响中国的最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尤甚。
冷锋过境前:由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气压较低
过境时:大风、降温、阴雨(降水集中在锋后,锋前也有)
冷锋过后会:
1、气温:下降
2、气压:先降后升
3、降水:锋后会下雨
4、天气:转晴
总结:锋面在移动过程中,若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空气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暖锋。在我国暖锋常出现于气旋中心的东侧,而且多与冷锋成对出现,暖锋过境时一般除伴有阴雨外,气压也降低,气温将升高。
中考地理热带气旋特点知识点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冷却凝固时放出的潜热。其它天气系统如温带气旋主要是靠冷北水平面上的空气温差所造成。热带气旋登陆后,或者当热带气旋移到温度较低的洋面上,便会因为失去温暖而潮湿的空气供应能量,而减弱消散或转化为温带气旋。
热带气旋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围绕着中心旋转。在北半球,热带气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以顺时针旋转。
总结:热带气旋亦是大气循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将热能及地球自转的角动量由赤道地区带往较高纬度;另外,也可为长时间干旱的沿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雨水。
中考地理本格拉寒流知识点
本格拉寒流是一种低气压的寒流,压迫着海面,让海水蒸发的太慢,也让空气中的湿气流动的太慢,所以无法吹到陆地上去,才形成了只有纳米比亚才能出现的唯一特别的现象。
本格拉寒流
南大西洋东部的寒流。西风漂流在非洲西岸转向而形成。它沿非洲西岸从南向北流,约在南纬5°附近,经安哥拉西岸本格拉港继续北上,汇入南赤道暖流。流速为0.3—0.5米/秒。曾经是葡萄牙殖民者穿越南半球非洲西海岸的重大障碍。
本格拉寒流——南部非洲的天然“生命线”
南部非洲在国际航运和战略上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本格拉寒流又给这一地区的重要性增添了浓重的几笔,其中包括生物多样性,世界重要的渔业基等。
由于本身水温较低,本格拉寒流在流经的海域会引发表层寒冷海水和底层温暖海水之间的搅动,再加上盛行的南风和西南风影响,使得盐度较低,浮游生物含量大的海水涌生,形成了优良渔场。南部非洲地区一向以盛产鳕鱼,凤尾鱼和金枪鱼等鱼类以及龙虾河蟹等海洋生物而著称。
总结:在安哥拉、纳米比亚和南非,渔业都成为了当地的经济支柱之一。除此之外,本格拉寒流中的沉积物还成为了原油、天然气、矿物质,特别是钻石形成的温床。
中考地理海底地形特点知识点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质演化的结果,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而成为今天的状态。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大单元。所谓大陆边缘,即大陆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间存在的一个广阔过渡带,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斜坡带,是大陆与海洋连接的边缘地带。全球大陆边缘纵延35万公里,总面积约为80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表面积的15.9%左右。
大陆边缘地形通常又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和岛屿等次一级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变化最大,同时也是地质矿产比较丰富、开采最有利的地区。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要部分,地形广阔而平坦,占海洋面积的45%左右。
大洋盆地倾斜度小,大约在0°20′~0°40′左右,深度从大陆隆起一直可以延伸到6000米左右。在宽阔的大洋盆地中,由于没有光线和温度很低,所以大洋深处的海底动物群非常稀少,其洋底沉积物主要是由繁殖在大洋表层上面的浮游生物的钙质和硅质骨骼沉到海底加入软泥中,形成钙质软泥及硅质软泥。
在深度大于47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分布广泛、储量很大的锰结核资源。
总结:大洋底部很重要的地势特征是呈脉状分布的、具有全球规模的海底隆起。它像屹立在大洋底部的巨大山脉,延伸四大洋。这些洋底“山脉”,称为大洋中脊,规模超过陆地最大山谷,其物质组成为硅镁质火山岩。这里有火山、地震活动。